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轴承外套锻件仿形辗扩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1220发布日期:2018-08-07 22:5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轴承外套辗扩模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铁路轴承外套锻件仿形辗扩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特征为薄壁高筒结构的轴承外套,在仿形锻造辗扩过程中,外套易发生毛刺折叠缺陷,为后工序质量控制造成潜在隐患。导致毛刺折叠的原因是在仿形锻造过程中,由模具嵌入式的辗压辊与辗压轮底端的接触点处的间隙造成的。且毛刺折叠辗压入锻件表面后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车、磨加工时细小的折叠无法肉眼观察出来,需要经磁粉探伤,由于锻件辗扩时毛刺压入位置不定,给磁粉探伤带来漏检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轴承外套锻件仿形辗扩模具,减少因金属塑性变形不均产生的毛刺,达到降低端面折叠现象、减少锻件的后续加工工艺,提高修整精度要求,降低废品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铁路轴承外套锻件仿形辗扩模具,包括辗压辊和辗压轮,所述辗压辊主要由支架,套圈滚模,过渡圆柱面及连接端构成,所述辗压轮由上片、下片构成,所述的辗压辊的套圈滚模两端非对称,套圈滚模后角β小于套圈的接触角,套圈滚模后端的过渡圆柱面尺寸与滚模后角β的直径相同;所述辗压轮下片的挡边与所述辗压辊的过渡圆柱面为接触式配合。

进一步,所述辗压辊的套圈滚模后角β有-0.5°~ -2°的角度补偿。

进一步,所述辗压轮的下片挡边高度高于上片挡边高度。

本实用新型与原来的模具相比:对滚模后角β进行一定的角度补偿(补偿度数为-0.5°~ -2°),防止辗压辊一端刚性连接,一端非刚性连接造成的受力不均而引起的支架端翘曲下沉。辗压辊与辗压轮的配合由嵌入式改为接触式,辗扩过程中金属塑性变形更加流畅、平稳,减少因金属塑性变形不均产生的毛刺;辗压轮结构型式由原来的三片组合改进成了两片组合,在工作一段时期滚道被磨宽后,其修整也易于实现精度要求;辗压辊和辗压轮的配合方式为接触式配合,减少了锻件的后续加工工艺,降低了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式辗压辊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式辗压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辗压辊与辗压轮接触式配合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套圈滚模,3、过渡圆柱面,4、连接端,5、上片,6、下片,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铁路轴承外套锻件仿形辗扩模具包括辗压辊和辗压轮。

如图1所示:所述的辗压辊结构包括支架1、套圈滚模2、过渡圆柱面3、连接端4,所述辗压辊的套圈滚模2两端非对称,套圈滚模2后角β稍小于套圈的接触角。经过理论计算及大量试验,对套圈滚模后角β给予一定的角度补偿,补偿度数为-0.5°~ -2°,这样仿形辗扩后的毛坯尺寸配合更加合理,加快了辗扩成型速度。同时,将碾压辊的过渡圆柱面直径尺寸改为与滚模后角β的直径尺寸一致,即套圈滚模2后端与过渡圆柱面3的直径相同,使仿形成型中金属塑性变形更加流畅、平稳,减少因金属塑性变形不均产生的毛刺。

如图2所示:所述的辗压轮包括上片5、下片6及螺栓7,所述上片5、下片6通过螺栓7紧固在一起,下片6挡边高度高于上片5挡边高度,这种组合式的结构,工作一段时期滚道被磨宽后,其修整也易于实现精度要求。下片6挡边与过渡圆柱面3为接触式配合。这样使辗扩过程中金属塑性变形更加流畅、平稳,减少因金属塑性变形不均产生的毛刺;下片6的挡边卡在套圈滚模2的前端台阶,起到固定外外套的作用。

如图3所示:所述碾压辊与碾压轮的配合方式为接触式配合,由此减少了锻件的后续加工工艺,降低了废品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