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立辊的热轧粗轧机快速倒钢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8911发布日期:2018-11-17 01:29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立辊的热轧粗轧机快速倒钢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立辊的热轧粗轧机快速倒钢法。



背景技术:

热轧产线为连续生产模式,生产节奏较快,设备状态、电气程序、带钢板形和人为操作等容易出现异常情况,这些异常问题发现不及时或无法即时处理,便会造成生产出现问题带钢无法正常轧出,从而出现卡钢轧废事故。

热轧粗轧区域卡钢往往带有机架内轧废堆叠套量大、轧废厚度大的特点,由于机架内堆叠套量无法直接顺利倒出轧机,往往需要人工进入轧机手动切割掉轧废不规则部分,造成事故处理难度大,处理过程中安全性较低;由于轧废需要首先进行人工多道切割后再进行倒钢操作,事故处理往往耗费数小时之久,造成事故处理时间长,严重影响产线生产效率。

目前在粗轧发生卡钢事故后,一般只利用粗轧机前、机后辊道反转,或者辊道和粗轧机轧辊联合反转进行倒钢,对于带钢表面产生的摩擦力较小,所以该方法只适用于形状较为规则的轧废,而对于不规格甚至折叠起套量较大的轧废束手无策。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立辊的热轧粗轧机快速倒钢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立辊的热轧粗轧机快速倒钢法,具体步骤如下:

d1、发现卡钢后,第一时间拍下粗轧机“e-stop”急停按钮;

d2、轧机停车后,关闭轧辊冷却水,恢复步骤d1中急停操作关闭的轧机水平工作辊和机前立辊的主传动电源;

d3、利用步骤d2中主传动送电恢复期间,将粗轧机前导尺、机后导尺开口度打开至最大,以保证足够空间倒钢,然后打开粗轧机前的两侧立辊开口度,使立辊辊面与带钢边部脱离,粗轧机前的两侧为操作侧ws和传动侧ds。

d4、利用步骤d2中主传动送电恢复期间,在步骤d3完成后,选中粗轧机水平工作辊操作侧ws和传动侧ds两侧辊缝,高速将水平工作辊两侧辊缝抬起至最大,最大抬起高度以下工作辊表面与下支撑辊表面不脱离为准。

d5、对操作画面中的联锁条件进行检查确认,查看现场倒钢状态,确认两者均具备转车条件。

d6、导出卡阻带钢;

若卡阻带钢只位于粗轧机前区域,同时选中粗轧水平工作辊、立辊、机前辊道,按正常轧制方向一速(1~2m/s)反转选中设备,使粗轧立辊、水平工作辊、机前辊道形成联动的倒钢状态;

同理,若卡阻带钢同时位于粗轧机前和机后区域,则同时选中粗轧水平工作辊、立辊、机前辊道和机后辊道,一速(1~2m/s)反转,使粗轧立辊、水平工作辊、机前辊道和机后辊道形成联动倒钢状态。

具体地,所述d6步骤中,在倒钢过程中,可把粗轧上水平工作辊平衡缸落下,上水平工作辊压住机架内带钢,利用上工作辊自重增加倒钢时的摩擦力。

具体地,所述d6步骤中,倒钢过程中低速关闭立辊开口度,以立辊辊面内边缘贴紧带钢边部,通过立辊与带钢边部的压力和速度差形成的摩擦力,增加对废钢的拉拽作用力,配合粗轧水平辊和辊道的反向转动,从而可以更快地将轧废带钢拖拽出轧机。

具体地,所述d6步骤中,倒钢过程中关注立辊轧制力状态,保持在立辊最大允许轧制力fremax范围内,立辊实际轧制力fre≤3/4fremax为宜,以免倒钢过程中负荷波动过大造成立辊主传动再次掉电影响事故处理时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粗轧立辊增加倒钢摩擦力,实现了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理,减少了粗轧卡钢事故的处理时间,从而降低了生产误时指标,降低了产线因生产误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粗轧立辊和区域设备结合实现轧废快速倒出轧机,避免了之前需要人员进入轧机人工切割轧废的弊端,保障了处理人员安全,从而大大提高了事故处理的安全性;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将粗轧辊道、导尺、水平辊和立辊形成联动状态,通过对产线设备的合理利用,挖掘了粗轧区域设备潜力,尤其是增强了粗轧机前立辊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倒钢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带立辊的热轧粗轧机快速倒钢法,具体步骤如下:

d1、发现卡钢后,第一时间拍下粗轧机“e-stop”急停按钮,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强调执行“e-stop”急停而非“q-stop”快停操作,因为“急停”相对“快停”不存在轧机停车时间的迟滞现象,所以不会造成粗轧机架内废钢的大量堆套,最大化减小事故处理难度,从而达到后续快速处理的效果。

d2、轧机停车后,关闭轧辊冷却水,恢复步骤d1中急停操作关闭的轧机水平工作辊和机前立辊的主传动电源。

d3、利用步骤d2中主传动送电恢复期间,将粗轧机前导尺、机后导尺开口度打开至最大,以保证足够空间倒钢,然后打开粗轧机前的两侧立辊开口度,使立辊辊面与带钢边部脱离,粗轧机前的两侧为操作侧ws和传动侧ds。

d4、利用步骤d2中主传动送电恢复期间,在步骤d3完成后,选中粗轧机水平工作辊操作侧ws和传动侧ds两侧辊缝,高速将水平工作辊两侧辊缝抬起至最大,最大抬起高度以下工作辊表面与下支撑辊表面不脱离为准。

d5、对操作画面中的联锁条件进行检查确认,查看现场倒钢状态,确认两者均具备转车条件。

d6、导出卡阻带钢;

若卡阻带钢只位于粗轧机前区域,同时选中粗轧水平工作辊、立辊、机前辊道,按正常轧制方向一速(1~2m/s)反转选中设备,使粗轧立辊、水平工作辊、机前辊道形成联动的倒钢状态;

同理,若卡阻带钢同时位于粗轧机前和机后区域,则同时选中粗轧水平工作辊、立辊、机前辊道和机后辊道,一速(1~2m/s)反转,使粗轧立辊、水平工作辊、机前辊道和机后辊道形成联动倒钢状态。

具体地,所述d6步骤中,在倒钢过程中,可把粗轧上水平工作辊平衡缸落下,上水平工作辊压住机架内带钢,利用上工作辊自重增加倒钢时的摩擦力。

具体地,所述d6步骤中,倒钢过程中低速关闭立辊开口度,以立辊辊面内边缘贴紧带钢边部,通过立辊与带钢边部的压力和速度差形成的摩擦力,增加对废钢的拉拽作用力,配合粗轧水平辊和辊道的反向转动,从而可以更快地将轧废带钢拖拽出轧机。

具体地,所述d6步骤中,倒钢过程中关注立辊轧制力状态,保持在立辊最大允许轧制力fremax范围内,立辊实际轧制力fre≤3/4fremax为宜,以免倒钢过程中负荷波动过大造成立辊主传动再次掉电影响事故处理时间。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立辊的热轧粗轧机快速倒钢法,具体步骤如下:发现卡钢后,第一时间拍下粗轧机急停按钮;关闭轧辊冷却水,恢复步骤D1中急停操作关闭的轧机水平工作辊和机前立辊的主传动电源;将粗轧机前导尺、机后导尺开口度打开至最大;选中粗轧机水平工作辊操作侧WS和传动侧DS两侧辊缝,高速将水平工作辊两侧辊缝抬起至最大;对操作画面中的联锁条件进行检查确认,查看现场倒钢状态;导出卡阻带钢。本发明利用粗轧立辊增加倒钢摩擦力,实现了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理,减少了粗轧卡钢事故的处理时间,从而降低了生产误时指标,降低了产线因生产误时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了处理人员安全,从而大大提高了事故处理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王国强;万亮;朱宁宁;辛蕾;石润涛;王专;杨子瑞;魏玉胜;王硕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21
技术公布日:2018.1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