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数控机床设备及操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5765发布日期:2020-06-16 20:18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数控机床设备及操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数控机床设备及操控方法。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传统的操作控制平台为固定式安装设置,所以观察和操控角度是死的,很不方便,如果要对数控机床进行操作,只能走到数控机床操作的位置对数控机床进行操作,工人的工作效率低,操作繁琐,影响了操控的便捷性,另外,外露式的操作控制面板很容易受到人为撞击导致损坏,提高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数控机床设备及操控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数控机床设备,包括pc主机体以及固定于所述pc主机体顶部的控制箱体,所述控制箱体的前侧端面内设有左右贯通设置的操控区域,所述控制箱体内设有底部末端与所述操控区域顶部相连通设置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底部靠后侧位置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侧设有调节控制机体,所述调节控制机体内设有上下贯通设置的转接槽,所述转接槽内相连通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空腔,所述转接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套筒件,所述内螺纹套筒件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套筒件外表面周向固定配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前侧设有滑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顶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后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后侧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第一滑动块后侧端面外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前侧端面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后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前侧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前侧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第一滑动块前侧端面外的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空腔的前侧相连通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空腔前侧段的顶部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前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三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前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后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相连通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动力配合连接的调节齿轮,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前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前侧末端与固嵌于所述第二空腔前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底部端面内设有凹入槽,所述凹入槽上侧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传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二空腔底部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设有操控面板联动机构,所述pc主机体的底部四周均设有调节升降脚组件,所述调节升降脚组件包括顶部末端与所述pc主机体底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上脚块以及位于所述上脚块下侧的下脚块,所述下脚块的顶部末端固设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上脚块的底部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脚块的底部末端设有稳固垫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末端与所述收容槽的顶部端壁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末端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控制机构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传动腔后侧壁内的第二转轴以及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传动腔与所述凹入槽之间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前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后侧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第二滑动块后侧端面外的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三转轴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且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凹入槽内的第一齿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操控面板联动机构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的第四转轴以及固定配合连接设置与所述第四空腔底部端壁上的第五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凹入槽内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后侧位置,所述第四转轴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四空腔内的调节摇臂,所述第五转轴的顶部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支撑臂体,所述支撑臂体的后侧段内设有导滑通槽,所述导滑通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转接销,所述转接销的顶部末端与远离所述第四转轴一侧的所述调节摇臂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四空腔的底部靠近前侧位置处设有贯穿所述调节控制机体底部端面的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内过渡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顶部末端伸入所述第四空腔内且与所述支撑臂体的前侧段固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臂671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调节控制机体底部端面外的操控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操控机构包括操控主体以及固定与所述操控主体前侧的操控显示面板,所述操控显示面板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操控主体与所述pc主机体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智能数控机床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调节控制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数控机床设备,包括pc主机体7以及固定于所述pc主机体7顶部的控制箱体5,所述控制箱体5的前侧端面内设有左右贯通设置的操控区域51,所述控制箱体5内设有底部末端与所述操控区域51顶部相连通设置的收容槽52,所述收容槽52底部靠后侧位置固设有支撑板53,所述支撑板53上侧设有调节控制机体6,所述调节控制机体6内设有上下贯通设置的转接槽61,所述转接槽61内相连通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空腔64,所述转接槽61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套筒件611,所述内螺纹套筒件611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612,所述第一空腔64内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套筒件611外表面周向固定配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613,所述第一锥齿轮613前侧设有滑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64内的第一滑动块641,所述第一滑动块641的顶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齿条645,所述第一滑动块641的后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642,所述第一电机642的后侧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第一滑动块641后侧端面外的第二锥齿轮643,所述第一滑动块641的前侧端面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646,所述第一转轴646的后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电机642的前侧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46的前侧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第一滑动块641前侧端面外的第一连接盘644,所述第一空腔64的前侧相连通设有第二空腔62,所述第二空腔62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动块621,所述第一空腔64前侧段的顶部设有第三空腔65,所述第三空腔65的前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64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三空腔65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滑动块651,所述第三滑动块651的前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62内且与所述第二滑动块621的后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动块651的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齿条652,所述第一空腔64与所述第三空腔65之间相连通设有贯通槽653,所述贯通槽653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645和所述第二齿条652动力配合连接的调节齿轮654,所述第二滑动块621的前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螺杆627,所述第二螺杆627的前侧末端与固嵌于所述第二空腔62前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628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621的底部端面内设有凹入槽622,所述凹入槽622上侧设有传动腔623,所述传动腔623内设有传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二空腔62底部设有第四空腔66,所述第四空腔66内设有操控面板联动机构,所述pc主机体7的底部四周均设有调节升降脚组件71,所述调节升降脚组件71包括顶部末端与所述pc主机体7底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上脚块711以及位于所述上脚块711下侧的下脚块712,所述下脚块712的顶部末端固设有第三螺杆713,所述第三螺杆713与所述上脚块711的底部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脚块712的底部末端设有稳固垫块714,通过所述下脚块712的正反转动,实现控制所述pc主机体7的不同高度调节工作,且还能实现地面不平的调节支撑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螺杆612的顶部末端与所述收容槽52的顶部端壁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612的底部末端与所述支撑板53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调节控制机体6的稳定上下移动调节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传动控制机构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传动腔623后侧壁内的第二转轴624以及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传动腔623与所述凹入槽622之间的第三转轴629,所述第二转轴624的前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623内的第三锥齿轮626,所述第二转轴624的后侧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第二滑动块621后侧端面外的第二连接盘625,所述第三转轴629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623内且与所述第三锥齿轮626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6292,所述第三转轴629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凹入槽622内的第一齿轮6291,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与所述操控面板联动机构的传动连接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操控面板联动机构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62与所述第四空腔66之间的第四转轴661以及固定配合连接设置与所述第四空腔66底部端壁上的第五转轴667,所述第四转轴661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凹入槽622内的第二齿轮662,所述第二齿轮662位于所述第一齿轮6291的后侧位置,所述第四转轴661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四空腔66内的调节摇臂663,所述第五转轴667的顶部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支撑臂体664,所述支撑臂体664的后侧段内设有导滑通槽665,所述导滑通槽665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转接销666,所述转接销666的顶部末端与远离所述第四转轴661一侧的所述调节摇臂663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四空腔66的底部靠近前侧位置处设有贯穿所述调节控制机体6底部端面的弧形通槽67,所述弧形通槽67内过渡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连接臂671,所述连接臂671的顶部末端伸入所述第四空腔66内且与所述支撑臂体664的前侧段固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臂671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调节控制机体6底部端面外的操控机构,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不同角度的调节工作,满足不同角度的操控以及显示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操控机构包括操控主体672以及固定与所述操控主体672前侧的操控显示面板673,所述操控显示面板673呈倾斜设置,从而方便操控和观察。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操控主体672与所述pc主机体7电性连接,进而实现自动编程操控工作。

未启用时,调节控制机体6位于收容槽52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使调节控制机体6带动连接臂671底部的操控机构完全位于收容槽52内,同时,使第二滑动块621位于第二空腔62内的最前侧位置,进而使第二滑动块621带动第三滑动块651的前侧段最大程度伸入第二空腔62内,此时,使第一齿轮6291最大程度远离第二齿轮662,同时,由于第三滑动块651上的第二齿条652带动调节齿轮654转动,进而由调节齿轮654带动第一齿条645和第一滑动块641最大程度滑动至第一空腔64内的后侧位置,进而使第一滑动块641带动第二锥齿轮643与第一锥齿轮613完全啮合连接,同时,使第一连接盘644最大程度远离第二连接盘625,从而保护所述操控机构,大大提高了所述操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减少维护成本;

当需要启用时,通过第一电机642控制第二锥齿轮643和第一转轴646转动,进而由第二锥齿轮643带动第一锥齿轮613和内螺纹套筒件611转动,同时,由于第一连接盘644远离第二连接盘625,因此,此时的第一转轴646带动第一连接盘644为空转状态,同时,由内螺纹套筒件611的转动带动调节控制机体6朝收容槽52内的底部方向滑动,直至调节控制机体6的底部端面与支撑板53的顶部端面相抵接,此时控制第一电机642停止状态(在此状态时可通过控制第一电机642反向转动,进而实现由内螺纹套筒件611带动调节控制机体6朝收容槽52内的顶部方向滑动),同时,使调节控制机体6带动操控机构完全位于操控区域51内,接着第二电机628控制第二螺杆627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二螺杆627带动第二滑动块621朝第二空腔62内的后侧方向滑动,此时,由第二滑动块621带动第三滑动块651朝第三空腔65内的后侧方向滑动,进而由第三滑动块651上的第二齿条652带动调节齿轮654转动,进而由调节齿轮654带动第一齿条645和第一滑动块641朝第一空腔64内的前侧方向滑动,同时,使第二锥齿轮643逐渐远离第一锥齿轮613,直至第二滑动块621滑动至第二空腔62内最后侧位置时,此时,使第二滑动块621带动第二连接盘625最大程度伸入第一空腔64内,同时,使第三滑动块651完全滑入收容槽52内,并使第二齿条652带动调节齿轮654转动,使调节齿轮654带动第一齿条645和第一滑动块641最大程度滑动至第一空腔64内的前侧位置,并使第一连接盘644与第二连接盘625完全配合连接,同时,使第一齿轮6291与第二齿轮662完全啮合连接,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锥齿轮643远离第一锥齿轮613且由于内螺纹套筒件611与第一螺杆612为螺纹配合连接,进而实现调节控制机体6的自锁工作,防止调节控制机体6的上移滑动,提高了稳定性,再然后通过第一电机642控制第一转轴646转动,进而由第一连接盘644带动第二连接盘625和第二转轴624转动,此时由第三锥齿轮626带动第四锥齿轮6292和第三转轴629转动,进而由第一齿轮6291带动第二齿轮662和第四转轴661转动,此时,由调节摇臂663的转动带动转接销666沿第四转轴661的中心线转动,进而实现由转接销666与导滑通槽665顶压滑动配合带动支撑臂体664摇摆调节转动工作,并由支撑臂体664带动连接臂671底部末端的操控机构进行不同角度的调节工作,方便工作人员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操控,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和内螺纹套筒件的正反转动,进而由内螺纹套筒件带动调节控制机体朝收容槽内的上下方向滑动,实现自动控制操控机构的升降工作,方便快速收纳,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第二电机控制第二螺杆的正反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二螺杆带动第二滑动块朝第二空腔内的前后方向滑动,实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动力连接以及脱离工作、实现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的动力连接以及脱离工作以及实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动力连接以及脱离工作,大大提高自动控制工作,满足不同驱动需要的动力连接工作;通过第一电机的正反转动能实现自动控制支撑臂体带动连接臂底部末端的操控机构进行不同角度的调节工作,方便工作人员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操控,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