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连续铰孔的导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86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实现连续铰孔的导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实现连续铰孔的导具。本导具包括钻模板(3)、铰刀(6)以及固定钻套(7),其中,固定钻套(7)与钻模板(3)上的通孔过盈配合,铰刀(6)包括后引导部分和刀头,后引导部分直径大于铰刀(6)刀头刀刃最大直径,固定钻套(7)内孔可与铰刀(6)后引导部分配合。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更加方便,无需更换铰套便可以实现连续铰孔的功能,而且由于该发明较现有技术减少了一个因配合产生的偏差,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加工精度。
【专利说明】实现连续铰孔的导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实现连续铰孔的导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钻孔导具,一般为图1结构,主要由:快换钻套1(HB397)、铰刀2、钻模板3、钻套用螺钉4 (HB290)、固定衬套5(HB399)几部分组成,铰孔时铰刀2通过快换钻套I铰孔,铰刀2利用前引导或者后引导找正孔位。进行下一步铰孔工序时,需要拧松钻套用螺钉3,取下快换钻套1,同时更换下一步工序所需孔径的快换钻套和铰刀。在繁重的生产任务下,这种频繁更换铰套铰刀的工作方式造成劳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铰孔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铰套和铰刀,工人操作比较繁琐,为了缩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故发明此类形式工装。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实现连续铰孔的导具,包括钻模板3、铰刀6以及固定钻套7,其中,固定钻套7与钻模板3上的通孔过盈配合,铰刀6包括后引导部分和刀头,后引导部分直径大于铰刀6刀头刀刃最大直径,固定钻套7内孔可与铰刀6后引导部分配合。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08]本发明相较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更加方便,无需更换铰套便可以实现连续铰孔的功能,而且由于该发明较现有技术减少了一个因配合产生的偏差,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加工精度。该发明免除现有技术铰孔过程中,频繁更换铰刀、钻套的过程,更换铰刀即能完成铰孔过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50%以上。现有技术中,固定衬套和钻模板之间过赢配合,快换钻套和固定衬套之间间隙配合,而该发明只有固定钻套和钻模板之间的过赢配合,相较之现有技术,少了一个因配合产生的偏差,因此能提高加工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技术钻孔导具;
[0010]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发明中铰刀6的结构改进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发明中铰刀6的A-A剖面图;
[0013]图5为本发明铰刀6和钻套7相互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结构改进及操作步骤:将铰刀6如图3加工,后引导部分直径大于刀刃外径,固定钻套7 (HB394)采用标准形式,保证铰刀6刀刃能够通过固定钻套7,当铰刀6刀刃通过后,后引导部分和固定钻套7内孔配合(如图5),然后进行铰孔操作,当进行下一步铰孔时,只需更换铰刀即可,实现无需更换铰套连续铰孔的功能。
[0016]此种形式应用范围比较宽泛,直齿和螺旋齿铰刀都能够进行此种形式的结构改进,而且机铰和手铰都能够应用此种结构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连续铰孔的导具,其特征是,本导具包括钻模板(3)、铰刀(6)以及固定钻套(7),其中,固定钻套(7)与钻模板(3)上的通孔过盈配合,铰刀(6)包括后引导部分和刀头,后引导部分直径大于铰刀(6)刀头刀刃最大直径,固定钻套(7)内孔可与铰刀(6)后引导部分配合。
【文档编号】B23D77/00GK203401157SQ201320474708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5日
【发明者】刘恕, 徐本江, 张迪 申请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