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00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压夹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夹紧工具,特别是一种油压夹头。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习用的工具机的油压夹头包括本体1、装设于本体1内部的轴座2、转动轴设于轴座2内部的转轴单元3及套设于转轴单元3内部且可对工件产生束夹或松释的筒夹单元4。
本体1具有沿轴线设置的贯孔101、注入压力油的注油孔102及回收压力油的回流槽103。
轴座2具有对应于注油孔102的第一导油孔201及第二导油孔202。
转轴单元3具有可相对轴座2转动的转动件301、驱动转动件301转动的驱动轮302及在转动件301中沿轴线产生位移的掣动座303。
转动件301具有凹设于外环面且对应于导油孔201的环槽304、设于侧端部且可容置掣动座303的容室305、由环槽304连通至容室305的第一油道306及由第二导油孔202连通至容室305的第二油道307。第一、二油道306、307分别设置于掣动座303的两侧,且掣动座303可将容室305区隔成与第一油道306相通的前侧部305’及与第二油道307相通的后侧部305”。
筒夹单元4具有受掣动座303连动的滑座401及受滑座401驱动沿径向产生束紧、松释的筒夹402。
当压力油自注油孔102注入,且依序流经第一导油孔201、第一油道306并进入容室305的前侧部305’时,即可推动掣动座303往左移,且使筒夹402相对于滑座401移动,而使筒夹402对工件产生束紧,同时,原来挤动存在于后侧部305”的压力油沿第二油道307而回流至回流槽103中。
当压力油自第二导油孔202输入,且流经第二油道307,并进入容室305的后侧部305”时,就可推动掣动座303往右位移,且使筒夹402相对于滑座401向外移动,而使筒夹402对工件产生放松,以达到替换工件目的。
虽然,这种油压夹头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但是其驱动筒夹402进行束紧、放松皆利用压力油作为驱动源,且压力油会沿着本体1与轴座2之间、轴座2与转轴单元3之间的缝隙渗流且在缝隙中形成油膜,虽然在本体1与轴座2之间、轴座2与转轴单元3之间都设有集油槽道,但是当转动单元3相对于轴座2产生高速运转时,存在于缝隙中的油膜会发热,再者,油膜也会因压力源所施予的高压而造成阻滞,如此一来,会影响加工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运转中温度、驱离缝隙中压力油、提高加工性能的油压夹头。
本发明包括本体、装设于本体内部的轴座、轴设于轴座内部的转轴单元及套设于转轴单元内部且可对工件产生束夹或松释的筒夹单元;本体具有沿轴线设置的贯孔、注入压力油且贯通至贯孔的注油孔、回收压力油且贯通至贯孔的回油孔及输入冷空气且贯通至贯孔的输气孔;轴座套设于本体的贯孔中,轴座具有围绕轴线的外环面、与外环面相背设置且可界定出轴孔的内环面、环设于内环面的内环槽、由外环面贯穿至内环槽且对应于输气孔的第一导孔、由外环面贯穿至内环槽且对应于注油孔的第二导孔、由外环面贯穿至内环面且对应于回油孔的集油孔;转轴单元具有相对于轴座转动轴设于轴孔中的转动件、驱动转动件转动的驱动轮、在压力油作用下沿轴线滑动套设于转动件中的掣动座及沿轴线套设于转动件与掣动座之间使掣动座朝压力油作用下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件;转动件具有容置掣动件的容室及数连通于内环槽与容室之间的引流孔。
其中筒夹单元具有连接于转动件上的第一束件、连接于掣动座上且与第一束件相反设置的第二束件、套设于第一束件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第一筒夹、套设于第二束件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第二筒夹及嵌接于第一、二筒夹之间的连动件;第一、二束件分别具有呈推拔状且可对第一、二筒夹产生束紧的束夹孔。
筒夹单元具有连接于转动件上的束件、套设于束件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筒夹及连接于筒夹与掣动座之间的连动件;束件具有呈推拔状且可对筒夹产生束紧的束夹孔。
本体输气孔中装设有止逆阀。
由于本发明包括本体、轴座、转轴单元及筒夹单元;本体具有贯孔、注油孔、回油孔及输入冷空气且贯通至贯孔的输气孔;轴座具有围绕轴线的外环面、界定出轴孔的内环面、内环槽、由外、内环面贯穿至内环槽且对应于输气孔及注油孔的第一、二导孔、由外环面贯穿至内环面且对应于回油孔的集油孔;转轴单元具有转动件、驱动轮、在压力油作用下沿轴线滑动套设于转动件中的掣动座及套设于转动件与掣动座之间使掣动座朝压力油作用下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件;转动件具有容置掣动件的容室及数连通于内环槽与容室之间的引流孔。当欲松释或替换工件时,启动压力油自注油孔中输入,且压力油进入容室并对掣动座进行推掣动作,并使弹性件呈被压缩状态而蕴藏回释的弹力,且使掣动座移动时带动筒夹单元动作呈松释状态,以方便于取出、替换工件;当关闭压力油,利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掣动座朝向反方向产生位移,使夹筒单元动作呈束紧状态;当启动驱动轮带动转动件转动的同时,可启动气压源,且使冷空气自输气孔输入,并经第一导孔的导引而可流窜至轴座与转轴单元之间,如此一来,正在运转的转轴单元就可受到空气的作用而产生降温的效果。且更使得原来存在于孔轴配合处及储油槽中的油膜、油液可被吹动而回流至集油孔及回油孔中,不但可使压力油达到回收目的,且可减少孔轴配合处的油膜厚度,以使油压夹头保持较佳的加工性能。不仅降低运转中温度、驱离缝隙中压力油,而且提高加工性能,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图1、为习用的油压夹头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C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可同时双向夹持两工件产生运转,以达到双向加工目的,其包括本体10、装设于本体10内部的轴座20、轴设于轴座20内部的转轴单元30及套设于转轴单元30内部且可对工件产生束夹或松释的筒夹单元40。
本体10具有沿轴线设置的贯孔11、输入冷空气且贯通至贯孔11的输气孔12、注入压力油且贯通至贯孔11的注油孔13、回收压力油且贯通至贯孔11的回油孔14及装设于输气孔12中的止逆阀15。借由设置于输气孔12中止逆阀15允许冷空气由外朝内单向输入输气孔12中,且可防止压力油流出。
轴座20系不可转动套设于本体10的贯孔11中,其具有围绕轴线的外环面21、与外环面21相背设置且可界定出轴孔221的内环面22、环设于内环面22的内环槽23、如图4所示的由外环面22贯穿至内环槽23且对应于输气孔12的第一导孔24、如图3所示的由外环面22贯穿至内环槽23且对应于注油孔13的第二导孔25、如图5所示的由外环面21贯穿至内环面22且对应于回油孔15的集油孔26。
内环面22凹设有数储油槽222。
转轴单元30具有相对于轴座20转动轴设于轴孔221中的转动件31、驱动转动件31转动的驱动轮32、沿轴线滑动套设于转动件31中的掣动座33、沿轴线套设于转动件31与掣动座32之间的弹性件34、套设于转动件31与轴座20之间的套环35及两分设于套环35两侧且套设于转动件31与轴座20之间的轴承36。
转动件31具有邻接于驱动轮32且可容置掣动件33及弹性件34的容室311、数连通于内环槽23与容室311之间的引流孔312。
掣动座33具有密合套设于容室311中受压力油驱动掣动座33整体沿轴线朝(右)第一方向I产生位移的活塞部331。
弹性件34的弹力则使掣动座33在未受压力油作用时朝(左)第二方向II位移。
套环35具有接通在内环槽23与引流孔312之间的油道351。
筒夹单元40套设于转动件31内部,并具有螺接于转动件31一侧端部上的第一束件41、连接于掣动座33上且与第一束件41相反设置的第二束件42、套设于第一束件41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第一筒夹43、套设于第二束件42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第二筒夹44及嵌接于第一、二筒夹43、44之间的连动件45。第一、二束件41、42分别具有呈推拔状且可对第一、二筒夹43、44产生束紧的束夹孔411、421。连动件45与第一、二筒夹43、44之间均设有滑动间隙451、452。
如图3所示,当欲松释或替换工件时,启动压力油自注油孔13中输入,且压力油依序流经第二导孔25、油道351、引流孔312,最终进入容室311并对掣动座33的活塞部331进行推掣动作,并使弹性件34呈被压缩状态而蕴藏回释的弹力,且使掣动座33在朝(右)第一方向I移动时会带动第二束件42以使第二筒夹44随即呈松释状态,并使第二束件42利用滑动间隙452略微位移后,推移连动件45、第一筒夹43,就可使得第一筒夹43自第一束件41中移出。因此,第一、二筒夹43、44均可呈松释,以方便于取出、替换工件。且在此状态下,压力油不但会沿上述路径流动,更会渗入内环面22与套环35外周面之间、轴承36孔轴配合的缝隙中,即使会渗入输气孔12中,但是利用止逆阀15的设置可防止压力油自输气孔12流出。
如图4、图5所示,当关闭压力油,利用弹性件34的弹力作用使掣动座33朝(左)第二方向II产生位移,且使第一、二筒夹43、44渐渐被束紧。当启动驱动轮32带动转动件31转动的同时,可启动气压源,且使冷空气通过止逆阀15而自输气孔12输入,并经第一导孔24的导引而可流窜至轴座20与套环35之间、轴承36内部,如此一来,正在运转的转轴单元30就可受到空气的作用而产生降温的效果。且更使得原来存在于孔轴配合处及储油槽222中的油膜、油液可被吹动而回流至集油孔26及回油孔14中,不但可使压力油达到回收目的,且可减少孔轴配合处的油膜厚度,以使油压夹头保持较佳的加工性能。
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发明适用于单向夹持工件运转,其包括本体10’、轴座20’、转轴单元30’及筒夹单元40’。
筒夹单元40’具有连接于转动件31’上的束件41’、套设于束件41’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筒夹42’及连接于筒夹42’与掣动座33’之间的连动件43’。
束件41’具有呈推拔状且可对筒夹42’产生束紧的束夹孔411’。借此,掣动座33’受压力油作用也可驱动连动件43’、筒夹42’,而使筒夹42’自束件41’中移出,以达到松释目的。
归纳上述,本发明的油压夹头系利用压力油作为退除工件的驱动源,且运转时又利用冷空气对转轴单元进行降温并驱离存在于孔轴配合处、缝隙中的油液,可确保加工性能,所以确实能达到发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压夹头,它包括本体、装设于本体内部的轴座、轴设于轴座内部的转轴单元及套设于转轴单元内部且可对工件产生束夹或松释的筒夹单元;本体具有沿轴线设置的贯孔、注入压力油且贯通至贯孔的注油孔及回收压力油且贯通至贯孔的回油孔;轴座套设于本体的贯孔中,其具有第一导孔及对应于注油孔的第二导孔;转轴单元具有相对于轴座转动轴设于轴孔中的转动件、驱动转动件转动的驱动轮及在压力油作用下沿轴线滑动套设于转动件中的掣动座;转动件具有容置掣动件的容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具有输入冷空气且贯通至贯孔的输气孔;轴座具有围绕轴线的外环面、与外环面相背设置且可界定出轴孔的内环面、环设于内环面的内环槽及由外环面贯穿至内环面且对应于回油孔的集油孔;轴座的第一、二导孔由外环面贯穿至内环槽,第一导孔对应于输气孔;转轴单元转动件与掣动座之间具有沿轴线套设并容置于转动件容室内使掣动座朝压力油作用下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件;转动件具有数连通于内环槽与容室之间的引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夹单元具有连接于转动件上的第一束件、连接于掣动座上且与第一束件相反设置的第二束件、套设于第一束件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第一筒夹、套设于第二束件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第二筒夹及嵌接于第一、二筒夹之间的连动件;第一、二束件分别具有呈推拔状且可对第一、二筒夹产生束紧的束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夹单元具有连接于转动件上的束件、套设于束件内部且可供工件套设的筒夹及连接于筒夹与掣动座之间的连动件;束件具有呈推拔状且可对筒夹产生束紧的束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输气孔中装设有止逆阀。
全文摘要
一种油压夹头。为提供一种降低运转中温度、驱离缝隙中压力油、提高加工性能的夹紧工具,提出本发明,它包括本体、轴座、转轴单元及筒夹单元;本体具有贯孔、注油孔、回油孔及输入冷空气且贯通至贯孔的输气孔;轴座具有围绕轴线的外环面、界定出轴孔的内环面、内环槽、由外、内环面贯穿至内环槽且对应于输气孔及注油孔的第一、二导孔、由外环面贯穿至内环面且对应于回油孔的集油孔;转轴单元具有转动件、驱动轮、在压力油作用下沿轴线滑动套设于转动件中的掣动座及套设于转动件与掣动座之间使掣动座朝压力油作用下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件;转动件具有容置掣动件的容室及数连通于内环槽与容室之间的引流孔。
文档编号B23B31/02GK1565784SQ03146598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8日
发明者吴炫隆 申请人:吴炫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