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5866发布日期:2018-07-04 03:33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属于机械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贴面板上开槽的加工刀具是常规的金刚石盘铣刀和金刚石柄铣刀两种。由于贴面板上的贴面层材质脆且耐磨,比较费刀,用常规的金刚石盘铣刀或金刚石柄铣刀在贴面板上开槽不耐用,易造成贴面层崩边,产品质量不合格。刀具使用寿命短,需经常停机换刀,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刀具开槽不耐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

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左侧割刀、右侧割刀及平刀通过螺钉锁紧,平刀的一侧连接左侧割刀,平刀的另一侧连接右侧割刀。

中间的平刀为有正前角的平齿刀,左侧割刀、右侧割刀有负前角并带第一轴向面角、第二轴向面角、第一斜齿角度及第二斜齿角度。

正前角为10°~15°;

负前角为10°~30°;

第一轴向面角为15°~30°;

第二轴向面角为15°~30°;

第一斜齿角度为10°~25°;

第二斜齿角度为10°~25°。

左侧割刀、右侧割刀的外径比平刀外径大2H,H为左侧割刀、右侧割刀与平刀的半径差。

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加工方法,开槽刀具中间的平刀为有正前角的平齿刀,左侧割刀、右侧割刀是有负前角并带第一轴向面角、第二轴向面角、第一斜齿角度及第二斜齿角度的刀具,

正前角为10°~15°;

负前角为10°~30°;

第一轴向面角为15°~30°;

第二轴向面角为15°~30°;

第一斜齿角度为10°~25°;

第二斜齿角度为10°~25°。

含有以下步骤;将左侧割刀、右侧割刀及平刀通过螺钉锁紧成为开槽刀,平刀的一侧连接左侧割刀,平刀的另一侧连接右侧割刀,左侧割刀、右侧割刀的外径比平刀外径大2H,H为左侧割刀、右侧割刀与平刀的半径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特别适合加工带纤维的材料从横向方向开槽和在贴面板上开槽,不易产生崩缺,刀具的耐用度大幅提高,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割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割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开槽刀具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槽刀具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顺铣切削加工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逆铣切削加工状态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称元件、组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组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组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者组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

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是由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及平刀1组成,通过螺钉5锁紧成为一把开槽刀,平刀1的一侧连接左侧割刀2,平刀1的另一侧连接右侧割刀3。

中间的平刀1为有正前角α的平齿刀,正前角的平刀刀刃锋利,适合切削贴面板的基体,保证槽底平整。

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是有负前角β并带第一轴向面角γ、第二轴向面角γ’、第一斜齿角度ψ及第二斜齿角度ψ’的刀具,刀尖锋利。

正前角α为10°~15°;

负前角β为10°~30°;

第一轴向面角γ为15°~30°;

第二轴向面角γ’为15°~30°;

第一斜齿角度ψ为10°~25°;

第二斜齿角度ψ’为10°~25°;

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的外径比平刀外径大2H,H为割刀与平刀的半径差。

如图6、图7所示,图6、图7中的实心箭头为送料方向,空心箭头为刀具旋转方向,待加工工件7有下贴面层8。

由于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是负前角,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外径又大于平刀1,贴面板开槽时刀尖先在下贴面层8划开两道槽深6的槽宽线,负前角割刀在加工待加工工件7的下贴面层8时,从图6、图7中看出,无论是顺铣切削还是逆铣切削,割刀刀尖都避开了对贴面板表面产生的一个切削力,使得贴面层不易产生崩缺,

而顺铣刀时割刀的切削力是向贴面板基体的,有基体的保护贴面层更不易崩缺。割刀划过的两槽宽线中间的贴面板基体部分由平刀切削后,开槽完成。

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加工方法,开槽刀具中间的平刀1为有正前角α的平齿刀,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是有负前角β并带第一轴向面角γ、第二轴向面角γ’、第一斜齿角度ψ及第二斜齿角度ψ’的刀具,

正前角α为8°;

负前角β为15°;

第一轴向面角γ为20°;

第二轴向面角γ’为20°;

第一斜齿角度ψ为18°;

第二斜齿角度ψ’为18°;

含有以下步骤;将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及平刀1通过螺钉5锁紧成为开槽刀,平刀1的一侧连接左侧割刀2,平刀1的另一侧连接右侧割刀3,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的外径比平刀外径大2H,H为割刀(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与平刀的半径差。

实施例3: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加工方法,开槽刀具中间的平刀1为有正前角α的平齿刀,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是有负前角β并带第一轴向面角γ、第二轴向面角γ’、第一斜齿角度ψ及第二斜齿角度ψ’的刀具,

正前角α为15°;

负前角β为10°;

第一轴向面角γ为15°;

第二轴向面角γ’为15°;

第一斜齿角度ψ为10°;

第二斜齿角度ψ’为10°;

含有以下步骤;将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及平刀1通过螺钉5锁紧成为开槽刀,平刀1的一侧连接左侧割刀2,平刀1的另一侧连接右侧割刀3,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的外径比平刀外径大2H,H为割刀(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与平刀的半径差。

实施例4: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加工方法,开槽刀具中间的平刀1为有正前角α的平齿刀,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是有负前角β并带第一轴向面角γ、第二轴向面角γ’、第一斜齿角度ψ及第二斜齿角度ψ’的刀具,

正前角α为10°;

负前角β为30°;

第一轴向面角γ为30°;

第二轴向面角γ’为30°;

第一斜齿角度ψ为25°;

第二斜齿角度ψ’为25°;

含有以下步骤;将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及平刀1通过螺钉5锁紧成为开槽刀,平刀1的一侧连接左侧割刀2,平刀1的另一侧连接右侧割刀3,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的外径比平刀外径大2H,H为割刀与平刀的半径差。

实施例5:一种带割刃的开槽刀具加工方法,开槽刀具中间的平刀1为有正前角α的平齿刀,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是有负前角β并带第一轴向面角γ、第二轴向面角γ’、第一斜齿角度ψ及第二斜齿角度ψ’的刀具,

正前角α为11°;

负前角β为13°;

第一轴向面角γ为16°;

第二轴向面角γ’为16°;

第一斜齿角度ψ为12°;

第二斜齿角度ψ’为12°;

含有以下步骤;将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及平刀1通过螺钉5锁紧成为开槽刀,平刀1的一侧连接左侧割刀2,平刀1的另一侧连接右侧割刀3,左侧割刀2、右侧割刀3的外径比平刀外径大2H,H为割刀与平刀的半径差。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