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4023发布日期:2019-12-20 19:3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器具具备筒形下部支杆、筒形上部支杆以及灯具。下部支杆埋设在地下。上部支杆与下部支杆的上端相连。灯具安装在上部支杆的上端。灯具具有光源。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7710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器具中,在灯具将光照向地面(照明器具的设置面)时,强光集中在离照明器具近的区域。也就是说,照度峰值出现在离照明器具近的区域。尤其在照明器具的高度较低时,灯具的光源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短,从而照度峰值变得很明显。其结果,人在看照明器具时,带给人一种光没有扩散开的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即使在照明器具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的设置面上的特定区域。

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具备壳体、第一反射部、第二反射部和光源。壳体具有开口。第一反射部将光向所述开口反射。第二反射部将光向所述开口反射。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反射部的下方,并向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反射部射出光。所述第二反射部对所述光源的光进行的配光不同于所述第一反射部对所述光源的光进行的配光。

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所述第二反射部优选为具有若干个第一反射面和若干个凹部,所述第一反射面对光进行反射。若干个凹部各自都优选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是凹的。所述若干个凹部各自都优选为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第二反射面。

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所述第二反射部优选为具有若干个第一反射面和若干个凸部,所述第一反射面对光进行反射。若干个凸部各自都优选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是凸的。所述若干个凸部各自都优选为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第三反射面。

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所述第二反射部优选为在离开所述光源的方向上弯曲成凸状。

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所述第一反射部优选为在离开所述光源的方向上弯曲成凸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在照明器具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的设置面上的特定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示意性纵截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第二反射部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第二反射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第二反射部的局部放大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第二反射部的局部放大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第二反射部的局部放大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第二反射部的局部放大示意性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示意性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而不再重复说明。还有,在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三维正交坐标系的x轴、y轴z轴作为参考。x轴和y轴平行于水平方向,z轴平行于铅垂方向。z轴的正方向表示向上方向,z轴的负方向表示向下方向。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说明照明器具1。图1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1设置在设置面gd上。通常情况下,设置面gd是地面。照明器具1将光射向设置面gd。

照明器具1具备壳体3。实施方式一中,壳体3是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壳体3具有开口5。开口5是大致的矩形形状。另外,只要照明器具1能够将光射向设置面gd即可,对壳体3和开口5的形状不做特别的限定。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照明器具1的内部结构。图2是照明器具1的示意性纵截面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简化附图,适当地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如图2所示,照明器具1具备第一反射部7、第二反射部9、光源11和支承体13。壳体3对第一反射部7、第二反射部9、光源11和支承体13进行收纳。

支承体13固定在壳体3的内部。支承体13对光源11进行支承。

光源11位于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的下方。光源11将光lt0射向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具体来说,光源11含有发光体11a。发光体11a进行发光。发光体11a含有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例如是led(lightemittingdiode)。另外,发光体11a也可以含有荧光灯或者白炽灯来代替发光元件。

第一反射部7将光lt1向开口5反射。具体来说,第一反射部7将光lt1(光lt1是光源11射出的光lt0的一部分)向开口5反射。第一反射部7具有反射面7a。反射面7a例如对光lt1进行镜面反射。

第一反射部7固定在支承体13上。第一反射部7的截面大致为弯曲形状。具体来说,第一反射部7在离开开口5的方向上弯曲成凸状。也就是说,第一反射部7在离开光源11的方向上弯曲成凸状。第一反射部7配置得比第二反射部9更靠近光源11。

第二反射部9将光lt2向开口5反射。具体来说,第二反射部9将光lt2(光lt2是光源11射出的光lt0的一部分)向开口5反射。第二反射部9具有反射面9a。反射面9a例如对光lt2进行镜面反射。

第二反射部9固定在支承体13上。第二反射部9的截面大致为弯曲形状。具体来说,第二反射部9在离开开口5的方向上弯曲成凸状。也就是说,第二反射部9在离开光源11的方向上弯曲成凸状。第二反射部9配置得比第一反射部7更远离光源11。

例如,通过在钣金或者合成树脂上涂布能引起镜面反射的涂料,来形成第一反射部7的反射面7a和第二反射部9的反射面9a。或者,例如通过在钣金或者合成树脂上进行能引起镜面反射的电镀,来形成反射面7a和反射面9a。另外,反射面7a和反射面9a都不是必须具有镜面。

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以第一反射部7的下部与第二反射部9的上部重叠在一起的方式,配置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一,能够抑制光源11射出的光lt0漏到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的背面侧。

除了第一反射部7与第二反射部9重叠的部分,在其它部分中,第二反射部9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b不同于第一反射部7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a。倾斜角θa和倾斜角θb都是锐角。

也就是说,第二反射部9的倾斜不同于第一反射部7的倾斜。因此,第二反射部9对光源11的光lt0进行的配光ld2(也就是说,光lt2的照射方向)不同于第一反射部7对光源11的光lt0进行的配光ld1(也就是说,光lt1的照射方向)。也就是说,光源11的光lt0被第二反射部9和第一反射部7分配到彼此不同的方向。其结果,根据实施方式一,即使在照明器具1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1的设置面gd上的特定区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施方式一中,除了第一反射部7与第二反射部9重叠的部分,在其它部分中,第二反射部9的倾斜角θb小于第一反射部7的倾斜角θa。也就是说,第二反射部9的倾斜小于第一反射部7的倾斜。因此,第二反射部9反射后的光lt2照射到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上。另一方面,第一反射部7反射后的光lt1照射到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远的面上。也就是说,光源11的光lt0被第二反射部9和第一反射部7分配到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上和离照明器具1远的面上。其结果,根据实施方式一,即使在照明器具1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1的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上。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上时,即使在照明器具1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人在看照明器具1时,也能够带给人一种光线范围很广的印象。

接下来,参照图3~图5,对第二反射部9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第二反射部9的立体图。图4是第二反射部9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是第二反射部9的局部放大示意性截面图。另外,图4和图5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反射部9具有若干个第一反射面21和若干个凹部22。若干个第一反射面21各自对光进行反射。若干个第一反射面21各自例如大致是平坦的。若干个凹部22各自相对于第一反射面21是凹的。若干个凹部22配置成三角格子状。另外,若干个凹部22的配置不限于三角格子状,例如也可以是矩形格子状或者正方格子状。若干个凹部22各自具有第二反射面22a。若干个第二反射面22a各自对光进行反射。若干个第二反射面22a各自例如大致是平坦的。若干个第一反射面21和若干个第二反射面22a构成反射面9a。

如图5所示,第一反射面21以第一反射角θ1对光lt21进行反射。另一方面,凹部22的第二反射面22a以第二反射角θ2对光lt22进行反射。第二反射角θ2小于第一反射角θ1。因此,第二反射面22a反射后的光lt22比第一反射面21反射后的光lt21更向下。

第一反射角θ1通过第二反射部9的倾斜角θb来设定。第二反射角θ2通过倾斜角θx来设定。倾斜角θx是指第二反射面22a的上端22b相对于第一反射面21的倾斜角。

如上述参照图5进行的说明,根据实施方式一,第二反射面22a的第二反射角θ2不同于第一反射面21的第一反射角θ1。因此,第二反射部9通过若干个第二反射面22a和若干个第一反射面21来实现彼此不同的配光。也就是说,光源11的光被第二反射面22a和第一反射面21分配到彼此不同的方向。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1的设置面gd上的特定区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施方式一中,如图2所示,第二反射部9整体上将光lt2照射到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上。还有,如图5所示,第二反射面22a的第二反射角θ2小于第一反射面21的第一反射角θ1。因此,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第二反射面22a反射后的光lt22照射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第一反射面21反射后的光lt21照射到离照明器具1远的区域。

也就是说,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光源11的光被第二反射面22a和第一反射面21分配在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和离照明器具1远的区域。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一,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其结果,即使在照明器具1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人在看照明器具1时,也能够带给人一种光线范围很广的印象。

另外,图2中,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不过,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也可以是一体的。还有,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的位置也可以对调。也就是说,也可以是第二反射部9配置得比第一反射部7更靠近光源11。这样的情况下,除了第一反射部7与第二反射部9重叠的部分,在其它部分中,第二反射部9的倾斜角θb大于第一反射部7的倾斜角θa。

还有,也可以在开口5上配置盖子(未图示)。盖子例如大致是平坦的,具有透明色(有色透明或无色透明)。或者,盖子例如具有散射透镜的功能。也就是说,盖子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扩散光的功能。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设置面gd上的照射区域的边界变得明显。或者,盖子例如具有对光进行扩散的扩散板的功能。

(第一变形例)

参照图6,对实施方式一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进行说明。第一变形例与参照图5说明了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不同点主要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第二反射部9具有若干个凸部23。以下,主要说明第一变形例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

图6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反射部9的局部放大示意性截面图。另外,图6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如图6所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反射部9具有若干个凸部23,来替换图3~图5中的若干个凹部22。若干个凸部23各自相对于第一反射面21是凸的。若干个凸部23的配置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若干个凹部22的配置相同。若干个凸部23各自具有第三反射面23a。若干个第三反射面23a各自对光进行反射。若干个第三反射面23a各自例如大致是平坦的。若干个第一反射面21和若干个第三反射面23a构成反射面9a。

凸部23的第三反射面23a以第二反射角θ2对光lt22进行反射。第二反射角θ2小于第一反射角θ1。因此,第三反射面23a反射后的光lt22比第一反射面21反射后的光lt21更向下。第二反射角θ2通过倾斜角θx来设定。倾斜角θx是指第三反射面23a的下端23b相对于第一反射面21的倾斜角。

如上述参照图6进行的说明,根据第一变形例,第三反射面23a的第二反射角θ2不同于第一反射面21的第一反射角θ1。因此,光源11的光被第三反射面23a和第一反射面21分配到彼此不同的方向。其结果,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1的设置面gd上的特定区域。

具体来说,由于第二反射角θ2小于第一反射角θ1,因此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第三反射面23a反射后的光lt22照射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第一反射面21反射后的光lt21照射到离照明器具1远的区域。因此,根据第一变形例,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

(第二变形例)

参照图7,对实施方式一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进行说明。第二变形例与参照图6说明了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不同点主要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中第二反射部9的凸部24的反射角大。以下,主要说明第二变形例与第一变形例的不同点。

图7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反射部9的局部放大示意性截面图。另外,图7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如图7所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反射部9具有若干个凸部24,来替换图6中的若干个凸部23。若干个凸部24各自相对于第一反射面21是凸的。若干个凸部24的配置与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若干个凸部23的配置相同。若干个凸部24各自具有第三反射面24a。若干个第三反射面24a各自对光进行反射。若干个第三反射面24a各自例如大致是平坦的。若干个第一反射面21和若干个第三反射面24a构成反射面9a。

凸部24的第三反射面24a以第三反射角θ3对光lt22进行反射。第三反射角θ3大于第一反射角θ1。因此,第三反射面24a反射后的光lt22比第一反射面21反射后的光lt21更向上。第三反射角θ3通过倾斜角θy来设定。倾斜角θy是指第三反射面24a的上端24b相对于第一反射面21的倾斜角。

如上述参照图7进行的说明,根据第二变形例,第三反射面24a的第三反射角θ3不同于第一反射面21的第一反射角θ1。因此,光源11的光被第三反射面24a和第一反射面21分配到彼此不同的方向。其结果,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1的设置面gd上的特定区域。

具体来说,由于第三反射角θ3大于第一反射角θ1,因此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第三反射面24a反射后的光lt22照射到离照明器具1远的区域,第一反射面21反射后的光lt21照射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因此,根据第二变形例,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

(第三变形例)

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一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进行说明。第三变形例与参照图5说明了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不同点主要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中第二反射部9的凹部25的反射角大。以下,主要说明第三变形例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

图8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反射部9的局部放大示意性截面图。另外,图8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如图8所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反射部9具有若干个凹部25,来替换图5中的若干个凹部22。若干个凹部25各自相对于第一反射面21是凹的。若干个凹部25的配置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若干个凹部22的配置相同。若干个凹部25各自具有第二反射面25a。若干个第二反射面25a各自对光进行反射。若干个第二反射面25a各自例如大致是平坦的。若干个第一反射面21和若干个第二反射面25a构成反射面9a。

凹部25的第二反射面25a以第三反射角θ3对光lt22进行反射。第三反射角θ3大于第一反射角θ1。因此,第二反射面25a反射后的光lt22比第一反射面21反射后的光lt21更向上。第三反射角θ3通过倾斜角θy来设定。倾斜角θy是指第二反射面25a的下端25b相对于第一反射面21的倾斜角。

如上述参照图8进行的说明,根据第三变形例,第二反射面25a的第三反射角θ3不同于第一反射面21的第一反射角θ1。因此,光源11的光被第二反射面25a和第一反射面21分配到彼此不同的方向。其结果,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1的设置面gd上的特定区域。

具体来说,由于第三反射角θ3大于第一反射角θ1,因此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第二反射面25a反射后的光lt22照射到离照明器具1远的区域,第一反射面21反射后的光lt21照射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因此,根据第二变形例,在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近的面内,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离照明器具1近的区域。

(实施方式二)

参照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a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主要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a具备大致平板状的第二反射部90。以下,主要说明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

图9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照明器具1a的示意性纵截面图。另外,图9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如图9所示,照明器具1a具备第二反射部90,来替换参照图2说明了的照明器具1的第二反射部9。

第一反射部7的结构与参照图2说明了的第一反射部7的结构相同。第一反射部7配置得比第二反射部90更远离光源11。

第二反射部90将光lt2向开口5反射。具体来说,第二反射部90将光lt2(光lt2是光源11射出的光lt0的一部分)向开口5反射。第二反射部90大致是平板状,具有大致平坦的反射面90a。因此,与弯曲结构相比,能够降低第二反射部90的制造成本。反射面90a例如对光lt2进行镜面反射。反射面90a与反射面7a的形成方式相同。第二反射部90固定在支承体13上。另外,反射面90a不是必须具有镜面。

第二反射部90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b不同于第一反射部7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a。倾斜角θa和倾斜角θb都是锐角。

也就是说,第二反射部90的倾斜不同于第一反射部7的倾斜。因此,第二反射部90对光源11的光lt0进行的配光ld2(也就是说,光lt2的照射方向)不同于第一反射部7对光源11的光lt0进行的配光ld1(也就是说,光lt1的照射方向)。也就是说,光源11的光lt0被第二反射部90和第一反射部7分配到彼此不同的方向。其结果,根据实施方式二,即使在照明器具1a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照明器具1a的设置面gd上的特定区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施方式二中,第二反射部90的倾斜角θb大于第一反射部7的倾斜角θa。也就是说,第二反射部90的倾斜大于第一反射部7的倾斜。因此,第二反射部90反射后的光lt2照射到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a远的面上。另一方面,第一反射部7反射后的光lt1照射到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a近的面上。也就是说,光源11的光lt0被第二反射部90和第一反射部7分配到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a远的面上和离照明器具1a近的面上。其结果,根据实施方式二,即使在照明器具1a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设置面gd中离照明器具1a近的面上。能够抑制强光集中到离照明器具1a近的面上时,即使在照明器具1a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人在看照明器具1a时,也能够带给人一种光线范围很广的印象。

另外,图9中,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0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不过,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0也可以是一体的。还有,第一反射部7和第二反射部90的位置也可以对调。也就是说,也可以是第二反射部90配置得比第一反射部7更远离光源11。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反射部9的倾斜角θb小于第一反射部7的倾斜角θa。还有,也可以在开口5上配置盖子(未图示)。盖子与参照图2说明了的开口5中可配置的盖子相同。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还有,通过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若干个结构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实用新型。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而且,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还有,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具有产业可利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1a照明器具

5开口

7第一反射部

9、90第二反射部

11光源

21第一反射面

22、25凹部

22a、25a第二反射面

23、24凸部

23a、24a第三反射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