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红冲原料的自动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5902发布日期:2018-07-24 21:1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红冲原料的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前进,科技的发展,机械工业对机械零部件提出了新的机械强度要求,而提高机械零部件的机械强度,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改变零部件的材质,二是改变它的加工方法。红冲炉所运用的红冲工艺就是通过改变加工方法来提高零部件的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实际上是一种热挤压工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红冲工艺的具体加工方法是将黄铜棒或者铁棒加热到赤红以后,放入冲床的热冲模具中进行一次性挤压成型。在普通的生产工艺中,需要操作人员将加热后的黄铜棒或铁棒等工件夹持到冲床处后才能进行加工。

但是,现有的以上加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力,不仅加工效率较低,且因黄铜棒或铁棒等工件均通过喷灯进行加热,使得操作人员在夹持工件时要承受其所带来的高温,劳动强度较高。此外,操作人员长期处于这种高温的工作环境中,极易疲劳,进而可能导致工作中疏忽或其他意外原因而对其自身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以方便快捷安全的液压红冲原料的自动送料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红冲原料的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总装、原料传动装置、原料推料装置和原料送料装置;所述原料传动装置位于上料机架总装的上端;原料推料装置和原料送料装置位置相对应;所述原料推料装置和原料送料装置位于原料传动装置的端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原料传动装置位于上料机架总装的上端;原料传动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传送带,驱动传送带传送的电机;所述底座上固设有定位条和若干定位块装置;定位条贴合于定位块装置内侧;所述底座上还固设有与定位条位置相对称的方钢和连接条;定位条与方钢和连接条之间形成有用于红冲原料输送的送料槽;所述底座上依次布设有挡料机构和感应机构;所述定位块装置由定位块组成;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呈“l”型的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挡料机构位于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之间;感应机构固设于第二角钢端部,靠近挡料机构位置处;第二角钢与方钢位置相对应;第一角钢与连接条位置相对应;所述挡料机构包括挡料螺杆,挡料螺杆上套接有挡料杆;第一角钢的端部固设有限位柱,所述挡料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挡料螺杆上,另一端抵靠于第一角钢与限位柱之间;挡料杆的下端设置有推送装置,与此相对应的,底座上设置有与推送装置相对应的推料口,推料口位于方钢和连接条之间;该推送装置用于将挡料杆挡住的物料通过推料口进入料箱中,物料通过提升机构提升重新上料和输送;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布设于定位块上的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固设有挡板,挡板倾斜布设于连接板上,所述推料口的长度大于挡板的长度;所述挡板与连接板的倾斜角度为30°~6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感应机构包括支架,支架顶部固设有导套,导套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感应板和第二感应板;第一感应板和第二感应板的朝向相反;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第二感应板相适配的感应开关装置;第一感应板与送料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感应板固设于连接轴一端,第二感应板套接于连接轴另一端,第二感应板与连接轴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感应板的端部呈向上的圆弧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机架总装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用于盛放红冲原料的料箱;所述料箱包括底板和固设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底板倾斜布设于侧板之间,所述两侧板之间还固设有提升固定板装置、与提升固定板装置相适配的提升滑块装置;所述提升固定板装置的顶部与提升滑块装置的顶部均由外向内倾斜,其倾斜角度与底板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底座位于机架的顶部,底座上设有与提升固定板装置倾斜角度相一致的传送带,传送带与提升固定板装置的顶部相对应;所述机架底部布设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连接提升滑块装置,并带动提升滑块装置上下移动,用于提升红冲原料至传送带上输送;第一角钢与传送带外侧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提升滑块装置包括第一提升滑块、第二提升滑块、第三提升滑块和第四提升滑块;所述第一提升滑块底部两侧与第二提升滑块顶部两侧通过第一隔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滑块底部两侧与第三提升滑块顶部两侧通过第二隔套固定连接;所述三提升滑块底部两侧与第四提升滑块顶部两侧通过第三隔套固定连接;所述提升固定板装置包括第一提升固定板、第二提升固定板、第三提升固定板和第四提升固定板;所述第一提升固定板底部两侧与第二提升固定板顶部两侧通过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轮,第一滑动轮中部形成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提升滑块卡接于两个第一滑动轮中部的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二提升固定板底部两侧与第三提升固定板顶部两侧通过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轮,第二滑动轮中部形成有第二滑动槽,第二提升滑块卡接于两个第二滑动轮中部的第二滑动槽内;所述第三提升固定板底部两侧与第四提升固定板顶部两侧通过第三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三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滑动轮,第三滑动轮中部形成有第三滑动槽,第三提升滑块卡接于两个第三滑动轮中部的第三滑动槽内;所述第四提升固定板底部两侧与两侧板的顶部两侧通过第四连接轴固定连接;第四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滑动轮,第四滑动轮中部形成有第四滑动槽,第四提升滑块卡接于两个第四滑动轮中部的第四滑动槽内;驱动气缸的固设于第一提升滑块底部,驱动气缸上下驱动带动第一提升滑块上下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提升滑块、第三提升滑块和第四提升滑块同时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提升滑块、第二提升滑块、第三提升滑块和第四提升滑块的高度相一致;第一提升固定板、第二提升固定板、第三提升固定板和第四提升固定板的高度相一致;所述第四提升滑块的上端与底板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四提升滑块与底板相互贴合连接;与此相对应的,第四提升固定板的上端与第三提升滑块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四提升固定板与第三提升滑块相互贴合连接;第三提升固定板的上端与第二提升滑块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三提升固定板与第二提升滑块相互贴合连接;第二提升固定板的上端与第一提升滑块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二提升固定板与第一提升滑块相互贴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原料推料装置包括主固定架和固设于主固定架上的第三驱动气缸;第三驱动气缸穿过主固定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主固定架内还固设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对称布设于第三驱动气缸两侧;套筒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穿过套筒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上垂直连接有推料板,推料板上垂直连接有挡料板;所述连接板、推料板和挡料板之间形成用于推送红冲原料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朝向与原料的输送方向一致,且容纳腔位于原料的传送带端部;所述推料板上垂直连接有推料连接板,推料连接板位于推料板中部,所述推料连接板与推料板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所述推料连接板上形成有推料导向槽,推料导向槽上连接有若干螺栓,该若干螺栓通过推料导向槽用于调节推料板在连接板上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料板上顶部垂直连接有挡料连接板,挡料连接板与挡料板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所述挡料连接板上形成有挡料导向槽,挡料导向槽上连接有若干定位螺钉,该若干定位螺钉通过挡料导向槽用于调节挡料板在推料板上的位置;所述主固定架上固设有气缸护套,气缸护套的长度与第三驱动气缸的长度相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原料送料装置包括主固定板和固设于主固定板上的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轴穿过主固定板分别连接第一侧固定板和第二侧固定板;所述第一侧固定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推料板,第二侧固定板顶部设置有第二推料板,与此相对应的,所述主固定板顶部设有与第一推料板与第二推料板相适配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推料板和第二推料板穿过主固定板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适配连接;第一驱动气缸与第二驱动气缸分别带动第一侧固定板和第二侧固定板前后移动,用于将放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内的红冲原料,通过第一推料板和第二推料板向前依次推送;所述主固定板上还固设有与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相对应的第一套筒组件和第二套筒组件;所述第一套筒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一套筒上下对称布设于第一驱动气缸两侧;第一套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穿过第一套筒与第一侧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套筒,两个第二套筒上下对称布设于第二驱动气缸两侧;第二套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穿过第二套筒与第二侧固定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所述主固定板上端靠近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底部设置有呈“l”形的底板,底板包括水平板和垂直板;垂直板上固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固设于垂直板中部,另一端固设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垂直板上形成有两个导向槽,两个导向槽位于支撑杆两侧,导向槽上连接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通过导向槽用于调整水平板对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支撑力度;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呈“w”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上料机架总装将红冲原料从料箱中提升至原料传动装置的传送带上,然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送带将原料输送至原料推料装置位置处,原料推料装置用于将原料传动装置上输送的红冲原料依次推送至原料送料装置,然后通过原料送料装置输送至原料加热炉中加热;上述生产过程均通过自动化完成,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且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上料机架总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上料机架总装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原料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原料传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推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推料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附图标记:机架1,底座2,主固定架3,传送带21,电机22,挡料螺杆24,挡料杆25,方钢26,送料槽27,定位块28,定位条223,连接条224,挡料机构250,限位柱251,感应机构260,支架261,导套262,连接轴263,第一感应板264,第二感应板265,第一调整板266,调节螺栓267,第二调整板268,调整螺栓269,第一角钢270,第二角钢271,推料口273,连接板281,挡板282,感应开关290,调整板291,连接部291-1,调整部291-2,调整槽291-3,调整螺钉291-4;,料箱201,底板2-1,侧板2-2,提升滑块装置4,第一提升滑块4-1,第二提升滑块4-2,第三提升滑块4-3,第四提升滑块4-4,第一隔套4-5,第二隔套4-6,第三隔套4-7,驱动气缸5,提升固定板装置6,第一提升固定板6-1,第二提升固定板6-2,第三提升固定板6-3,第四提升固定板6-4,第一连接轴6-5,第二连接轴6-6,第三连接轴6-7,第四连接轴6-8,轴承定位板8-1,轴承座8-2,驱动轴8-3,驱动齿轮8-4,驱动电机8-5,第一滑动轮11,第一滑动槽11-1,第二滑动轮12,第二滑动槽12-1,第三滑动轮13,第三滑动槽13-1,第四滑动轮14,第四滑动槽14-1,油箱15,油箱支撑架16,油箱保护罩17,下料板18,下料挡板19;气缸护套31,第三驱动气缸32,连接板33,套筒34,导向柱35,推料板36,推料连接板36-1,推料导向槽36-2,螺栓36-3,挡料板37,挡料连接板37-1,挡料导向槽37-2,定位螺钉37-3,容纳腔38,侧固定板39;主固定板40,第一驱动气缸41,第二驱动气缸42,第一侧固定板43,第二侧固定板44,第一套筒45,第二套筒46,第一导向柱47,第二导向柱48,第一推料板431,第二推料板432,第一轨道433,第二轨道434,底板435,水平板435-1,垂直板435-2,支撑杆436,导向槽437,定位螺栓438,连接板444,安装板445,调节螺栓446,调节槽447;原料传动装置51,原料推料装置52,原料送料装置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液压红冲原料的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总装50、原料传动装置51、原料推料装置52和原料送料装置53;所述原料传动装置51位于上料机架总装50的上端;原料推料装置52和原料送料装置53位置相对应;所述原料推料装置52和原料送料装置53位于原料传动装置51的端部;本发明通过上料机架总装50将红冲原料从料箱201中提升至原料传动装置51的传送带21上,然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送带21将原料输送至原料推料装置52位置处,原料推料装置52用于将原料传动装置51上输送的红冲原料依次推送至原料送料装置53,然后通过原料送料装置53输送至原料加热炉中加热;上述生产过程均通过自动化完成,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且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

如图2-4所示,上料机架总装50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用于盛放红冲原料的料箱201;料箱201用于盛放红冲原料,料箱201包括底板2-1和固设于底板2-1两侧的侧板2-2;底板2-1倾斜布设于侧板2-2之间,所述两侧板2-2之间还固设有提升固定板装置6、与提升固定板装置6相适配的提升滑块装置4;所述提升固定板装置6的顶部与提升滑块装置4的顶部均由外向内倾斜,其倾斜角度与底板2-1的倾斜角度相一致;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上设有与提升固定板装置6倾斜角度相一致的传送带21,传送带21与提升固定板装置6的顶部相对应;所述机架1底部布设有驱动气缸5,驱动气缸5连接提升滑块装置4,并带动提升滑块装置4上下移动,用于提升红冲原料至传送带21上输送;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提升滑块与提升固定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原料有序传送,并输送到传输带上;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

第一角钢270与传送带21外侧位置相对应;当红冲原料通过提升滑块装置4输送至传送带21上时,第一角钢270可以防止传送带21上的原料从机架上掉落,从而保证原料的使用安全;同时,底座2靠近红冲原料输出方向设置有下料板18,下料板18倾斜固设于侧板2-2上,下料板18的外端还固设有下料挡板19;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物料在传送过程中可以有序输送,当物料没有按照预定行程和轨道输送时,可以通过下料板18滑落至料箱201中,然后通过提升滑块装置4进行提升和输送,提高了原料输送的自动化程度。

提升滑块装置4包括有若干提升滑块,与此相对应的,所述提升固定板装置6上设置有若干与提升滑块相对应的提升固定板,提升滑块与提升固定板交错布设。

提升滑块装置4和提升固定板装置6的顶部与底板2-1的倾斜角度为60°~80°;该倾斜角度是从外侧向内倾斜,这样设置,可以依靠原料的自身重量滑落至底板2-1底部,由于底板2-1与提升滑块装置4上的第一提升滑块4-1在同一倾斜面上,所以原料也滑落至第一提升滑块4-1上,通过驱动气缸5带动提升滑块装置4向上运动,进而带动物料输送至传输带8上。

提升滑块装置4包括第一提升滑块4-1、第二提升滑块4-2、第三提升滑块4-3和第四提升滑块4-4;所述第一提升滑块4-1底部两侧与第二提升滑块4-2顶部两侧通过第一隔套4-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滑块4-2底部两侧与第三提升滑块4-3顶部两侧通过第二隔套4-6固定连接;所述三提升滑块4-3底部两侧与第四提升滑块4-4顶部两侧通过第三隔套4-7固定连接;所述提升固定板装置6包括第一提升固定板6-1、第二提升固定板6-2、第三提升固定板6-3和第四提升固定板6-4;所述第一提升固定板6-1底部两侧与第二提升固定板6-2顶部两侧通过第一连接轴6-5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6-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轮11,第一滑动轮11中部形成有第一滑动槽11-1,第一提升滑块4-1卡接于两个第一滑动轮11中部的第一滑动槽11-1内;所述第二提升固定板6-2底部两侧与第三提升固定板6-3顶部两侧通过第二连接轴6-6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6-6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轮12,第二滑动轮12中部形成有第二滑动槽12-1,第二提升滑块4-2卡接于两个第二滑动轮12中部的第二滑动槽12-1内;所述第三提升固定板6-3底部两侧与第四提升固定板6-4顶部两侧通过第三连接轴6-7固定连接;第三连接轴6-7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滑动轮13,第三滑动轮13中部形成有第三滑动槽13-1,第三提升滑块4-3卡接于两个第三滑动轮13中部的第三滑动槽13-1内;所述第四提升固定板6-4底部两侧与两侧板2-2的顶部两侧通过第四连接轴6-8固定连接;第四连接轴6-8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滑动轮14,第四滑动轮14中部形成有第四滑动槽14-1,第四提升滑块4-4卡接于两个第四滑动轮14中部的第四滑动槽14-1内;驱动气缸5的固设于第一提升滑块4-1底部,驱动气缸5上下驱动带动第一提升滑块4-1上下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提升滑块4-2、第三提升滑块4-3和第四提升滑块4-4同时上下滑动。

第一提升滑块4-1、第二提升滑块4-2、第三提升滑块4-3和第四提升滑块4-4的高度相一致;第一提升固定板6-1、第二提升固定板6-2、第三提升固定板6-3和第四提升固定板6-4的高度相一致。

第四提升滑块4-4的上端与底板2-1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四提升滑块4-4与底板2-1相互贴合连接;与此相对应的,第四提升固定板6-4的上端与第三提升滑块4-3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四提升固定板6-4与第三提升滑块4-3相互贴合连接;第三提升固定板6-3的上端与第二提升滑块4-2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三提升固定板6-3与第二提升滑块4-2相互贴合连接;第二提升固定板6-2的上端与第一提升滑块4-1的上端在同一倾斜面上,且第二提升固定板6-2与第一提升滑块4-1相互贴合连接。

侧板2-2上固设有油箱支撑架16,油箱支撑架16上设置有油箱15,油箱15可拆式连接于支撑架16上,所述侧板2-2的上端还固设有用于保护油箱15安全的油箱保护罩17。

底座2上固设有轴承定位板8-1和驱动电机8-5;所述轴承定位板8-1的两侧固设有轴承座8-2,两侧轴承座8-2中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8-3,驱动轴8-3上固设有驱动齿轮8-4,驱动齿轮8-4上连接传送带21;驱动电机8-5带动驱动齿轮8-4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21转动,用于红冲原料的输送。

如图5-6所示,原料传动装置包括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的传送带21,驱动传送带21传送的电机22;所述底座2上固设有定位条223和若干定位块装置;定位条223贴合于定位块装置内侧;所述底座2上还固设有与定位条223位置相对称的方钢26和连接条224;定位条223与方钢26和连接条224之间形成有用于红冲原料输送的送料槽27;所述底座2上依次布设有挡料机构250和感应机构260;本装置设置挡料机构250,能够始终将传送带上不符合尺寸要求的红冲原料挡住,推送装置用于将挡料杆挡住的物料通过推料口进入料箱中,物料通过提升机构提升重新上料和输送,提高了原料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感应机构260能提高上料稳定性,避免工件输送过多或者过少,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输送稳定性。而且,本上料传动装置自动上料,其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比较高的实用价值。

定位块装置由定位块28组成;所述定位块28上设置有呈“l”型的第一角钢270和第二角钢271;挡料机构250位于第一角钢270与第二角钢271之间;感应机构260固设于第二角钢271端部,靠近挡料机构250位置处;第二角钢271与方钢26位置相对应;第一角钢270与连接条224位置相对应。

挡料机构250包括挡料螺杆24,挡料螺杆24上套接有挡料杆25;第一角钢270的端部固设有限位柱251,所述挡料杆2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挡料螺杆24上,另一端抵靠于第一角钢270与限位柱251之间。

挡料杆25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进行调整,挡料杆25距离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与红冲原料的高度相对应,这样可以方便符合尺寸的红冲原料顺利通过,不符合尺寸的红冲原料则被挡料杆25挡住;挡料杆25的下端设置有推送装置,与此相对应的,底座2上设置有与推送装置相对应的推料口273,推料口273位于方钢26和连接条224之间;该推送装置用于将挡料杆25挡住的物料通过推料口273进入料箱中,物料通过提升机构提升重新上料和输送。

推送装置包括布设于定位块28上的连接板281,连接板281的端部固设有挡板282,挡板282倾斜布设于连接板281上,所述推料口273的长度大于挡板282的长度。

挡板282与连接板281的倾斜角度为30°~60°,本实施例优选为45°。

感应机构260包括支架261,支架261顶部固设有导套262,导套262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63,连接轴26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感应板264和第二感应板265;第一感应板264和第二感应板265的朝向相反;所述支架261上设有与第二感应板265相适配的感应开关装置;第一感应板264与送料槽27位置相对应。

第一感应板264固设于连接轴263一端,第二感应板265套接于连接轴263另一端,第二感应板265与连接轴263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267。

感应开关装置包括位于支架261上端靠近导套262位置处固设的第一调整板266,第一调整板266与支架261垂直布设,第一调整板266中部垂直连接有呈“l”形状的第二调整板268,第二调整板268顶部设置有调整螺栓269,调整螺栓269与第二感应板265的上端相对应,第一调整板266端部设置有感应开关290,感应开关290与第二感应板265的底部端部相对应。感应开关290底部连接输送电线,输送电线连接用于输送红冲原料的输送电机;当检测感应开关290检测到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时,可以使得输送电机停止运行,当排除故障以后,在开启输送电机,这样我们可以实时控制该红冲原料输送装置的正常运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一感应板264的端部呈向上的圆弧状结构;使得物料在输送过程中,有一个平稳过渡作用,使得不符合要求的物料对第一感应板264的冲击力减少,延长了第一感应板264使用寿命,同时也保证了使用安全。

方钢26上固设有调整板291,调整板291包括连接部291-1和调整部291-2;连接部291-1和调整部291-2垂直连接,所述连接部291-1位于送料槽27内,贴合于方钢26内侧,调整部291-2连接于方钢26顶部,调整部291-2上形成有调整槽291-3,调整槽291-3上设置有调整螺钉291-4;连接部291-1端部靠近物料的输送方向为圆弧过渡;由于上料传动装置向调整板291这一侧倾斜,为了适用于不同的物料传送和输送,通过设置调整板291,提高了物料传送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如图7-8所示,原料推料装置52包括主固定架3和固设于主固定架3上的第三驱动气缸32;第三驱动气缸32穿过主固定架3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3;所述主固定架3内还固设有两个套筒34,两个套筒34对称布设于第三驱动气缸32两侧;套筒34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柱35,导向柱35穿过套筒34与连接板33固定连接,连接板33上垂直连接有推料板36,推料板36上垂直连接有挡料板37;所述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之间形成用于推送红冲原料的容纳腔38,该容纳腔38的朝向与原料的输送方向一致,且容纳腔38位于原料的输送带端部。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第三驱动气缸32与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原料从传输带上有序推送至导轨中,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之间形成用于推送红冲原料的容纳腔38与原料传动装置51的传送带21输出方向对应,容纳腔38位于传送带21的端部,当红冲原料通过传送带21依次输送至容纳腔38内,通过第三驱动气缸32驱动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整体移动,将位于容纳腔38内的红冲原料沿着第三驱动气缸32的驱动轴方向移动,第三驱动气缸32的移动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第三驱动气缸32可以依次将位于容纳腔38内红冲原料推送至相邻的送料槽中,送料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提高原料的加工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

连接板33、推料板36和挡料板37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第三驱动气缸32推送的便捷性,同时,也保证了使用的安全。

推料板36上垂直连接有推料连接板36-1,推料连接板36-1位于推料板36中部,所述推料连接板36-1与推料板36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所述推料连接板36-1上形成有推料导向槽36-2,推料导向槽36-2上连接有若干螺栓36-3,该若干螺栓36-3通过推料导向槽36-2用于调节推料板36在连接板33上的位置;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调整推料板36与连接板33之间的距离,方便不同规格的原料推送,提供原料加工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

挡料板37上顶部垂直连接有挡料连接板37-1,挡料连接板37-1与挡料板37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所述挡料连接板37-1上形成有挡料导向槽37-2,挡料导向槽37-2上连接有若干定位螺钉37-3,该若干定位螺钉37-3通过挡料导向槽37-2用于调节挡料板37在推料板36上的位置;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调整挡料板37与推料板36之间的距离,方便不同规格的原料推送,提供原料加工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

主固定架3上固设有气缸护套31,气缸护套31的长度与第三驱动气缸32的长度相一致;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有效保护第三驱动气缸32的使用安全,避免对外力对第三驱动气缸32的损害。

连接板33端部靠近容纳腔38位置处固设有侧固定板39,侧固定板39贴合于主固定架3一侧;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三驱动气缸32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使得容纳腔38的容纳面积增大,适用于不用规格的物料推送。

挡料板37的宽度大于推料板36到侧固定板39之间的距离,使得我们在推送原料过程中,挡料板37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保证推送物料的安全。

如图9-11所示,原料送料装置53包括主固定板40和固设于主固定板40上的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的驱动轴穿过主固定板40分别连接第一侧固定板43和第二侧固定板44;所述第一侧固定板43顶部设置有第一推料板431,第二侧固定板44顶部设置有第二推料板432,与此相对应的,所述主固定板40顶部设有与第一推料板431与第二推料板432相适配的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第一推料板431和第二推料板432穿过主固定板40与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相适配连接;第一驱动气缸41与第二驱动气缸42分别带动第一侧固定板43和第二侧固定板44前后移动,用于将放置在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内的红冲原料,通过第一推料板431和第二推料板432向前依次推送;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驱动第一推料板和第二推料板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推送红冲原料,设置两个轨道,可以快速地将原料通过推送机构推送至轨道中,通过第一推料板和第二推料板依次推送,可以提高传送的工作效率,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红冲原料通过原料推料装置52依次推送至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中,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可以依次将位于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内的红冲原料推送至原料加热炉中进行加热,这样可以提高原料的加工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套筒45和第二套筒46,在第一套筒45和第二套筒46内设置第一导向柱47和第二导向柱48,提高了原料送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固定板40上还固设有与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相对应的第一套筒组件和第二套筒组件;所述第一套筒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套筒45,两个第一套筒45上下对称布设于第一驱动气缸41两侧;第一套筒4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柱47,第一导向柱47穿过第一套筒45与第一侧固定板4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套筒46,两个第二套筒46上下对称布设于第二驱动气缸42两侧;第二套筒46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柱48,第二导向柱48穿过第二套筒46与第二侧固定板4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柱47和第二导向柱48,提高了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的驱动稳定性,保证了送料的安全性。

主固定板40上端靠近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底部设置有呈“l”形的底板435,底板435包括水平板435-1和垂直板435-2;垂直板435-2上固设有支撑杆436,支撑杆436的一端固设于垂直板435-2中部,另一端固设于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之间;设置底板435,用于支撑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防止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上的物料过多,使得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的形变,影响后续的物料输送。

垂直板435-2上形成有两个导向槽437,两个导向槽437位于支撑杆436两侧,导向槽437上连接有定位螺栓438,定位螺栓438通过导向槽437用于调整水平板435-1对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的支撑力度。

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呈“w”形状;采用该方案,一是使得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可以依次推送红冲原料送料,同时,也增大了第一轨道433和第二轨道434的连接牢固性和使用稳定性,保证了使用安全。

第一导向柱47的长度与第一推料板431的长度相一致;第二导向柱48与第二推料板432的长度相一致;主固定板40顶部设置有连接板444,连接板444靠近第一侧固定板43和第二侧固定板44位置处固设有安装板445;连接板444与安装板445垂直固定连接,且安装板445与第一侧固定板43和第二侧固定板44留有间隙。

连接板444上形成调节槽447,调节槽447上设置有调节螺栓446,调节螺栓446通过调节槽447用于调整连接板444在主固定板40的移动,移动方向与第一驱动气缸41和第二驱动气缸42的驱动方向相同。

连接板444的宽度为第一推料板431与第二推料板432宽度之和的2/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图中附图标记:机架1,底座2,主固定架3,传送带21,电机22,挡料螺杆24,挡料杆25,方钢26,送料槽27,定位块28,定位条223,连接条224,挡料机构250,限位柱251,感应机构260,支架261,导套262,连接轴263,第一感应板264,第二感应板265,第一调整板266,调节螺栓267,第二调整板268,调整螺栓269,第一角钢270,第二角钢271,推料口273,连接板281,挡板282,感应开关290,调整板291,连接部291-1,调整部291-2,调整槽291-3,调整螺钉291-4;,料箱201,底板2-1,侧板2-2,提升滑块装置4,第一提升滑块4-1,第二提升滑块4-2,第三提升滑块4-3,第四提升滑块4-4,第一隔套4-5,第二隔套4-6,第三隔套4-7,驱动气缸5,提升固定板装置6,第一提升固定板6-1,第二提升固定板6-2,第三提升固定板6-3,第四提升固定板6-4,第一连接轴6-5,第二连接轴6-6,第三连接轴6-7,第四连接轴6-8,轴承定位板8-1,轴承座8-2,驱动轴8-3,驱动齿轮8-4,驱动电机8-5,第一滑动轮11,第一滑动槽11-1,第二滑动轮12,第二滑动槽12-1,第三滑动轮13,第三滑动槽13-1,第四滑动轮14,第四滑动槽14-1,油箱15,油箱支撑架16,油箱保护罩17,下料板18,下料挡板19;气缸护套31,第三驱动气缸32,连接板33,套筒34,导向柱35,推料板36,推料连接板36-1,推料导向槽36-2,螺栓36-3,挡料板37,挡料连接板37-1,挡料导向槽37-2,定位螺钉37-3,容纳腔38,侧固定板39;主固定板40,第一驱动气缸41,第二驱动气缸42,第一侧固定板43,第二侧固定板44,第一套筒45,第二套筒46,第一导向柱47,第二导向柱48,第一推料板431,第二推料板432,第一轨道433,第二轨道434,底板435,水平板435-1,垂直板435-2,支撑杆436,导向槽437,定位螺栓438,连接板444,安装板445,调节螺栓446,调节槽447;原料传动装置51,原料推料装置52,原料送料装置53。

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