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构制造,机床外防护及装配时所用设施。
背景技术:
在机床制造领域中,机床装配时以机身为支架装配内防护和电箱,再以内防护和电箱为支架装配外防护,最后进行机床精度检验。如果精度检验超差,则需要将外防护和内防护的部分零件拆下,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装配顺序使得机床的防护装配工作不能时间上并行进行,防护安装时间较长,影响交货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机床防护零件比较多,运到现场的都是散件,一旦有个别零件没有送到装配现场就会造成“人等件”的生产停顿,影响工期。而且,机床装配精度主要是靠防护安装前机床主体的装配工作保证的,但工人安装外防护时有时需要爬到机床防护的支架上或者机床外防护的上面,复杂的防护安装工作会对 已经调整完毕的机床精度造成影响。再次,车床外防护零件很多,装配时需要将每个零件用螺钉把接,而由于机床主体的影响,工人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工人操作极不方便,增加了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内、夕卜防护装配作业同时在两处进行,提高作业效率,解决已往装配时影响机床内防护的精准度问题。本发明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内防护在机身上安装,同时在另外场地,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安装,其特征在于装配成整体外防护结构所用的工装支架,由纵向的支撑柱和横向的支撑梁焊接成两层矩形框架,下层的工装支架主体外周尺寸相当于机床床身尺寸,在工装支架主体下层一长边侧叠加支撑柱和支撑梁形成上层,工装支架主体上层高度相当于机床高度;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装配形成的第一层结构是工装支架主体下层正面有前围罩,前围罩与右侧下体相连,右侧后体固定在工装支架主体上层的右侧弯板上及右侧下体上方,左侧体在工装支架上层左面与左侧弯板纵向固定、并与前围罩固定,工装支架主体上层顶部有上体主体,并与左侧体和右侧后体相接;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固定在上体主体前侧,左拉门连接架在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前侧,与滑块固定;第二层结构是右侧前体与右侧后体前侧通过右侧条固定并与右侧下体上部、与上体主体右侧固定,右固定门及其直角一体的顶部右侧与右侧前体和上体主体连接,左固定门及其直角一体的顶部与左侧体和上体主体连接;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装配形成;第三层结构是左拉门叠加在左固定门上,并安装在滑轨上,左盖板、右盖板、后盖板在主体上方固定;当分别在机身上安装的内防护安装完成、机床精度检验合格后,在工装支架上安装的外防护都完成时,将整体外防护调运到机床主体的装配现场,将整体外防护结构从上方扣在机床上,再将整体外防护与内防护固定,安装机床散件。本设计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的优点外防护部件在机床床身外的装配场地安装在工装支架上,内防护可以在时间上并行地安装在机床主体上。内防护安装在机床主体上之后,不需要安装外防护部件即可进行机床精度的检验工作,若机床精度检验不合格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工作。以上两处安装工作进行完成后,将外防护部件从工装支架上拆下,调运到机床装配现场,仅需简单地把合十几个螺钉即可将外防护部件固定在内防护上,最后安装防护散件。这种工作方式缩短了机床防护安装时间。同时,零件外协加工时就按成套包装,有利于外防护整体配套,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等件”的生产停顿。安装过程中,工人也不必攀爬到防护的支架上或是外防护上方,避免了防护安装工作对机床精度的影响。而且,工装支架是空心的空间占据,工人可以自由钻入,工人装配外防护的空间增大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I是装配机床整体外防护结构所用的工装支架整体示意
图2是机床整体外防护第一层结构在工装支架上的示意图;图3是机床整体外防护第二层结构在工装支架上的示意图;图4是机床整体外防护第三层结构在工装支架上的示意图;图5是机床内防护左前方俯视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6是机床内防护右后方俯视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7是机床最后一步的左如方仰视视角装配不意图;图8是机床最后一步的右后方仰视视角装配不意图;图9是前围罩2的内侧视图;图10是前围罩2的外侧视图;图11是左侧体3的内侧视图;图12是左侧体3的外侧视图;图13是上体主体7的右后侧俯视图;图14是上体主体7的右前侧仰视图;图15是右侧后体8的内侧视图;图16是右侧后体8的外侧视图;图17是右侧下体9的内侧视图;图18是右侧下体9的外侧视图;图19是内防护零件左前支架19左后侧俯视图;图20是内防护零件左前支架19右前侧俯视图;图21是内防护零件左立柱27示意图;图22是内防护零件右立柱29示意图;图23是内防护零件右前支架35右前侧俯视图;图24是内防护零件右前支架35左后侧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内防护在机身上安装,同时在另外场地,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安装,其特征在于装配成整体外防护结构所用的工装支架I,见图I,由纵向的支撑柱和横向的支撑梁焊接成两层矩形框架,并焊上折弯板和筋作为与整体外防护把合的连接部分。下层的工装支架外周尺寸相当于机床床身尺寸,在工装支架下层一长边侧叠加支撑柱和支撑梁形成上层,工装支架上层高度相当于机床高度。工装支架见图1,工装支架主体1-01由空心方形或空心矩形型钢焊接成两层,下层支撑横梁内周设置工装支架标牌1-02,上面镂空文字或者用油漆刷上文字,文字内容为工装支架上安装的防护所对应的机床型号。左侧弯板1-03、右侧弯板1-07均有加强筋1-04焊接在工装支架主体1-01左、右上层后立柱上,以增强弯板钢性,其中左侧弯板用于固定左侧体3,右侧弯板1-07用于固定右侧下体9和右侧后体8 ;工装支架主体1-01顶部左、右端分别设置工装支架左上板1-05和工装支架右上板1-06,用钢板制成,上面打孔,用于固定上体主体7。工装支架主体1-01下层前横梁右端安装水平的右下弯板1-08、在工装支架下层左端安装左下弯板1-09,左下弯板1-09折边水平面高于工装支架下层横梁平面,矩形的弯板由铁板纵向折角制成,上面打孔,用于固定前围罩2。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内防护在机身上安装,同时在另外场地,外防护部件安装在工装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I上装配形成 的第一层结构是见图2,前围罩2在工装支架I上安装时位于工装支架前侧;前围罩2右侧通过转角与右侧下体9相连,右侧后体8固定在工装支架I主体上层的右侧弯板上1-07及右侧下体9上方,左侧与上体主体7连接;左侧体3在工装支架I上层左面与左侧弯板103纵向固定、右前侧与前围罩2左侧立边固定,右后侧与工装支架主体1-01顶部偏后位置安装的上体主体7连接。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6固定在上体主体7前侧,左拉门连接架4在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6前侧,与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6的滑块固定;左侧条5固定在左侧体3左后方o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I上装配形成的第二层结构是见图3,右侧前体12与右侧后体8前侧竖边通过右侧条11固定并与右侧下体9上部、与上体主体7右侧和右前侧固定,右固定门13及其直角一体的顶部右侧与右侧前体12连接,后侧与上体主体7前侧连接,左固定门10及其直角一体的顶部的左立边与左横边与左侧体3固定、后侧与上体主体7固定。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装配形成的第三层结构是见图4,左拉门14及其直角一体的顶部正面有玻璃、下部有轮,通过其上的轮轴在前围罩2左侧上沿的导轨上自由滑动,左拉门14顶部通过连板15与左侧体3连接,用于安装及运输中固定;在上体主体7顶部固定左盖板16、右盖板17、后盖板18。至此在工装支架上构成整体外防护结构。本发明的内防护在机身上安装,机床主体的装配现场,见图5、图6,左前支架19与床身37左侧靠前处连接,床头立板侧连接件20与床头21右前靠下处连接,电箱支架22与床身37后侧左下处连接,床头立板上连接件23在床头21上侧靠右边、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连接;床头立板24位于床头21的右侧并与床头立板上连接件23、床头立板侧连接件20连接,电箱立柱连接件25与左立柱27的左侧中间位置连接,左立柱27与床身37上侧左后处连接,电箱26下部与电箱支架22固定,前侧中部与电箱立柱连接件25固定,右立柱29与床身37右侧后方连接,拉罩导轨28安装在左立柱27和右立柱29的上方;右拉罩30位于床鞍41前上方、床身37上方,有两层或多层,其中最下层固定在右立柱29前侧,最上层固定在床鞍41上,除最下层外,其余层随着床鞍41左右移动;左拉罩31固定在床鞍41前上方、右拉罩30最上一层左侧,左拉罩31和右拉罩30除最下层外的其余层可在拉罩导轨28上自由滑动。后刀架罩32位于刀架36的上方偏后并与床鞍41把合,前刀塔罩33位于刀架36的上方偏前并与床鞍41把合,前刀架罩34位于刀架36的下前方并与床鞍41上的滑板把合,右前支架35与床身37的右侧下方连接,液压站支架38与床身37的后侧右下处连接,床身走线槽39与床身37的后侧中间位置偏上处连接,拉罩下连接件40位于床身37的右侧并与右前支架35的上方连接,液压站42连接在液压站支架38上方;至此完成内防护装配。当内防护安装完成、机床精度检验合格后,且整体外防护在工装支架上安装完成,将整体外防护调运到机床主体的装配现场,将整体外防护从上方扣在机床上,再将整体外防护与内防护固定整体外防护装配到机床上时,见图4、图5,图7,上体主体7与左立柱27和右立柱29的上方把合,其左后凹陷处与电箱26固定。机床内、夕卜防护结合的最后一步装配结构见图7、图8 :整体外防护装配到机床上 时,前围罩2与左前支架19、右前支架35把合,左侧体3后侧与电箱26连接,右侧后体8内侧与右立柱29把合,右侧下体9与右立柱29把合。整体外防护装配到机床上时前围罩2内侧下方与内防护部件左前支架19、右前支架35连接,使分别安装的内、外防护部件把合,然后安装防护散件。本发明机床防护最后安装以下零件左下围罩43固定在左侧体3下方,门把手44固定在左拉门14外侧,CRT箱45固定在CRT箱支座和CRT箱上定位盘上,并由CRT箱定位块定位。前下围罩46固定在前围罩2下方,右下围罩48固定在右侧下体9下方,润滑站罩 49固定在右侧后体8内侧,防护后板50位于机床后侧,与右侧后体8、电箱26固定。以上安装工作完成后,将排屑器47插入前下围罩46与右下围罩48中间的空隙中。至此,机床防护装配工作完成。前围罩2见图9、图10,其结构特征在于围罩大弯板2-01与围罩小弯板2_06焊接构成前围罩2主体部分,二者都有打孔,打孔处背焊螺母,与前下围罩46把合。围罩侧凹型弯板2-02焊接于围罩大弯板2-01里侧左侧,其里端封死,上下两面都打孔并背焊有螺母,下面的螺母用于把合工装支架I以及内防护的右前支架35,上面的螺母用于把合右固定门13。导轨座2-05焊接于围罩大弯板2-01里侧靠上位置,左拉门下导轨2-03把合于其 上。围罩挡水弯板2-04焊接在围罩大弯板2-01上,形成双层防水沿结构。前围罩把合弯板2-07焊接于围罩小弯板2-06里侧靠上位置,用于把合工装支架I以及左前支架19。其余与该部件原来结构相同。左侧体3的零件结构见图11、图12 :左侧体弧形弯板3-01折弯内侧有两组孔,分别用于把合前围罩2和左固定门10。左侧体上板3-02焊接于左侧体弧形弯板3-01上侧,靠弧形处背焊有螺母用于吊运时吊环的安装,左侧体上板3-02靠里侧有折弯,其上有孔用于把合上体主体7。左侧体内把合板3-03焊接于左侧体上板3-02内侧,上有缓冲垫用于左拉门14打开至极限位置的缓冲,有孔用于把合左固定门10。左侧体上把合板3-04焊接于左侧体上板3-02里侧,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上体主体7。左侧体总把合板3-05焊接于左侧体上板3-02和左侧体下把合板3-09的里侧,这三者与左侧体弧形弯板3-01 —起焊接为左侧体3的整体框架。左侧体总把合板3-05里侧有孔用于把合工装支架I或者电箱26,内侧有内凹折弯,内凹处有孔,用于把合左侧条5。左侧体下把合板3-09下侧有孔,用于把合左下围罩43。门3-06安装于左侧体3整体框架内,以铰链联接,上安装有锁3-07。对部分机床,如图11,、12,门3-06上有矩形开口,观察窗3-08焊接于其上,观察窗3-08上有开口用于观察主轴及液压卡盘系统的工作情况。观察窗3-08为内凹折弯型,用于避让液压卡盘系统集水盒。对部分机床,门上直接开口,在开口处设置或不设置小门,用于观察主轴及液压卡盘系统的工作情况。其余与原来该件结构相同。上体主体7的零件结构见图13、图14 :上体主体板7-04为缺少一小矩形的矩形空心子件,其下侧上有孔,可以与工装支架I或者左立柱27、右立柱29把合,前面有孔用于把合左固定门10 ;上体前把合板7-01、焊接于上体主体板7-04的长边。上体前把合板7-01背焊螺母,用于把合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6、右固定门13。上体把合内沿7-02焊接于上体主体板7-04内侧,上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上体主体7顶部的左盖板6、右盖板17、后盖板18。上体走线槽7-03和上体组合弯板7-05焊接于上体主体板7-04上,用于支撑左盖板16、右盖板17、后盖板18,并容纳走线。上体走线槽7-03上有孔并背焊螺母,用于吊运整体外防护。其余与原来相同。
右侧后体8由以下部分组成见图15、图16,右侧后体主板8-03使用时作为外表面,其中部有矩形孔,其内面上焊接有折弯板,上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润滑站罩49,在该件内面一宽边固定右侧后体下把合板8-01,用于固定右侧下体,并具有挡水功能、一侧长边固定右侧后体后把合板8-02,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防护后板50、另一侧长边固定右侧后体前把合板8-04,其上前面背焊有螺母用于与右侧条11把合,侧面背焊有螺母用于与工装支架I或右立柱29把合。右侧下体9见图17、图18,由以下部分组成在右侧下体主板9-04里侧下沿焊接右侧下体下把合板9-01、上沿焊接右侧下体上把合板9-03,并背焊有螺母,分别用于把合右下围罩48并挡水、或用于焊接于右侧下体主板9-04上侧,上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右侧后体8和右侧前体12。右侧下体把合弯板9-02焊接于右侧下体主板9-04里侧,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在工装支架I上或右立柱29上。右侧下体主板9-04上焊接有折型弯板,上有孔,用于把合内防护挡水沿。本设计的左前支架19位于床身37左侧前方,由以下部分组成见图19、图20,左前支架左侧板19-01、左前支架右侧板19-03为立面与左前支架上板19-02、左前支架下板19-04为上、下面焊接成有两个开口的框体。左前支架左侧板19-01为异形折弯板,为左前支架19的右、后侧面,其上打孔,可与床身37通过螺钉固定。左前支架上板19-02为折弯板,其右侧与后侧的边缘线与左前支架左侧板19-01上边缘线重合,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可与整体外防护的前围罩2通过螺钉固定。左前支架下板19-04为平板,其右侧与后侧的边缘线与左前支架左侧板19-01下边缘线重合。左前支架右侧板19-03焊接在左前支架上板19-02与左前支架下板19-04之间,起加强刚性的作用。本设计的电箱26位于床身37左后方、电箱支架22上方,电箱立柱连接件25后方,其前侧打孔并背焊螺母,可以与左侧体3把合。其余与原来结构相同。本设计的左立柱27位于床身37上方左后处,见图21,其特征在于左立柱主体27-03上、下端分别焊接固定左立柱上固定板27-04和左立柱下固定板27-01,下端并用左立柱左加强筋27-02和左立柱右加强筋27-06加强其刚性,左立柱下固定板27-01用于左立柱27与床身37之间的固定;左立柱上固定板27-04用左立柱左加强筋27-02加强其刚性,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用于与整体外防护的上体主体7固定。左立柱拉罩导轨支架27-05焊接在左立柱主体27-03右侧面上部,其上打孔,用于固定拉罩导轨28 ;左立柱主体27-03左侧面打孔,用于固定电箱立柱连接件25。本设计的28拉罩导轨属于内防护的一部分,位于左立柱27和右立柱29的上方并与左立柱27和右立柱29连接。本设计的右立柱29见图22,与床身37右侧后方连接,右立柱主体29_01为型钢和折弯板焊接而成、形似竖直爬梯,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右立柱主体29-01右侧打孔,用于与整体外防护的右侧后体8、右侧下体9固定。右立柱床身把合板29-02为折弯板,焊接在右立柱主体左侧,其上打孔,与床身3 7右侧面把合固定。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位于右立柱主体前侧中上部,其上打孔,用于与右拉罩30最下一层中部固定。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与右立柱主体29-01之间有右立柱加强筋29-04提高刚性。右立柱右拉罩上把合板29-05位于右立柱主体29-01前面、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上方,其上打孔,用于固定右拉罩30最下一层上部。右立柱拉罩导轨支架29-06位于右立柱主体左上部,其上打孔,用于固定拉罩导轨28。右立柱上平台29-07为型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或方形框,位于右立柱主体29-01上方,只其一条边与右立柱主体29-01垂直固定,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其上侧打孔,用于与整体外防护的上体主体7固定。本设计的35右前支架与床身37的右侧下方连接,右前支架35的形状见图23、图24,右前支架上板35-03和右前支架下板35-06作为上、下面,与右前支架左侧板35-02在直角端一侧垂直焊接成框架,右前支架中板35-05有槽,可插入右前支架上板35-03与右前支架下板35-06之间,并与之焊接固定,右前支架右前侧板35-01焊接于右前支架上板35-03与右前支架下板35-06之间,起加强与支撑作用,右前支架挡水沿35-04焊接在右前支架左侧板35-02与右前支架中板35-05上,其位置等于床身位置,可防止冷却液进入机床非工作区。右前支架下板35-06和右前支架上板35-03形状大致相同,右前支架下板35-06位于右前支架下部,为一块平整的异形板,右前支架上板35-03为异形折弯板,其左侧边与右前支架左侧板35-02上边重合,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可与整体外防护的前围罩2通过螺钉固定;右前支架左侧板35-02为异形折弯板,与右前支架下板左侧边沿重合,其上有孔,可与床身37把合固定。本发明中的左下围罩43、前下围罩46、右下围罩48上部折弯,分别与左侧体3、前围罩2、右侧下体9把合形成双层挡水沿结构。润滑站罩49为凸起的容纳腔,用于固定润滑站。本设计中为现有技术的左下围罩43固定在左侧体3下方,门把手44固定在左拉门14外侧,CRT箱45固定在CRT箱支座和CRT箱上定位盘上,并由CRT箱定位块定位。前下围罩46固定在前围罩2下方,右下围罩48固定在右侧下体9下方,排屑器47在以上零件全部安装完成后插入前下围罩46与右下围罩48中间的空隙中。
权利要求
1.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内防护在机身上安装,同时在另外场地,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安装,其特征在于装配成整体外防护结构所用的工装支架,由纵向的支撑柱和横向的支撑梁焊接成两层矩形框架,下层的工装支架主体外周尺寸相当于机床床身尺寸,在工装支架主体下层一长边侧叠加支撑柱和支撑梁形成上层,工装支架主体上层高度相当于机床高度;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装配形成的第一层结构是工装支架主体下层正面有前围罩,前围罩与右侧下体相连,右侧后体固定在工装支架主体上层的右侧弯板上及右侧下体上方,左侧体在工装支架上层左面与左侧弯板纵向固定、并与前围罩固定,工装支架主体上层顶部有上体主体,并与左侧体和右侧后体相接;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固定在上体主体前侧,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的导轨与上体主体固定;左拉门连接架在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前侧,左拉门连接架与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的滑块固定;第二层结构是:右侧前体与右侧后体前侧通过右侧条固定并与右侧下体上部、与上体主体右侧固定,右固定门及其直角一体的顶部右侧与右侧前体的转角连接,后侧与上体主体连接,左固定门及其直角一体的顶部与左侧体和上体主体连接;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装配形成的;第三层结构是左拉门叠加在左固定门上,并安装在滑轨上,上盖左盖板、上盖右盖板、上盖 后盖板在上盖主体上方固定;当分别在机身上安装的内防护安装完成、机床精度检验合格后,在工装支架上安装的外防护都完成时,将整体外防护调运到机床主体的装配现场,将整体外防护结构从上方扣在机床上,再将整体外防护与内防护固定,安装机床散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工装支架主体(1-01)由空心方形或空心矩形型钢焊接成两层,下层支撑横梁内周设置工装支架标牌(1-02),上面镂空文字或者用油漆刷上文字,文字内容为工装支架上安装的防护所对应的机床型号,左侧弯板(1-03)、右侧弯板(1-07)均有加强筋(1-04)焊接在工装支架主体(1-01)左、右上层后立柱上,以增强弯板钢性,其中左侧弯板(1-03)用于固定左侧体(3),右侧弯板(1-07)用于固定右侧下体(9)和右侧后体(8);工装支架主体(1-01)顶部左、右端分别设置工装支架左上板(1-05)和工装支架右上板(1-06),用钢板制成,上面打孔,用于固定上体主体(7);工装支架下层前横梁右端安装水平的右下弯板(1-08)、在工装支架下层左端安装左下弯板(1-09),左下弯板(1-09)折边水平面高于工装支架下层横梁平面,矩形的弯板由铁板纵向折角制成,上面打孔,用于固定前围罩(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前围罩(2)的结构特征在于围罩大弯板(2-01)与围罩小弯板(2-06)焊接构成前围罩(2)主体部分,二者都有打孔,打孔处背焊螺母,与前下围罩(46)把合;围罩侧凹型弯板(2-02)焊接于围罩大弯板(2-01)里侧左侧,其里端封死,上下两面都打孔并背焊有螺母,下面的螺母用于把合工装支架(I)以及内防护的右前支架(35),上面的螺母用于把合右固定门(13 );导轨座(2-05 )焊接于围罩大弯板(2-01)里侧靠上位置,左拉门下导轨(2-03 )把合于其上;围罩挡水弯板(2-04)焊接在围罩大弯板(2-01)上,形成双层防水沿结构;前围罩把合弯板(2-07 )焊接于围罩小弯板(2-06 )里侧靠上位置,用于把合工装支架(I)以及左前支架(19)。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左侧体(3)部件的特征是左侧体弧形弯板(3-01)折弯内侧有两组孔,分别用于把合前围罩(2)和左固定门(10);左侧体上板(3-02)焊接于左侧体弧形弯板(3-01)上侧,靠弧形处背焊有螺母用于吊运时吊环的安装,左侧体上板(3-02)靠里侧有折弯,其上有孔用于把合上体主体(7);左侧体内把合板(3-03)焊接于左侧体上板(3-02)内侧,上有缓冲垫用于左拉门(14)打开至极限位置的缓冲,有孔用于把合左固定门(10);左侧体上把合板(3-04)焊接于左侧体上板(3-02)里侧,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上体主体(7);左侧体总把合板(3-05)焊接于左侧体上板(3-02)和左侧体下把合板(3-09)的里侧,这三者与左侧体弧形弯板(3-01)—起焊接为左侧体(3)的整体框架;左侧体总把合板(3-05)里侧有孔用于把合工装支架(I)或者电箱(26),内侧有内凹折弯,内凹处有孔,用于把合左侧条(5);左侧体下把合板(3-09)下侧有孔,用 于把合左下围罩(43);门(3-06)安装于左侧体(3)整体框架内,以铰链联接,上安装有锁(3-07);门(3-06)上有矩形开口,观察窗(3-08)焊接于其上,观察窗(3-08)上有开口用于观察主轴及液压卡盘系统的工作情况,观察窗(3-08)为内凹折弯型,用于避让液压卡盘系统集水盒;其余与原来该件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上体主体(7)部件的特征是上体主体板(7-04)为缺少一小矩形的矩形空心子件,其下侧上有孔,可以与工装支架(I)或者左立柱(27)、右立柱(29)把合,前面有孔用于把合左固定门(10 );上体前把合板(7-01)、焊接于上体主体板(7-04 )的长边,上体前把合板(7-01)背焊螺母,用于把合带滑块的左拉门导轨(6)、右固定门(13),上体把合内沿(7-02)焊接于上体主体板(7-04)内侧,上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上盖左盖板(16)、上盖右盖板(17)、上盖后盖板(18 );上体走线槽(7-03 )和上体组合弯板(7-05 )焊接于上体主体板(7-04 )上,用于支撑上盖左盖板(16)、上盖右盖板(17)、上盖后盖板(18),并容纳走线;上体走线槽(7-03)上有孔并背焊螺母,用于吊运整体外防护。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右侧后体(8)部件的特征是右侧后体主板(8-03)使用时作为外表面,其中部有矩形孔,其内面上焊接有折弯板,上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润滑站罩(49),在该件内面一宽边固定右侧后体下把合板(8-01),用于固定右侧下体,并具有挡水功能、一侧长边固定右侧后体后把合板(8-02),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防护后板(50)、另一侧长边固定右侧后体前把合板(8-04),其上前面背焊有螺母用于与右侧条(11)把合,侧面背焊有螺母用于与工装支架(I)或右立柱(29)把合。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右侧下体(9)在工装支架(I)上把合时位于工装支架(I)右侧,右侧后体(8)、右侧条(II)、右侧前体(12)的下方,安装在机床上时右侧下体(9)左侧与右立柱(29)右侧连接,下方把合右下围罩(48);左下围罩(43)、前下围罩(46)、右下围罩(48)上部折弯,分别与左侧体(3)、前围罩(2)、右侧下体(9)把合形成双层挡水沿结构;右侧下体(9)由以下部分组成在右侧下体主板(9-04)里侧下沿焊接右侧下体下把合板(9-01)、上沿焊接右侧下体上把合板(9-03),并背焊有螺母,分别用于把合右下围罩(48)并挡水、或用于焊接于右侧下体主板(9-04)上侧,上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右侧后体(8)和右侧前体(12);右侧下体把合弯板(9-02)焊接于右侧下体主板(9-04)里侧,背焊有螺母,用于把合在工装支架(I)上或右立柱(29 )上,右侧下体主板(9-04 )上焊接有折型弯板,上有孔,用于把合内防护挡水沿。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位于床身(37)左侧前方、把合外防护结构的内防护部件的左前支架(19):左前支架左侧板(19-01)、左前支架右侧板(19-03)为立面与左前支架上板(19-02)、左前支架下板(19-04)为上、下面焊接成有两个开口的框体;左前支架左侧板(19-01)为异形折弯板,为左前支架(19)的右、后侧面,其上打孔,可与床身(37)通过螺钉固定;左前支架上板(19-02)为折弯板,其右侧与后侧的边缘线与左前支架左侧板上(19-01)边缘线重合,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可与整体外防护的前围罩(2)通过螺钉固定;左前支架下板(19-04)为平板,其右侧与后侧的边缘线与左前支架左侧板(19-01)下边缘线重合;左前支架右侧板(19-03 )焊接在左前支架上板(19-02 )与左前支架下板(19-04)之间,起加强刚性的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a):位于床身(37)上方左后处的左立柱(27),其特征在于左立柱主体(27-03)上、下端分别焊接固定左立柱上固定板(27-04)和左立柱下固定板(27-01),下端并用左立柱左加强筋(27-02 )和左立柱右加强筋(27-06 )加强其刚性,左立柱下固定板(27-01)用于左立柱(27 )与床身(37 )之间的固定;左立柱上固定板(27-04 )用左立柱左加强筋(27-02 )加强其刚性,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用于与整体外防护的上体主体(7)固定,左立柱拉罩导轨支架(27-05)焊接在左立柱主体(27-03)右侧面上部,其上打孔,用于固定拉罩 导轨(28);左立柱主体(27-03)左侧面打孔,用于固定电箱立柱连接件(25); (b):与床身(37)右侧后方连接的右立柱(29)的形状右立柱主体(29-01)为型钢和折弯板焊接而成、形似竖直爬梯,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右立柱主体(29-01)右侧打孔,用于与整体外防护的右侧后体(8)、右侧下体(9)固定;右立柱床身把合板(29-02)为折弯板,焊接在右立柱主体左侧,其上打孔,与床身(37)右侧面把合固定。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位于右立柱主体前侧中上部,其上打孔,用于与右拉罩(30)最下一层中部固定;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与右立柱主体(29-01)之间有右立柱加强筋(29-04)提高刚性,右立柱右拉罩上把合板(29-05)位于右立柱主体(29-01)前面、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上方,其上打孔,用于固定右拉罩(30)最下一层上部;右立柱拉罩导轨支架(29-06)位于右立柱主体左上部,其上打孔,用于固定拉罩导轨(28);右立柱上平台(29-07)为型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或方形框,位于右立柱主体(29-01)上方,只其一条边与右立柱主体(29-01)垂直固定,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其上侧打孔,用于与整体外防护的上体主体(7)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其特征在于与床身(37)的右侧下方连接、把合外防护结构的内防护部件的右前支架(35)的形状右前支架下板(35-06)和右前支架上板(35-03)作为上、下面,与右前支架左侧板(35-02)在直角端一侧垂直焊接成框架,右前支架中板(35-05)有槽,可插入右前支架上板(35-03)与右前支架下板(35-06)之间,并与之焊接固定,右前支架右前侧板(35-01)焊接于右前支架上板(35-03)与右前支架下板(35-06)之间,起加强与支撑作用,右前支架挡水沿(35-04)焊接在右前支架左侧板(35-02)与右前支架中板(35-05)上,其位置等于床身位置,可防止冷却液进入机床非工作区;右前支架下板(35-06 )和右前支架上板(35-03 )形状大致相同,右前支架下板(35-06)为右前支架下部,为一块平整的异形板,右前支架上板(35-03)为异形折弯板,其左侧边与右前支架左侧板(35-02)上边重合,其尺寸与工装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可与整体外防护的前围罩(2)通过螺钉固定;右前支架左侧板(35-02)为异形折弯板,与右前支架下板 左侧边沿重合,其上有孔,可与床身(37)把合固定。
全文摘要
内外防护分体、外防护整体安装的数控车床防护,内防护在机身上安装,同时在另外场地,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安装,其特征在于外防护部件在工装支架上装配形成三层结构按照工装支架主体下层正面有前围罩、右侧下体相连,右侧后体固定在工装支架主体上层,在工装支架上层左面有左侧体与左侧弯板及前围罩,顶部有上体主体的形式分层装配;当分别在机身上安装的内防护安装完成、机床精度检验合格后,将整体外防护调运到机床主体的装配现场,将整体外防护结构从上方扣在机床上,再将内、外防护固定,安装机床散件。优点内、外防护部件在时间上并行地安装在机床主体上。内防护完成机床精度检验后,吊装外防护,以保证机床精度不受影响。
文档编号B23B25/04GK102717103SQ20121020031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寇庆华, 尚陆华, 张洪庆, 戴德明, 曹振波, 曹维佳, 曹阳, 李安, 李小沛, 李晓雷, 李进冬, 杨航, 林旭尧, 王国玉, 王志鑫, 陶秀玉, 马旭, 黄滨 申请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