一种吸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3711发布日期:2019-12-20 19:31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顶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吸顶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顶灯灯罩与面环配合多为弹片配合,这种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1.由于弹片与灯罩配合为面接触,易刮花灯罩,刮花面积大;

2.弹片与灯罩弧度处配合是直线跟弧面的配合,间接导致灯罩和面环配合时的吻合度不足(会存在≤0.5mm的缝隙)影响外观,直接导致局部出现漏光的问题;

3.弹片通用性不强,如果面环需要匹配不同规格尺寸,不同弧度的灯罩,则需再开模,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顶灯,能够减少灯罩的刮痕面积,通用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1.一种吸顶灯,包括面环、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环的内侧壁沿着周向设置有用于固定线框结构挂簧的安装座;

所述挂簧的一端伸入安装座中,另一端位于安装座外,并向着靠近面环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出第一部分后再向着远离面环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出第二部分;

所述灯罩置于面环中,并且灯罩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部分顶抵,将所述第二部分向着靠近面环内侧壁的方向挤压,使得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对灯罩的外侧壁顶抵;

所述安装座具有沿着灯罩中轴线方向延伸的插槽,并且所述插槽的上端面为开口面;所述挂簧的一端从所述开口面插入所述插槽,并且所述挂簧插入插槽的部分中,具有与插槽的槽壁抵接固定的限位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正交分解为靠近中轴线和平行中轴线两个方向;所述第一部分同时沿着这两个方向延伸。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圆弧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线框结构的两侧边相互平行,底边为开口;所述两侧边的底部分别相向延伸至外凸于另一侧的侧边形成所述限位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延伸方向为向着远离底部的方向。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侧边的夹角范围为15°-75°。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侧边的角度为45°。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线框结构的顶边将两侧边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槽朝向所述灯罩的一侧设有开口。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处设有朝向所述灯罩一侧凸出的筋条,所述筋条面向所述灯罩的侧壁为自下而上远离所述灯罩的倾斜面,所述筋条的高度设置为所述挂簧底部至所述限位件的交叉处的高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顶灯,采用挂簧安装代替弹片安装,挂簧与灯罩侧壁之间形成线接触,从而通过减少与灯罩的接触面积来减少灯罩的刮痕面积,降低灯罩不良品及投诉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顶灯,挂簧与灯罩配合为弧线配合,过盈量充足,能使面环与灯罩吻合度高,实现了面环与灯罩的无缝配合,从而解决了传统吸顶灯因为灯罩和面环处存在缝隙而产生漏光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顶灯,挂簧无需开模,只需调机即可实现各种不同规格尺寸、不同弧度的灯罩与面环的过盈配合,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挂簧与面环的安装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挂簧与面环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面环与灯罩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挂簧的正视图;

图5为挂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清楚,现将本实用新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顶灯,包括面环1和灯罩2。

所述面环1的内侧壁沿着周向设置有用于固定挂簧3的安装座11;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1为四个,沿着面环1的内侧壁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作为本实施例的简单替换,安装座11的数量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挂簧3的一端伸入安装座11中,另一端位于安装座11外,并向着靠近面环1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出第一部分31后再向着远离面环1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出第二部分32;由于第一部分31并向着靠近面环1中轴线的方向延伸,这样第一部分31就位于灯罩2的在沿着中轴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内。

因此,当所述灯罩2置于面环1中时,灯罩2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部分31顶抵,将所述第二部分32向着靠近面环1内侧壁的方向挤压,使得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的连接处对灯罩2的外侧壁顶抵,将灯罩2与面环1固定安装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挂簧3为线框结构。因此第一部分31与灯罩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线接触,从而通过减少挂簧3与灯罩2的接触面积来减少灯罩2的刮痕面积,降低灯罩2不良品及投诉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部分31的延伸方向正交分解为靠近中轴线和平行中轴线两个方向;所述第一部分31同时沿着这两个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一部分31为圆弧状。由于第一部分31与灯罩2的配合为弧线配合,过盈量充足,能使面环1与灯罩2的吻合度高,实现了面环1与灯罩2的无缝配合,从而解决了传统吸顶灯因为灯罩和面环处存在缝隙而产生漏光的问题。

此外,挂簧3在生产时无需开模,只需调机即可实现各种不同规格尺寸、不同弧度的灯罩与面环的过盈配合,通用性强。

为了实现挂簧3与安装座11的固定安装,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1具有沿着灯罩2中轴线方向延伸的插槽111,并且所述插槽111的上端面为开口面。所述挂簧3的一端从所述开口面插入所述插槽111,并且所述挂簧3插入插槽111的部分中,具有与插槽111的槽壁抵接固定的限位件33。通过限位件33与槽壁之间的顶抵摩擦力,就可以实现挂簧3与插槽111的固定安装。

为了方便实现挂簧3的拆卸,所述插槽111朝向灯罩2的一侧为开口面,这样当用户需要拆卸挂簧3时,可以通过上述的开口面对挂簧3的限位件33施加作用力,使得限位件33与槽壁分离,而后再拉动挂簧3使其从插槽111中移出。

本实施例中,挂簧3的线框结构具体描述如下:以下结构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结构,挂簧3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线框结构,属于本实施例的简单替换。

所述线框结构的两侧边相互平行,底边为开口;所述两侧边的底部分别相向延伸至外凸于另一侧的侧边形成所述限位件33。所述限位件33的延伸方向优选为向着远离底部的方向,并且所述限位件33与侧边的夹角优选为45°。作为本实施例的简单替换,限位件3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上述的方向相反。此外,本实施例中线框结构由铁丝弯折构成,铁丝的直径为0.6cm。也可以使用sus301或者sus304钢丝,直径也可以在0.6-1cm之间自由选择。

本实施例中,插槽111开口面的中部设有朝向灯罩2的一侧凸出的筋条112,筋条112面向灯罩2的侧壁为倾斜面,倾斜方向自下而上远离灯罩2,筋条112高度设置为挂簧3底部至限位件33交叉处的高度。一方面,灯罩2安装至面环1时,筋条112的侧壁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挂簧3插入插槽111中,其限位件33的交叉处抵靠筋条112的顶面,使得灯罩2与面环1的连接更为稳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此,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想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变化或技术范围。替代方案旨在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