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带体缠绕成卷的卷绕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34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将带体缠绕成卷的卷绕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将带体缠绕成卷的卷绕方法和设备,并且本发明特别应用于缠绕热轧后的钢带。
背景技术
:在一热带列的出口,钢带一般在一辊式摇床(tableàrouleaux)上被送往一个或多个卷绕机,所述卷绕机位于辊式摇床下游的一定距离上,一般在所述摇床下面。带体在卷绕机的上游被一夹紧装置带动,该夹紧装置之后是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将带体引向一回转卷筒(mandrin),被摩擦带动的带体在该回转卷筒上以叠置圈的方式缠绕。为了缠绕一新的带体,将所述带体的头部贴靠在回转卷筒的外表面上,以便通过摩擦将其带向下游,然后它被一弯板引导,以便使带体沿一逐渐增加的角度扇形区产生弯曲,并保持贴在卷筒上,这就增加了摩擦式的驱动作用。缠绕一圈后,带体的头部通到带体内表面的下面,以便形成第二圈,并如此继续下去。为了保持缠绕所必需的张力,带体被一装置保持在上游,该装置一般包括一偏导辊和一压紧辊,压紧辊被以略低于卷筒角速度的一角速度带动转动,因此带体可以沿一理论缠绕平面张紧,该理论缠绕平面在上游沿偏导辊的母线与偏导辊相切,并在下游与缠绕中的带卷(bobine)相切。卷筒一般可收起以便减小直径,从而在带卷达到需要的直径时能够取下带卷。例如文献US-A-2,918,226描述了一这种类型的卷绕设备,该设备在一位于辊式摇床出口的偏导辊的下游包括一回转卷筒,该卷筒位于一槽内,并且与两个卷绕组件相关联,其中每个卷绕组件包括一使带体贴靠在卷筒的柱形外表面上的贴附辊和一用于在卷绕过程中引导带体的弯板。在文献US-A-2,918,226的装置中,卷绕组件位于一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围绕一轴枢转地安装,该轴平行于卷筒的轴,并且所述支撑架被一作动器带动,以便在一分离位置与一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对于使用位置,弯板与卷筒的外表面基本平行。另一方面,贴附辊本身安装在一辅助支撑架上,该辅助支撑架铰接在弯板支撑架上,并被一弹簧推向卷筒,以便沿卷筒外表面的贴靠母线与卷筒轴经过的一推动方向,施加一个使带体贴靠在卷筒上的弹性力。另外,贴附辊可以被带动围绕它的轴向朝相反于卷筒的方向旋转,以便在带体的外表面上施加一附加的摩擦式驱动力,该力加在由卷筒施加在带体内表面上的主驱动力上。缠绕开始时,带体头部会支承在位于贴附辊下游的弯板上,并被引导到弯板与卷筒外表面之间的环形空间中,以便缠绕在卷筒上。旋转一圈后,带体头部可以通到卷筒外表面的下面,以便形成一第二圈,被一弹簧推动的贴附辊可以稍离开。在文献US-A-3,587,274中描述的一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一辅助辊在贴附辊和卷筒的上游被安装在一铰接在一轴周围的支撑架上,以便在带体上施加一预弯曲力矩。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装置令人满意,因为它们用于将厚度相当薄的带体绕成卷,所述厚度例如为2mm到12mm。实际上对于这样的厚度,带体很容易弯曲,并且可以被引导到设在卷筒与弯板之间的环形空间中,以便带体贴靠在卷筒的柱形表面上,从而摩擦带动所述带体。但是,现在考虑使用这类装置用于将厚度越来越大的热带绕成卷,所述厚度例如一直达到25mm。另外,可以考虑缠绕高弹性极限的制品,例如弹性极限在使用温度下约为370MPa。然而对于相当大的厚度,图1所示类型的普通布置似乎不能使带体足够弯曲,特别是在开始卷绕所述带体时。实际上,此刻带体只是贴靠在卷筒的一很小的角度扇形区上,并且由卷筒施加在带体内表面上的主驱动力主要取决于由带体贴附辊施加在卷筒上的压力。然而,在前面所述文献提出的现有布置中,由一弹簧系统或一弹性止挡器施加的所述推力不足以将一比较厚并且比较硬的热带缠绕成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新的布置来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该布置可以极大地增加通过摩擦传递给带体的向下游的驱动能量,且因此增加弯曲能量,这样就可以缠绕厚度较大的板件,所述厚度例如达到25mm。因此整体上说,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卷绕设备,其将沿一纵向方向行进的呈带体状的制品缠绕成卷,该设备包括一缠绕卷筒,其被带动围绕一与行进方向垂直的轴旋转,并具有一柱形的外表面;引导部件,其将所述带体沿一行进平面加以引导,所述行进平面在上游与一偏导辊相切,且在下游与所述卷筒相切;贴附部件,其使所述带体通过一内表面沿一支承母线贴靠在所述卷筒的外表面上;和一弯板,所述弯板具有一弯曲的引导表面,该表面将所述带体沿所述卷筒的外表面进行引导,所述贴附部件包括一贴附辊(rouleaud′application),其围绕一与所述卷筒轴平行的轴转动;和一推动部件,其沿一推动平面将所述贴附辊推向所述卷筒,其中所述卷筒的轴和所述贴附辊的轴经过所述的推动平面,该贴附辊被带动绕其轴朝相反于所述卷筒的方向并以一相应的切向速度转动,以便在所述带体的两表面——相应为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中的每个表面上施加一向下游的驱动力。根据本发明,所述贴附辊旋转安装在一活动的支撑架上,至少一液压作动筒支靠在所述活动的支撑架上,以便施加一将所述带体夹在所述卷筒与所述贴附辊之间的可调节的夹持力,其中所述液压作动筒在一相反方向上支靠在一固定部分上;并且,一附加辊于卷绕方向上在所述贴附辊的上游旋转安装在该贴附辊的活动支撑架上,并且它被带动围绕它的轴朝相反方向、且以一切向速度转动,其中该切向速度相应于所述卷筒的切向速度,所述附加辊在所述偏导辊和所述卷筒之间略微离开所述行进平面一段距离,该距离相应于所述带体因其刚性而在贴附辊上游产生可预见到的弯曲效应(effetdecintrage)。优选地,偏导辊与卷筒之间的行进平面沿一母线与卷筒相切,该母线位于将贴附辊推向卷筒的所述推动平面的稍微上游一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有利的特征,所述附加辊的直径和它的轴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位置确定成由于所述带体在所述偏导辊与所述卷筒之间的弯曲,因而所述带体将通过它的外表面支承在所述附加辊上。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附加辊在上游尽可能靠近贴附辊,并且其直径为贴附辊直径的0.5倍到一倍。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于在贴附辊上游及其附近设置一附加辊,该附加辊被带动围绕它的轴转动,并且可以在带体上施加一向下游的驱动力,在贴附辊相对于卷筒上的缠绕平面分离的情况下,该驱动力可以替代由贴附辊施加的驱动力。特别是,所述附加辊的直径和其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位置确定成对于所述附加辊的外表面在所述推动平面处相对于所述带体外表面的一间距——该间距大于所述带体厚度的四分之一,由于所述带体在所述保持装置与所述卷筒之间的弯曲,因而所述带体的外表面将与所述附加辊接触。为了使带体在通过相继包括一附加辊、一贴附辊和一弯板的第一卷绕组件后保持贴靠卷筒的外表面,该设备包括至少一第二卷绕组件,该第二卷绕组件包括一紧邻第一弯板出口端下游支靠于带体外表面上的第二贴附辊和一柱形的第二弯板,该第二弯板具有一紧邻于第二贴附辊下游的入口端和一出口端。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设备包括三个卷绕组件,它们相继在卷绕方向上布置于所述卷筒周围,这些卷绕组件相应为一第一卷绕组件,其在一第一贴附辊与一第一弯板的出口端之间覆盖约四分之一的角度扇形区;一第二卷绕组件,其在一第二贴附辊与一第二弯板的出口端之间覆盖约四分之一的扇形区;和一第三卷绕组件,其在一第三贴附辊与一第三弯板之间覆盖约四分之一的角度扇形区,所述第三弯板一直延伸到一出口端,该出口端在所述第一贴附辊的上游尽可能靠近所述带体内表面地布置。但是,根据另一特别有利的设置,该设备包括四个相继的卷绕组件,它们相应为三个卷绕组件,它们每个在一贴附辊与一弯板的出口端之间覆盖至多四分之一的角度扇形区;和一第四卷绕组件,所述第四卷绕组件包括至少一第四压紧辊,所述第四压紧辊紧邻所述第三弯板出口端的下游布置。本发明还包括其它有利的布置,这些布置将在下面作为示例给出的并示于附图中的特殊实施例中出现。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卷绕装置在一辊式摇床出口处的整体图。图2是带体驱动及弯曲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3和图4表示弯曲带体头部的两个相继阶段。图5是卷绕装置的一变型的整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一卷绕装置的整体,该卷绕装置例如为上面提到的文献US-A-2,918,226中所描述的类型,且因此该装置包括一缠绕卷筒2,所述卷筒2在一辊式摇床T的出口处于一槽F内,被一压紧-偏导装置带动的金属带体1在辊式摇床T上行进,压紧-偏导装置包括一偏导辊D和一压紧辊R,所述带体在偏导辊D上被向下偏移,以便被引向卷筒2,并且绕在卷筒2上,从而该带体被摩擦带动,而所述压紧辊R以一略低于卷筒速度的速度被带动转动,以便保持带体1,所述带体1因此具有张力,以便以紧绕在卷筒2上的圈的形式进行缠绕。带体1以同样已知的方式借助一辊3被贴靠在卷筒2上,所述辊3沿一径向平面Q施加一推力,其中所述卷筒2的轴21和辊3的轴31经过该径向平面。另一方面,所述辊3之后有一弯板4,弯板4有一弯曲表面,该弯曲表面与卷筒2的外表面20基本平行,并与卷筒2分开一段距离,该距离至少等于带体的厚度。因此,被夹在贴附辊3与卷筒2之间的带体1被摩擦带到介于弯板与卷筒2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并围绕卷筒2逐渐进行缠绕。贴附辊3和相关联的弯板4形成一个被支撑架6支承的卷绕组件E,支撑架6绕一轴60枢动地安装,以便能够在作动筒62的作用下在图1所示的卷绕位置与一可以取下已缠绕带卷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文献US-A-2,918,226的布置中,卷筒与两个卷绕组件相关联,每个卷绕组件由一枢转支撑架支承。正如下面将要看到的,符合本发明的布置可以减小由弯板覆盖的角度扇形区,并因此能以如图1所示的方式在卷筒周围放置至少三个卷绕组件。正如上面所指出的,文献US-A-2,918,226的卷绕装置用于缠绕厚度比较小的带体,因此所述带体可以沿理论行进平面P张紧,所述平面在上游与偏导辊D的母线相切,并在下游与卷筒2的一母线22相切。相反,本发明设计用于缠绕厚度更大的热带,所述厚度可达到25mm,且因此该带体的硬度也更大。因此如图2所示,更有利的是,推动平面Q经过的母线23相对于与带体的理论行进方向一致的母线22,向下游稍微错开,从而所述带体在通过贴附辊被挤紧在卷筒上之前承受一预弯曲力矩。另外,在文献US-A-2,918,226的布置中,贴附辊由一旋转安装在弯板主支撑架上的辅助支撑架支承,并且简单地被一支承在同一支撑架上的弹簧推向卷筒。相反,在本发明中,贴附辊3直接旋转安装在弯板4的支撑架6上,并且整体被操纵作动筒62推向卷筒,操纵作动筒62在一方向上通过一固定铰接件63支承在基座上,且在另一方向通过一铰接件64支靠在支撑架6上。如前所述,该作动筒62设计用于控制支撑架6在图1所示的卷绕位置与取出带卷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但是,由于贴附辊3直接旋转安装在支撑架6上,因而作动筒62本身能构成一调节部件,该部件调节由贴附辊3沿贴靠母线23施加在卷筒2上的推力F3。因此被夹在卷筒2与贴附辊3之间的带体1承受两个相反的力,即贴附辊3施加在带体外表面12上的推力F3和卷筒2施加在内表面11上的反作用力F2。根据本发明,由支撑架6的操纵作动筒62施加的所述推力可以比现有布置中要大得多,因为该力被卷筒的反作用予以平衡,并且它只取决于所述的一个或多个作动筒62的推动能力以及支撑架6和铰接件63、64的强度。另外,使用一个或多个作动筒可以很容易地控制液压部件所施加的力,特别是这些液压部件可以限制所施加的压力。如图1所示,在辊式摇床T的出口,金属带1被偏导辊D偏移,偏导辊D与压紧辊R相关联,且因此以一定的行进速度将金属带1带向下游,即带向图1的右侧,所述行进速度取决于辊R、D的旋转速度。因而带体被一下面将要描述的引导斜槽基本沿一理论行进平面P引向位于槽F中的卷筒2,所述平面P在上游与偏导辊D的母线相切,且在下游与卷筒2的一母线22相切。带体头部13因而插入卷筒2与贴附辊3之间,贴附辊3在行进方向上被带动旋转,然后所述带体头部与弯板4接触。如果将f2和f3称为带体分别在卷筒2和贴附辊3上的摩擦系数,则带体承受一等于F2f2+F3f3的向下游的前进力,其中F3是由作动筒62施加于推动辊3的径向推力,而F2是卷筒2的相对反作用力。带体头部13在图3所示的位置与弯板4接触时承受一偏移力F4,该力趋于沿卷筒2的外表面20带动带体的头部。因此弯板4以一阻力F4f4抵抗带体的前进,其中f4是带体头部13在弯板4上的摩擦系数。为了使带体可以弯曲并缠绕,因此需要卷筒和贴附辊施加在带体两表面上的向下游的前进力大于弯板的抵抗阻力,并因此有下面的关系式[49]F4f4≤F2f2+F3f3(1)[50]但是,带体1的头部13施加在由支撑架6支承的弯板4上的推力趋于使该支撑架6围绕它的轴60枢转,从而使该支撑架与贴附辊3一起离开卷筒2,根据本发明,贴附辊3直接旋转安装在该支撑架6上。因此,贴附辊3的外表面30与带体1的外表面12离开一段距离d,并且贴附辊3不再贴靠在带体上,因此驱动作用F3f3被取消。相反,由弯板4施加在带体头部13上的弯曲效应趋于使带体的内表面11在一贴靠力F’2的作用下保持在卷筒2的外表面20上,并同时趋于增大贴靠角度扇形区,该力分布在所述扇形区上。因此带体1通过卷筒承受一驱动作用F’2f’2。但是,这个只是产生于带体弯曲的驱动力可能不足以克服弯板4施加在带体头部13上的阻力。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特征,支撑架6带有一附加辊5,该附加辊在行进方向上于贴附辊3的上游围绕它的轴51旋转地安装,且它的尺寸和位置确定成由于带体在贴靠母线23处的弯曲效应,因而带体的外表面12会承靠在该附加辊5的外表面50上,该附加辊因此施加一推力F5。该附加辊5被带动以与卷筒2的切向速度相对应的切向速度围绕它的轴51转动,以便能够在带体1的外表面12上施加一向下游的驱动力F5f5,在贴附辊3离开的情况下,该驱动力可以加入或代替贴附辊3的驱动力。由于该附加辊5,反应弯板4抵抗带体1前进的阻力的关系式可以写为[55]F4f4≤F’2f’2+F5f5+F3f3(2)[56]在该关系式中,分别由贴附辊3和附加辊5施加的推力F3、F5取决于带体的弯曲效应,并且它们可以为零,并互相替代。由于附加辊5施加的辅助驱动作用,带体的前进可以通过确定带体头部13的弯曲而继续,所述带体头部13向卷筒2的外表面20偏移到图4所示的位置。支撑架6向外部旋转的作用减小,且因此贴附辊3逐渐恢复与带体1的外表面12的接触,因此带体1可以同时被两辊3和5以及卷筒2带动。有利的是,在弯板4的出口,带体头部可以被一第二贴附辊加载,第二贴附辊的后面是一第二弯板,从而使带体随着它的缠绕保持贴靠在卷筒2的外表面20上。因此,带体的内表面11贴靠在卷筒上的角度扇形区逐渐增加,并且卷筒的驱动作用变得占优势。因此施加在带体上的张力能够增大,并且根据带体的刚性,带体的外表面12可以与附加辊5的外表面50分离,以便回到图2所示的位置。有利地,可以通过考虑卷筒的直径、带体的厚度和它的机械特征特别是它的刚性和其弹性极限进行模拟,来设计带体1在卷筒2的上游经过的路径、特别是它相对于理论行进平面P间距的变化,这如图2、3、4中示意性地所示出的。由于这种表示,可以确定带体在支承母线23处的可预见的弯曲效应,特别是在带体头部13与弯板4接触时,并可以由此推出附加辊5的尺寸和定位,以便在因支撑架6的分离而贴附辊3的驱动作用减小、然后消除时,所述带体会贴靠在附加辊5的外表面50上。总体上说,附加辊5在贴附辊3的上游尽可能靠近贴附辊3布置,例如它的直径可以在贴附辊3直径的0.5倍到1倍之间。原则上说,附加辊5的直径以及在支撑架6上的位置确定成考虑到带体在偏导辊D与卷筒2之间的可预见弯曲效应,因而对于贴附辊3的外表面30相对于带体外表面12在推动平面Q处的一间距d——其大于带体厚度e的四分之一,带体的外表面12将与附加辊5接触。因此可看到,根据本发明,将贴附辊3和一附加辊5安装在同一支撑架6上并且使用一个或多个液压作动筒62作为推动部件的装配,可以通过使推力适配于带体的抗弯阻力而液压地调节所述推力,从而靠摩擦分别通过卷筒2施加在带体1的内表面11上和通过贴附辊3或通过附加辊5或通过这两辊施加在外表面12上的驱动力的总和确定一纵向推力,该纵向推力能够使带体产生足够的弯曲,以使带体缠绕在卷筒上,并通过卷筒予以加载。另外,为了使带体保持与卷筒的接触直到完整缠绕一圈,已经知道设置多个分布在卷筒周围的卷绕组件。例如,在文献US-A-2,918,226描述的布置中,缠绕卷筒与两个卷绕组件相关联,其中每个卷绕组件包括一贴附辊和一延伸在一接近半圈的大角度扇形区上的弯板。实际上,这种布置设计用于一种厚度相当小的带体,该带体可以被引导到弯板与卷筒之间的狭小空间中。相反,本发明是为厚度相当大的带体而设计的,所述厚度可达到25mm,且因此弯板4与卷筒外表面20之间的间距i比较大。因此另外在带体头部与弯板4接触并开始弯曲时,增大了带体内表面11贴靠在卷筒上的角度扇形区。但是有利的是,在贴附辊3的下游由弯板4覆盖的角度扇形区可以减小,以便一旦带体头部13重新接触卷筒2的外表面20,该带体头部就被第二贴附辊加载。因此如图1所示,有利的是在卷筒2的周围设置三个连续的卷绕组件,它们相应为第一卷绕组件E1、第二卷绕组件E2和第三卷绕组件E3。因此第一卷绕组件E1在卷绕方向相继包括一附加辊5、一第一贴附辊3和一第一弯板4,该卷绕组件安装在支撑架6的端部,所述支撑架6主要包括两臂61,所述两臂转动相连,并在至少一液压作动筒62的作用下围绕一轴60枢转,所述液压作动筒62具有一零件,其围绕轴63铰接在一固定框架上,或直接铰接在基座M上;和一第二零件,其例如在压紧辊3处围绕一轴64铰接在支撑架6的臂61上。支撑架6的两臂61通过一朝向卷筒2的弯肘部分65延长到轴64以外,并且该弯肘部分在其端部承载弯板4。该弯板4有一柱形内表面40,该表面具有与卷筒的轴O平行的母线,并且所述弯板有一上游端41,该上游端在二面角中基本延伸到压紧辊3,所述二面角在压紧辊3的外表面30与卷筒2的外表面20之间开放。第二卷绕组件E2包括一第二贴附辊3b和一第二弯板4b,它们安装在一支撑架6b上,所述支撑架6b在作动筒62b的作用下围绕一固定轴63b枢转。同样,第三卷绕组件E3包括一压紧辊3c和一弯板4c,它们安装在一支撑架6c上,支撑架6c的枢转可以通过一作动筒62c进行控制。带卷缠绕结束时,可以通过作动筒62、62b、62c使三个卷绕组件E1、E2、E3与带卷分离,以便使带卷下降,例如下降到一个位于卷筒2下方并且包括两行分开滚柱的滑架G上,绕好的带卷可以放置在这些滚柱上。然后作动筒62、62b、62c再将支撑架6、6b、6c带回到图1所示的卷绕位置。刚才描述的布置不仅可以使辊和卷筒施加在带体1相应的两表面即外表面12和内表面11上的压力适配于带体的强度,还可使由驱动马达分别施加在附加辊5、贴附辊3和卷筒2上的转动力矩适配带体的强度,这样可以产生必要的驱动功率,从而不仅为了克服因带体在弯板4上的摩擦而产生的前进阻力,还为了提供弯曲所必需的能量。因此,通过调节贴靠压力和马达施加的力矩,借助本发明可以使带体足够弯曲,从而带体的内表面11从卷筒2的和贴附辊3的轴通过的径向平面Q开始贴靠在卷筒2的外表面20上,另外两个压紧辊3b和3c本身在卷筒的轴O和贴靠母线通过的径向平面中对中。另外,可以延长与第三包裹辊3c关联的弯板4c,从而三个卷绕组件总共覆盖卷筒的一大于四分之三的角度扇形区,第三弯板4c的下游端42c形成一楔子,所述楔子嵌在二面角中,该二面角在卷筒外表面20和与外表面20相切的行进平面P之间开放。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引导斜槽7由两板组构成,它们相应为下板组71和上板组72。下板组71包括一系列沿带体行进平面P对齐的板,行进平面P在上游与偏导辊D相切,而在下游与卷筒2相切。有利的是,最后的引导板71a直接设在第三卷绕组件E3的支撑架6c上。有利的是,上引导板72可以由一第一板72a和一第二板72b构成,所述第一板72a有一嵌在两压紧辊D、R之间的行进平面中的突嘴,而所述第二板72b有利地由第一卷绕组件E1的支撑架6携带,并相切于所述附加辊5地指向。由于通过附加辊5使即使相当厚的带体也得到完全的弯曲,因此可以再减少弯板的长度,并使贴附辊靠近,以便以图5所示的方式实现一种具有四个卷绕组件的装置。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卷绕组件E1、E2、E3覆盖至多四分之一,且因此可以将第四卷绕组件安放在第三弯板4c的出口42c与带体行进平面P之间剩余的扇形区中。该第四卷绕组件E4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支撑架6d上的贴附辊3d,支撑架6d可以包括一具有弯曲表面的楔形部分4d,该楔形部分嵌在二面角中,所述二面角在卷筒2的外表面20与行进平面P之间开放。四个卷绕组件的支撑架6、6b、6c、6d的枢转受作动筒62、62b、62c、62d的控制。第三作动筒6c的主体的固定轴60c靠近卷筒轴经过的垂直平面,以便为第四卷绕组件E4的支撑架6d的枢转作动筒62d留出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两作动筒62c和62d可以基本平行。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刚才描述的实施例的细节,而是相反,它包括所有使用例如等效部件的变型。特别是,图1和图5的布置作为示例给出,但是通过符合本发明的布置实现的非常好的弯曲可以允许其它的设置。权利要求1.卷绕设备,其将沿一纵向方向行进的呈带体(1)状的制品缠绕成卷,该设备包括一缠绕卷筒(2),其被带动围绕一与行进方向垂直的轴旋转,并具有一柱形的外表面(20);引导部件(7),其将所述带体(1)沿一行进平面(P)加以引导,所述行进平面在上游与一偏导辊(D)相切,且在下游与所述卷筒(2)相切;贴附部件(3),其使所述带体(1)通过一内表面(11)沿一支承母线(23)贴靠在所述卷筒(2)上;和一弯板(4),所述弯板(4)具有一弯曲的引导表面(40),该表面将所述带体(1)沿所述卷筒(2)的外表面(20)进行引导,所述贴附部件包括一贴附辊(3),其围绕一与所述卷筒的轴平行的轴(31)转动;和一推动部件(62),其沿一推动平面(Q)将所述贴附辊(3)推向所述卷筒(2),其中所述卷筒(2)的轴(21)和所述贴附辊(3)的轴(31)经过所述的推动平面,该贴附辊(3)被带动绕其轴(31)朝相反于所述卷筒(2)的方向并以一相应的切向速度转动,以便在所述带体(1)的两表面——相应为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中的每个表面上施加一向下游的驱动力,该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贴附辊(3)直接旋转安装在一活动的支撑架(6)上,至少一液压作动筒(62)支靠在所述活动的支撑架(6)上,以便施加一将所述带体(1)夹在所述卷筒与所述贴附辊(3)之间的可调节的夹持力,其中所述液压作动筒(62)构成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将所述贴附辊(3)推向所述卷筒(2),并且该液压作动筒在一相反方向上支靠在一固定部分上;一附加辊(5)在所述贴附辊(3)的上游旋转安装在所述活动的支撑架(6)上,并且它被带动围绕它的轴(51)朝相反于所述卷筒(2)的方向、且以一切向速度转动,其中该切向速度相应于所述卷筒的切向速度;并且,所述附加辊(5)在所述偏导辊(D)和所述卷筒(2)之间略微离开所述行进平面(P)一段距离,该距离相应于所述带体(1)因其刚性而在贴附辊(3)上游产生可预见到的弯曲效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导辊(D)与所述卷筒(2)之间的行进平面(P)沿一母线(22)与所述卷筒(2)相切,所述母线(22)在行进方向上于上游与将所述贴附辊(3)推向所述卷筒(2)的所述推动平面(Q)稍微错开。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辊(5)的直径和它的轴(51)在所述支撑架(6)上的位置确定成由于所述带体(1)在所述偏导辊(D)与所述卷筒(2)之间的弯曲,因而所述带体(1)将通过它的外表面(12)支承在所述附加辊(5)上。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辊(5)的外表面(50)相对于所述偏导辊(D)与所述卷筒(2)之间的行进平面(P)向外离开一段距离,该距离相应于所述带体因其厚度和其刚性而在卷筒(2)上游产生的弯曲。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辊(5)的直径为所述贴附辊(3)直径的0.5倍到1倍。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辊(5)的轴(51)在所述贴附辊(3)的轴(31)的上游离开一段距离,该距离略大于所述贴附辊(3)和附加辊(5)半径之和。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绕一固定轴(60)枢转安装。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卷绕组件,它们在卷绕方向上相继布置于所述卷筒(2)周围,所述至少两个卷绕组件相应为一第一卷绕组件(E1)和至少一第二卷绕组件(E2),所述第一卷绕组件(E1)相继包括一附加辊(5)、一第一贴附辊(3)和一第一弯板(4),所述第一弯板(4)在一紧邻所述贴附辊(3)下游的入口端和一出口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二卷绕组件(E2)包括一第二贴附辊(3b),其在紧邻所述第一弯板(4)的出口端的下游支靠在所述带体(1)的外表面(12)上;和一第二柱形弯板(46),其有一紧邻所述第二贴附辊(3b)下游布置的入口端和一出口端。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三个卷绕组件,它们相继在卷绕方向上布置于所述卷筒(2)周围,这些卷绕组件相应为一第一卷绕组件(E1),其在一第一贴附辊(3)与一第一弯板(4)的出口端之间覆盖约四分之一的角度扇形区;一第二卷绕组件(E2),其在一第二贴附辊(3b)与一第二弯板(4b)的出口端之间覆盖约四分之一的扇形区;和一第三卷绕组件(E3),其在一第三贴附辊(3c)与一第三弯板(4c)之间覆盖约四分之一的角度扇形区,所述第三弯板(4c)一直延伸到一出口端,该出口端在所述第一贴附辊(3)的上游尽可能靠近所述带体(1)内表面(11)地布置。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四个相继的卷绕组件,它们相应为三个卷绕组件(E1、E2、E3),它们每个在一贴附辊(3、3b、3c)与一弯板(4、4b、4c)的出口端之间覆盖至多四分之一的角度扇形区;和一第四卷绕组件(E4),所述第四卷绕组件包括一第四压紧辊(3d),所述第四压紧辊紧邻所述第三弯板(4c)出口端的下游布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卷绕组件(E4)包括一楔形的第四弯板(4d),该第四弯板(4d)尽可能靠近所述行进表面(P)在所述卷筒上的支承母线(21)地延伸在所述带体的内表面(11)与所述卷筒(2)的外表面(20)之间的二面角中。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卷绕组件(E1、E2、E3)安装在一支撑架(6、6a、6b、6c)上,该支撑架铰接在一固定轴(60、60b、60c、60d)周围,并且在一卷绕位置和一用于取出已绕好带卷的分离位置之间枢转。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在所述卷筒(2)的上游包括一引导斜槽(7),该引导斜槽(7)包括至少两板,这些板朝所述压紧辊与所述卷筒之间的空间收敛,所述两板相应为一上板(72b),其被所述第一卷绕组件(E1)的支撑架(6)携带;和一下板(71a),其由最后一卷绕组件(E3)的支撑架(6c)携带。14.卷绕方法,其将一呈带体(1)状的制品缠绕成卷,所述带体沿一纵向方向行进并被卷绕在一卷筒(2)上,所述卷筒(2)通过至少一卷绕组件(E)被带动围绕一与行进方向垂直的轴(21)旋转,所述卷绕组件(E)包括一贴附辊(3),其安装在一支撑架(6)上,并且它被带动围绕一与所述卷筒(2)轴平行的轴(31)并朝相反于所述卷筒(2)的方向转动;推动部件(62),其将所述贴附辊(3)沿一推动平面(Q)推向所述卷筒(2);和一弯板(4),其在所述贴附辊(3)下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上,并且具有一弯曲的引导内表面(41),该表面将所述带体(1)沿所述卷筒(2)的内表面(20)进行引导,该方法的特征在于,由所述贴附辊(3)施加在所述卷筒(2)上的推力(F3)是通过至少一液压作动筒(62)向所述卷筒(2)施加的,所述液压作动筒支靠在所述支撑架(6)上,并在相反方向上支承在一固定部分(M)上;并且,在所述驱动辊(3)向外离开的情况下,所述带体(1)会通过它的外表面(12)支靠在一附加辊(5)上,该附加辊(5)在所述驱动辊(3)的上游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6)上,并被带动围绕一与所述卷筒(2)轴平行的轴(51)转动,以便在所述带体(1)上施加一向下游的驱动力,该驱动力加入或替代由所述贴附辊(3)施加的驱动力。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辊(5)的直径和其在所述支撑架(6)上的位置确定成对于所述附加辊(5)的外表面(50)在所述推动平面(Q)处相对于所述带体(1)的外表面(12)的一间距——该间距大于所述带体(1)厚度(e)的四分之一,考虑到所述带体(1)在所述保持装置(R)与所述卷筒(2)之间的弯曲,因而所述带体(1)的外表面(12)将与所述附加辊(5)接触。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推动作动筒(62)在所述支撑架(6)上施加的推力和在所述卷筒(2)及所述辊(3、5)上施加的旋转力矩,根据所述带体(1)的抗弯阻力加以调节,从而由所述贴附辊(3)和所述附加辊(5)——它们均由所述支撑架(6)携带——两者中的至少之一通过摩擦施加在所述带体(1)的外表面(12)上的向下游的驱动力和由所述卷筒施加在所述带体(1)内表面(11)上的力,能够引起所述带体(1)的足以使该带体绕在所述卷筒(2)上的弯曲。1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加在卷筒(2)和贴附辊(3)和/或附加辊(5)上的旋转力矩能够得到一向下游的驱动功率,该驱动功率一方面能克服所述弯板抵抗前进的阻力,且另一方面能提供所述带体弯曲所需要的能量。全文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卷绕方法和设备,其通过一卷绕组件将带体在卷筒上缠绕成卷,其中所述卷筒被带动绕它的轴转动,所述卷绕组件包括一贴附辊(3),其通过带体(1)的一内表面(11)将带体贴靠在卷筒(2)上;将贴附辊(3)推向卷筒(2)的推动部件(62);和一弯板(4),其具有一弯曲的引导表面(40),该表面将所述带体(1)沿所述卷筒(2)的外表面(20)进行引导。根据本发明,贴附辊(3)旋转安装在一活动支撑架(6)上,至少一液压作动筒(62)支靠在该活动支撑架(6)上,液压作动筒(62)构成一推动部件,该推动部件能够施加一将带体(1)夹紧在卷筒与贴附辊(3)之间的可调夹持力,并且支撑架(6)紧邻贴附辊(3)的上游带有一附加辊(5),由于在贴附辊(3)上游可预见到的一弯曲效应,带体(1)将支靠在附加辊(5)上,所述贴附辊(3)和附加辊(5)被带动转动,以便在带体(1)的外表面(12)上施加一通过摩擦的驱动作用,该驱动作用加在由卷筒施加在内表面(11)上的作用上。文档编号B21C47/06GK101065196SQ200580040702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2日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2日发明者F·莫雷尔,C·维达尔,V·菲利波,J·佩雷申请人:西门子奥钢联冶金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