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精密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7108发布日期:2019-02-12 23:2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精密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制造领域,特别指一种自动化精密组装机。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是近年发展迅猛的智能终端设备,随着手机技术发展使其集成了多种电子产品功能,也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下游配件及其组装等产业的发展;现在的智能手机一般集成了拍摄功能,而手机拍摄摄像头设置于手机的前后两侧;在实际制造过程中,摄像头的外侧需要组装一层玻璃片,以达到保护摄像头及增加摄像头光线效果的目的;手机厂商的玻璃片组装成品由玻璃片、框体、金属座等配件组装成整体后,该整体结构再装配至手机上;玻璃片组装过程包括如下工序:玻璃片表面贴附背胶、背胶撕膜、玻璃片组装至框体上、贴泡棉、框体组装至金属座上、成品下料等,由于玻璃片组装成品由6个配件组成,且各配件的装配、贴合方式不同,如:玻璃片与背胶之间需要向下贴合背胶完成组装;背胶撕膜时前需要进行预热,使胶水熔化,且撕膜时对玻璃片有向上的拉力;贴泡棉时需要向下贴合泡棉等。传统的手工组装方式已无法满足该种多配件组装的产能和质量要求,针对该种玻璃片组装工序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产线,通过自动化产线的多工站设计完成从贴背胶、撕膜到成品下料全自动化。在针对该种玻璃片组装成品的自动化精密组装机与该种玻璃片组装的整条自动化组装产线设计衔接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难点:1、需要根据自动化组装产线的各组装工站设计一种治具,该治具需要针对产品各配件设置承载平面,以便在配件组装过程中起承载作用,并配合定位和支撑机构完成治具在组装工站及其他工站处定位,以及定位和支撑机构对产品进行吸附/顶升支撑的作用;2、需要设计一种可通用于配件组装自动化产线组装工站及其他各工站中用于定位治具,且在组装过程中可辅助治具向上顶升支撑产品或吸附加热产品的定位和支撑机构。在针对玻璃片、金属座等辅料的精密组装过程中涉及以下关键技术问题:3、玻璃片、金属座等该种小尺寸结构配件对组装精度要求高,因取放配件公差要求治具通槽侧壁与玻璃片之间存在装配缝隙,在组装过程中玻璃片受压在缝隙处产生滑移,产生组装偏差,影响组装正常进行;4、玻璃片为易碎特性,组装过程中玻璃片受压碎裂问题;5、片状的玻璃片及块状的金属座集中自动化上料及供料效率提升问题;6、料盘自动集中输送及回收及减少料盘更换重送频率,缩减换料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治具与定位和支撑机构相互协同配合完成对配件承载支撑,组装加工前定位、组装加工时柔性支撑玻璃片,并向下吸附固定玻璃片,防止组装时位置偏移,保证组装质量;采用料盘作为玻璃片、金属座等物料的集中承载载体,并通过料带传输组件、料带升降组件及料盘转移组件实现料盘上下叠合循环流动,有效减少料盘更换重送频率,缩减换料时间,提高整线产能的自动化精密组装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化精密组装机,包括传输机构、定位和支撑机构、组装机构及上料机构,其中,上述传输机构水平设置于机架上,传输机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支板,两支板内侧设有同步带,同步带上放置有装载物料的治具,同步带带动治具移动至传输机构内设置的组装工位处;治具内设有至少二个通槽,通槽内放置有待组装的物料;上述定位和支撑机构设置于组装工位处,治具移动至组装工位处时,定位和支撑机构定位治具,并向上插入通槽内,支撑并向下吸附固定通槽内的物料;上述组装机构设置于组装工位上方,组装机构包括至少二个组装组件,组装组件单次从上料机构内吸附多个物料,并对物料位置通过旋转校正后,将物料装配至治具的通槽内的配件上;

上述上料机构设置于组装工位的一侧,上料机构内并列设有包括上下两层的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上料机构包括料带传输组件、料带升降组件及料盘转移组件;上述料带传输组件包括二套,两料带传输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下层;上述料盘升降组件包括二套,两料盘升降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下层之间,并位于料带传输组件的内侧,上料工位处料带传输组件上放置有装满配件并上下叠合的料盘,料盘经料带传输组件传送至内侧的料盘升降组件处,并经料盘升降组件驱动移动至上料工位的上层,组装组件将料盘内的配件取出并组装至配件上;上述料盘转移组件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方,上料工位处料盘内的配件取完后,料盘转移组件将空料盘吸附并移送至下料工位处,并不断上下叠合地放置于下料工位处的料盘升降组件上,空料盘叠满后,料盘升降组件带动空料盘下降至下料工位处的料带传输组件上,并经料带传输组件向外导出。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和支撑机构包括支板、定位组件、吸附支撑组件及导向组件,其中,上述支板水平设置于传输机构下方;上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板上,且定位组件的输出端朝上方设置;上述吸附支撑组件包括二套,设置于支板上,且两吸附支撑组件分别位于定位组件的两侧;上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及第二导向部件,其中,第一导向部件与定位组件连接,第二导向部件与吸附支撑组件连接,以便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导向限位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

上述吸附支撑组件包括顶升气缸、顶升座及顶升头,顶升气缸竖直设置在支板上,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顶升座水平设置于顶升气缸上方,且与顶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上述顶升头包括至少二个,顶升头为导热硅胶材质,其上表面设有至少二个真空吸孔,顶升气缸驱动顶升座带动顶升头上升至治具的通槽内,以便顶住并向下吸附通槽内放置的配件;

上述顶升座内部设有气腔,该气腔与顶升头的真空吸孔连通,且与设置于顶升座侧部的气嘴连通,气嘴与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以便使顶升头的真空吸嘴处产生真空负压,吸附产品。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定位座及定位柱,其中,上述定位气缸竖直设置于支板上,且位于两顶升气缸之间;上述定位座水平设置于定位气缸上方,且与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定位柱包括至少二个,定位柱竖直间隔设置于定位柱上;治具带动产品在同步带上移动至定位组件上方时,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座带动定位柱向上插入治具内,以便定位固定治具;

上述第一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杆,导向杆包括至少二根,导向杆竖直间隔连接于定位座的下方,且向下延伸可滑动地插设在支板上,定位座升降运动时,经导向杆导向限位;所述的第二导向部件包括两组,两组第二导向部件分别设置于顶升座的两侧,第二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滑轨及导向滑块,其中,上述导向滑轨竖直连接于支板上,且位于顶升座的下方;上述导向滑块竖直连接于顶升座的下方,且导向滑块的侧部与导向滑轨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顶升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时,经导向滑轨及导向滑块导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的治具包括治具座、通槽及定位孔,其中,治具座为板状结构,治具座上设有两列通槽,单列通槽包括至少二个,通槽上下贯通治具座,其内放置配件;上述定位孔包括至少二个,定位孔设置于治具座下方;治具运动至定位和支撑机构处时,定位和支撑机构的定位组件向上插入定位孔内,以使治具定位固定,吸附支撑组件向上伸入通槽内,顶升头由通槽下方顶住配件,并向下吸附固定配件;上述通槽侧壁上设有至少二层台阶支撑面,以便支撑固定产品的各部件。

优选地,所述的组装机构包括纵向直线模组、横向直线模组及组装组件,其中,上述纵向直线模组与纵向支架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机架上,并沿纵向方向设置;上述横向直线模组沿横向方向设置于纵向直线模组与纵向支架之间,横向直线模组的一端与纵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横向直线模组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纵向支架上的滑轨上;纵向直线模组驱动横向直线模组沿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上述组装组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横向直线模组上,并与横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横向直线模组驱动组装组件沿横向方向直线运动;组装组件包括组装支架、升降驱动部件、旋转驱动部件及组装嘴,其中,组装支架的后侧与横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升降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组装嘴连接,并驱动组装嘴升降运动,以便靠近辅料或配件,旋转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组装嘴连接,并驱动组装嘴旋转运动,以便调整组装嘴角度或组装嘴吸附固定的辅料或配件角度;组装嘴通过真空负压吸附固定辅料或配件。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驱动部件包括至少二套,各升降驱动部件对应地与组装嘴连接;升降驱动部件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升降传动轮、升降传动带、连接板及升降滑座,其中,上述升降驱动电机设置于组装支架后侧壁上端,升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组装支架延伸至组装支架前侧;上述升降传动轮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二个,其中,上部的升降传动轮设置于升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下部的升降传动轮可转动地连接于组装支架的前侧壁上,两升降传动轮之间套设有升降传动带;

上述升降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组装支架前侧壁上竖直设置的滑轨上;升降滑座的侧壁通过连接板与升降传动带固定连接;上述组装嘴的上端可转动地插设在升降滑座上;升降驱动电机驱动上部的升降传动轮旋转运动时,升降传动带在两升降传动轮之间直线运动,并通过升降滑座带动组装嘴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旋转驱动部件包括旋转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包括至少二个,各旋转驱动电机对应各组装嘴设置;旋转驱动电机设置于组装支架的后侧壁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其输出端上设有旋转传动轮,该旋转传动轮与套设在组装嘴上的旋转传动轮之间通过旋转传动带连接,旋转驱动电机通过旋转传动轮及旋转传动带驱动组装嘴旋转运动,以调整角度;

所述的组装嘴包括气杆、支套、旋转传动轮、连接座及气嘴,其中,上述气杆可转动地固定于升降滑座上,气杆上端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上述支套套设在气杆外部,支套固定于组装支架上,气杆可活动地插设在支套内;上述旋转传动轮设置于支套下方,且固定套设在气杆上,旋转传动轮带动气杆旋转运动;上述连接座内设有卡珠孔,连接座可拆卸地套设在气杆下端,并通过气杆外侧的弹性卡珠卡入卡珠孔内,以便固定在气杆下端;上述气嘴连接于连接座下部,连接座装于气杆上时,气嘴内部气路与气杆内部气路连通,以使气嘴底部产生真空负压吸附辅料或配件。

优选地,所述的组装组件还包括ccd组件,ccd组件包括ccd支杆、ccd滑杆、ccd支座、ccd镜头及光源,其中,上述ccd支杆沿水平方向连接于组装支架的前侧;上述ccd滑杆包括至少二根,ccd滑杆竖直连接于ccd支杆下方;上述ccd支座套设在ccd滑杆上,并带动固定于其前侧壁上的ccd镜头沿ccd滑杆自由滑动;ccd支座的上部连接有螺杆,螺杆与ccd支座螺纹连接,并延伸至ccd支杆上方,旋转螺杆时,螺杆带动ccd支座及ccd镜头上下运动,以调整ccd镜头的高度;上述光源通过支板连接于ccd支杆的下方,以便提供ccd镜头拍摄时的光线。

优选地,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料架、料带传输组件、料盘升降组件及料盘转移组件,其中,上述料架设置于辅料组装机的一侧,料架上并列设有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包括上下两层;上述料带传输组件包括二套,两料带传输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下层,并延伸至料架的外侧;上述料盘升降组件包括二套,两料盘升降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下层之间,并位于料带传输组件的内侧,上料工位处料带传输组件上放置有装满配件并上下叠合的料盘,料盘经料带传输组件传送至内侧的料盘升降组件处,并经料盘升降组件驱动移动至上料工位的上层,辅料组装机的贴装机械手将料盘内的配件取出并组装至产品上;上述料盘转移组件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方,上料工位处料盘内的配件取完后,料盘转移组件将空料盘吸附并移送至下料工位处,并不断上下叠合地放置于下料工位处的料盘升降组件上,空料盘叠满后,料盘升降组件带动空料盘下降至下料工位处的料带传输组件上,并经料带传输组件向外导出。

优选地,所述的料带传输组件包括隔板及传输带,其中,上述隔板水平间隔设置于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两侧;上述传输带设置于两隔板之间,传输带连接于传输电机上,传输电机驱动传输带运动,以便在上料工位处将装满物料且上下叠合的料盘向内输送,或在回料工位处将上下叠合的空料盘向外输送;

上述料盘升降组件包括料盘升降座及升降直线模组,其中,上述升降直线模组设置于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的一侧,并靠近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的内侧;上述料盘升降座水平设置于传输带的内侧,料盘升降座的一侧可滑动地连接于升降直线模组上,并与升降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料盘升降座上在竖直投影方向对应传输带开设有避空槽,升降直线模组驱动料盘升降座升降运动,以使料盘在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上下层之间移动;

上述料盘转移组件包括料盘转移直线模组、料盘转移直线滑座、料盘转移支板及料盘吸嘴,其中,上述料盘转移直线模组沿直线方向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层;上述料盘转移直线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料盘转移直线模组上,且与料盘转移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料盘转移直线模组驱动料盘转移直线滑座在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之间来回移动,料盘转移直线滑座的一侧设有水平延伸至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上方的水平支板;

上述料盘转移支板包括两块,两料盘转移支板沿水平方向交叉连接于水平支板的外延伸端下部,两料盘转移支板的中部开设有条状的调整槽;上述料盘吸嘴包括四个,四个料盘吸嘴分别竖直设置于料盘转移支板的下部,且可沿调整槽移动,以便根据料盘大小调节吸料盘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采用治具与定位和支撑机构相互协同配合完成对配件承载支撑,组装加工前定位、组装加工时柔性支撑玻璃片,并向下吸附固定玻璃片,防止组装时位置偏移,保证组装质量;采用料盘作为玻璃片、金属座等物料的集中承载载体,并通过料带传输组件、料带升降组件及料盘转移组件实现料盘上下叠合循环流动,有效减少料盘更换重送频率,缩减换料时间,有效提高整线产能的自动化精密组装机。

本发明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玻璃片构件内金属座与框体、金属座与玻璃片等结构构件的自动化组装,在具体组装过程中,因各结构构件尺寸微小,对组装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而为便于配件取放,玻璃片等配件装配好后,治具的通槽侧壁与玻璃片等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在组装过程中玻璃片等配件在通槽内发生位置偏移即可直接影响组装精度,导致两配件无法对位组装货组装后产品偏差;另外,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治具通槽内最下方放置配件为玻璃片,玻璃片具有易碎特性,在组装过程中下压框体或金属座时,已导致玻璃片压碎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将治具的通槽设计为上下贯通结构,组装过程中位于治具下方的定位和支撑机构的顶升头由下向上贴紧玻璃片,并向下吸附固定玻璃片,以防止玻璃片在组装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有效地保证了组装精度要求;同时,顶升头采用导热硅胶材质,顶升头吸附固定玻璃片的同时,在组装过程中支撑承载玻璃片,通过该种柔性支撑以减少玻璃被压破碎的情况。

针对产品承载及治具定位、产品顶升支撑及产品吸附加热等工艺要求,本发明的治具上设计有两列通槽,用于同时承载8个产品,采用上下贯通的通槽结构设计,便于定位和支撑机构穿过通槽顶升至产品上,便于支撑并向下吸附固定玻璃片。本发明的定位和支撑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吸附支撑组件和导向组件,其中,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板的中部,吸附支撑组件包括二套,分别设置于定位组件的两侧,导向组件的第一导向部件及第二导向部件分别与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连接;治具运动至组装工位处时,定位组件的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座带动其上的定位柱向上插入治具的定位孔内,将运动中的治具定位固定,定位座通过设置于定位座下方,并可滑动地插设在支板上的导向杆导向定位;治具定位完成后,吸附支撑组件的顶升气缸驱动顶升座带动设置于其上部的四个顶升头向上运动,穿过通槽由下而上贴紧通槽内的玻璃片,顶升头采用导热硅胶材质制成,其上表面设有多个真空吸孔,以实现与玻璃片柔性接触,通过真空吸孔吸附固定玻璃片,以便组装过程中保持玻璃片位置固定,真空吸孔通过顶升座内部气腔及设置于顶升座一侧的气嘴与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实现气路导通;顶升座通过连接于其下方的导向滑块与设置于支板上的导向滑轨相互可滑动地嵌合实现升降过程中的导向限位。

针对玻璃片、金属座等硬性材质的物料自动集中上料及上料效率提升问题,本发明独创性地设计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采用内部设有多个安装槽的料盘作为玻璃片、金属座等硬性辅料的承载结构,单盘料盘可集中承载多块物料;上料机构并排设计有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上料工位与回料工位包括上下两层,其中下层分别设有料带传输组件,下层沿垂直于料带传输组件的输出方向设置有料盘转移组件,在上下层之间且料带传输组件的内侧设有物料升降组件;装满物料并上下叠合多层的料盘在上料工位处由外侧经料带传输组件向内水平移送至物料升降组件处,叠合的满料盘经物料升降组件驱动竖直上升至上料工位上层,经辅料自动化组装机内的贴装机械手将物料从料盘内取出并进行组装,上料工位最上层的料盘取空后,料盘转移组件将该空料盘吸附固定,水平移动,并放置于下料工位处的物料升降组件内,上料工位处的物料升降组件继续上升,经新的满料盘向上递送,如此循环,当下料工位处物料升降组件上叠满空料盘后,物料升降组件带动空料盘向下运动至料带传输组件下方,将空料盘放置于料带传输组件上,空料盘经料带传输组件向外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至二。

图3为本发明隐藏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隐藏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定位和支撑机构与治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定位和支撑机构与治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定位和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定位和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发明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组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发明组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发明组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发明组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本发明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为本发明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7为本发明上料机构部件隐藏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为本发明上料机构部件隐藏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化精密组装机,包括传输机构2、定位和支撑机构3、组装机构及上料机构5,其中,上述传输机构2水平设置于机架1上,传输机构2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支板,两支板内侧设有同步带,同步带上放置有装载物料的治具0,同步带带动治具0移动至传输机构2内设置的组装工位处;治具0内设有至少二个通槽02,通槽02内放置有待组装的物料;上述定位和支撑机构3设置于组装工位处,治具0移动至组装工位处时,定位和支撑机构3定位治具0,并向上插入通槽02内,支撑并向下吸附固定通槽02内的物料;上述组装机构4设置于组装工位上方,组装机构包括至少二个组装组件4,组装组件4单次从上料机构5内吸附多个物料,并对物料位置通过旋转校正后,将物料装配至治具0的通槽02内的配件上;

上述上料机构5设置于组装工位的一侧,上料机构5内并列设有包括上下两层的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上料机构5包括料带传输组件、料带升降组件及料盘转移组件;上述料带传输组件包括二套,两料带传输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下层;上述料盘升降组件包括二套,两料盘升降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下层之间,并位于料带传输组件的内侧,上料工位处料带传输组件上放置有装满配件并上下叠合的料盘,料盘经料带传输组件传送至内侧的料盘升降组件处,并经料盘升降组件驱动移动至上料工位的上层,组装组件4将料盘内的配件取出并组装至配件上;上述料盘转移组件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方,上料工位处料盘内的配件取完后,料盘转移组件将空料盘吸附并移送至下料工位处,并不断上下叠合地放置于下料工位处的料盘升降组件上,空料盘叠满后,料盘升降组件带动空料盘下降至下料工位处的料带传输组件上,并经料带传输组件向外导出。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和支撑机构3包括支板31、定位组件、吸附支撑组件及导向组件,其中,上述支板31水平设置于传输机构2下方;上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板31上,且定位组件的输出端朝上方设置;上述吸附支撑组件包括二套,设置于支板31上,且两吸附支撑组件分别位于定位组件的两侧;上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及第二导向部件,其中,第一导向部件与定位组件连接,第二导向部件与吸附支撑组件连接,以便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导向限位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

上述吸附支撑组件包括顶升气缸32、顶升座33及顶升头36,顶升气缸32竖直设置在支板31上,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顶升座33水平设置于顶升气缸32上方,且与顶升气缸32的输出端连接;上述顶升头36包括至少二个,顶升头36为导热硅胶材质,其上表面设有至少二个真空吸孔,顶升气缸32驱动顶升座33带动顶升头36上升至治具0的通槽02内,以便顶住并向下吸附通槽02内放置的配件;

上述顶升座33内部设有气腔,该气腔与顶升头36的真空吸孔连通,且与设置于顶升座33侧部的气嘴311连通,气嘴311与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以便使顶升头36的真空吸嘴处产生真空负压,吸附产品。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37、定位座38及定位柱39,其中,上述定位气缸37竖直设置于支板31上,且位于两顶升气缸32之间;上述定位座38水平设置于定位气缸37上方,且与定位气缸37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定位柱39包括至少二个,定位柱39竖直间隔设置于定位柱38上;治具0带动产品在同步带上移动至定位组件上方时,定位气缸37驱动定位座38带动定位柱39向上插入治具0内,以便定位固定治具0;

上述第一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杆310,导向杆310包括至少二根,导向杆310竖直间隔连接于定位座38的下方,且向下延伸可滑动地插设在支板31上,定位座38升降运动时,经导向杆310导向限位;所述的第二导向部件包括两组,两组第二导向部件分别设置于顶升座33的两侧,第二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滑轨34及导向滑块35,其中,上述导向滑轨34竖直连接于支板31上,且位于顶升座33的下方;上述导向滑块35竖直连接于顶升座33的下方,且导向滑块35的侧部与导向滑轨34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顶升座33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时,经导向滑轨34及导向滑块35导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的治具0包括治具座01、通槽02及定位孔03,其中,治具座01为板状结构,治具座01上设有两列通槽02,单列通槽02包括至少二个,通槽02上下贯通治具座01,其内放置配件;上述定位孔03包括至少二个,定位孔03设置于治具座01下方;治具0运动至定位和支撑机构处时,定位和支撑机构的定位组件向上插入定位孔03内,以使治具0定位固定,吸附支撑组件向上伸入通槽02内,顶升头36由通槽02下方顶住配件,并向下吸附固定配件;上述通槽02侧壁上设有至少二层台阶支撑面,以便支撑固定产品的各部件。

优选地,所述的组装机构包括纵向直线模组6、横向直线模组7及组装组件4,其中,上述纵向直线模组6与纵向支架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机架上,并沿纵向方向设置;上述横向直线模组7沿横向方向设置于纵向直线模组6与纵向支架之间,横向直线模组7的一端与纵向直线模组6的输出端连接,横向直线模组7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纵向支架上的滑轨上;纵向直线模组6驱动横向直线模组7沿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上述组装组件4可滑动地连接于横向直线模组7上,并与横向直线模组7的输出端连接,横向直线模组7驱动组装组件4沿横向方向直线运动;组装组件4包括组装支架41、升降驱动部件、旋转驱动部件及组装嘴,其中,组装支架41的后侧与横向直线模组7的输出端连接,升降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组装嘴连接,并驱动组装嘴升降运动,以便靠近辅料或配件,旋转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组装嘴连接,并驱动组装嘴旋转运动,以便调整组装嘴角度或组装嘴吸附固定的辅料或配件角度;组装嘴通过真空负压吸附固定辅料或配件。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驱动部件包括至少二套,各升降驱动部件对应地与组装嘴46连接;升降驱动部件包括升降驱动电机42、升降传动轮43、升降传动带、连接板44及升降滑座45,其中,上述升降驱动电机42设置于组装支架41后侧壁上端,升降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穿过组装支架41延伸至组装支架41前侧;上述升降传动轮4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二个,其中,上部的升降传动轮43设置于升降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上,下部的升降传动轮43可转动地连接于组装支架41的前侧壁上,两升降传动轮43之间套设有升降传动带;

上述升降滑座45可滑动地嵌设在组装支架41前侧壁上竖直设置的滑轨上;升降滑座45的侧壁通过连接板44与升降传动带固定连接;上述组装嘴46的上端可转动地插设在升降滑座45上;升降驱动电机42驱动上部的升降传动轮43旋转运动时,升降传动带在两升降传动轮43之间直线运动,并通过升降滑座45带动组装嘴46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旋转驱动部件包括旋转驱动电机412,旋转驱动电机412包括至少二个,各旋转驱动电机412对应各组装嘴46设置;旋转驱动电机412设置于组装支架41的后侧壁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其输出端上设有旋转传动轮,该旋转传动轮与套设在组装嘴46上的旋转传动轮之间通过旋转传动带连接,旋转驱动电机412通过旋转传动轮及旋转传动带驱动组装嘴46旋转运动,以调整角度;

所述的组装嘴46包括气杆461、支套462、旋转传动轮463、连接座464及气嘴466,其中,上述气杆461可转动地固定于升降滑座45上,气杆461上端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上述支套462套设在气杆461外部,支套462固定于组装支架41上,气杆461可活动地插设在支套462内;上述旋转传动轮463设置于支套462下方,且固定套设在气杆461上,旋转传动轮463带动气杆461旋转运动;上述连接座464内设有卡珠孔465,连接座464可拆卸地套设在气杆461下端,并通过气杆461外侧的弹性卡珠卡入卡珠孔465内,以便固定在气杆461下端;上述气嘴466连接于连接座464下部,连接座464装于气杆461上时,气嘴466内部气路与气杆461内部气路连通,以使气嘴466底部产生真空负压吸附辅料或配件。

优选地,所述的组装组件4还包括ccd组件,ccd组件包括ccd支杆47、ccd滑杆48、ccd支座49、ccd镜头410及光源411,其中,上述ccd支杆47沿水平方向连接于组装支架41的前侧;上述ccd滑杆48包括至少二根,ccd滑杆48竖直连接于ccd支杆47下方;上述ccd支座49套设在ccd滑杆48上,并带动固定于其前侧壁上的ccd镜头410沿ccd滑杆48自由滑动;ccd支座49的上部连接有螺杆,螺杆与ccd支座49螺纹连接,并延伸至ccd支杆47上方,旋转螺杆时,螺杆带动ccd支座49及ccd镜头410上下运动,以调整ccd镜头410的高度;上述光源411通过支板连接于ccd支杆47的下方,以便提供ccd镜头410拍摄时的光线。

优选地,所述的上料机构5包括料架51、料带传输组件、料盘升降组件及料盘转移组件,其中,上述料架51设置于辅料组装机的一侧,料架51上并列设有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包括上下两层;上述料带传输组件包括二套,两料带传输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下层,并延伸至料架51的外侧;上述料盘升降组件包括二套,两料盘升降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下层之间,并位于料带传输组件的内侧,上料工位处料带传输组件上放置有装满配件并上下叠合的料盘,料盘经料带传输组件传送至内侧的料盘升降组件处,并经料盘升降组件驱动移动至上料工位的上层,辅料组装机的贴装机械手将料盘内的配件取出并组装至产品上;上述料盘转移组件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方,上料工位处料盘内的配件取完后,料盘转移组件将空料盘吸附并移送至下料工位处,并不断上下叠合地放置于下料工位处的料盘升降组件上,空料盘叠满后,料盘升降组件带动空料盘下降至下料工位处的料带传输组件上,并经料带传输组件向外导出。

优选地,所述的料带传输组件包括隔板52及传输带53,其中,上述隔板52水平间隔设置于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两侧;上述传输带53设置于两隔板52之间,传输带53连接于传输电机上,传输电机驱动传输带53运动,以便在上料工位处将装满物料且上下叠合的料盘向内输送,或在回料工位处将上下叠合的空料盘向外输送;

上述料盘升降组件包括料盘升降座54及升降直线模组55,其中,上述升降直线模组55设置于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的一侧,并靠近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的内侧;上述料盘升降座54水平设置于传输带53的内侧,料盘升降座54的一侧可滑动地连接于升降直线模组55上,并与升降直线模组55的输出端连接,料盘升降座54上在竖直投影方向对应传输带53开设有避空槽,升降直线模组55驱动料盘升降座54升降运动,以使料盘在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上下层之间移动;

上述料盘转移组件包括料盘转移直线模组56、料盘转移直线滑座57、料盘转移支板58及料盘吸嘴59,其中,上述料盘转移直线模组56沿直线方向设置于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的上层;上述料盘转移直线滑座57可滑动地嵌设在料盘转移直线模组56上,且与料盘转移直线模组56的输出端连接,料盘转移直线模组56驱动料盘转移直线滑座57在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之间来回移动,料盘转移直线滑座57的一侧设有水平延伸至上料工位或回料工位上方的水平支板;

上述料盘转移支板58包括两块,两料盘转移支板58沿水平方向交叉连接于水平支板的外延伸端下部,两料盘转移支板58的中部开设有条状的调整槽;上述料盘吸嘴59包括四个,四个料盘吸嘴59分别竖直设置于料盘转移支板58的下部,且可沿调整槽移动,以便根据料盘大小调节吸料盘位置。

进一步,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采用治具与定位和支撑机构相互协同配合完成对配件承载支撑,组装加工前定位、组装加工时柔性支撑玻璃片,并向下吸附固定玻璃片,防止组装时位置偏移,保证组装质量;采用料盘作为玻璃片、金属座等物料的集中承载载体,并通过料带传输组件、料带升降组件及料盘转移组件实现料盘上下叠合循环流动,有效减少料盘更换重送频率,缩减换料时间,有效提高整线产能的自动化精密组装机。本发明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玻璃片构件内金属座与框体、金属座与玻璃片等结构构件的自动化组装,在具体组装过程中,因各结构构件尺寸微小,对组装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而为便于配件取放,玻璃片等配件装配好后,治具的通槽侧壁与玻璃片等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在组装过程中玻璃片等配件在通槽内发生位置偏移即可直接影响组装精度,导致两配件无法对位组装货组装后产品偏差;另外,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治具通槽内最下方放置配件为玻璃片,玻璃片具有易碎特性,在组装过程中下压框体或金属座时,已导致玻璃片压碎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将治具的通槽设计为上下贯通结构,组装过程中位于治具下方的定位和支撑机构的顶升头由下向上贴紧玻璃片,并向下吸附固定玻璃片,以防止玻璃片在组装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有效地保证了组装精度要求;同时,顶升头采用导热硅胶材质,顶升头吸附固定玻璃片的同时,在组装过程中支撑承载玻璃片,通过该种柔性支撑以减少玻璃被压破碎的情况。针对产品承载及治具定位、产品顶升支撑及产品吸附加热等工艺要求,本发明的治具上设计有两列通槽,用于同时承载8个产品,采用上下贯通的通槽结构设计,便于定位和支撑机构穿过通槽顶升至产品上,便于支撑并向下吸附固定玻璃片。本发明的定位和支撑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吸附支撑组件和导向组件,其中,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板的中部,吸附支撑组件包括二套,分别设置于定位组件的两侧,导向组件的第一导向部件及第二导向部件分别与定位组件及吸附支撑组件连接;治具运动至组装工位处时,定位组件的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座带动其上的定位柱向上插入治具的定位孔内,将运动中的治具定位固定,定位座通过设置于定位座下方,并可滑动地插设在支板上的导向杆导向定位;治具定位完成后,吸附支撑组件的顶升气缸驱动顶升座带动设置于其上部的四个顶升头向上运动,穿过通槽由下而上贴紧通槽内的玻璃片,顶升头采用导热硅胶材质制成,其上表面设有多个真空吸孔,以实现与玻璃片柔性接触,通过真空吸孔吸附固定玻璃片,以便组装过程中保持玻璃片位置固定,真空吸孔通过顶升座内部气腔及设置于顶升座一侧的气嘴与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实现气路导通;顶升座通过连接于其下方的导向滑块与设置于支板上的导向滑轨相互可滑动地嵌合实现升降过程中的导向限位。针对玻璃片、金属座等硬性材质的物料自动集中上料及上料效率提升问题,本发明独创性地设计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采用内部设有多个安装槽的料盘作为玻璃片、金属座等硬性辅料的承载结构,单盘料盘可集中承载多块物料;上料机构并排设计有上料工位及回料工位,上料工位与回料工位包括上下两层,其中下层分别设有料带传输组件,下层沿垂直于料带传输组件的输出方向设置有料盘转移组件,在上下层之间且料带传输组件的内侧设有物料升降组件;装满物料并上下叠合多层的料盘在上料工位处由外侧经料带传输组件向内水平移送至物料升降组件处,叠合的满料盘经物料升降组件驱动竖直上升至上料工位上层,经辅料自动化组装机内的贴装机械手将物料从料盘内取出并进行组装,上料工位最上层的料盘取空后,料盘转移组件将该空料盘吸附固定,水平移动,并放置于下料工位处的物料升降组件内,上料工位处的物料升降组件继续上升,经新的满料盘向上递送,如此循环,当下料工位处物料升降组件上叠满空料盘后,物料升降组件带动空料盘向下运动至料带传输组件下方,将空料盘放置于料带传输组件上,空料盘经料带传输组件向外输出。

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