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滑轨供给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轿车前排的座椅可前后调节,所述座椅滑动安装在滑轨上,其中,所述滑轨包括滑动配合的上滑轨、下滑轨、镶嵌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的滚珠条,所述上滑轨安装在座椅的底部,所述下滑轨安装在轿车的底板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将上滑轨自动地输送至滑轨安装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滑轨供给设备,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上方的第一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旁侧的卸料台、位于卸料台下方的第二带式输送机构、在卸料台和第二带式输送机构之间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位于卸料台旁侧的取料机构;
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构设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包括第一电缸、安装在第一电缸活塞上的推料底座、铰接在推料底座上的推料块、固定在推料底座上且顶在推料块后端的顶杆、安装在推料底座上且顶在推料块前端的弹簧;
所述上滑轨放置在治具中,上下叠放的治具经第一带式输送机构输送至第一升降机构正下方,第一升降机构升起一叠治具中位于最下方一个治具上面的所有治具,推料机构将最下方一个治具推送至卸料台,取料机构从卸料台上抓取上滑轨并移送至滑轨安装设备,空治具经第二升降机构输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构,第二带式输送机构回收空治具。
按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滑轨供给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上放置两叠治具,每叠治具的数量为六个,治具中放置上滑轨;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输送下,第一叠治具经过推料块,推料块的前端被下压,第一叠治具运行至推料块的前方后,弹簧使推料块的前端复位;第二叠治具位于推料块的后方。
第二,位于推料块前方的第一叠治具位于第一升降机构的正下方,第一升降机构下降抓取第一叠治具上面的五个治具后复位,在第一电缸的驱动下,推料块将留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上的一个治具向前推送至卸料台。
第三,取料机构从卸料台治具中取走上滑轨。之后,第二升降机构承托着第一个空治具下降一个治具的高度。
第四,第一升降机构下降,将其抓取第一叠治具上面的五个治具放置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上,之后,再抓取上面的四个治具上升,之后,推料块将留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上的一个治具向前推送至卸料台。
第五,重复上述第三、第四步骤,直至第一叠治具的所有空治具叠加在第二升降机构上。
第六,第二升降机构下降,由第二带式输送机构承载第二升降机构上的一叠空治具,第二带式输送机构将一叠空治具输送至回收处。
第七,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输送下,位于推料块后方的第二叠治具运行至推料块前方,之后,第二叠治具经历第一叠治具的下料及回收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一种说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构设有第一限位气缸、与第一限位气缸配套使用的第一光电感应器、第二限位气缸、与第二限位气缸配套使用的第二光电感应器,第一限位气缸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前端,第二限位气缸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中部且位于推料块的旁侧。按上述说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上第一叠治具输送至第一光电感应器处时,第一限位气缸的活塞杆上升,阻挡第一叠治具;位于第一叠治具后方的第二叠治具被第二限位气缸阻挡。推料块位于第一叠治具和第二叠治具之间。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构左右对称设置的输送带、与输送带配合的带轮、驱动带轮旋转的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升降机构的一种说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升降机架上的第一升降气缸、安装在第一升降气缸活塞杆上的第一升降组件、安装在第一升降组件左侧的第一左滑轨、安装在第一升降组件右侧的第一右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左滑轨上的第一左升降条、滑动安装在第一右滑轨上的第一右升降条、安装在第一升降组件上用于驱动第一左升降条横向移动的第一左气缸、安装在第一升降组件上用于驱动第一右升降条横向移动的第一右气缸,所述第一左升降条和第一右升降条上均设有上下排列的凸块。按上述说明,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第一升降组件下降,第一左升降条和第一右升降条相向水平移动,夹取一叠治具上的治具,相向设置的凸块承托在治具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卸料台的一种说明,所述卸料台包括固定在卸料台机架上且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左气缸和第二右气缸、与第二左气缸活塞杆连接的左搁板、与第二右气缸活塞杆连接的右搁板,所述左搁板的上方设有左导向板,右搁板的上方设有右导向板,左导向板和右导向板固定设置在卸料台上。所述卸料台的前端设有挡料板,卸料台的后端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三左气缸和第三右气缸,第三左气缸和第三右气缸倾斜设置,第三左气缸和第三右气缸用于从斜侧顶紧位于卸料台上的治具。按上述说明,在左导向板和右导向板的导向下,推料块将治具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推送至卸料台的左搁板和右搁板上,左搁板和右搁板承托在治具的两侧底部。待治具上的上滑轨被卸载完后,第二升降机构上升承托空治具,之后,第二左气缸和第二右气缸作驱使左搁板和右搁板作相向远离运动,左搁板和右搁板不再承托空治具,空治具随着第二升降机构下降至第二带式输送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第二升降机构的一种说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升降机架上的升降导轨、滑动安装在升降导轨上的升降台、安装在升降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台升降的丝杆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取料机构的一种说明,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取料机架上且水平横向设置的第二电缸、固定在第二电缸活塞上且水平纵向设置的第三电缸、固定在第三电缸活塞上且竖直设置的第四电缸、安装在第四电缸活塞上的夹爪气缸。在第二电缸、第三电缸、第三电缸的驱动下,夹爪气缸作三维运动,夹取卸载台上的上滑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并列设置的两套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滑轨供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套上滑轨供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带式输送机构1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推料机构7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二带式输送机构40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第一升降机构2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二升降机构50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取料机构60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第一带式输送机构;11、第一限位气缸;12、第一光电感应器;13、第二限位气缸;14、第二光电感应器;15、第一输送带;16、第一电机;
20、第一升降机构;21、第一升降气缸;22、第一升降组件;23、第一左升降条;24、第一右升降条;25、第一左气缸;26、第一右气缸;27、凸块;
30、卸料台;31、第二左气缸;33、左搁板;34、右搁板;35、左导向板;36、挡料板;37、第三左气缸;
40、第二带式输送机构;41、第二输送带;42、第二电机;
50、第二升降机构;51、升降导轨;52、升降台;
60、取料机构;61、第二电缸;62、第三电缸;63、第四电缸;64、夹爪气缸;
70、推料机构;71、第一电缸;72、推料块;73、顶杆;7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左右并列设置的两套上滑轨供给设备。结合图1、图2,所述上滑轨供给设备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构10、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上方的第一升降机构20、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旁侧的卸料台30、位于卸料台下方的第二带式输送机构40、在卸料台和第二带式输送机构之间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50、位于卸料台旁侧的取料机构60。
如图3,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构10设有第一限位气缸11、与第一限位气缸配套使用的第一光电感应器12、第二限位气缸13、与第二限位气缸配套使用的第二光电感应器14,第一限位气缸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前端,第二限位气缸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中部且位于推料块72的旁侧。
结合图3、图4,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构设有推料机构70,推料机构包括第一电缸71、安装在第一电缸活塞上的推料底座、铰接在推料底座上的推料块72、固定在推料底座上且顶在推料块后端的顶杆73、安装在推料底座上且顶在推料块前端的弹簧74。所述上滑轨放置在治具中,上下叠放的治具经第一带式输送机构输送至第一升降机构正下方,第一升降机构升起一叠治具中位于最下方一个治具上面的所有治具,推料机构将最下方一个治具推送至卸料台,取料机构从卸料台上抓取上滑轨并移送至滑轨安装设备,空治具经第二升降机构输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构,第二带式输送机构回收空治具。
如图6,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0包括固定在第一升降机架上的第一升降气缸21、安装在第一升降气缸活塞杆上的第一升降组件22、安装在第一升降组件左侧的第一左滑轨、安装在第一升降组件右侧的第一右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左滑轨上的第一左升降条23、滑动安装在第一右滑轨上的第一右升降条24、安装在第一升降组件上用于驱动第一左升降条横向移动的第一左气缸25、安装在第一升降组件上用于驱动第一右升降条横向移动的第一右气缸26,所述第一左升降条和第一右升降条上均设有上下排列的凸块27。
如图2,所述卸料台30包括固定在卸料台机架上且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左气缸31和第二右气缸、与第二左气缸活塞杆连接的左搁板33、与第二右气缸活塞杆连接的右搁板34,所述左搁板的上方设有左导向板35,右搁板的上方设有右导向板,左导向板和右导向板固定设置在卸料台上。所述卸料台的前端设有挡料板36,卸料台的后端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三左气缸37和第三右气缸,第三左气缸和第三右气缸倾斜设置,第三左气缸和第三右气缸用于从斜侧顶紧位于卸料台上的治具。
如图7,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0包括固定在升降机架上的升降导轨51、滑动安装在升降导轨上的升降台52、安装在升降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台升降的丝杆机构。
如图8,所述取料机构60包括固定在取料机架上且水平横向设置的第二电缸61、固定在第二电缸活塞上且水平纵向设置的第三电缸62、固定在第三电缸活塞上且竖直设置的第四电缸63、安装在第四电缸活塞上的夹爪气缸64。
实际操作中,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滑轨供给设备的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第一带式输送机构10上放置两叠治具,每叠治具的数量为六个,治具中放置上滑轨;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输送下,第一叠治具经过推料块72,推料块的前端被下压,第一叠治具运行至推料块的前方后,弹簧74使推料块的前端复位;第二叠治具位于推料块的后方。
第二,位于推料块72前方的第一叠治具位于第一升降机构20的正下方,第一升降机构下降抓取第一叠治具上面的五个治具后复位,在第一电缸71的驱动下,推料块72将留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10上的一个治具向前推送至卸料台30。
第三,取料机构60从卸料台治具中取走上滑轨。之后,第二升降机构50承托着第一个空治具下降一个治具的高度。
第四,第一升降机构20下降,将其抓取第一叠治具上面的五个治具放置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10上,之后,再抓取上面的四个治具上升,之后,推料块72将留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上的一个治具向前推送至卸料台30。
第五,重复上述第三、第四步骤,直至第一叠治具的所有空治具叠加在第二升降机构50上。
第六,第二升降机构50下降,由第二带式输送机构40承载第二升降机构上的一叠空治具,第二带式输送机构将一叠空治具输送至回收处。
第七,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构10的输送下,位于推料块72后方的第二叠治具运行至推料块前方,之后,第二叠治具经历第一叠治具的下料及回收动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