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57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21)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座(21)上的修边凸模(22),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下模座(21)上的卸料机构,所述修边凸模(22)的中部具有容置所述卸料机构的安装空间,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能够沿着上模座运动方向相对于所述修边凸模(22)移动的卸料芯(23),以及设置于所述卸料芯(23)与所述下模座(21)之间的弹性部件(24),所述卸料芯(23)上具有废料支撑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边模既能够简化中间废料的卸料操作,同时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零部件的工装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

【背景技术】
[0002]修边模具工作时通常会产生废料,该废料可能形成于工件的边缘位置,也有可能形成于工件的中部位置处。对废料进行卸料处理的难易程度,也是修边模工作性能的其中一个评价指标。
[0003]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修边模工作时产生的中间废料:一种是在修边模中与中间废料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模腔,中间废料可落入该模腔内,操作人员从模腔中取出中间废料即可;另一种是将中间废料切成小块,各小块的废料自修边模中滑出即可完成卸料操作。
[0004]然而,采用第一种方式时,模腔中的废料不便于操作人员将其取出,而采用第二种方式时,中间废料已然被切割成小块材料,导致该中间废料无法被二次利用,材料利用率较低,且需要在修边模中额外设置切割部分,使得零部件的工装成本相对较高。
[0005]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中间废料的卸料操作较困难,材料利用率较低,以及零部件的工装成本较高这一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以简化中间废料的卸料操作,同时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零部件的工装成本。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的修边凸模,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卸料机构,所述修边凸模的中部具有容置所述卸料机构的安装空间,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能够沿着上模座运动方向相对于所述修边凸模移动的卸料芯,以及设置于所述卸料芯与所述下模座之间的弹性部件,所述卸料芯上具有废料支撑部。
[0009]优选地,在上述修边模中,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卸料芯中部的举升部,所述举升部包括具有废料顶升面的顶升件以及驱动所述顶升件的动力部件。
[0010]优选地,在上述修边模中,所述顶升件包括与所述动力部件相连的顶升架,以及多个固定于所述顶升架的边缘处的顶升块,所述废料顶升面设置于所述顶升块上。
[0011 ] 优选地,在上述修边模中,所述顶升块为弹性件。
[0012]优选地,在上述修边模中,所述上模座上设置弹顶销,所述弹顶销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卸料芯相抵接的施压部。
[0013]优选地,在上述修边模中,所述下模座上固设限位件,所述卸料芯上具有沿所述上模座运动方向延伸的限位孔,所述限位件滑动配合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件上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孔的两侧,且两者能够分别与所述卸料芯的两个相对表面相抵接。
[0014]优选地,在上述修边模中,所述下模座上固定导柱,所述卸料芯上具有沿所述上模座运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导柱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孔内。
[0015]优选地,在上述修边模中,所述导柱通过滑套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0016]优选地,在上述修边模中,所述卸料芯上固设起吊部,所述起吊部上具有能够与吊具相连接的起吊螺纹。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边模设置卸料机构,该卸料机构安装于修边凸模的中部,其包括卸料芯和弹性部件,卸料芯上具有废料支撑部。将待加工的零部件放置于卸料芯上,使得中间废料被支撑于卸料芯的废料支撑部上,当上模座下行时,上模座逐渐接触零部件,卸料芯受到压力后将作用力传递至弹性部件,使得弹性部件变形,零部件与修边凸模接触后即可进行修边操作。修边完成后,中间废料依然由卸料芯支撑,随着上模座上行,卸料芯受到的压力逐渐撤销,弹性部件恢复形变,进而带动卸料芯上行,使得中间废料突出于零部件的修边成品部分,以便操作人员进行取料操作。
[0018]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边模通过卸料芯支撑中间废料,并通过弹性部件使得中间废料能够突出于零部件的修边成品部分,操作人员可容易地将中间废料取出;同时,无需对中间废料进行切割,使得中间废料保持完整的结构,以便于二次利用,且无需在修边模中额外设置切割部分。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边模既能够简化中间废料的卸料操作,同时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零部件的工装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边模的剖视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1-上模座,12-修边刀块,13-压料芯,14-弹顶销,21-下模座,22-修边凸模,23-卸料芯,24-弹性部件,25-动力部件,26-顶升架,27-顶升块,28-限位件,29-导柱,30-滑套,31-起吊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以简化中间废料的卸料操作,同时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零部件的工装成本。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该修边模包括上模座11、修边刀块12、压料芯13、下模座21、修边凸模22和卸料机构,修边刀块12和压料芯13均安装于上模座11上,修边凸模22和卸料机构均安装于下模座21上,修边凸模22与修边刀块12相配合即可实现修边操作。修边凸模22的中部具有容置卸料机构的安装空间,卸料机构包括卸料芯23和弹性部件24,卸料芯23能够沿着上模座运动方向相对于修边凸模22移动,弹性部件24设置于卸料芯23与下模座21之间,其可为弹簧,卸料芯23上具有废料支撑部,该废料支撑部用于支撑零部件的中间废料。
[0029]上述修边模工作时,首先将待加工的零部件放置于卸料芯23上,使得中间废料被支撑于卸料芯23的废料支撑部上,当上模座11下行时,上模座11逐渐接触零部件,卸料芯23受到压力后将作用力传递至弹性部件24,使得弹性部件24变形,零部件与修边凸模22接触后,压料芯13进行压料操作,修边刀块12与修边凸模22相作用,即可进行修边操作。修边完成后,中间废料与零部件的成品部分分离,中间废料依然由卸料芯23支撑,随着上模座11上行,卸料芯23受到的压力撤销,弹性部件24恢复形变,进而带动卸料芯23上行,使得中间废料突出于零部件的修边成品部分,以便操作人员进行取料操作。
[0030]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边模通过卸料芯23支撑中间废料,并通过弹性部件24使得中间废料能够突出于零部件的修边成品部分,操作人员可容易地将中间废料取出;同时,无需对中间废料进行切割,使得中间废料保持完整的结构,以便于二次利用,且无需在修边模中额外设置切割部分。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边模既能够简化中间废料的卸料操作,同时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零部件的工装成本。
[0031]进一步地,上述卸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卸料芯23中部的举升部,该举升部包括具有废料顶升面的顶升件以及驱动该顶升件的动力部件25,该动力部件可优选为举升器。顶升件在动力部件25的作用下具有两个位置,在其中一个位置处,中间废料由卸料芯23支撑,而顶升件则可以不与中间废料接触,也可以与中间废料相接触;在另一位置处,顶升件突出于卸料芯23上的废料支撑部,中间废料仅由顶升件支撑。此结构中的举升部可以在修边结束后进一步增加中间废料的高度,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取料操作。
[0032]具体实施时,上述顶升件的结构可以任意设置,为了减轻修边模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升件包括顶升架26和多个顶升块27,顶升架26与动力部件25相连,各顶升块27固定于顶升架26的边缘处,废料顶升面设置于顶升块27上。动力部件25可通过顶升架26带动顶升块27上升或者下降,以此顶起中间废料。
[003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顶升块27可为刚性结构,也可为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弹性件,以避免中间废料被顶升块27划伤。
[0034]在前述各技术方案中,上模座11的下表面可直接驱动卸料芯23下行,但此种方式下,当上模座11上行并与零部件分离后,卸料芯23在较短的时间内受到来自弹性部件24的作用力,导致卸料芯23发生急速的运动状态变化,使得卸料芯23以及与卸料芯23相连的部件出现不稳定的运动情况。据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上模座11上设置弹顶销14,该弹顶销14的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上具有能够与卸料芯23相抵接的施压部。弹顶销14可相对于上模座11滑动,其自身具有弹性元件,上模座11通过弹顶销14向卸料芯23施加压力,当上模座11上行时,即使上模座11与零部件分离,弹顶销14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与卸料芯23相接触,进而对卸料芯23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以缓解前述问题。
[0035]为了控制卸料芯23的运动行程,可在下模座21上固设限位件28,卸料芯23上具有沿上模座运动方向延伸的限位孔,限位件28滑动配合于限位孔内,限位件28上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限位孔的两侧,且两者能够分别与卸料芯23的两个相对表面相抵接。如此设置后,卸料芯23上行以及下行时,当其表面与第一限位部或者第二限位部接触时,卸料芯23即无法相对于下模座21移动,以此控制卸料芯23的运动行程。
[0036]优选地,下模座21上还可固定导柱29,卸料芯23上具有沿上模座运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导柱29滑动配合于该导向孔内。通过导柱29与导向孔的配合,即可为卸料芯23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使得卸料芯23的运动更加稳定。基于此,为了缓解导柱29与卸料芯23之间的磨损,还可进一步设置滑套30,导柱29通过滑套30与导向孔滑动配合,通过优化滑套30的材料,即可使得导柱29和卸料芯23的磨损均有所降低。
[0037]鉴于修边模的卸料芯23重量较大,为了便于运输和装配,可采用吊具吊运上述卸料芯23,因此可在卸料芯23上固设起吊部31,该起吊部31上具有能够与吊具相连接的起吊螺纹。将吊具与起吊部31螺纹连接后,即可采用吊具移动卸料芯23。
[003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产生中间废料的修边模,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21)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座(21)上的修边凸模(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下模座(21)上的卸料机构,所述修边凸模(22)的中部具有容置所述卸料机构的安装空间,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能够沿着上模座运动方向相对于所述修边凸模(22)移动的卸料芯(23),以及设置于所述卸料芯(23)与所述下模座(21)之间的弹性部件(24),所述卸料芯(23)上具有废料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卸料芯(23)中部的举升部,所述举升部包括具有废料顶升面的顶升件以及驱动所述顶升件的动力部件(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件包括与所述动力部件(25)相连的顶升架(26),以及多个固定于所述顶升架(26)的边缘处的顶升块(27),所述废料顶升面设置于所述顶升块(2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块(27)为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1)上设置弹顶销(14),所述弹顶销(14)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卸料芯(23)相抵接的施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1)上固设限位件(28),所述卸料芯(23)上具有沿所述上模座运动方向延伸的限位孔,所述限位件(28)滑动配合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件(28)上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孔的两侧,且两者能够分别与所述卸料芯(23)的两个相对表面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1)上固定导柱(29),所述卸料芯(23)上具有沿所述上模座运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导柱(29)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修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29)通过滑套(30)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修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芯(23)上固设起吊部(31),所述起吊部(31)上具有能够与吊具相连接的起吊螺纹。
【文档编号】B21D28/14GK204074878SQ20142057938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何鹏申, 刘春雨, 陈世涛, 黄涛, 赵鸿鹄, 卢桥, 王海玲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