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变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0138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旋转变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变位机,包括底轮箱体,底轮箱体上安装支撑箱体,支撑箱体上安装蜗轮蜗杆箱体,蜗轮蜗杆箱体上安装减速机和电机,减速机和电机连接,蜗轮蜗杆箱体内设置蜗杆与蜗轮轴,蜗杆分别通过第一蜗杆轴承和第二蜗杆轴承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的两侧侧壁上,蜗轮轴分别通过第一蜗轮轴承和第二蜗轮轴承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的两侧侧壁上,蜗轮轴上安装蜗轮,减速机输出轴与蜗杆连接,蜗杆与蜗轮相配合,蜗轮轴的一端依次安装连接套和连接座。它可效提高焊接的速度和质量,使焊接更加省时省力,同时可大幅降低焊接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专利说明】旋转变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辅助工具,具体地说是旋转变位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型罐体等大型筒状工件的焊接方式均采用手动焊接,其主要原因是,大型罐体等工件的焊缝均环形焊缝,焊接时需要先焊接一部分,而后,用行吊等吊装设备将工件吊起,以辅助工件转动,使其变换一定角度的位置,再焊另一部分,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整个焊缝焊接完成。这种焊接方式费时费力,而且吊装过程危险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变位机,它可解决大型罐体难以旋转变位的难题,使大型罐体等工件的焊接成本大幅降低,焊接效率显著提高,并且,降低焊接工作的风险。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旋转变位机,包括底轮箱体,底轮箱体上安装支撑箱体,支撑箱体上安装蜗轮蜗杆箱体,蜗轮蜗杆箱体上安装减速机和电机,减速机和电机连接,蜗轮蜗杆箱体内设置蜗杆与蜗轮轴,蜗杆分别通过第一蜗杆轴承和第二蜗杆轴承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的两侧侧壁上,蜗轮轴分别通过第一蜗轮轴承和第二蜗轮轴承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的两侧侧壁上,蜗轮轴上安装蜗轮,减速机输出轴与蜗杆连接,蜗杆与蜗轮相配合,蜗轮轴的一端依次安装连接套和连接座;蜗轮轴小轴承端盖上安装导套,导套内活动安装导电块和固定安装弹簧压板,导电块上设有导杆,导杆的自由端伸出弹簧压板外,导杆上设置弹簧,弹簧位于导套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压板和导电块相触;导电块与蜗轮轴接触,但不会随蜗轮轴转动。
[0005]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蜗杆轴承外周安装第一蜗杆轴承座,第一蜗杆轴承座安装在蜗轮蜗杆箱体侧壁上,第一蜗杆轴承外侧设置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一蜗杆轴承座内;所述的第二蜗杆轴承外周安装第二蜗杆轴承座,第二蜗杆轴承座安装在蜗轮蜗杆箱体侧壁上,第二蜗杆轴承座外侧安装密封压盖,第二蜗杆轴承座与蜗轮蜗杆箱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蜗杆轴承座与密封压盖之间设置第四密封圈。所述的第一蜗轮轴承外侧设置蜗轮大轴承端盖,蜗轮大轴承端盖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上;所述的第二蜗轮轴承外周安装小轴承座,小轴承座外侧安装蜗轮轴小轴承端盖。底轮箱体上安装道轨钩。所述导电块内侧安装第三密封圈。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可与待焊接工件连接固定,并驱动工件按设定要求旋转,其旋转的角度和转速可自由控制,以配合自动化焊枪,实现机械化焊接,从而,可效提高焊接的速度和质量,使焊接更加省时省力,同时可大幅降低焊接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变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的B-B线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2的C-C线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标记:1底轮箱体2道轨钩3支撑箱体4蜗轮蜗杆箱体5减速机6电机7爬梯8蜗杆9第一蜗杆轴承座10第一蜗杆轴承11第二蜗杆轴承12蜗杆轴承座丝母13第二蜗杆轴承座14小轴承座15第一蜗轮轴丝母16蜗轮大轴承端盖17第一蜗轮轴承18蜗轮大轴承座19蜗轮轴20蜗轮21连接套22连接座23蜗轮轴小轴承端盖24第二蜗轮轴承25第二蜗轮轴丝母26导电块27弹簧28弹簧压板29第四密封圈30油标31第一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3导套34第三密封圈35密封压盖36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变位机,包括底轮箱体I。底轮箱体I上可安装道轨钩2。底轮箱体I通过底部的行走轮与道轨配合,使所述变位机可沿道轨移动。道轨钩2可将底轮箱体I锁定于道轨上,实现所述变位机的定位。底轮箱体I上安装支撑箱体3。支撑箱体3上安装蜗轮蜗杆箱体4。蜗轮蜗杆箱体4上安装减速机5和电机6,减速机5和电机6连接。蜗轮蜗杆箱体4内设置蜗杆8与蜗轮轴19,蜗杆8分别通过第一蜗杆轴承10和第二蜗杆轴承11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4的两侧侧壁上,蜗轮轴19分别通过第一蜗轮轴承17和第二蜗轮轴承24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4的两侧侧壁上,蜗轮轴19上安装蜗轮20,减速机5输出轴与蜗杆8连接,蜗杆8与蜗轮20相配合,蜗轮轴19的一端依次安装连接套21和连接座22。连接套21和连接座22可制成一体。如图6所示,所述变位机通需要两台共同使用,左右对称放置两台变位机,两变位机之间固定连接一个罐体。罐体的两端分别与两台变位机的连接座22焊接固定。两变位机之间可为焊枪及操作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精准焊接,使焊接质量得以保证。
[0010]为使焊接正常进行,与罐体连接的部件应处于通电状态。目前,采用对轴承直接通电的方式满足上述要求,但实际焊接时,轴承会因直接通电而加大损耗。若采用对轴通电,则导线会由于轴的转动而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防止导线随蜗轮轴转动导致导线被绞断,如图4所示,蜗轮轴小轴承端盖23上安装导套33,导套33内活动安装导电块26和固定安装弹簧压板28,导电块26上设有导杆36,导杆36的自由端伸出弹簧压板28外,导杆36上设置弹簧27,弹簧27位于导套33内,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压板28和导电块26相触。导线与导杆36连接。导电块26与蜗轮轴19接触,以便为蜗轮轴19导电。但导电块26不会随蜗轮轴19转动,从而,可防止导线随蜗轮轴转动导致导线被绞断。弹簧27可确保导电块26与蜗轮轴19始终接触,防止产生电火花。
[0011]为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蜗轮蜗杆箱体4,同时,也为了防止轴承的润化油外泄造成漏电。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蜗杆轴承10外周安装第一蜗杆轴承座9,第一蜗杆轴承座9安装在蜗轮蜗杆箱体4侧壁上,第一蜗杆轴承10外侧设置第二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2位于第一蜗杆轴承座9内;所述的第二蜗杆轴承11外周安装第二蜗杆轴承座13,第二蜗杆轴承座13安装在蜗轮蜗杆箱体4侧壁上,第二蜗杆轴承座13外侧安装密封压盖35,第二蜗杆轴承座13与蜗轮蜗杆箱体4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31,第二蜗杆轴承座13与密封压盖35之间设置第四密封圈29。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蜗轮轴承17外侧设置蜗轮大轴承端盖16,蜗轮大轴承端盖16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4上;所述的第二蜗轮轴承24外周安装小轴承座14,小轴承座14外侧安装蜗轮轴小轴承端盖23。所述导电块26内侧安装第三密封圈34可进一步提闻密封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旋转变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轮箱体(1),底轮箱体(I)上安装支撑箱体(3),支撑箱体(3 )上安装蜗轮蜗杆箱体(4 ),蜗轮蜗杆箱体(4 )上安装减速机(5 )和电机(6 ),减速机(5 )和电机(6 )连接,蜗轮蜗杆箱体(4)内设置蜗杆(8 )与蜗轮轴(19 ),蜗杆(8 )分别通过第一蜗杆轴承(10)和第二蜗杆轴承(11)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4)的两侧侧壁上,蜗轮轴(19)分别通过第一蜗轮轴承(17)和第二蜗轮轴承(24)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4)的两侧侧壁上,蜗轮轴(19 )上安装蜗轮(20 ),减速机(5 )输出轴与蜗杆(8 )连接,蜗杆(8 )与蜗轮(20)相配合,蜗轮轴(19)的一端依次安装连接套(21)和连接座(22);蜗轮轴小轴承端盖(23)上安装导套(33),导套(33)内活动安装导电块(26)和固定安装弹簧压板(28),导电块(26)上设有导杆(36),导杆(36)的自由端伸出弹簧压板(28)外,导杆(36)上设置弹簧(27),弹簧(27)位于导套(33)内,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压板(28)和导电块(26)相触;导电块(26)与蜗轮轴(19)接触,但不会随蜗轮轴(19)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变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蜗杆轴承(10)外周安装第一蜗杆轴承座(9),第一蜗杆轴承座(9)安装在蜗轮蜗杆箱体(4)侧壁上,第一蜗杆轴承(10)外侧设置第二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2)位于第一蜗杆轴承座(9)内;所述的第二蜗杆轴承(11)外周安装第二蜗杆轴承座(13),第二蜗杆轴承座(13)安装在蜗轮蜗杆箱体(4)侧壁上,第二蜗杆轴承座(13)外侧安装密封压盖(35),第二蜗杆轴承座(13)与蜗轮蜗杆箱体(4)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31),第二蜗杆轴承座(13)与密封压盖(35)之间设置第四密封圈(2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变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蜗轮轴承(17)外侧设置蜗轮大轴承端盖(16),蜗轮大轴承端盖(16)固定在蜗轮蜗杆箱体(4)上;所述的第二蜗轮轴承(24)外周安装小轴承座(14),小轴承座(14)外侧安装蜗轮轴小轴承端盖(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变位机,其特征在于:底轮箱体(I)上安装道轨钩(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变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26)内侧安装第三密封圈(34)。
【文档编号】B23K37/00GK203526820SQ20132066321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6日
【发明者】刘宪福 申请人:刘宪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