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58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双丝焊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 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焊接技术的飞速发展,追求高效化是发展方向。实际应用中证明,双丝熔化极气体 保护焊焊接方法可大幅度地提高焊接速度和焊接金属熔敷率,从而提高焊接的生产率,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双丝焊焊接时由于两个直流电弧的空间距离非常近,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那么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就会非常严重而导致焊接过程不稳定,焊缝成形不规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 统,该系统使得输出脉冲焊接电流始终保持相位差为180°,有效地减少了两个电弧之间的干 扰,实现了稳定焊接,'在得到良好的焊缝成形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了焊接速度,实现高效化 焊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具有如下构成 该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其特点是,包括CAN总线、第一CAN驱动器、第一 DSP芯片、第一电源、第一焊丝、第二CAN驱动器、第二DSP芯片、第二电源和第二焊丝, 所述第一 DSP芯片和第二 DSP芯片均包括CAN控制器,所述第 一焊丝通过所述第 一 电源电 连接所述第一 DSP芯片,所述第一 DSP芯片的CAN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 CAN驱动器电连 接所述CAN总线,所述第二焊丝通过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 DSP芯片,所述第二 DSP 芯片的CAN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 CAN驱动器电连接所述CAN总线。
较佳地,所述第一 DSP芯片和所述第二 DSP芯片是TMS320LF2407A芯片。 较佳地,所述第一 CAN驱动器和所述第二 CAN驱动器是CAN驱动器PCA82C250。 较佳地,所述第 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均是逆变电源。
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电源采用CAN现场总线作为通信载体,采用协同控制方式,使得两电源输出的脉沖电流相位相差180°,保证两个脉沖电弧峰值交替 出现不会产生重叠,有效地减少了两个电弧之间的干扰,最佳有效地控制电弧,保证在每个 电弧稳定燃烧的前提下,互不影响,实现了稳定焊接,在得到良好的焊缝成形的同时大幅度 地提高了焊接速度,实现高效化焊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具有重要的 意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包括CAN总线、第一 CAN 驱动器、第一DSP芯片、第一电源、第一焊丝、第二CAN驱动器、第二DSP芯片、第二电 源和第二焊丝,所述第一 DSP芯片和第二 DSP芯片均包括CAN控制器,所述第一焊丝通过 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 DSP芯片,所述第一 DSP芯片的CAN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 CAN驱动器电连接所述CAN总线,所述第二焊丝通过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 DSP芯 片,所述第二 DSP芯片的CAN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 CAN驱动器电连接所述CAN总线。第 一焊丝和第二焊丝分别从相互绝缘的两个导电嘴送出,这两个导电嘴安装在一个焊枪喷嘴里 面,两根焊丝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源即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供电。行走在前面的第一焊丝叫 前导焊丝,而后面的第二焊丝叫跟踪焊丝。两台逆变电源以CAN现场总线作为其通信载体, 采用协同控制方式,使得两电源输出的脉冲电流相位相差180°。即当前导焊丝由峰值状态进 入基值状态时,在峰值下降沿阶段主机(前导焊丝对应主机)向从机(跟踪焊丝对应从机) 发出触发信号,从机进入峰值状态,到从机峰值状态结束的时候,从机在峰值下降沿阶段向 主机发出触发信号,主机又重新进入峰值状态。即在主机或从机的电弧峰值状态结束时刻, 都要向另外一个弧焊电源发出 一个触发信号,以保证两个脉沖电弧峰值交替出现不会产生重 叠。这样便可以最佳有效地控制电弧,以保证在每个电弧稳定燃烧的前提下,互不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DSP芯片和所述第二 DSP芯片是 TMS320LF2407A芯片。DSP控制芯片TMS320LF2407A作为数字核心控制、驱动电路和送 丝电if各四部分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CAN驱动器和所述第二 CAN驱动器是CAN 驱动器PCA82C250在本实用新型的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 一 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均是逆变电源。 逆变电源采用IGBT全桥逆变结构的主电路,两台电源作为CAN总线上的两个节点,通 过TMS320LF2407A上集成的CAN控制器和CAN驱动器PCA82C250和现场总线连接以进 行信息的交换。此时主机电源的控制芯片TMS320LF2407A中的邮箱2,3分别设置为接收和 发送方式,而从机电源中的控制芯片TMS320LF2407A中的邮箱2,3也分别设置为接收和发 送方式。在主机由峰值状态进入基值状态时刻,主机控制芯片的邮箱3向从机控制芯片中的 邮箱2发送数据(即触发信号),从机的邮箱2接收到数据并用该数据更新其邮箱3的数据, 进而触发进入峰值状态;从机峰值状态结束进入基值时刻,从机控制芯片的邮箱3向主机控 制芯片的邮箱2发送触发信号,主机接收到数据后用该数据史新其邮箱3的数据,并重新触 发进入峰值状态。这样周而复始,在主机和从机之间轮换触发,以保证输出信号相位交替错 开。从而达到控制两台逆变电源的脉冲波形输出相差180°的目的。
具体实验参数直径L2mm的钢焊丝,厚度63mm的低碳钢板(母材),保护气体(Ar) 80%+( C02 ) 20%,气体流量20L/min,等速送丝,送丝速度6m/min;焊接平台机架行走速 度1.5m/min,电源特性采用基值、峰值恒电流外特性。进行双丝脉冲焊堆焊实验,由焊接电 流波形图可知,前导焊丝的电流为峰值时,跟踪焊丝的电流为基值,两路输出波形的相位刚 好相反,相差180。,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非常均匀,没有丢失和重叠的现象,并且它们的峰 值电流和峰值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可以认为两个电弧是在交替进行脉冲熔滴过渡。对 应的焊缝,在交替脉沖的模式下,当焊接参数设置合适时,两个电弧之间的电磁干扰非常小, 从而使得整个焊接过程稳定,飞賊少,焊缝表面光滑,成型效果好。在焊接过程中,主电弧 的电流要比从电流稍大一些,而电压却要比从电弧小一些,这是因为主电弧的电弧热影响了 从电弧,使后丝的熔化速度加快,在送丝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后丝的电弧长度较长,所以其 弧压偏高。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使得输出脉冲焊接电流始终保持相位差 为180°,有效地减少了两个电弧之间的干扰,实现了稳定焊接,在得到良好的焊缝成形的同 时大幅度地提高了焊接速度,实现高效化焊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 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 的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1.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AN总线、第一CAN驱动器、第一DSP芯片、第一电源、第一焊丝、第二CAN驱动器、第二DSP芯片、第二电源和第二焊丝,所述第一DSP芯片和第二DSP芯片均包括CAN控制器,所述第一焊丝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DSP芯片,所述第一DSP芯片的CAN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CAN驱动器电连接所述CAN总线,所述第二焊丝通过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DSP芯片,所述第二DSP芯片的CAN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CAN驱动器电连接所述CAN总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DSP芯片和 所述第二 DSP芯片是TMS320LF2407A芯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AN驱动器 和所述第二 CAN驱动器是CAN驱动器PCA82C250。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 二电源均是逆变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双丝焊系统,第一焊丝通过第一电源电连接第一DSP芯片,第一DSP芯片的CAN控制器通过第一CAN驱动器电连接CAN总线,第二焊丝通过第二电源电连接第二DSP芯片,所述第二DSP芯片的CAN控制器通过第二CAN驱动器电连接CAN总线,较佳地,DSP芯片采用TMS320LF2407A芯片,CAN驱动器采用PCA82C250,电源为逆变电源,本实用新型使得输出脉冲焊接电流始终保持相位差为180°,有效地减少了两个电弧之间的干扰,实现了稳定焊接,在得到良好的焊缝成形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了焊接速度,实现高效化焊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3K9/173GK201313228SQ200820156399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日
发明者于乾波 申请人:上海沪工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