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向弯臂的快速校正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0335发布日期:2018-09-21 22:2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具,尤其是用于转向弯臂的快速校正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弯臂是汽车底盘上的保安件,其产品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汽车运行的安全,通常通过锻造成形。钢材棒料通过锻造成型后,一般需要通过校正工艺保证落差、开档等关键尺寸。传统检验方法是使用高度尺检验,步骤繁琐耗时。现设计一快速校正、检具模块,可便捷实现校正以及校正之后的快速检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转向弯臂的快速校正检具,使用效果较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转向弯臂的快速校正检具,包括:

落差校正模块,包括框体、左固定块、左垫块、右固定块、右垫块,上述框体由三块相互垂直的面板构成的,上述左固定块设置在框体的左侧的面板与中间的面板连接处,上述左固定块设置有左卡槽,左卡槽用以卡死转向弯臂的弯臂上部分,上述右固定块设置在框体的右侧的面板与中间的面板连接处,上述右固定块设置有右卡槽,右卡槽用以以卡死转向弯臂的弯臂下部分,上述左垫块设置左侧的面板的底部,上述右垫板设置在右侧的面板的底部;

校正开档模块,上述校正开档模块为矩形体,顶面设置有顶部凹槽,底面设置有底部凹槽,侧面设置有插孔;

快速检测模块,上述快速检测模块表面设置有装夹位支撑座、弯臂上部分支撑座、弯臂下部分支撑座、转向连接锥形部分支撑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快速检具实现锻件关键尺寸的快速目测检验,从而立即校正调整;2、校正模块具有通用性,一般转向弯臂均可在其上调整落差和开档;3、校正模块整合性高,两幅模块即可在液压机上实现锻件关键尺寸的调整,减少体力劳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向弯臂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转向弯臂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落差校正模块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落差校正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校正开档模块的正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校正开档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快速检测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快速检测模块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转向弯臂,由装夹位101、直拉杆连接部分102、弯臂上部分103、弯臂下部分104、转向连接锥形部分105构成。

参照图1-图8,本发明,用于转向弯臂的快速校正检具,包括:

落差校正模块,包括框体1、左固定块2、左垫块3、右固定块4、右垫块5,上述框体1由三块相互垂直的面板构成的,上述左固定2块设置在框体1的左侧的面板与中间的面板连接处,上述左固定块2设置有左卡槽,左卡槽用以卡死转向弯臂的弯臂上部分103,上述右固定块4设置在框体1的右侧的面板与中间的面板连接处,上述右固定块4设置有右卡槽,右卡槽用以以卡死转向弯臂的弯臂下部分104,上述左垫块3设置左侧的面板的底部,上述右垫板5设置在右侧的面板的底部。

左卡槽卡死弯臂上部分103,通过液压机压头下压从而增大落差。

右边卡槽卡死弯臂下部分104,通过液压机压头下压从而缩小落差。

校正开档模块6,上述校正开档模块6为矩形体,顶面设置有顶部凹槽7,底面设置有底部凹槽8,侧面设置有插孔9。

校正开档模块6横向朝外时,顶部凹槽7放置直拉杆连接部分102,液压机压头下压直拉杆连接部102,使得装夹位101翘起、开档增大;校正开档模块6纵向朝外时,转向节连接锥形部分105插入插孔9内,液压机压头下压转向弯臂直拉杆连接部分102,开档减小。

快速检测模块10,上述快速检测模块表面设置有装夹位支撑座11、弯臂上部分支撑座12、弯臂下部分支撑座13、转向连接锥形部分支撑座14。

只有锻件的落差、开档均符合图纸要求,锻件才能正好落在检具上没有明显空隙。

本发明,用于转向弯臂的快速校正检具,1、通过快速检具实现锻件关键尺寸的快速目测检验,从而立即校正调整;2、校正模块具有通用性,一般转向弯臂均可在其上调整落差和开档;3、校正模块整合性高,两幅模块即可在液压机上实现锻件关键尺寸的调整,减少体力劳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向弯臂的快速校正检具,包括:落差校正模块,包括框体、左固定块、左垫块、右固定块、右垫块;校正开档模块,上述校正开档模块为矩形体,顶面设置有顶部凹槽,底面设置有底部凹槽,侧面设置有插孔;快速检测模块,上述快速检测模块表面设置有装夹位支撑座、弯臂上部分支撑座、弯臂下部分支撑座、转向连接锥形部分支撑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朱腾;肖来斌;陈国强;李骊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合肥汽车锻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8
技术公布日:2018.09.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