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9846发布日期:2019-04-05 23:22阅读:1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马氏体不锈钢属热处理可强化的钢,45钢表面堆焊h3cr13,主柱塞表面可获得一种较高强度、较高耐磨性和较强抗腐蚀性能。3cr13的含cr量为12%~14%,3cr13是一种焊接性非常差的材料,有很强的冷裂倾向,焊缝及热影响区焊后均为硬而脆的马氏体组织,钢中含碳量越高,冷裂倾向越大。工件焊接工艺过程控制复杂,工件初始焊接温度需要200℃,在环境温度5℃~10℃的情况下,工件出炉温度为250℃,热处理炉与焊接工位存在一定的转运距离,到焊接工位时,工件表层温度已经下降到88℃~95℃,焊接活动无法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采用本发明工艺方法对本主柱塞表面进行堆焊,可以显著提高本主柱塞的硬度,经焊接后其表面厚度达到hrc45~hrc55。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包括工件预热处理,焊接,焊后热处理以及产品检验:

所述工件预热处理为将150℃的45钢锻件装炉后随炉升温至200~250℃,保温4~6小时出炉。工件预热处理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也可减少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所述焊接为采用埋弧自动焊对45钢锻件进行堆焊,45钢初始堆焊温度为200℃,其中,焊接参数为:焊接电流630a~680a,焊接电压35v~38v,焊接线速度980cm/min~1050cm/min,焊接层数3~5层,每层有效焊缝金属厚度2.2mm~2.7mm,每道焊缝有效宽度为10~11mm,每道焊缝压1/2焊缝原始宽度,层间温度控制在150℃~250℃。

所述焊后热处理为将焊接后的45钢锻件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焊接去应力退火,在热处理炉中,45钢锻件升温到250~300℃,保温4~6小时,保温后出炉空冷,快冷至室温。焊后热处理目的在于加快焊缝及热影响区中氢的逸出,消除焊接应力,从而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

所述产品检验为对焊接后的产品硬度和缺陷进行监测,焊接后45钢锻件的硬度在hrc46~hrc50,且未发现任何超标缺陷。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工件预热处理步骤中,所述45钢锻件出炉时用保温棉完全包扎工件。用保温棉完全包扎工件避免工件暴露在低温环境中散热过快。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焊接步骤中,所述焊接选用的焊丝为h3cr13,焊剂为chf260。选用h3cr13+chf260,因其堆焊后硬度、耐腐蚀满足使用要求,且焊接综合性能更优,焊接开裂风险最小。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焊接步骤中,所述焊接过程应保证焊接温度控制在200~250℃。其目的在于避免堆焊层晶粒粗大,机械性能指标降低;以及防止冷却速率大产生焊接裂纹。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焊接完成后用保温棉完全包扎工件,确保45钢锻件在转运过程中的温度大于150℃。其目的在于避免工件直接暴露低温环境中,堆焊层冷却速率大导致裂纹的产生。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45钢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焊后热处理过程中,所述热处理空炉应先升温至140~160℃,以确保工件升温速率。

采用本发明工艺方法对材质为45钢的主柱塞进行表面堆焊,包括以下步骤:

1)工件预热处理:将温度为150℃的主柱塞装炉后随炉升温至250℃,保温5小时出炉,出炉时用保温棉完全包扎工件;

2)采用埋弧自动焊对主柱塞进行堆焊,初始堆焊温度为200℃,焊接参数如下:焊接电流650a,焊接电压37v,焊接线速度1000cm/min,焊接层数为4层,每层有效焊缝金属厚度2.5mm,每道焊缝有效宽度为10mm,每道焊缝压1/2焊缝原始宽度,层间温度控制在200℃;整个焊接过程应保证焊接温度控制在200~250℃;

3)热处理:将焊接后的主柱塞用保温棉完全包扎,并转运至热处理炉中进行焊接去应力退火,在转运的过程中应确保主柱塞的温度大于150℃,热处理炉应先升温至150℃;

在热处理炉中,主柱塞从150℃升温到275℃,到275℃保温5小时,保温后出炉空冷,可加流动风,快冷至室温,侧梁产品表面硬度在hrc44~hrc48;

4)产品检验:对焊接后的产品硬度和缺陷进行监测,焊接后主柱塞的硬度在hrc46~hrc50,且未发现任何超标缺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主柱塞的材质为45钢,直径为1040mm,长度是3500mm,为了提高主柱塞表面硬度达,本工艺方法采用埋弧自动焊在主柱塞表面堆焊一种马氏体不锈钢,焊材选择h3cr13,焊剂选择chf260,经过热处理工艺和焊接工艺,最终实现主柱塞表面硬度达hrc45-hrc55。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主柱塞焊前预热曲线。

图2为实施例1主柱塞焊接后去应力退火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材质为45钢的主柱塞为例,其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如下:

1、工件预热处理:将温度为150℃的主柱塞装炉后随炉升温至250℃,保温5小时出炉,出炉时用保温棉完全包扎工件。主柱塞焊前预热曲线如图1所示。

2、焊接:采用埋弧自动焊对主柱塞进行堆焊,初始堆焊温度为200℃,焊接参数如下:焊接电流650a,焊接电压37v,焊接线速度1000cm/min,焊接层数为4层,每层有效焊缝金属厚度2.5mm,每道焊缝有效宽度为10mm,每道焊缝压1/2焊缝原始宽度,层间温度控制在200℃;整个焊接过程应保证焊接温度控制在200~250℃。

3、焊后热处理:将焊接后的主柱塞用保温棉完全包扎,并转运至热处理炉中进行焊接去应力退火,在转运的过程中应确保主柱塞的温度大于150℃,热处理炉应先升温至150℃;

在热处理炉中,主柱塞从150℃升温到275℃,到275℃保温5小时,保温后出炉空冷,可加流动风,快冷至室温,侧梁产品表面硬度在hrc44~hrc48。

焊接后去应力退火曲线图如图2所示。

4、产品检验:对焊接后的产品硬度和缺陷进行监测,焊接后主柱塞的硬度在hrc46~hrc50,外圆车削见光后按标准jb/t4730.4ⅰ级进行mt探伤和jb/t4730.5ⅰ级进行pt探伤,均未发现任何超标缺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基体材质为45钢的侧工作缸柱塞为例,其表面堆焊h3cr13的工艺方法如下:

1、工件预热处理:将温度为150℃的侧工作缸柱塞装炉后随炉升温至250℃,保温5小时出炉。

2、焊接:采用埋弧自动焊对侧工作缸柱塞进行堆焊,初始堆焊温度为200℃,焊接参数如下:焊接电流630a,焊接电压35v,焊接线速度900cm/min,焊接层数为4层,每层有效焊缝金属厚度2.5mm,每道焊缝有效宽度为10mm,每道焊缝压1/2焊缝原始宽度,层间温度控制在200℃;整个焊接过程应保证焊接温度控制在200~250℃。

3、焊后热处理:将焊接后的侧工作缸柱塞用保温棉完全包扎,并转运至热处理炉中进行焊接去应力退火,在转运的过程中应确保侧工作缸柱塞的温度大于150℃,热处理炉应先升温至150℃;

在热处理炉中,侧工作缸柱塞从150℃升温到280℃,到280℃保温5小时,保温后出炉空冷,可加流动风,快冷至室温,测量产品表面硬度在hrc45~hrc49。

4、产品检验:对焊接后的产品硬度和缺陷进行检测。焊接后侧工作缸柱塞的硬度在hrc46~hrc50;外圆车削见光后按标准jb/t4730.4ⅰ级进行mt探伤和jb/t4730.5ⅰ级进行pt探伤,均未发现任何超标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