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类框体装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300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体框体装配设备,特别是涉及中空的薄框体四面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中框为一中空的薄框体,产品结构薄弱,现有技术装夹采用间隙装夹方式,容易出现产品无法紧贴夹具,从而加工过程产生变形、振刀纹、侧壁毛刺,还需要进一步花费人力物力修复,装夹合格率低,综合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装夹变形的超薄类框体装夹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薄类框体装夹机,包括设置有待装夹超薄框体的装夹底座、中顶芯和气动装夹机构,所述中顶芯设在所述装夹底座中部,所述气动装夹机构从四个面进行所述待装夹超薄框体的装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装夹超薄框体包括中框及其配合的前夹板、后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对应的,所述气动装夹机构包括分别对应所述前夹板、后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的前装夹自动气缸、后装夹自动气缸、左装夹自动气缸和右装夹自动气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装夹自动气缸、后装夹自动气缸、左装夹自动气缸和右装夹自动气缸,同时从四个面,分别作用所述前夹板、后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气动控制夹板装夹在所述中框四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为一中空薄框体。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超薄类框体装夹机,通过四个气动自动气缸从四个面同时无间隙装夹,装夹无变形,没有振刀纹或侧壁毛刺,装夹加工效率高,合格率高,综合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超薄类框体装夹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待装夹超薄框体;11--中框;12--前夹板;13--后夹板;14--左夹板;15--右夹板;20--中顶芯;30—气动装夹机构;31--前装夹自动气缸;32--后装夹自动气缸;33--左装夹自动气缸;34--右装夹自动气缸;40--装夹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超薄类框体装夹机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超薄类框体装夹机,包括设置有待装夹超薄框体10的装夹底座40、中顶芯20和气动装夹机构30,中顶芯20设在装夹底座40中部,气动装夹机构30从四个面进行待装夹超薄框体10的装夹。待装夹超薄框体10包括中框11及其配合的前夹板12、后夹板13、左夹板14和右夹板15,对应的,气动装夹机构30包括分别对应所述前夹板12、后夹板13、左夹板14和右夹板15的前装夹自动气缸31、后装夹自动气缸32、左装夹自动气缸33和右装夹自动气缸34。前装夹自动气缸31、后装夹自动气缸32、左装夹自动气缸33和右装夹自动气缸34,同时从四个面,分别作用前夹板12、后夹板13、左夹板14和右夹板15,气动控制夹板装夹在中框11四周,中框11为一中空薄框体。

从上面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超薄类框体装夹机,通过四个气动自动气缸从四个面同时无间隙装夹,装夹无变形,没有振刀纹或侧壁毛刺,装夹加工效率高,合格率高,综合成本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