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感应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1780发布日期:2021-07-06 21:0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达感应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景观、装饰等场合的投光灯。


背景技术:

2.近几年,随着夜游市场的兴起,晚上观光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夜游不仅可以感受游玩的乐趣,还能体验夜景与灯光艺术结合的魅丽。因此灯光在旅游景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文旅项目中的灯光应用也多种多样的,有纯粹的路灯照明、有山体照明、溶洞染色、照树亮化等;但这些常规照明灯具大多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功能单一,只有照明作用。第二,颜色单调,缺乏艺术美感。而投光灯在许多场合都有应用,如舞台演出、户外实景演出、地标建筑亮化、景观照明等,其具有色彩艳丽、灯光投射灵活等特点。但目前的投光灯通常结构比较复杂,体积大,防水性能不够好,需要较为复杂的专用安装平台进行安装,因此不能直接应用于上述灯光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现结构更简单、密封防水效果好、体积更小、更易于安装、功能更丰富多样的雷达感应投光灯。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雷达感应投光灯,包括有前盖、钢化玻璃、led透镜、led灯板、散热体、主控板及后盖,前盖与钢化玻璃装于散热体的前端将led透镜及led灯板盖住,led灯板与散热体接触并固定;后盖装于散热体的后端,主控板装设于后盖中,led灯板连接主控板,其特征在于:在后盖中还设置有雷达控制盒,雷达控制盒通过雷达信号输入线连接有雷达,雷达控制盒连接主控板;所述钢化玻璃装设在一玻璃防水胶圈中,通过该玻璃防水胶圈将钢化玻璃装配在前盖中,散热体的前端具有前凸部嵌入在前盖中,与玻璃防水胶圈配合形成灯体前端的防水结构;还包括有中盖及后盖防水胶圈,中盖垫着后盖防水胶圈嵌入在后盖内部前端将主控板及雷达控制盒一起密封在后盖中,通过从后盖的背面控入螺丝依次穿过后盖防水胶圈及中盖后与散热体的后端连接固定,形成灯体后端的防水结构。
5.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中盖防水胶圈,中盖防水胶圈被中盖压紧在散热体的中心通孔处,形成对灯体中间位置的防水结构,进一步增强防水性能。
6.进一步地,在前盖的前端设置有从边缘中部位置开始前伸的盖沿,盖沿的顶端前伸的长度最大,形成对灯体前端的挡雨结构。
7.进一步地,在散热体的两侧设置有可通过主控板控制的自动旋转机构,自动旋转机构连接有支架,以安装固定整个投光灯,并使灯体形成可自动控制进行旋转跟随的结构。当然,这种可自动控制旋转的结构可直接利用现有的舞台灯旋转技术实现。
8.进一步地,在led灯板固定有一块透镜压板,各led透镜嵌设在透镜压板上,并朝前伸出。
9.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信号输入线从后盖引出,并且在雷达信号输入线与后盖的接触部位设置有防水扣,以形成后盖背面雷达信号输入线接入部位的防水结构。
10.进一步地,在后盖上还分别通过防水扣接入有dmx信号输入线、dmx信号输出线和电源输入线,三者分别连接主控板。
11.进一步地,主控板上的电路包括有mcu主控模块、电源电路模块、485协议电路模块及led驱动电路,mcu主控模块通过电源电路模块连接开关电源,dmx信号输入线通过485协议电路模块接入mcu主控模块,mcu主控模块通过485协议电路模块连接dmx信号输出线朝外接出;雷达控制盒直接连接mcu主控模块。
12.进一步地,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有红光led驱动电路、绿光led驱动电路、蓝光led驱动电路和白光led驱动电路,led灯板上的led灯珠包括有r、g、b、w四色灯珠,四色灯珠分别与对应的led驱动电路连接。
13.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民用雷达来探测观光车或游览行人的位置与投光灯之间的距离,并结合灯具内置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兼具灯具、雷达探测、远程通讯控制等功能;投光灯设计r、g、b、w四色灯珠,每种颜色可单独控制,显色丰富,色彩多样;在各部件的接合部位设置防水圈,能够有效防止雨水、水雾、湿气进入灯体内部,可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时整个灯具可做到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适合用于夜景投光。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架构模块示意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雷达感应原理图。
19.图中,1为前盖,2为玻璃防水胶圈,3为钢化玻璃,4为透镜压板,5为led透镜,6为led灯板,7为散热体,8为支架,9为中盖防水胶圈,10中盖,11为后盖防水胶圈,12为主控板,13为雷达控制盒,14为后盖,15为雷达信号输入线,16为dmx信号输入线,17为dmx信号输出线,18为电源输入线。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

图3,所述雷达感应投光灯,包括有前盖1、钢化玻璃3、led透镜5、led灯板6、散热体7、主控板12及后盖14,前盖1与钢化玻璃3装于散热体7的前端将led透镜5及led灯板6盖住,led灯板6与散热体7接触并固定;后盖14装于散热体7的后端,主控板12装设于后盖14中,led灯板6连接主控板12;在后盖14中还设置有雷达控制盒13,雷达控制盒13通过雷达信号输入线15连接有雷达,雷达控制盒13连接主控板12;所述钢化玻璃3装设在一玻璃防水胶圈2中,通过该玻璃防水胶圈2将钢化玻璃装3配在前盖1中,散热体7的前端具有前凸部嵌入在前盖1中,与玻璃防水胶圈2配合形成灯体前端的防水结构;还包括有中盖10及后盖防水胶圈11,中盖10垫着后盖防水胶圈11嵌入在后盖14内部前端将主控板12及雷达控制盒13一起密封在后盖14中,通过从后盖14的背面控入螺丝依次穿过后盖防水胶圈11及中盖10后与散热体7的后端连接固定,形成灯体后端的防水结构。
21.还包括有中盖防水胶圈9,中盖防水胶圈9被中盖10压紧在散热体7的中心通孔处,形成对灯体中间位置的防水结构,进一步增强防水性能。
22.在前盖1的前端设置有从边缘中部位置开始前伸的盖沿,盖沿的顶端前伸的长度最大,形成对灯体前端的挡雨结构。
23.在散热体7的两侧设置有可通过主控板12控制的自动旋转机构,自动旋转机构连接有支架8,以安装固定整个投光灯,并使灯体形成可自动控制进行旋转跟随的结构。当然,这种可自动控制旋转的结构可直接利用现有的舞台灯旋转技术实现。
24.在led灯板6固定有一块透镜压板4,各led透镜5嵌设在透镜压板4上,并朝前伸出。
25.所述雷达信号输入线15从后盖14引出,并且在雷达信号输入线15与后盖14的接触部位设置有防水扣,以形成后盖14背面雷达信号输入线15接入部位的防水结构。
26.在后盖14上还分别通过防水扣接入有dmx信号输入线16、dmx信号输出线17和电源输入线18,三者分别连接主控板12。
27.参照图4,主控板12上的电路包括有mcu主控模块、电源电路模块、485协议电路模块及led驱动电路,mcu主控模块通过电源电路模块连接开关电源,dmx信号输入线通过485协议电路模块接入mcu主控模块,mcu主控模块通过另一485协议电路模块连接dmx信号输出线朝外接出;雷达控制盒13直接连接mcu主控模块。
28.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有红光led驱动电路、绿光led驱动电路、蓝光led驱动电路和白光led驱动电路,led灯板6上的led灯珠包括有r、g、b、w四色灯珠,四色灯珠分别与对应的led驱动电路连接。
29.参照图5,工作流如下:
30.1、接通220ac市电,主控板mcu开始工作,灯具复位;
31.2、灯具完成复位功能后,led灯点亮白光led做为普通照明用;
32.3、雷达不断向方圆10米外发出电磁波,探测地面的目标物体是否进入雷达扫描区域内;同时雷达把探测到地面的目标状况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主控板上的mcu主控模块,mcu主控模块依据接收到的雷达信号控制led灯是否变换颜色;
33.4、当有观光车或游览行人行进到距离第一根灯杆10米时,即进入雷达覆盖的直径范围20米内,雷达接收到观光车或人体信号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投光灯主控板的mcu主控模块,mcu主控模块收到雷达信号后控制投光灯显示红色,意示热烈欢迎的色彩;
34.5、由于同一灯杆上的所有投光灯采用主从联机功能,当第一根灯杆上的主机亮红光后,整杆灯全部亮红光。
35.6、观光车或游览行人继续前进,当到达距离第二灯杆10米处时,第二杆上的雷达探测到有物体进入其扫描区域内,此时第二灯杆上的雷达、灯具工作同第一杆灯,同时显示红光。因为这时的观光车或游览行人同时处于第一和第二灯杆雷达的覆盖内,因此第一灯杆、第二灯杆上的灯都同时显示红光。
36.7、随着观光车或游览行人继续前进,当车或人离开了第一灯杆雷达覆盖的范围,第一杆灯的红光关闭,点亮原来的白光。同时车或人已经进入第二灯杆与第三灯杆雷达的覆盖区域内,此时第二灯杆、第三灯杆的红光点亮。再往前为第三、第四杆红光点亮
……
37.8、通过以上雷达感应探测到观光车或游览行人来控制灯光改变颜色,并使变色的
光跟随车或人跑动,从而营造出一种车、人与灯具互动的效果。
38.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