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53771发布日期:2019-03-05 20:47阅读:1183来源:国知局
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童车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童车已经成为儿童外出必备的交通工具,传统的童车无法进行收合,存放体积较大,占据储藏空间,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出了能够收合的童车,因而给儿童外出提供了较大便利。现有技术中的童车通常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底前部的左前轮组件与右前轮组件、设置于左前轮组件和右前轮组件之间的底架组合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后部的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的座位机构、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现有的童车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一般都是半自动制造设备,因而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制造方法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制造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及制造方法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其包括第一装配装置,所述第一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一推料机构、第一定位机构、第一震动送料机构、第一取料机构及第一压料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一工件的第一放料位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位,所述第一支撑板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位处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推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工件从所述第一放料位推至所述第一装配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动力装置及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定位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向柱朝所述第一定位孔推动,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用于将第二工件朝所述第一取料机构输送;所述第一取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传送过来的所述第二工件放置至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所述第一压料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二工件施力,以使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导向运动,而与所述第一工件相连。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童车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第一装配装置将第一收车连接片和第一平垫紧配连接形成第一组件,并将所述第一组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s2、第二装配装置将第一连动条和第二平垫紧配连接形成第二组件,并将所述第二组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与第一组件相连,形成第三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三组件与第三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s3、第三装配装置将第一旋转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并与所述第三组件相连形成第四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四组件与第四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s4、第四装配装置将第二旋转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并与所述第四组件相连形成第五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五组件与第五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s5、第五装配装置将第二连动条和第三平垫紧配连接形成第六组件,并将所述第六组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与第五组件相连,形成第七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七组件与第六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s6、第六装配装置将第二收车连接片和第四平垫紧配连接形成第八组件,并将所述第八组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与第七组件相连形成第九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九组件与铆钉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s7、铆钉装配装置将铆钉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并与所述第九组件相连形成第十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十组件与取料机器人位置相对应,以供所述取料机器人取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其包括第一装配装置,所述第一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一推料机构、第一定位机构、第一震动送料机构、第一取料机构及第一压料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一工件的第一放料位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位,所述第一支撑板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位处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推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工件从所述第一放料位推至所述第一装配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动力装置及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定位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向柱朝所述第一定位孔推动,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用于将第二工件朝所述第一取料机构输送;所述第一取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传送过来的所述第二工件放置至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所述第一压料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二工件施力,以使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导向运动,而与所述第一工件相连。因此,本发明自动送工件,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精度高,燥声小,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制造方法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b1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装配装置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铆钉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铆钉装配装置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的h1区域的放大图。

图9为图7所示的h2区域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铆钉装配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h3区域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童车自动化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2及图1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其包括第一转盘a及第一装配装置b,所述第一转盘a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盘a转动的第一分度盘(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转盘a上固定有若干用于固定工件的第一固定组件a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围成环形。所述第一装配装置b设置于所述第一转盘a的外侧,其包括第一支撑机构11、第一推料机构12、第一定位机构13、第一震动送料机构14、第一取料机构15及第一压料机构16。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1包括第一支撑架111及第一支撑板112,所述第一支撑板112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1上,所述第一支撑板112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一工件的第一放料位113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位114,所述第一支撑板112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位114处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上位于所述第一装配位114处固定有第一限位板115,所述第一限位板115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上设置有朝所述第一限位板115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孔1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件为童车底架组件的第一收车连接片。

所述第一推料机构12用于将所述第一工件从所述第一放料位113推至所述第一装配位114。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3包括第一定位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及第一导向柱131,所述第一定位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向柱131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向柱131朝所述第一定位孔推动,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柱131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14用于将第二工件朝所述第一取料机构15输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14为震动盘。

所述第一取料机构15用于将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14传送过来的所述第二工件放置至所述第一导向柱13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料机构15包括第一机械手151、第一横向气缸152及第一纵向气缸153,所述第一机械手151用于夹持所述第二工件,所述第一横向气缸152与所述第一纵向气缸153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纵向气缸153进行水平运动,以将所述第二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导向柱131上方,所述第一纵向气缸153与所述第一机械手151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机械手151上下运动,以将所述第二工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柱131上。所述第一压料机构16用于向所述第二工件施力,以使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一导向柱131的导向运动,而与所述第一工件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料机构16包括第一压料气缸及与所述第一压料气缸相连的第一压料柱,所述第一压料柱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柱131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件为童车底架组件的第一平垫。

优选地,所述第一装配装置b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1上的第一堆料机构17,所述第一堆料机构17设置有用于套设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料柱171,所述第一装料柱171面向所述第一支撑板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推料机构12包括第一推料板121、第一连接柱122及第一推料动力装置123,所述第一推料板121位于所述第一装料柱171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一间隙处的第一工件推送至所述第一装配位114处,工作过程中,当将所述第一工件推送至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15相抵持的位置时,所述第一推料板121复位。所述第一连接柱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料板121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柱12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116与所述第一推料动力装置123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装配装置b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1上的第一移料机构18,所述第一移料机构18用于将已连接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转盘a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上。所述第一移料机构18包括第一吸盘181、第一移料气缸182及第二移料气缸183,所述第一吸盘用于吸附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一移料气缸182与所述第一吸盘181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吸盘181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移料气缸183与所述第一移料气缸182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料气缸182朝所述第一转盘a运动,以将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上。所述第一转盘a在接收到装配好的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后,所述分度盘带动所述第一转盘a旋转预设角度,以在下一个工位继续装配。所述第一装配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

优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还包括第二装配装置c,所述第二装配装置c包括第二支撑机构20、第二堆料机构21、第二推料机构22、第二定位机构23、第二震动送料机构24及第二取料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0包括第二支撑架211及第二支撑板212,所述第二支撑板212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211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板212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三工件的第二放料位213及用于装配第三工件的第二装配位214。所述第二支撑板212在位于所述第二装配位214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孔215。

所述第二堆料机构21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12上,用于堆放所述第三工件。所述第二推料机构22用于将所述第三工件从所述第二放料位213推至所述第二装配位214。所述第二推料机构22包括第二推料板221及第二推料动力装置222,所述第二推料板221位于所述第二堆料机构21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二堆料机构21处的第三工件推送至所述第二装配位214处。所述第二推料动力装置222与所述第二推料板221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推料板221运动。

所述第二震动送料机构24用于将第四工件朝所述第二取料机构输送。所述第二取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震动送料机构24传送过来的所述第四工件放置至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3上。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3包括第二定位动力装置231及第二导向柱(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定位动力装置231与所述第二导向柱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二导向柱朝所述第二定位孔215推动,以使所述第二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孔215及所述第三工件,以将所述第二导向柱处的所述第四工件固定到所述第三工件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工件和第四工件分别为童车底架组件的第一连动条和第二平垫。

优选地,所述第二装配装置c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0上的第二移料机构26,所述第二移料机构26用于将已连接在一起的所述第三工件和所述第四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转盘a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上。所述第二移料机构26包括第二吸盘261、第三移料气缸262及第四移料气缸263,所述第二吸盘261用于吸附所述第四工件,所述第三移料气缸262与所述第二吸盘261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吸盘261上下运动。所述第四移料气缸263与所述第三移料气缸262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三移料气缸262朝所述转盘运动,以将所述第三工件和所述第四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上。所述第一转盘a在接收到装配好的所述第三工件和所述第四工件后,所述分度盘带动所述第一转盘a旋转预设角度,以在下一个工位继续装配。

优选地,请参阅图5,所述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还包括第三装配装置d,所述第三装配装置d包括第三支撑机构31、第三堆料机构32及第三推料机构33。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1包括第三支撑架311及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架311上的第三支撑板312。所述第三堆料机构32包括第一固定盘321、第一转动盘322、第一导料柱323及第一旋转动力装置324,所述第一固定盘321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架311上,所述第一固定盘321上设置有第一出料缺口326,所述第一转动盘322叠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盘321上,所述第一转动盘322设置有第一料孔325,所述第一导料柱323与所述第一料孔325位置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料孔325上方,所述第一导料柱323用于套设第五工件,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装置324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盘322转动,以使在所述第一料孔325与所述第一出料缺口326位置重叠时,所述第五工件从所述第一出料缺口326掉落至所述第三支撑板312上;所述第三推料机构33用于将掉落至所述第三支撑板312上的所述第五工件推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三装配装置d结构简单紧凑,便于上料,生产时噪声小。

优选地,所述第三装配装置d还包括第三推料机构33及第三移料机构34,所述第三推料机构33用于将所述第五工件从所述第一出料缺口326下方第三支撑板312处推至所述第三支撑板312处的预设取料位处。所述第三推料机构33包括第三推料板331及第三推料动力装置332,所述第三推料板331位于所述第一出料缺口326下方的一侧,所述第三推料动力装置332与所述第三推料板331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推料板331运动,以将所述第五工件推至所述预设取料位处。所述第三移料机构34用于将预设位置处的所述第五工件输送至所述转盘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上,以和所述第一连动条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工件为童车底架组合件的第一旋转件。

优选地,请参阅图12,所述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还包括第四装配装置e、第五装配装置f及第六装配装置g,所述第四装配装置e用于将第六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转盘a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上,以和所述第一收车连接片相连。所述第五装配装置f用于将第七工件及第八工件连接在一起,然后输送至所述转盘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上,以和所述第一旋转件相连。所述第六装配装置g用于将第九工件及第十工件连接在一起,然后输送至所述转盘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a1上,以和第一旋转件及第二旋转件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工件至第十工件分别为童车底架组合件的第二旋转件、第二连动条、第三平垫、第二收车连接片及第四平垫。

优选地,请参阅图6至图11,所述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还包括铆钉装配装置h,所述铆钉装配装置h包括铆钉定位机构41及冲压机构42,所述铆钉定位机构41包括固定件411、第一夹持臂412、第二夹持臂413及弹性机构414,所述第一夹持臂412和第二夹持臂413与所述固定件411活动连接,所述弹性机构414与所述固定件411相连,用于向所述第一夹持臂412和第二夹持臂413提供弹力,以使所述第一夹持臂412及所述第二夹持臂413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夹持臂412与所述第二夹持臂413之间形成有第二导向孔415,以在将铆钉插入所述第二导向孔415内时,所述第一夹持臂412和第二夹持臂413张开,所述第二导向孔415的孔壁夹持在所述铆钉上;所述冲压机构42用于向所述第二导向孔415上的所述铆钉施力,以将所述铆钉插入待铆接的工件上。所述冲压机构42包括冲压气缸421及冲压柱422,所述冲压气缸421与所述冲压柱422相连。

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414包括第一弹性件416及第二弹性件417,所述第一弹性件416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件411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41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41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417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件411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41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413的第一端相连。当未将所述铆钉插入所述第二导向孔415内时,所述第一夹持臂4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413的第二端相贴合,所述第二导向孔415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4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413的第二端之间,当将所述铆钉插入所述第二导向孔415内时,所述第一夹持臂41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持臂413的第二端相背运动而张开。

优选地,所述铆钉装配设备还包括铆钉支撑机构43,所述铆钉支撑机构43包括支撑柱431及与所述支撑柱431同轴设置的第三导向柱432,所述支撑柱431的一端端面形成有用于放置铆接垫片的放置台433,所述第三导向柱432的第一端穿过所述放置台433插设在所述支撑柱431内,所述第三导向柱432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柱431外,所述第三导向柱43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支撑柱43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导向柱432用于将所述垫片导入所述放置台433上。

优选地,所述铆钉支撑机构43还包括支撑动力装置434,所述支撑动力装置434与所述支撑柱431相连,用于推动所述支撑柱431运动,以使在装配所述铆接垫片时,所述支撑柱431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当需要装配所述铆钉时,所述支撑动力装置434推动所述支撑柱431至第二预设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铆钉装配设备还包括铆接垫片送料机构44,所述铆接垫片送料机构44包括第一送料机441、阻挡件442、垫片机械手443及垫片输送动力装置444,所述第一送料机441包括第一送料臂445,所述第一送料臂445上设置有用于将垫片送出的第一导料槽446,所述第一导料槽446与所述第一送料臂445的面向所述阻挡件442的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阻挡件442与所述第一导料槽446的一端端面位置相对,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导料槽446内的垫片掉落,所述阻挡件442面向所述第一导料槽446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导料槽446传送过来的垫片的第一容纳槽447;所述垫片机械手443与所述垫片输送动力装置444相连,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容纳槽447上的铆接垫片;所述垫片输送动力装置444与所述垫片机械手443相连,用于带动所述垫片机械手443运动,以将所述第一容纳槽447内的所述铆接垫片向下游传送。

优选地,所述铆钉装配设备还包括铆钉送料机构45,所述铆钉送料机构45包括第二送料机451、移料件452及铆钉输送动力装置453,所述第二送料机451包括第二送料臂454,所述第二送料臂454上设置有用于将铆钉送出的第二导料槽455,所述第二导料槽455与所述第二送料臂454的面向所述移料件452的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移料件452与所述第二导料槽455的一端端面位置相对,用于阻挡所述第二导料槽455内的铆钉掉落,所述移料件452面向所述第二导料槽455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导料槽455传送过来的铆钉的第二容纳槽456;所述铆钉输送动力装置453与所述移料件452相连,用于将带动所述移料件452运动,以将所述第二容纳槽456内的铆钉向下游传送。

所述铆钉送料机构45还包括取料机械手457、第一取料动力装置458及第二取料动力装置459,所述取料机械手457用于夹持所述第二容纳槽456处的铆钉,所述第一取料动力装置458用于带动所述取料机械手457进行水平运动,所述第二取料动力装置459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取料动力装置458竖直运动,以将所述铆钉放置至所述第二导向孔415内。所述铆钉装配装置h生产效率及安全性高,生产时噪声小。

优选地,请参阅图12,所述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还包括第二转盘i、连接提手输送装置j、前轮固定座装配装置k、取料机器人l、连动轴装配装置m、提手下盖装配装置n及底架组合输送装置o,所述第二转盘i连接有第二分度盘,以通过所述第二分度盘带动所述第二转盘i转动。所述连接提手输送装置j包括送料架51、升降气缸52、机械手开合气缸53、夹料机械手54及旋转气缸55,所述升降气缸52与所述机械手开合气缸53相连,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开合气缸53上下运动;所述机械手开合气缸53与所述夹料机械手54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夹料机械手54打开和闭合;所述夹料机械手54包括手臂56及与所述手臂56活动连接的拨块57,所述拨块57上连接有夹持柱58及旋转柱59,所述夹持柱58及所述旋转柱59用于活动插设在待装配的连接提手上;所述旋转气缸55与所述拨块57相连,用于带动所述拨块57转动,以带动所述连接提手转动,然后传送至所述第二转盘i的第二固定组件i1上。

所述前轮固定座装配装置k用于将轴套插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上的连接提手内。所述取料机器人l用于将所述第一转盘a上的连动组件输送到所述第二固定组件i1上,以和所述连接提手相连。所述连动轴装配装置m用于将连接轴装入所述连接提手内,以使所述连动组件和所述连接提手能够可靠地绕所述连动轴活动连接。提手下盖装配装置n用于将提手下盖装入所述连接提手。所述底架组合输送装置o用于将装配所述连接提手后形成的底架组件输送出去。

请参阅图13,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童车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第一装配装置将第一收车连接片和第一平垫紧配连接形成第一组件,并将所述第一组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

s2、第二装配装置将第一连动条和第二平垫紧配连接形成第二组件,并将所述第二组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与第一组件相连形成第三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三组件与第三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

s3、第三装配装置将第一旋转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并与所述第三组件相连形成第四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四组件与第四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

s4、第四装配装置将第二旋转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并与所述第四组件相连形成第五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五组件与第五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

s5、第五装配装置将第二连动条和第三平垫紧配连接形成第六组件,并将所述第六组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与第五组件相连形成第七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七组件与第六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

s6、第六装配装置将第二收车连接片和第四平垫紧配连接形成第八组件,并将所述第八组件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与第七组件相连形成第九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九组件与铆钉装配装置位置相对应;

s7、铆钉装配装置将铆钉输送到第一转盘的第一固定组件上,并与所述第九组件相连形成第十组件,所述第一转盘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十组件与取料机器人位置相对应,以供所述取料机器人取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其包括第一装配装置,所述第一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一推料机构、第一定位机构、第一震动送料机构、第一取料机构及第一压料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一工件的第一放料位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位,所述第一支撑板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位处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推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工件从所述第一放料位推至所述第一装配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动力装置及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定位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向柱朝所述第一定位孔推动,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用于将第二工件朝所述第一取料机构输送;所述第一取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震动送料机构传送过来的所述第二工件放置至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所述第一压料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二工件施力,以使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导向运动,而与所述第一工件相连。因此,本发明自动送工件,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精度高,燥声小,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制造方法简单。

以上对本童车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制造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