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舞台光束灯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6363发布日期:2020-05-06 23:2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舞台光束灯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舞台光束灯镜头。



背景技术:

舞台光束灯是舞台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灯。以前主要是在大型的舞台中使用,现随着人们对舞台要求越来越高,大功率光束灯成为必然的选择,然而大功率灯往往代表着更大的重量,对于舞台的架设十分不便,极大的增加了架设舞台的难度和成本。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720057158.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包括固定镜头组、及设置于固定镜头组前端的调焦镜头组,其中,所述固定镜头组包括固定镜筒、设置于固定镜筒内的第一凸透镜、及将第一凸透镜固定于固定镜筒内的第一压圈;所述调焦镜头组包括调焦镜筒、设置于调焦镜筒内且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凹透镜与第二凸透镜、及将第一凹透镜与第二凸透镜固定于调焦镜筒内的第二压圈。

上述专利公开的舞台光束灯镜头组,通过采用大口径的单一凸透镜作为固定镜头组,实现了大光束口径的目的,同时,减小出光角度,使发出的光束效果更明显;采用内调焦结构调焦镜头组,不但使光束灯便于制造和控制,而且在固定镜头组与调焦镜头组之间预留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加入棱镜、雾化片、色片等光学器件,实现舞台灯的多功能化;透镜安装合理,结构紧密,无松动现象,结构稳定性高;通过采用出光角度小的舞台光束灯镜头,能很好地与市场上的280w的气泡灯兼容,大大提升光能的利用率,聚光效果好,使发出的光束效果更明显,同时,能兼容的最大图案直径达到8mm。

但已公开的该专利仍存在一定缺陷,其固定镜头组包括固定镜筒、第一凸透镜及第一压圈,其调焦镜头组包括调焦镜筒、第一凹透镜、第二凸透镜及第二压圈,镜头组中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使得其重量较大,不便架设于舞台上,增加了架设舞台的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舞台光束灯镜头,通过设置单透镜的固定镜头组以及由调焦镜筒、第一压圈及调焦镜片组成的调焦镜头组,调焦镜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二凸透镜以及第一凹透镜,组成了结构简单且出光角度小的舞台光束灯镜头,可在不降低原光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五金镜筒和镜片数量,达到减轻重量及生产成本作用,有利于舞台灯的架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舞台光束灯镜头,包括沿着光轴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固定镜头组以及调焦镜头组,所述固定镜头组包括第一凸透镜,所述调焦镜头组包括调焦镜筒、设置于调焦镜筒内的调焦镜片、以及将调焦镜片固定于调焦镜筒内的第一压圈,所述调焦镜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二凸透镜以及第一凹透镜。第一凸透镜直接固定于机箱的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透镜为左侧端面向外凸出的平凸透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直径为16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焦镜筒包括调焦筒体,所述调焦筒体设置有一环形卡位以及一开口,所述第一压圈设置于所述调焦筒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凸透镜与第一凹透镜设置于所述调焦筒体中,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凸侧面从第一压圈的开口处凸出于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压圈上还设置有一向调焦筒体内侧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凸透镜为双凸复合透镜,其左侧凸面的凸出度大于其右侧凸面的凸出度,所述第一凹透镜为双凹复合透镜,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右侧凸面与所述第一凹透镜的左侧凹面贴合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焦镜头组中调焦镜筒的直径为1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前顶点到固定镜头组第一凸透镜的后顶点的距离为80-110mm。通过调焦镜头组实现光束出射角和清晰度的控制,调焦镜头组在此范围内能够实现5m到无限远的调焦。对无限远成像时,光束最小出光角度为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舞台光束灯镜头,通过设置单透镜的固定镜头组以及由调焦镜筒、第一压圈及调焦镜片组成的调焦镜头组,调焦镜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二凸透镜以及第一凹透镜,组成了结构简单且出光角度小的舞台光束灯镜头,可在不降低原光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五金镜筒和镜片数量,达到减轻重量及生产成本作用,有利于舞台灯的架设,其设计兼容的最大图案为8mm。

(2)本实用新型舞台光束灯镜头,通过采用大口径的单透镜作为固定镜头组,实现了大光束口径的目的,而且较小的出光角度使用出来的光束效果十分明显,其能够兼容的最大图案直径达到8mm。

(3)本实用新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结构上采用了内调焦结构使光束灯便于制造和控制,同时在镜头组份之间留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加入棱镜、雾化片、色片等光学器件,实现舞台灯的多功能化。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舞台光束灯镜头中调焦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调焦镜头组;2、第一凸透镜;3、第一压圈;4、第二凸透镜;5、第一凹透镜;6、调焦筒体;7、环形卡位;8、第一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舞台光束灯镜头,包括沿着光轴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固定镜头组以及调焦镜头组1,所述固定镜头组包括第一凸透镜2,所述调焦镜头组1包括调焦镜筒、设置于调焦镜筒内的调焦镜片、以及将调焦镜片固定于调焦镜筒内的第一压圈3,所述调焦镜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二凸透镜4以及第一凹透镜5。第一凸透镜2直接固定于机箱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所述第一凸透镜2为左侧端面向外凸出的平凸透镜。

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所述第一凸透镜2的直径为168mm。

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所述调焦镜筒包括调焦筒体6,所述调焦筒体6设置有一环形卡位7以及一开口,所述第一压圈3设置于所述调焦筒体6的外侧,所述第二凸透镜4与第一凹透镜5设置于所述调焦筒体6中,所述第二凸透镜5的凸侧面从第一压圈3的开口处凸出于外部。

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所述第一压圈3上还设置有一向调焦筒体6内侧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8。

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所述第二凸透镜4为双凸复合透镜,其左侧凸面的凸出度大于其右侧凸面的凸出度,所述第一凹透镜5为双凹复合透镜,所述第二凸透镜3的右侧凸面与所述第一凹透镜5的左侧凹面贴合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所述调焦镜头组中调焦镜筒6的直径为110mm。

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所述第二凸透镜4的前顶点到固定镜头组第一凸透镜5的后顶点的距离为80-110mm。通过调焦镜头组实现光束出射角和清晰度的控制,调焦镜头组在此范围内能够实现5m到无限远的调焦。对无限远成像时,光束最小出光角度为2°。

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的设计重点在于:

(1)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通过设置单透镜的固定镜头组以及由调焦镜筒、第一压圈及调焦镜片组成的调焦镜头组,调焦镜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二凸透镜以及第一凹透镜,组成了结构简单且出光角度小的舞台光束灯镜头,可在不降低原光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五金镜筒和镜片数量,达到减轻重量及生产成本作用,有利于舞台灯的架设,其设计兼容的最大图案为8mm。

(2)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通过采用大口径的单透镜作为固定镜头组,实现了大光束口径的目的,而且较小的出光角度使用出来的光束效果十分明显,其能够兼容的最大图案直径达到8mm。

(3)本实施例中的舞台光束灯镜头,结构上采用了内调焦结构使光束灯便于制造和控制,同时在镜头组份之间留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加入棱镜、雾化片、色片等光学器件,实现舞台灯的多功能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