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源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9162发布日期:2020-03-03 04:2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双光源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具,可产生具有较远的投射距离及较大的照射面积的光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照明光源从火、电灯泡、白炽灯逐渐演进到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寿命长、体积小、耗电量少、反应速度快、无辐射及单色性发光的特性及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指示灯、广告看板、交通信号灯、汽车车灯、显示器面板、通讯器具、消费电子等各项产品中。其中,可产生白色光源的白光发光元件由于可取代白炽光原及背光源的应用,因此更备受世人的期待。

发光二极管虽然具有上述的优点,但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源往往无法同时具有较远的投射距离及较宽的照射面积,需要依据使用的领域选择不同型式的发光二极管,以使得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源面积及投射的距离符合实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具,同时设置具有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及具有smd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并具有两者的优点,使得双光源照明灯可产生投射距离远及照射面积大的光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具,包括:至少一第一照明装置,包括一第一支撑座及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并用以产生一第一光源,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且第一发光二极管是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第二照明装置,连接第一照明装置,包括一第二支撑座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并用以产生一第二光源,其中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且第二发光二极管是smd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一光源的投射距离大于第二光源,而第二光源的发光角度则大于第一光源。

其中,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该第二照明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照明装置的两侧。

其中,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包括一第一灯罩及一第二灯罩,第一灯罩连接第一支撑座,并用以覆盖第一发光二极管,而第二灯罩则连接第二支撑座,并用以覆盖第二发光二极管。

其中,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该第一灯罩包括一第一花纹图案,而第二灯罩则包括一第二花纹图案,且第一花纹图案不同于第二花纹图案。

其中,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该第二照明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并环绕设置在第一照明装置的周围。

其中,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该第一支撑座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部,而第二支撑座包括一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撑座的第一连接部通过一第一转轴连接第二支撑座的第二连接部,使得第二照明装置(第二照明单元)以第一转轴为轴心相对于第一照明装置(第一照明单元)转动。

其中,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包括一底座通过一第二转轴连接第一支撑座,使得第一照明装置(第一照明单元)以第二转轴为轴心相对于底座转动。

其中,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该第一转轴的轴心与第二转轴的轴心垂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具,同时设置具有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及具有smd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并具有两者的优点,使得双光源照明灯可产生投射距离远及照射面积大的光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具,可同时产生具有较远投射距离的第一光源及较大照射面积的第二光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具,包括至少一第一照明装置及多个第二照明装置,其中第二照明装置位于第一照明装置的周围。第一照明装置用以产生具有较远投射距离的第一光源,而第二照明装置则用以产生的具有较大照射面积的第二光源,以使得双光源照明灯产生的光源在中间区域具有较佳的聚光效果及较远的投射距离,而在周围则具有较大的照射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具,其中第二照明装置通过转轴连接第一照明装置,使得第二照明装置可以转轴为轴心相对于第一照明装置转动,以改变双光源照明灯具所产生的光源的照射方向、角度或照射面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光源照明灯具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光源照明灯具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光源照明灯具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光源照明灯具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光源照明灯具又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双光源照明灯具

11第一照明装置

111第一支撑座

113第一发光二极管

115第一灯罩

117第一花纹图案

119第一连接部

13第二照明装置

131第二支撑座

133第二发光二极管

135第二灯罩

137第二花纹图案

139第二连接部

15底座

171第一转轴

173第二转轴

l1第一光源

l2第二光源

d1投射距离

d2投射距离

a1照射面积

a2照射面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光源照明灯具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10主要包括至少一第一照明装置11及至少一第二照明装置13,其中第二照明装置13连接第一照明装置11。在本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照明装置11的数量可为一个,第二照明装置13的数量可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照明装置11的两侧。当然第一照明装置1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照明装置13的数量为两个,仅为本新型一实施方式,并非本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制。

cob(chiponboard)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是将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晶粒(die,裸晶)直接黏合到基板或印刷电路板上,以引线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基板或印刷电路板,并通过树脂进行封装以形成单一模块。

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在单位面积上可密集的设置较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晶粒,使得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的体积较小,通电后的外观较类似一块发光板而不是多个独立发光体。因此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比相同面积的标准led高出许多倍,并可避免产生点光、眩光等缺点,一般来说,由多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组合所产生的光源通常会有点光、眩光的问题。另外由于发光二极管晶粒是直接设置在基板或印刷电路板上,因此发光二极管晶粒在发光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基板或印刷电路板直接传导到散热器,可大于提高散热的效率。

虽然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具有上述的优点,并可增加光源的投射距离,但仍存在发光角度及照射面积小的缺点,具体而言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源照射的地面时,通常会有中间区域很亮而边缘区域较弱的缺点。

smd(surfacemounttechnology)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是将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在导电支架或承载板上,而后再将设置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导电支架或承载板设置在基板或印刷电路板。一般而言smd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源具有发光角度大(例如可达120-160度)、照射面积大等优点。然而smd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相较于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来说,则存在散热效率较低及投射距离较短等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新颖的双光源照明灯具10,同时设置了至少一第一照明装置11及至少一第二照明装置13,其中第一照明装置11包括一第一支撑座111及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113。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4,第一发光二极管113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11上,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113是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并用以产生一第一光源l1。例如可通过导热胶将发光二极管晶粒直接黏合在第一支撑座111上,或者是将发光二极管晶粒经由导热基板黏合在第一支撑座111上,以形成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

此外第二照明装置13包括一第二支撑座131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133,其中第二发光二极管133设置在第二支撑座131上。第二发光二极管133是smd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并用以产生一第二光源l2。例如发光二极管晶粒可设置在导电支架或承载板上,并通过导热胶将导电支架或承载板黏合在第二支撑座131上,或者是将导电支架或承载板经由导热基板黏合在第二支撑座131上,以形成smd封装的发光二极管。

由于第一发光二极管113是cob封装的发光二极管,而第二发光二极管133则是smd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因此第一照明装置11及/或第一发光二极管113所产生的第一光源l1与第二照明装置13及/或第二发光二极管133所产生的第二光源l2不同,其中第一光源l1的投射距离d1大于第二光源l2的投射距离d2,而第二光源l2的发光角度及/或照射面积a2则大于第一光源l1的发光角度及/或照射面积a1。

本实用新型的双光源照明灯具10可同时产生具有不同特性的第一光源l1及第二光源l2,使得双光源照明灯具10可同时具有较长的投射距离及较大的发光角度及/或照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光源照明灯具10可具有一个第一照明装置11及多个第二照明装置13,其中多个第二照明装置13环绕设置在第一照明装置11的周围。通过上述的设计,可使得双光源照明灯具10所产生的光源在中间区域具有较佳的聚光效果及较远的投射距离,而在周围则具有较大的发光角度及/或照射面积,借此以增加双光源照明灯具10的照明效果及适用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照明装置11可包括一第一灯罩115,而第二照明装置13则可包括一第二灯罩135,其中第一灯罩115及第二灯罩135由具透光特性的材料所制成。第一灯罩115连接第一支撑座111,并用以覆盖第一发光二极管113,而第二灯罩135则连接第二支撑座131,并用以覆盖第二发光二极管133。通过第一灯罩115及第二灯罩135的设置,将可进一步保护第一照明装置11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111及第二照明装置13上的第二发光二极管131。

此外第一灯罩115及第二灯罩135上可分别设置第一花纹图案117及第二花纹图案137,并可进一步通过第一花纹图案117及第二花纹图案137改变第一光源l1及第二光源l2的折射角度,例如第一花纹图案117不同于第二花纹图案137。具体而言,第一花纹图案117可进一步聚焦第一光源l1,以增加第一光源l1的投射距离,而第二花纹图案137则可用以发散第二光源l2,以增加第二光源l2的照射角度及/或照射面积。例如第一花纹图案117可为同心圆的图案,而第二花纹图案137则可以是格状的图案。当然第一花纹图案117用以聚焦第一光源l及第二花纹图案137用以发散第二光源l2仅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光源照明灯具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具10主要包括至少一第一照明装置11、至少一第二照明装置13及一底座15,在本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照明装置11的数量可为一个,第二照明装置13的数量可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照明装置11的两侧。

第一照明装置11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113及第一支撑座111,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113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11上。第二照明装置13包括一第二支撑座131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133,其中第二发光二极管133设置在第二支撑座131上。

第一照明装置11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部119,而第二照明装置13则包括一第二连接部139,其中第二照明装置13的第二连接部139通过第一转轴171连接第一照明装置11的第一连接部11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照明装置11可设置两个第一连接部119,而第二照明装置1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连接第一照明装置11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9,例如两个第一连接部119分别设置在第一照明装置11相对的两侧边,使得第二照明装置13分别位于第一照明装置11的两侧边。当然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9的数量亦可为两个以上,并将两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13连接在第一照明装置11上。

在实际应用时,第二照明装置13可相对于第一照明装置11转动,以改变第二光源l2的投射角度或方向。例如当两个第二照明装置13设置在第一照明装置11的两侧时,其中一个第二照明装置13可以第一转轴171为轴心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另一个第二照明装置13则以第一转轴171为轴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上述机构的设计,将可改变第二光源l2的投射角度或方向,并进一步增加双光源照明灯具10产生的光源的照射面积及投射区域。如图4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双光源照明灯具10在中央区域具有较高的亮度,如图5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将两个第二照明装置13分别朝远离第一照明装置11的方向转动后,双光源照明灯具10将具有较大的照射面积及照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光源照明灯具10包括一底座15,其中第一照明装置11的第一支撑座111通过一第二转轴173连接底座15,使得第一照明装置11及第二照明装置13可以第二转轴173为轴心相对于底座15转动。具体而言,第一转轴171及第二转轴173的轴心约略垂直,使得双光源照明灯具10可灵活的调整光源的投射角度及方向。例如第一照明装置11及第二照明装置13可以第二转轴173为轴心相对于底座15进行上下摆动,而第二照明装置13则可以第一转轴171为轴心相对于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左右摆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