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转换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660635阅读:来源:国知局
透射该反射型偏振片619而入射于凹槽内。而从凹槽出射的光几乎不具有偏振性,因此其中偏振方向平行于A方向的光会透射反射型偏振片619而出射,其余的光的偏振方向则垂直于A方向从而被反射型偏振片619反射并再次回到凹槽内部进行反射和散射;这部分光在散射和反射后会消除其偏振性并再次入射于反射型偏振片619,其中的部分偏振方向平行于A方向的光会透射而其余部分则再次反射回到凹槽内部进行反射和散射。就这样不断的循环,使得最终从反射型偏振片619上出射的光具有偏振性,其偏振方向平行于A方向。应用本实施例这样的反射型偏振片和光学结构,可以高效率的得到偏振光输出,这在很多应用场合很有用。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反射型偏振片的使用同样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例。
[0035]反射型偏振片的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线栅偏振片,这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品。为了提高线栅偏振片的效率,优选的,线栅偏振片的线栅面面向凹槽的开口。
[003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与图4B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中的分光装置708的分光面上包括两个区,透射区708b和反射区708a。激发光721入射于分光装置708的反射区708a,且分光装置708以反射的方式引导该激发光721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同时以透射的方式引导波长转换装置的凹槽的出射光722得以出射。具体来说,分光装置708可以是一个小反射镜708,其反射区708a就是其自身,透射区708b就是它周围的空间。当然分光装置708也可以用分区镀膜的方式实现。激发光721经过小反射镜反射而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而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722则大部分通过小反射镜周围的空间出射形成出射光,小部分则再次被小反射镜708反射而造成损失。若想进一步的减小光损失,可以在小反射镜镀反射激发光透射受激光的分光滤光膜,这样可以减少受激光的损失;进一步的,还可以在小反射镜镀图5B所示的分光滤光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受激光在透射区的损失,还可以减少剩余激发光在透射区的损失。
[0037]与图6A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还包括一个散热底板710,激发光源706和波长转换装置的底板701都与该散热底板710热连接从而共用该散热底板710。这样有结构更紧凑的好处,而且为后端的热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以理解,其它实施例也可以应用这样的散热底板。
[003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与图6A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中的分光装置变成了曲面,该分光装置包括透射区808a和曲面的反射区808b,这样的好处在于从波长转换装置出射的光822经过聚焦透镜收集后可以被反射区808b直接引导出射并聚焦。为了提高光的提取效率,本实施例中的透射区808a也可以采用图6A所示实施例中的透射区的镀膜,而该镀膜可以是直接镀在该曲面的分光装置上的,也可以是一个平面镀膜片覆盖在分光装置的透射区。
[003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还包括光收集装置912,分光装置包括透射区908a和反射区908b,反射区908b的截面为半圆形,波长转换装置的凹槽位于半圆形的圆心旁,光接收装置912的入口中心与凹槽根据半圆形的圆心对称。这样激发光可以穿过透射区908a到达波长转换装置,而波长转换装置的凹槽出射的光922会经过反射区908b的反射而聚焦于光接收装置912的入口从而从光接收装置的出口出射。更为理想的,分光装置的反射区908b的截面为半椭圆形,波长转换装置的凹陷位于半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光接收装置的入口中心位于半椭圆形的另一个焦点上。这样从凹陷(一个焦点)中出射的光经过反射区908b的反射后将更好的入射于光接收装置的入口(另一个焦点)。与上述实施例如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省略聚焦透镜,反射区908b同时起到了对凹陷出射光的收集作用。
[0040]在上述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的基板可能包括多个性质不同的凹槽且该基板可移动,使得激发光可以在不同凹槽间切换。性质不同的凹槽指的是可以发射性质不同的出射光,例如受激光的颜色不同,或者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比例不同等。激发光在不同凹槽间切换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需要得到不同颜色或性质的出射光,例如得到不同色温的白光。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板,该基板上包括凹槽,该凹槽的内表面具有对光的散射反射性; 还包括波长转换层,该波长转换层覆盖于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白色陶瓷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平均厚度不大于5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凹槽开口的四周表面具有对光的吸收性;或者还包括覆盖在凹槽上的光阑,光阑开口与凹槽开口对齐以允许光在凹槽开口处进出,光阑开口周围的部分具有对光的吸收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与其开口口径的比值不小于I。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凹槽开口上的反射型偏振片。
7.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激发光源和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的焦点位于波长转换装置的基板凹槽的开口上;激发光源发射的激发光经过聚焦透镜后入射于凹槽内并激发波长转换层使其发射受激光,凹槽的出射光从其开口出射后经聚焦透镜收集并出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激发光源与聚焦透镜光路之间的分光装置,该分光装置以透射的方式引导激发光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同时以反射的方式引导受激光形成该发光装置出射光,或者该分光装置以反射的方式引导激发光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同时以透射的方式引导受激光形成该发光装置出射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发光为激光,且分光装置具有透射该激光的P偏振光并反射其S偏振光的属性; 其中,所述激光以P偏振光入射于分光装置,且分光装置以透射的方式引导该激光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同时以反射的方式引导受激光形成该发光装置出射光;或者, 所述激光以S偏振光入射于分光装置,且分光装置以反射的方式引导该激光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同时以透射的方式引导受激光形成该发光装置出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光装置的分光面上包括两个区,透射区和反射区; 其中,激发光入射于分光装置的透射区,且分光装置以透射的方式引导该激发光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同时以反射的方式引导波长转换装置的凹槽的出射光得以出射;或者,激发光入射于分光装置的反射区,且分光装置以反射的方式引导该激发光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同时以透射的方式引导波长转换装置的凹槽的出射光得以出射。
【专利摘要】提出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上包括凹槽,该凹槽的内表面具有对光的散射反射性;还包括波长转换层,该波长转换层覆盖于凹槽的至少部分内表面。还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的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激发光源和聚焦透镜,聚焦透镜的焦点位于波长转换装置的基板凹槽的开口上;该激发光源发射的激发光经过聚焦透镜后入射于凹槽内并激发波长转换层使其发射受激光,凹槽的出射光从其开口出射后经聚焦透镜收集并出射。由于有了凹槽内表面的散射和反射,受激光本身会形成均匀的光分布出射,而受激光和剩余的激发光也会均匀的混合出射,从而解决了发光均匀性的问题。
【IPC分类】F21V7-00, F21V9-10
【公开号】CN204372822
【申请号】CN201420797408
【发明人】杨毅
【申请人】杨毅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