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大灯的照明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09581发布日期:2021-06-04 15:2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大灯的照明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照明机构、尤其用于机动车大灯的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包括:用于产生大部分在基本上在机动车之前成像的水平的明暗边界之下的近光光分布的至少一个近光模块;用于产生大部分在明暗边界之上的远光光分布的至少一个远光模块;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为了产生光模块的总光分布后置于近光模块和远光模块的具有光学轴线和基本上相对于光学轴线法向地定向的焦面的成像光学机构,以及遮光件,所述遮光件具有遮光件边缘并且为了在通过照明单元产生的光图中产生水平的明暗边界基本上延伸直到成像光学机构的焦面。


背景技术:

2.用于机动车的照明机构和光模块足以熟知,其设立成用于借助于相应的控制来产生不同的光分布和明暗边界并且将其投影到车道上。所述不同的光分布和明暗边界根据足以熟知的原理借助于光束遮光件来实现,借助所述光束遮光件有针对性地将所发射的光束的一部分遮住。借助于遮光件,尤其能够获得在通过近光功能产生的光图中的清晰的明暗边界,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在前方行驶的或者迎面而来的交通参与者的眩目。
3.根据开头所提到的构造的照明单元足以熟知。在机动车中在装入的状态中布置在上侧的近光模块和在机动车中在装入的状态中布置在下侧的远光模块通过共同的遮光件体和共同的成像光学机构共同作用,从而成像光学机构不仅对近光模块的而且对远光模块的中间光图进行成像并且遮光件影响所述两个模块的光路。一般来说,对这种结构形式的照明单元来说缺点是,其不实现被安置在上侧的近光模块和被安置在下侧的远光模块的光束的有针对性的混合或重叠。因为光束遮光件不能够被构造得无限薄并且在遮光件的遮光件边缘处的这种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材料厚度通过后置的成像光学机构在所产生的光图中进行成像,所以在所述两个部分光分布(也就是说近光和远光)叠加成总光分布(远光功能)的情况下在明暗边界的区域中产生对交通工具驾驶员来说看得见的暗的缝隙。在被投影到道路上的光图中的这种干扰性的不均匀性使交通工具驾驶员难以看清楚周围环境,由此事故风险上升。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de 602004002043 t2、fr 2962786 a1或者at 514161 a1中,为了解决这种已知的问题而提出光学机构元件在投影透镜的焦面的区域中的布置,以用于有针对性地将在遮光件之上和之下所产生的光分布混合或者重叠并且用于影响明暗边界。从wo 2015014706 a1中已知另一种解决方案,其中,由透明的材料制成的遮光件体设有镜面层,其中,虽然通过被保持透明的遮光件边缘改善了在近光与远光之间的重叠,然而由于光在遮光件边缘处的透射而在h

h线之上的区域中生成干扰性的散射光。
4.已知的光束遮光件的另一缺点在于,所述光束遮光件在前面的区域中能够由于凸透镜效应汽化或烧毁。关键的区域在此处于光束遮光件的如下尤其被置于中间的边缘区域中,所述边缘区域沿着成像光学机构(例如投影透镜)的焦点曲线来成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根据开头提及的类型的光模块,所述光模块尤其包括近光模块、远光模块、设立成用于产生水平的光暗边界的光束遮光件以及成像光学机构,其中,在光图中的上面所描述的暗的缝隙在远光与近光之间闭合,在明暗线之上的区域中的干扰性的散射光的生成最大程度上得到避免以及上面提及的关于在关键的遮光件边缘区域中的凸透镜效应的问题得到解决。
6.所述任务借助一种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用于机动车的照明机构、尤其用于机动车大灯的照明单元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即遮光件具有基本上平面的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并且在遮光件边缘处在焦面的区域中具有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所述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具有由可透光的材料制成的几何结构,其中,几何结构包括具有基本上三角形的横截面的至少一个棱镜体,所述至少一个棱镜体纵向延伸并且纵向延伸部基本上横向于光学轴线走向,至少一个棱镜体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棱镜面,其中,第一棱镜面基本上与平面的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对齐,第二棱镜面面向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并且与第一棱镜面围成内角α1≥θ,并且第三棱镜面背离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并且与第一棱镜面围成内角α2≥θ,其中θ是可透光的材料的全反射的边界角,内角α1和α2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具有如下标准,即内角α1或者内角α2不是45
°

7.在根据本发明的遮光件的情况下,由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束通过棱镜结构在遮光件边缘处被全反射到前场的区域中,从而在h

h线之上的区域中阻止干扰性的散射光的生成,与此相对,那些由远光模块产生的光束则透射地穿透棱镜结构并且在所述棱镜结构处如下地被偏转,使得在光图中的近光与远光之间的暗的缝隙在接通远光功能时被闭合(为此还参见图7以及对于图7的描述,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光路)。
8.此外,关于凸透镜效应的问题得到解决,因为由于包括几何的棱镜结构的透明的遮光件区域,光束、例如太阳光不再被吸收,而是穿透所述材料并且发散地散开。另一个优点在于,在棱镜结构处被全反射的、由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束被折射,从而在明暗边界处产生较柔和的过渡或者所期望的梯度。由此,不必设有另外的措施、例如在成像光学机构上的微结构,以便为了使明暗边界变得柔和而产生所期望的梯度。
9.由此,本发明解决照明单元的多个当前的光技术的问题,所述照明单元具有近光模块、远光模块和用于产生水平的明暗边界的光束遮光件。
10.具有基本上平面的外形的遮光件能够根据本身已知的方式基本上水平地处于光学轴线中或者相对于光学轴线稍微倾斜。在特定的变型方案中,遮光件还能够具有沿着水平的线的弯折部,从而遮光件体没有连续的平坦的界限面。此外还可行的是,在光分布中实现非对称性上升(asymmetrieanstieg),方式为,至少一个棱镜体并且必要时遮光件体具有两个在高度上相对于彼此错开的区域,其中,一个区域处于光学轴线的左边并且另一个区域处于光学轴线的右边并且其中,所述两个区域通过倾斜的过渡区域与彼此连接,光学轴线走向通过所述倾斜的过渡区域(参见图10和对于图10的描述)。
11.几何结构能够包括唯一的大的棱镜或者两个或者更多较小的棱镜,其中,大的或两个或更多较小的棱镜必须满足上面或者在权利要求1中所界定的在布置和内角的方面的技术特征(还参见图9和对于图9的描述)。已经确定的是,与在此所界定的棱镜结构不同的几何结构、例如具有45
°
的内角α1和内角α2的楔形形状没有随之带来所期望的优点并且例
如还对于远光来说随之带来全反射或者随之带来近光束的不期待的透射。
12.在多个排列在彼此处的三角棱镜的情况下,所述三角棱镜能够具有相同的高度。备选地,排列在彼此处的棱镜的高度能够连续地增加,这随之带来的优点是,较小的、处于较靠近焦点的三角棱镜按份额遮掩较少的、通过三角棱镜的第一棱镜面射入到遮光件的透明的几何结构中的远光束。例如较少的远光束在处于较靠近焦点的具有较小的高度的棱镜的第二棱镜面处被全反射,所述远光束通过具有较大的高度的三角棱镜的第一棱镜面射入。三角棱镜的高度的增加有利地遵循抛物线形的曲线轨迹。
13.用于大灯的成像光学机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身熟知。成像光学机构能够根据本身已知的方式来构造并且例如包括投影透镜或者多级的透镜系统;此外,透镜反射器组合也是可行的。
14.在特定的变型方案中,几何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依次布置的棱镜体,所述棱镜体的第一棱镜面沿纵向毗邻于彼此并且与彼此对齐。
15.优选地,几何结构由刚好两个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依次布置的棱镜体形成,所述棱镜体的第一棱镜面沿纵向毗邻于彼此并且与彼此对齐;由于关于遮光件的棱镜面和基本厚度的必要的几何尺寸,具有刚好两个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进行布置的棱镜体的几何结构已经被证实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由此一方面由于几何结构相对于成像光学机构的焦面或者焦点的间距而最佳地解决上面所提及的待解决的技术任务,并且此外这种变型方案能够在技术上容易地实现。不期待的色彩效应以及不清晰的明暗边界的构造在这种优选的变型方案中被避免,所述不期待的色彩效应以及不清晰的明暗边界的构造必要时在较高的棱镜体数量、例如多于三个棱镜的情况下由于棱镜结构相对于焦面/焦点的较大的间距而能够出现。
16.在特定的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棱镜体沿着纵向方向具有两个过渡到彼此中的区域,所述区域在高度上相对于彼此错开并且通过优选地倾斜的过渡区域与彼此连接,光学轴线走向通过所述过渡区域。由此可行的是,实现在光分布中的非对称性上升(参见图10和对于图10的描述)。
17.在特定的变型方案中,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能够至少部分地具有反射性的表面。
18.在特定的实施变型方案中,遮光件由可透光的材料一件式地生产并且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根据本身已知的方式被气相喷镀、例如借助金属、如铝进行气相喷镀或者被镜面化。
19.在其它的变型方案中,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由不可透光的材料(例如金属或者不可透光的塑料)生产并且可透光的、包括几何结构的遮光件区域是由可透光的材料(例如玻璃或可透光的/透明的塑料)制成的插入部件,或者遮光件借助于多组分注射成型方法在应用可透光的和不可透光的塑料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制造,例如借助于双组分注射成型方法在应用不可透光的和可透光的塑料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制造。
20.优选地,透明的材料涉及塑料或者玻璃。
21.在特定的变型方案中,第二和/或第三棱镜面基本上平坦地进行构造。
22.在特殊的变型方案中,第二和/或第三棱镜面是弯曲的,优选地第三棱镜面向内弯曲。所述变型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即由此能够附加地积极地影响明暗边界的梯度,从而能够
实现明暗边界的柔和的过渡(还参见图11和图12以及对于图11和图12的描述)。在特定的子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棱镜体的横截面沿着纵向延伸部保持相同。在其它的子变型方案中,能够设置成,至少一个棱镜体的横截面沿着纵向延伸部增大;如此进一步使明暗边界朝光分布的边缘区域的梯度变得柔和,从而能够将道路边缘的照明设计得对机动车驾驶员来说特别舒适。
23.在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近光模块和至少一个远光模块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光源,其中,每个光源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配属有准直仪,并且准直仪设立成用于减小由光源所产生的光束的放射角并且由此设计放射特征。在所述变型方案中,照明单元例如能够是如下准直仪模块,所述准直仪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近光模块和至少一个远光模块并且其中近光模块和远光模块配属有多个光源并且准直仪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后置于每个光源。遮光件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后置于准直仪模块。作为成像光学机构,能够设置有投影透镜或者多级的透镜系统。准直仪例如能够被构造为tir准直仪透镜(tir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这样的tir准直仪透镜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足以熟知(例如德国bern von auer照明有限公司的tir透镜);在此涉及光学透明的体,所述光学透明的体由透明的材料生产、例如由玻璃或塑料生产,其折射指数比空气的折射指数较大;在此基本上全部的在tir准直仪透镜的光出射面处被折射的光通过空气进一步传播、优选地沿预设的方向在相比于在光入射面之前的光传播减小发散度的情况下传播。还能够考虑,准直仪构造为反射器、也就是说构造为对(首先可见的)光进行反射的面,所述面使通过空气传播的光束沿优选地预设的方向转向。但是,近光模块和/或远光模块的使光分布成形的结构部件还能够以根据如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足以熟知的那样的投影大灯类型的多椭圆面反射器组件的形式来实施。
24.在本发明的有利的变型方案中,遮光件具有至少一个光窗,其中,至少一条光路径从近光模块和/或远光模块通过至少一个光窗并且通过成像光学机构向外走向。通过这种改进方案可行的是,以有针对性的方式和方法附加地将通过近光模块和远光模块产生的光束混合并且附加地使在远光功能的光图中的不均匀性最小化。此外,在光图的以下区域中进行光束的有针对性的放射是可行的,所述区域通常对于交通指示牌的照明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所谓的“信号光(sign light)”)。在特定的子变型方案中,能够设置成,通过至少一个光窗的至少一条光路径仅仅从近光模块通过至少一个光窗并且通过成像光学机构向外走向。在特定的子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光窗布置在遮光件的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中并且由所述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限制,其中光窗被构造为在遮光件的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中的空隙或者由可透光的材料制成。
25.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机动车大灯,所述机动车大灯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单元。所述机动车大灯涉及前大灯。适宜地,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大灯根据本身已知的大灯结构原理进行构造并且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借助散射盘或者遮盖盘来掩盖的光射出开口。现代的机动车大灯经常具有多个光模块,所述光模块能够对于其本身而言或者在共同作用中承担各个光功能。所述光模块经常相对于彼此直接靠近地布置在大灯壳体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大灯除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近光模块和远光模块的照明单元之外因此还能够包括另外的光模块、例如日间行车灯单元、闪光灯单元等。与此相应地,除了近光分布或者远光分布之外,还能够通过另外的光模块产生另外的光分布、如日间行
车灯、闪光灯等的光分布。
26.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单元和/或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大灯。如在此应用的“机动车”(kfz)这一概念涉及单辙的或者多辙的机动化的陆地相关的交通工具、如摩托车、客车、货车和类似交通工具。
附图说明
27.下面借助于非限制性的示例以及附上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连同另外的优点,其中:图1以透视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示意性的图示,图2以侧视图示出来自图1的照明单元,图3以透视的视图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照明单元的遮光件,图4示出对在图1和2中示出的照明单元的遮光件的俯视图,图5示出沿着光学轴线通过在图1和2中示出的照明单元的遮光件的剖切面,图6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照明单元的遮光件的几何的棱镜结构,图7说明由近光模块或者由远光模块所发射的光束的通过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遮光件的三角形的棱镜体的光路,图8示出通过在图1和图2中的遮光件的剖切面的细节视图并且说明由近光模块所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布置在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遮光件中的光窗(“信号光(sign light)”)的光路,图8a示出图8的放大的视图,其中在图8a中附加地示出由远光模块所发射的光束的光路,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遮光件的大的三角棱镜或者多个小的三角棱镜的关于成像光学机构的焦点的布置,图10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遮光件的改型的变型方案,图11说明一种梯度设计方案,所述梯度设计方案用于借助于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遮光件使在近光分布中的明暗边界变得柔和,所述遮光件具有带有弯曲的棱镜面的棱镜体,并且图12借助在根据图11的梯度设计方案中的线h

h和v

v示出在二维的角空间中的具有明暗边界的示例性的光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28.理解的是,在此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说明并且不应该解释为对于本发明是限制性的;更确切地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借助于说明书能够发现的所有设计方案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其中,保护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来确定。
29.在附图中,为了较简单的阐释和图示的目的对于相同的或者能够比较的元件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在权利要求中所应用的附图标记仅仅应该方便权利要求的可读性以及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且无论如何没有损害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特征。
30.图1以透视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单元100的一种实施变型方案的示意性的图示。图2以侧视图示出来自图1的照明单元100。照明单元100设置成用于装入在机动车
的、尤其用于机动车大灯(前大灯)的照明机构中。照明单元100包括近光模块101、远光模块102以及为了产生光模块的总光分布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后置于近光模块101和远光模块102的成像光学机构,所述成像光学机构呈具有光学轴线104和基本上相对于光学轴线104法向地定向的焦面116的投影透镜103的形式,所述焦面还作为佩兹伐面已知。近光模块101设立成用于产生大部分在基本上在机动车之前成像的水平的明暗边界之下的近光光分布。远光模块102设立成用于产生大部分在明暗边界之上的远光光分布。此外,照明单元100包括基本上处于水平的遮光件105,所述遮光件具有遮光件边缘106并且为了在通过照明单元100所产生的光图中产生水平的明暗边界基本上延伸直到后置的投影透镜103的焦面116。遮光件边缘106在此接近直到投影透镜103的焦面116或者焦点f。
31.近光模块101和远光模块102在所示出的示例中一起形成准直仪模块,所述准直仪模块根据通常已知的原理来构造并且就此而言不必更详细地阐释(还参见对准直仪、例如tir准直仪透镜的进一步在上面的描述)。近光模块101和远光模块102分别包括多个未更详细地示出的例如实施为发光二极管的光源,其中,每个光源沿着光学的放射方向配属有同样未更详细地示出的准直仪。每个准直仪设立成用于减少由光源产生的光束的发散。准直仪模块还包括另外的光学的结构部件、如例如透镜或者反射器。然而,近光模块101和远光模块102还能够根据其它的结构原理来构造并且不限于在图1和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准直仪构造。备选地,近光模块和/或远光模块能够具有根据经典的并且在学术界足以熟知的pes(多椭圆面系统(poly

ellipsoid

system))大灯类型的反射器。
32.照明单元100的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在遮光件105中得到,在随后的附图中更详细地描述所述遮光件。
33.图3以透视的视图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照明单元100的遮光件105。图4示出对遮光件105的俯视图并且图5示出通过遮光件105的剖切面。图6详细地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照明单元的遮光件的几何的棱镜结构。遮光件105具有基本上平面的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并且在遮光件边缘106处在焦面116的区域中具有带有由可透光的材料制成的几何结构109的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8。本身理解的是,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能够至少部分地具有反射性的表面。
34.在所示出的示例中,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由金属生产并且可透光的、包括几何结构109的遮光件区域108是由可透光的材料制成的插入部件。然而还可行的是,由可透光的材料一件式地生产遮光件105并且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根据本身已知的类型进行气相喷镀、例如借助金属、如铝进行气相喷镀,其中,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8被空出并且因此未被气相喷镀。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可透光的材料是塑料。还能够代替塑料而将玻璃选择作为不可透光的材料。
35.示范性的遮光件105的几何结构109包括两个分别具有基本上三角形的横截面的棱镜体110。每个棱镜体110纵向延伸并且纵向延伸部基本上横向于光学轴线104走向。每个棱镜体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棱镜面,其中,第一棱镜面111基本上与平面的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对齐,第二棱镜面112面向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并且与第一棱镜面111围成内角α1≥θ,并且第三棱镜面113背离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并且与第一棱镜面111围成内角α2≥θ,其中,θ是可透光的材料的全反射的边界角,内角α1和α2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具有如下标准,即内角α1或者内角α2不是45
°

36.图7说明由近光模块或者由远光模块所发射的光束的、通过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遮光件105的所述两个棱镜体110中的一个的光路。由近光模块101产生的光束114通过第二棱镜面112射入到棱镜体110中并且在第一棱镜面111处被全反射并且通过所述第三棱镜面113射出,从而在h

h线之上的区域中阻止干扰性的散射光的生成。由远光模块102产生的光束117通过第一棱镜面111射入,通过棱镜体透射,并且在通过第三棱镜面113射出时稍微被偏转,使得在远光功能(也就是说,近光和远光被接通)的光图中在近光与远光之间的缝隙被闭合。
37.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同样在遮光件105中示出。遮光件105具有光窗115,所述光窗布置在遮光件105的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中并且由所述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所限制。光窗115通过以下方式来提供,即由透明的塑料制成的插入板被封闭到在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107中的窗口形的空隙中。近光和/或远光模块的光路径能够通过光窗115并且通过投影透镜向外走向。通过这种改进方案可行的是,以有针对性的方式和方法附加地将通过近光模块和远光模块产生的光束进行混合并且附加地使在远光功能的光图中的不均匀性最小化。此外,将光束有针对性地放射到光图的如下区域中是可行的,所述区域一般来说对交通指示牌的照明具有特殊的意义(所谓的“信号光(sign light)”)。例如能够设置成,通过光窗115的光路径仅仅从近光模块101通过光窗115并且通过成像光学机构101向外走向。这一点在图8中示出,图8示出通过在图1和图2中的遮光件的剖切面的细节视图并且说明由近光模块101所发射的光束114的、通过布置在遮光件105中的光窗115(“信号光(sign light)”)的光路。图8a示出图8的放大的视图,其中,附加地示出由远光模块102发射的光束117的光路。来自远光模块的光束117在光窗115的相对于光学轴线104倾斜的下边界面118处被全反射(在图8a中用117
*
来标记被全反射的光束)。由此,光束117相对于关于边界面118的铅垂线n具有比全反射的角度较大的入射角。由此防止来自远光模块的光助长在近光分布中的前场(vorfeld)并且由此实现遵守按照法律的规定{usa fmvss

108 表xviii ub2:测量点[4d,v],具有对光强<12000 cd最大光强度(maximum photometric intensity)的规定}。必要的倾斜还能够通过所述下边界面118的棱镜形的设计方案来得到。
38.图9说明用于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遮光件的三角棱镜的两种示例性的备选的变型方案,即一方面唯一的具有高度h的大的三角棱镜210的布置以及备选于此地,另一方面多个(总共五个)小的三角棱镜310的布置。三角棱镜210或310分别在可透光的区域中布置在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遮光件的遮光件边缘处并且关于成像光学机构(例如来自图1和图2的投影透镜103)的焦面或者焦点f被定位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单元中。参考进一步在上面对于棱镜体110的描述,三角棱镜210或者310分别包括第一棱镜面211或者311、第二棱镜面212或者312以及第三棱镜面213或者313。如在图9中清楚地看出的那样,三角棱镜210或者310的相应第一棱镜面211或者311基本上平行于光学轴线204走向。如可以从图9中清楚地看出的那样,五个小的三角棱镜310的第二棱镜面312处于平行于大的三角棱镜210的第二棱镜面212;小的三角棱镜310的第三棱镜面313处于平行于大的三角棱镜210的第三棱镜面213。遮光件边缘206或者306通过由棱镜面211和213或者311和313形成的棱镜边缘界定(在小的三角棱镜310的情况下通过最外面的被置于离成像光学机构最近的棱镜310来界定)。在图9中,遮光件边缘206或306刚好延伸直到成像光学机构/投影透镜的焦点f。
39.在图9中示出的小的三角棱镜310全部具有同一高度h'。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排列在彼此处的棱镜的高度能够连续地升高。这具有以下优点,即较小的、处于较靠近焦点的三角棱镜按照份额遮掩较少的远光束,所述远光束通过三角棱镜的第一棱镜面射入到遮光件的透明的几何结构中。例如,较少的远光束在处于较靠近焦点的具有较小的高度的棱镜的第二棱镜面处被全反射,所述远光束通过具有较大的高度的三角棱镜的第一棱镜面射入。三角棱镜的高度的增加有利地遵循抛物线形的曲线轨迹。
40.图10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遮光件405的改型的变型方案。遮光件405基本上如上面所描述的遮光件105一样构造。遮光件405具有基本上平面的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407并且在遮光件边缘406处在焦面的区域中具有带有几何结构409的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408,所述几何结构包括两个由可透光的材料制成的棱镜体410。棱镜体410沿着纵向方向具有两个过渡到彼此中的区域410a和410b,所述两个区域在高度方面相对于彼此错开并且通过倾斜的过渡区域410c与彼此连接,光学轴线404走向通过所述过渡区域。同样,不可透光的区域407还包括两个过渡到彼此中的并且在高度方面相对于彼此错开的区域407a和407b,所述区域通过倾斜的过渡区域407c与彼此连接,光学轴线404走向通过所述过渡区域。由此可行的是,实现在光分布中的非对称性上升。由此,如在上面所描述的棱镜体110、210和310一样,棱镜体410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棱镜面(在图10中出于位置原因没有设有附图标记),第二棱镜面面向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407并且与第一棱镜面围成内角α1≥θ,并且第三棱镜面背离不可透光的遮光件区域407并且与第一棱镜面围成内角α2≥θ,其中θ是可透光的材料的全反射的边界角,内角α1和α2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具有如下标准,即内角α1或者内角α2不是45
°
。因此,如遮光件105一样,遮光件405当然也能够设有用于产生“信号光(sign light)”功能的光窗115。
41.图11说明一种梯度设计方案,所述梯度设计方案用于借助于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遮光件使在近光分布中的明暗边界变得柔和,所述遮光件具有带有弯曲的棱镜面的棱镜体。图12借助在根据图11的梯度设计方案中的线h

h和v

v示出在二维的角空间中的具有明暗边界的示例性的光分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棱镜结构处被全射的、由近光模块所放射的光束被朝稍微不同的方向折射,从而产生明暗边界的较柔和的过渡或者符合法律的梯度值,其中,明暗边界首要地通过遮光件边缘506来确定。交通工具驾驶员然后察觉在被照亮的与暗的道路表面之间的没有令人烦躁的边界线的光分布。由此,不必在成像光学机构上设有另外的措施、例如微结构,以用于促使明暗边界的所期望的柔和化。在图1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所述改进方案中,棱镜体510的第三棱镜面513向内弯曲,其中,横截面沿着纵向延伸部保持相同。棱镜体510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然而在此未更详细地示出的遮光件的结构部件。弯曲的第三棱镜面513(和/或弯曲的第二棱镜面512)的使用具有如下优点,即由此能够特别有针对性地调整并且积极地影响明暗边界的梯度,从而明暗边界被分开并且被较宽地成像。对于观察者或者交通工具驾驶员来说,由此得出在光图中的明暗边界的特别柔和的过渡。在图11中借助于箭头说明由近光模块所发射的光束516的从弯曲的第三棱镜面513直至穿过投影透镜503的光路径。示例性的平行射束516由于在弯曲的第三棱镜面513上的不同的标准平面经历发散的全反射射束516'。通过投影透镜503,发散度δ由于光分布射束516''的不同的折射进一步得到扩大。类似的情况还适用于如下光束,所述光束通过通常弯曲的第二棱镜面512射入到棱镜体510中
并且在通常平坦的第一棱镜面511处进行全反射之后通过弯曲的第三棱镜面513离开棱镜体510。在所述两个棱镜面512和513处,光根据斯涅尔折射定律来折射。从图12中可以看出,稍微在h

h线之下并且平行于所述h

h线走向的明暗边界hdg被较宽地扩宽,由此梯度减小。
42.本发明能够以任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进行改动并且不局限于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还能够考虑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并且将其在很大程度上与彼此组合。重要的是基于本发明的思想,所述思想考虑到所述教导能够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实施并且尽管如此本身得到保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