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332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座加工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内,模座的加工制造过程大同小异,其过程中切屑液的产生和回收基本是任由切削液自行流动,汇聚到储油装置中再进行二次利用,但是在模座上往往会残留许多切削液,这些切削液在模座进行下一次工作时往往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操作人员要一次次吹走上面残留的切削液,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

本技术:
提供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以解决现有模座上切削液回收困难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包括模座,所述模座上表面四周开设有一圈用于回收切屑液的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横截面设置为“u”型结构,在储油槽的一条边上开设有汇油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汇油道开设至储油槽与模座边缘中间位置处,汇油道顶点的底部与所述模座侧面均向模座内部开设孔道,顶点的底部开设的孔道与模座侧面开设的孔道相互连通形成“l”型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l”型通道与通过软管与储油装置相互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通过在模座上设置一道储油槽,将模座上的切削液进行回收再利用,避免了操作人员频繁的清理切削液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l”型通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主要包括模座1,所述模座1上表面四周开设有一圈用于回收切屑液的储油槽2,所述储油槽的横截面设置为“u”型结构,在储油槽的一条边上开设有汇油道3,优选的,汇油道3开设至储油槽2与模座1边缘中间位置处,汇油道3顶点的底部与所述模座侧面均向模座内部开设孔道,顶点的底部开设的孔道与模座侧面开设的孔道相互连通形成“l”型通道4,“l”型通道4的末端连接有塑胶软管的一端,塑胶软管的另一端则与外界的储油装置相互连接,储油装置将收集来的切屑液进行二次利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运用于模座上的储油槽,包括模座,模座上表面四周开设有一圈用于回收切屑液的储油槽,储油槽的横截面设置为“U”型结构,在储油槽的一条边上开设有汇油道,本申请通过在模座上设置一道储油槽,将模座上的切削液进行回收再利用,避免了操作人员频繁的清理切削液的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健;华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尚诚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9
技术公布日:2018.04.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