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具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354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具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具用灯具,包括灯体,所述的灯体包括底座、灯罩、光源和电池,灯罩安装在底座内,电池和光源设在底座上且位于灯罩内;还包括固定座,灯体与固定座可拆卸的连接。该结构方便拆卸灯体,对灯体进行充电和维修。
【专利说明】
_种家具用灯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用灯具。
【背景技术】
[0002]现在,为了给家具内部提供照明或增添家具的美感,在某些家具中安装了灯具,特别针对户外和酒吧等使用的家具,大部分都安装了灯具。
[0003]目前,安装在家具中的灯具都是固定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对于通过外接供电比较适用,而对于需要充电的灯具来说,不方便随时拆卸下来对灯具进行充电,也不方便维修,使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4]为了方便拆卸灯体,对灯体进行充电和维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具用灯具。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家具用灯具,包括灯体,所述的灯体包括底座、灯罩、光源和电池,灯罩安装在底座内,电池和光源设在底座上且位于灯罩内;还包括固定座,灯体与固定座可拆卸的连接。
[0006]上述结构,固定座固定在家具上,由于灯体与固定座可拆卸的连接,因此,当需要充电或维修时,将灯体从固定座上拆卸下来即可,方便使用。
[0007]进一步的,固定座具有直通孔,在固定座上位于直通孔上端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延伸的抵挡凸缘,在抵挡凸缘上设有弧形孔,弧形孔内自一端向中部形成有弧形抵挡部,弧形抵挡部与弧形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槽;在灯罩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在凸缘上设有与弧形孔数量相等的延伸部,在延伸部的一端设有卡勾;灯体安装在固定座上时,凸缘由抵挡凸缘抵挡,灯罩穿过固定座,卡勾卡置在弧形抵挡部上。该结构,如果需要将灯体安装到固定座上,先让延伸部和卡勾对准弧形抵挡部以外的弧形孔,让卡勾穿过弧形孔达到弧形抵挡部的上方,让延伸部穿过弧形孔,在该过程中,灯体穿过固定座,然后旋转灯体,让卡勾卡置在弧形抵挡部上,这样,就实现了灯体与固定座的连接。如需要拆卸灯体,反向旋转灯体,让卡勾脱离弧形抵挡部,将灯体从固定座上拆卸下来。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对灯体能实现快速的安装和拆卸,而且灯体的固定牢固、可靠。
[0008]进一步的,在底座的底部枢接有吊环,该吊环可收藏到底座内,吊环也可以翻转出底座,所述的吊环既方便携带灯体,同时,在安装和拆卸灯体时,通过对吊环施力方便旋转灯体,这样,方便安装和拆卸灯体。
[0009]进一步的,固定座具有向外延伸的固定凸缘,方便安装固定座。
[0010]进一步的,弧形抵挡部的上表面的一端低于另一端,相对较低的弧形抵挡部的上表面远离弧形抵挡部的固定端设置。这样,在安装灯体时,随着灯体的旋转,卡勾与弧形抵挡部逐渐的接触并压紧,让灯体的安装更加的牢固、可靠。
[0011]进一步的,在凸缘的上表面上设有凸起部,这样,让凸起部与抵挡凸缘接触,减小了接触面积,因此,减小了灯体旋转时的摩擦力,能更加容易的安装和拆卸灯体。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充电座,所述的充电座包括座体和设在座体上的二个以上的充电位,充电位向上凸起,在充电位上设有弹性充电端子;在底座上设有对应的电接触部。由于设置了多个充电位,因此,在同一充电座上能对多个灯体进行充电。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接触部包括正极电接触部和负极电接触部,正极电接触部呈圆形,负极电接触部位于正极电接触部外围且呈环形。该结构,在充电时,使得电接触性能更加的可靠。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5]图2为固定座和灯体的示意图。
[0016]图3为固定座和灯体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所示,家具用灯具包括充电座1、固定座2和灯体3。
[0019]如图1所示,所述的充电座I包括座体11和设在座体11上的二个以上的充电位12,充电位12向上凸起,方便实现充电,同时在充电过程中,还能对灯体进行定位;在充电位11上设有弹性充电端子(未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充电端子包括正极弹性充电端子和负极弹性充电端子,正极弹性充电端子位于充电位的中心,在以充电位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设置有三个以上的负极弹性充电端子。
[0020]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座2具有直通孔21,在固定座2上位于直通孔21上端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延伸的抵挡凸缘22,在抵挡凸缘22上设有弧形孔23,在本实施方式中,弧形孔23为两个,且相对于固定座2的中心对称设置;弧形孔23内自一端向中部形成有弧形抵挡部24,弧形抵挡部24与弧形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槽25;弧形抵挡部24的上表面的一端低于另一端,在过渡的部分通过斜面连接,相对较低的弧形抵挡部的上表面远离弧形抵挡部的固定端设置。固定座2具有向外延伸的固定凸缘26,方便将固定座安装到家具上。
[0021]如图3所示,灯体3包括底座31、灯罩32、电池(未示出)和光源(未示出)。
[0022]底座31包括底座本体311、自底座本体311向上延伸的限位环312、挡板313和连接柱314。限位环312的外周与底座本体311的外周形成有台阶,限位环312内形成有腔体,在底座本体311上位于腔体内设有多块挡板313,挡板形成容置腔,用于容置电池,在底座本体311上固定有连接柱314。
[0023]所述的光源为LED光源,LED光源包括基板和设在基板上的LED封装结构,基板固定在连接柱上。
[0024]如图2所示,在底座31的底部设有凸筋315,将灯体放置到充电座I上充电时,可防止底座底面与座体11直接接触,一方面可保护底座31,另一方面,底座31与座体11之间形成了间隙,方便取下灯体3。在底座31的底部设有相对设置的安装座316,在两安装座316之间枢接有吊环4,该吊环4可收藏到底座内,吊环4也可以翻转出底座,所述的吊环4既方便携带灯体3,同时,在安装和拆卸灯体3时,通过对吊环4施力方便旋转灯体3,这样,方便安装和拆卸灯体3。[0025 ]在底座31上设有对应的电接触部,所述的电接触部包括正极电接触部和负极电接触部,正极电接触部呈圆形,负极电接触部位于正极电接触部外围且呈环形。
[0026]如图3所示,在灯罩32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凸缘321,凸缘321套在限位环312上,通过螺钉将灯罩32与底座31连接。在凸缘321上设有与弧形孔数量相等的延伸部322,在延伸部322的一端设有卡勾323,卡勾323自延伸部322的上端向外延伸;在凸缘321的上表面上设有凸起部324。
[0027]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如果需要将灯体3安装到固定座2上,先让延伸部322和卡勾323对准弧形抵挡部以外的弧形孔,让卡勾323穿过弧形孔达到弧形抵挡部24的上方,让延伸部322横穿弧形孔23,在该过程中,灯体3穿过固定座2,然后旋转灯体3,让卡勾323卡置在弧形抵挡部24上,这样,就实现了灯体3与固定座2的连接;由于弧形抵挡部24的上表面具有高低面,这样,在安装灯体3时,相对较低的上表面能起到导向的作用,随着灯体3的旋转,卡勾323与弧形抵挡部较高的面逐渐的接触并压紧,让灯体3的安装更加的牢固、可靠。灯体3安装好后,凸起部324与抵挡凸缘22接触,减小了接触面积,因此,减小了灯体3旋转时的摩擦力,能更加容易的安装和拆卸灯体3。
[0028]如需要拆卸灯体3,反向旋转灯体3,让卡勾323脱离弧形抵挡部24,将灯体3从固定座2上拆卸下来。
[0029]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对灯体3能实现快速的安装和拆卸,而且灯体的固定牢固、可靠,方便使用。
[0030]如需要对灯体3进行充电,将灯体3从固定座2上拆卸下来,让后将灯体3放置到充电座I上,此时,正极电接触部与正极弹性充电端子电性接触,负极电接触部与负极弹性充电端子电性连接,并可以利用充电位对灯体进行定位。由于正极电接触部为圆形,负极电接触为为圆环形,因此,在充电时,使得电接触性能更加的可靠。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了多个充电位,因此,可同时对多个灯体进行充电。
【主权项】
1.一种家具用灯具,包括灯体,所述的灯体包括底座、灯罩、光源和电池,灯罩安装在底座内,电池和光源设在底座上且位于灯罩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灯体与固定座可拆卸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具有直通孔,在固定座上位于直通孔上端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延伸的抵挡凸缘,在抵挡凸缘上设有弧形孔,弧形孔内自一端向中部形成有弧形抵挡部,弧形抵挡部与弧形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槽;在灯罩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在凸缘上设有与弧形孔数量相等的延伸部,在延伸部的一端设有卡勾;灯体安装在固定座上时,凸缘由抵挡凸缘抵挡,灯罩穿过固定座,卡勾卡置在弧形抵挡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底部枢接有吊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具有向外延伸的固定凸缘。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弧形抵挡部的上表面的一端低于另一端,相对较低的弧形抵挡部的上表面远离弧形抵挡部的固定端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凸缘的上表面上设有凸起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座,所述的充电座包括座体和设在座体上的二个以上的充电位,充电位向上凸起,在充电位上设有弹性充电端子;在底座上设有对应的电接触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具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接触部包括正极电接触部和负极电接触部,正极电接触部呈圆形,负极电接触部位于正极电接触部外围且呈环形。
【文档编号】F21V17/10GK205424760SQ201620201882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发明人】汪友才
【申请人】汪友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