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051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榨油机,属于食品机械加工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榨油机机仅有液压装置,上料、卸料都有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此发明的实施,能有效解决自动上料、加铁饼、压榨到出料的全自动过程,实现了无人操作,能大幅提高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中国专利文件CN105751574A,公开了一种榨油装置,具体说是具有自动进料功能的榨油装置。它包括底座,底座通过第一支架连接有榨油机,榨油机侧壁的上部有进料口,榨油机侧壁的下部有出油口,榨油机底部有出渣口。其特点是底座通过第二支架连接有送料管,送料管的一端与榨油机的进料口相连,送料管外壁的上方有料筒,料筒的底部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下端固定在送料管侧壁的顶部,且送料管的侧壁上对应出料管内腔的位置处有缺口。送料管内有滑动柱,滑动柱的外壁与送料管的内壁间呈密封滑动状配合,底座通过第三支架连接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的外伸端与所述滑动柱远离榨油机的那一端相连。但该装置结构较为繁琐且榨油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榨油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榨油机,包括支架和榨油桶,支架包括上框架和底座;

上框架设有两个送料组件、两个机械手组件和一个液压组件,液压组件包括液压机,送料组件包括放料口、加料阀门、送料螺旋,送料螺旋与外部料仓相连,机械手组件包括铁饼装填机械手和机械手油缸;

底座设有气缸,气缸与移动座相连,移动座与榨油桶相连;

榨油桶桶壁上设有出油孔。

液压机用于对装填好的榨油桶施加向下的压力以榨油;送料组件用于向榨油桶中添加榨油用原料,机械手组件用于夹取铁饼将铁饼放入榨油桶中;底座的气缸用于控制榨油桶来回移动,使原料与铁饼交替放入到榨油桶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榨油桶桶壁外侧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榨油中的杂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铁饼装填机械手一端设有电磁铁。通过电磁铁的通电与否来拿取铁饼。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移动座上设有定位销,榨油桶通过定位销与移动座相连。定位销用于定位,方便取放榨油桶。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液压组件设于上框架中部,两个送料组件、两个机械手组件均对称设于液压组件两侧。这样在液压组件的两侧,各自有一个送料组件和机械手组件,两边均可独立完成加料、加铁饼的工作,工作各不影响、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全自动榨油机还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铁饼装填机械手、液压机、送料螺旋、加料阀门、气缸相连。PLC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使各组件工作交替进行,自动完成加料、加铁饼,榨油的动作。

进一步优选的,榨油桶内设有料位传感器,料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相连。料位传感器感应榨油桶内的原料加入料位,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送料螺旋的启停。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全自动榨油机还包括接油盘,接油盘设于液压机下方的底座下方。当榨油桶移动至液压机下方进行榨油时,榨出的油由接油盘接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使得两个榨油桶同时进行加料、加铁饼、榨油的工作,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减少了人力成本,装置结构简单易实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1-1、上框架,1-2、底座,2、榨油桶,3、铁饼装填机械手,4、机械手油缸,5、放料口,6、送料螺旋,7、加料阀门,8、榨油桶,9、液压机,10、送料螺旋,11、放料口,12、铁饼装填机械手,13、定位销,14、移动座,A、B、C、D、E代表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全自动榨油机,包括支架1和榨油桶2,支架1包括上框架1-1和底座1-2;

上框架1-1设有两个送料组件、两个机械手组件和一个液压组件,液压组件包括液压机9,液压机用于对装填好的榨油桶施加向下的压力以榨油;送料组件包括放料口5、加料阀门7、送料螺旋6,送料螺旋6与外部料仓相连,机械手组件包括铁饼装填机械手3和机械手油缸4;送料组件用于向榨油桶中添加榨油用原料,机械手组件用于夹取铁饼将铁饼放入榨油桶中;铁饼装填机械手一端设有电磁铁。通过电磁铁的通电与否来拿取铁饼。

底座1-2设有气缸,气缸与移动座14相连,移动座14与榨油桶相连;底座的气缸用于控制榨油桶来回移动,使原料与铁饼交替放入到榨油桶中。

榨油桶桶壁上设有出油孔。

实施例2:

一种全自动榨油机,其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所不同的是,榨油桶桶壁外侧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榨油中的杂质。

实施例3:

一种全自动榨油机,其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所不同的是,移动座上设有定位销13,榨油桶通过定位销13与移动座14相连。定位销用于定位,方便取放榨油桶。

实施例4:

一种全自动榨油机,其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所不同的是,液压组件设于上框架中部,两个送料组件、两个机械手组件均对称设于液压组件两侧。这样在液压组件的两侧,各自有一个送料组件和机械手组件,两边均可独立完成加料、加铁饼的工作,工作各不影响、效率高。

实施例5:

一种全自动榨油机,其结构如实施例4所述,所不同的是,所述全自动榨油机还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铁饼装填机械手、液压机、送料螺旋、加料阀门、气缸相连。PLC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使各组件工作交替进行,自动完成加料、加铁饼,榨油的动作。

榨油桶内设有料位传感器,料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相连。料位传感器感应榨油桶内的原料加入料位,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送料螺旋的启停。

如图1所示。

工作时,榨油桶在气缸的推动下,往返于工位A和工位B之间:当榨油桶移动至工位A时,由机械手油缸带动铁饼装填机械手拿取一个铁饼放入到榨油桶中,然后榨油桶移动至工位B,开启加料阀门,由送料螺旋将外部料仓中的原料送入榨油桶中,铺设一层原料,然后榨油桶再移动至工位A,放入一个铁饼,再移动至工位B,放入一层原料,如此重复循环,在榨油桶中交替放入原料和铁饼。放满后,由气缸控制榨油桶移动至工位C,开启液压机下压进行榨油。当液压机榨油时,图1中右侧的工位D、工位E同时进行交替装填铁饼和原料的工作,当左侧送入到液压机下方的榨油桶完成榨油后,由气缸带动榨油桶往返于工位A和工位B之间进行渣料和铁饼的分卸,此时右侧装填完的榨油桶移动至工位C进行榨油。两侧的装卸工作交替进行,使榨油工作不间断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中描画了五个榨油桶,用以展示榨油桶在相应的工位时的情况,实际工作时,只有左右两个榨油桶。

实施例6:

一种全自动榨油机,其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所不同的是,全自动榨油机还包括接油盘,接油盘设于液压机下方的底座下方。当榨油桶移动至液压机下方进行榨油时,榨出的油由接油盘接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