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8856发布日期:2020-04-10 16:2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



背景技术:

led柔性灯条因为灯条主体柔软、轻薄、色彩纯正、安装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楼体轮廓、台阶、展台、桥梁、酒店、ktv装饰照明以及各种广告招牌的制作、各种大型动画、字画的广告设计等场所。一般柔性灯条的结构为在灯条主体内部设置led灯带和导线,通过另一根导电线连通led灯带与导线,再通过电源与导线相接实现led灯带的供电。随着科技的发展,灯条主体与led灯带的尺寸可以设计的很小,使得led灯带与导线的连接空间减少,若还是通过一根导电线连接的方式,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或断开的情况,影响灯条的使用。现有也有采用外接连接插件来取代导电线的连接,但一般的连接插件为多个小部件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才能进行使用,这样不仅制作复杂,而且不便于安装。

本申请人为解决上述问题,曾设计出一种点亮插件,其专利号为cn201721375126.2,其方案为通过通电插件的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与柔性led灯条的灯带相连,使灯带与外接电源形成回路,其具体方式为第一导电弹片与灯带电连接,且第一插接部与导线连接,使led灯带与导线电连接,第一插针为方便插入至柔性led灯条内部且起到固定作用,使得导线与灯带通通电插件连通,取代了传统的通过一根导电线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结构更为稳定。

但是,上述方案插件局限插接在柔性灯条的两端部,随着需求的扩大与多样化,柔性灯条所要组成的形状越来越复杂,其端部按上述插件使用方式,必须预留用作与插件连接,导致限制了柔性灯条的形状组成,而且也不利于藏线,使得产品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灯条的通电插件需要插接端端部导致限制了组装方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包括可插入至柔性灯条本体内且可刺穿柔性线路板上电极位的导电插针,所述导电插针的下端为尖端部、上端设有用于与电导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面为导电接触面,所述导电插针插入在柔性灯条本体内时,至少部分所述的导电接触面与柔性线路板上的电极位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导电插针上还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弹片所述导电插针插入在柔性灯条本体内时,所述弹片随导电插针刺穿柔性线路板。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弹片为从导电插针侧面向上倾斜延伸设置使导电插针插入柔性灯条本体过程中形成导向斜面,且所述弹片的上端与导电插针的外表面之间留有供弹片受压变形的间隙。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连接部的下端面与导电插针的上端面之间留有用于容置柔性线路板的间隔,所述弹片的上端面与导电插针的上端面持平。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导电插针的截面为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所述弹片设于其长边的侧面上。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导电插针的宽度小于柔性线路板上电极位的宽度,且所述导电插针的长度l小于所述柔性灯条本体背面至正面的厚度d,且大于所述柔性灯条本体背面至柔性线路板的距离d。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于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向两侧延伸的两个翼片,且两个所述的翼片之间形成安装腔。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弹片为与所述导电插针采用导电材料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柔性灯条本体的背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可观察到内部柔性线路板背面的观察窗,所述柔性线路板背面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裁剪标记。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所述柔性灯条本体包括具有安装空腔的透明层、包覆在透明层外并能使光线均匀扩散的包覆层、设于包覆层两侧面以及背面使包覆层正面形成导光口的挡光层,包覆层背面所述的挡光层上开设有所述的观察窗;

所述柔性线路板设于安装空腔内,且设有灯珠的一侧与所述导光口相对,所述包覆层内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背面还设有第二挡光层,且第二挡光层上开设有与所述观察窗相对的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其通过两根与电导线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导电插针,插入至柔性灯条本体内与电极位接触,一根为正极,另一根为负极,以形成电回路,实现通电,而且导电插针可插入至柔性线路板任意位置的电极位处,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插接方式,不受端部位置的限制,使得柔性灯条即使组合成两端部闭合的图形,也能够正常的供电使用。

2、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插接时通过导电插针的尖端部刺穿柔性灯条本体上的电极位,使得能够保持电极位与导电插针的接触,从而保持连接,而且在插接时还通过连接部的下端面,即导电接触面与电极位的表面接触,进一步保证了连接导电的稳定性。方便通电后使用更加稳定。

3、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还增加了弹片,其随导电插针穿过线路板,在穿入时在其斜面设计下被压紧在导电插针的表面上,而穿过后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向外撑起,使得导电插针插入后更加稳定,不易松动,同时增加与电极位的接触,通电后使用更加稳定。

4、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导电插针的截面具有长边和短边方便在需要拆卸的时候,通过将导电插针转动90度角,即可把插针取下来。

5、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从柔性灯条本体的背面进行插接,而且可在任意电极位出插入,且插入后整体(除了电导线部分)藏于柔性灯条本体内,使得插接后不需改变柔性灯条本体的外形,而且可根据实际使用来选着插接位置,也有利于藏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安装导线后);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插接在柔性灯条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插接在柔性灯条上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图1至图4所示,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包括可插入至柔性灯条本体9内且可刺穿柔性线路板91上电极位的导电插针1,所述导电插针1的下端为尖端部11、上端设有用于与电导线8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的下端面为导电接触面141,所述导电插针1插入在柔性灯条本体9内时,至少部分所述的导电接触面141与柔性线路板91上的电极位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其通过两根与电导线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导电插针,插入至柔性灯条本体内与电极位接触,一根为正极,另一根为负极,以形成电回路,实现通电,而且导电插针可插入至柔性线路板任意位置的电极位处,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插接方式,不受端部位置的限制,使得柔性灯条即使组合成两端部闭合的图形,也能够正常的供电使用。而且从柔性灯条本体的背面进行插接,而且可在任意电极位出插入,且插入后整体(除了电导线部分)藏于柔性灯条本体内,使得插接后不需改变柔性灯条本体的外形,而且可根据实际使用来选着插接位置,也更有利于藏线,使得霓虹灯产品更为美观,无需担心走线的问题。

而且,在完成安装后,连接部的下端与电极位表面相抵,形成接触,方便导电,进一步保证了连接导电的稳定性。而且可想而知连接部的尺寸要大于其下端插针部的尺寸,在安装时,将插针刺穿柔性电路板后直到连接部与电极位相抵,就难以再刺入,防止了整体刺穿柔性电路板,造成连接失效以及对柔性电路板破坏。

进一步地,插接时通过导电插针的尖端部刺穿柔性灯条本体上的电极位,使得能够保持电极位于导电插针的接触,即导电插针的部分外周面与被刺穿的电极位接触,而且即使有变形,刺穿在电极位上的导电插针也难以从电极位脱离,从而保持连接,方便通电后使用更加稳定。其上尖端部有利于方便直接刺穿内部的柔性线路板,使得安装使用更为方便。

又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插针1上还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弹片13所述导电插针1插入在柔性灯条本体9内时,所述弹片13随导电插针1刺穿柔性线路板91。而且,所述弹片13为从导电插针1侧面向上倾斜延伸设置使导电插针1插入柔性灯条本体过程中形成导向斜面,且所述弹片13的上端与导电插针1的外表面之间留有供弹片13受压变形的间隙。在导电插针穿入时在弹片斜面设计下使弹片被压紧在导电插针的表面上,保证其能顺利穿过被刺穿的线路板,而穿过后在弹片自身弹性作用下向外撑起,使得导电插针插入后更加稳定,不易松动。

而且,所述连接部12的下端面与导电插针1的上端面之间留有用于容置柔性线路板91的间隔14,所述弹片13的上端面与导电插针1的上端面持平。可实现在插接后弹片的上端面以及导电插针的上端面与线路板的端面接触,同时增加与电极位的接触,使得连接更加稳定,插接后不易松动,通电后使用更加稳定。

本方案中,所述导电插针1的截面为椭圆或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所述弹片13设于其长边的侧面上。导电插针的截面具有长边和短边方便在需要拆卸的时候,通过将导电插针转动90度角,即可把插针取下来。具体地,两侧弹片端面的距离小于导电插针1长边的长度。由于增加了弹片,限制了导电插针的直接拔出,在插接后柔性灯条本体包覆在导电插针的外周,可看出该孔与导电插针的形状一致。在需要拔出时,先将其转动,其转动过程中长边转动使孔的空间增大,而且弹片转动90°后相当于转动至原来长边的位置,从而方便将导电插针直接拔出。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导电插针插入后稳固,而且方便拔出,便于后期更换维修拆卸。

另外,所述导电插针1的宽度小于柔性线路板91上电极位的宽度,且所述导电插针1的长度l小于所述柔性灯条本体9背面至正面的厚度d,且大于所述柔性灯条本体9背面至柔性线路板91的距离d。保证导电插针插入柔性灯条本体内不会从柔性灯条本体的另外一端突出,也保证了能够顺利刺穿柔性线路板。

又具体地,通过连接部与电导线直接或间接连接。比如再通过夹持件使电导线与连接部相连,而本方案中,所述连接部12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设于第一连接部121上的第二连接部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包括向两侧延伸的两个翼片121a,且两个所述的翼片121a之间形成安装腔121b。另外,两所述的翼片121a为弧形且相对设置。便于后期压合,而且形成弧形的安装腔121b便于安放电导线。第二连接部结构也如此,将两个翼片压合即可完成与电导线的连接,其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通过第一连接部压紧铜线部分,实现电连通,而第二连接部压紧导线的外套表面,使得连接更为稳定,而且在插拔过程中不易断开。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以及弹片13为与所述导电插针1采用导电材料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本方案柔性灯条本体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柔性灯条本体9的背面或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可观察到内部柔性线路板91背面的观察窗92。可通过观察窗来观看到内部的柔性线路板,从而方便插接本方案通电插件时定位。比如直接通过观察窗看到内部的电极位或一些标记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线路板91背面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裁剪标记91a。一般柔性线路板上都有便于裁剪而又不会破坏其上电路的裁剪标记,本方案通电插件可利用这些裁剪标记作辅助定位,形成快速定位插接。

而且,所述柔性灯条本体9包括具有安装空腔的透明层901、包覆在透明层901外并能使光线均匀扩散的包覆层902、设于包覆层902两侧面以及背面使包覆层902正面形成导光口93的挡光层903,包覆层背面所述的挡光层903上开设有所述的观察窗92;

所述柔性线路板91设于安装空腔内,且设有灯珠91b的一侧与所述导光口93相对,所述包覆层902内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91的背面还设有第二挡光层904,且第二挡光层904上开设有与所述观察窗92相对的缺口904a。本方案中,所述灯珠为led灯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柔性灯条上的通电插件,其通过两根与电导线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导电插针,插入至柔性灯条本体内与电极位接触,一根为正极,另一根为负极,以形成电回路,实现通电,而且导电插针可插入至柔性线路板任意位置的电极位处,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插接方式,不受端部位置的限制,使得柔性灯条即使组合成两端部闭合的图形,也能够正常的供电使用。而且从柔性灯条本体的背面进行插接,而且可在任意电极位出插入,且插入后整体(除了电导线部分)藏于柔性灯条本体内,使得插接后不需改变柔性灯条本体的外形,而且可根据实际使用来选着插接位置,也更有利于藏线,使得霓虹灯产品更为美观,无需担心走线的问题。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