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1650发布日期:2018-08-04 13:34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数控机床底座。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由于数控机床为机械加工装置, 其在空载或者加工状态必然会产生振动,但是目前多采用橡胶支座减振,减振效果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数控机床底座,以克服传统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数控机床底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机床底座,包括数控机床主体及减震底座,所述数控机床主体的底面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数控机床主体通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震底座连接;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减震底座的位置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将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震底座连接;所述减震底座对应所述垫片位置设置有隔离槽,所述减震底座对应所述隔离槽设置有电磁减震支架;所述电磁减震支架包括支撑套筒、绝缘套筒、上电磁铁、下电磁铁、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连杆;所述绝缘套筒紧贴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筒内部,所述支撑套筒后端设置有后端盖密封,所述下电磁铁位于所述绝缘套筒内部,且固定于所述后端盖内侧;所述上电极片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筒内壁的一侧,所述下电极片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筒内壁与远离所述上电极片的一侧,所述下电极片与所述上电极片交错设置;所述上电磁铁与所述绝缘套筒滑动配合,在滑动过程中所述上电磁铁侧部与所述上电极片或所述下电极片接触导通,所述上电磁铁上设置有穿出所述支撑套筒前端的连接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垫片为圆形橡胶垫,所述隔离槽为长方形,所述垫片位于所述隔离槽的中央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数控机床主体为长方体,所述支撑件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长方体的数控机床主体的四个角部。

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底座为长方形箱体,所述四个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减震底座的四个角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底座采用多级减振,支撑件与垫片接触,作为第一级减振装置,垫片与减振底座相接触,并且减震底座对应接触位置外侧周围设有隔离槽,由此支撑件将振动传递给减震底座,由于隔离槽的作用,减振底座的振动位置限制在了接触位置,防止减振底座其他面产生振动,减少振动与噪声,隔离槽与电磁减震支架位置相对,电磁减震支架可以根据振动大小动态调整减震阻尼,稳定性好,减震效果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底座具有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机床底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机床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中减震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机床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中电磁减震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底座,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数控机床主体1a和长方形箱体的减震底座2a,数控机床主体1a的底面设置有支撑件3a,支撑件3a分别设置于数控机床主体1a的四个角部,数控机床主体1a通过支撑件3a与减震底座2a连接。支撑件3a靠近减震底座2a的位置设置有垫片4a,垫片4a将支撑件3a与减震底座2a连接,减震底座2a对应垫片4a设置有隔离槽5a,如图2所示,减震底座2a内部对应隔离槽5a设置有电磁减震支架6a。 由于支撑件3a设置于数控机床主体1a的四个角部,隔离槽5a对应支撑件3a 的垫片4a也设置于减震底座2a的四个角部,电磁减震支架6a对应设置于减震底座2a 的四个角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底座的电磁减震支架,包括支撑套筒4、绝缘套筒5、上电磁铁8、下电磁铁9、上电极片6、下电极片12以及连杆2;所述的绝缘套筒5紧贴布置在支撑套筒4内部,所述的支撑套筒4后端设置有后端盖10密封,所述的下电磁铁9位于绝缘套筒5内部,且固定在后端盖10内侧;所述的上电极片6设置在绝缘套筒5内壁的一侧,所述的下电极片12设置在绝缘套筒5内壁与上电极片6所在位置相对的一侧,且与上电极片6交错布置;所述的上电磁铁8与绝缘套筒5滑动配合,在滑动过程中该上电磁铁8侧部与上电极片6或者下电极片12接触导通,在该上电磁铁8上设置有穿出支撑套筒4前端的连接杆2。电磁减震支架通过上电磁铁8、下电磁铁9、上电极片6、下电极片12等的配合,不仅解决了普通减振结构由于阻尼值匹配困难而难以设计的问题,而且不会出现漏油、异响等情况。同时,下电极片12与上电极片6交错布置,上电磁铁8与绝缘套筒5滑动配合,在滑动过程中该上电磁铁8侧部与上电极片6或者下电极片12接触导通,主要是为了使电极片6和下电极片12不同时与上电磁铁8接通,在某一时刻只是其中一个与之接通。使用时,上电极片6、下电极片12以及下电磁铁9均接通外接电源,下电磁铁9接入的电源极性不变,所产生的磁性的极性不变,当球磨机筒体20下压时,上电磁铁8靠近下电磁铁9,上电磁铁8与下电极片12接触导通,上电磁铁8产生与下电磁铁9相同的磁性,上电磁铁8与下电磁铁9相互排斥;当球磨机筒体20上升时,上电磁铁8远离下电磁铁9,与下电极片12断开的同时与上电极片6基础导通,产生与下电磁铁9相反的磁性,上电磁铁8与下电磁铁9相互吸引;以此实现减振功能。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垫片4a为圆形橡胶垫,隔离槽5a为长方形,垫片4a设置于隔离草5a的中央位置,以保证垫片4a与隔离槽5a的结合牢固性,保证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底座采用多级减振,支撑件与垫片接触,作为第一级减振装置,垫片与减振底座相接触,并且减震底座对应接触位置外侧周围设有隔离槽,由此支撑件将振动传递给减震底座,由于隔离槽的作用,减振底座的振动位置限制在了接触位置,防止减振底座其他面产生振动,减少振动与噪声,隔离槽与电磁减震支架位置相对,电磁减震支架可以根据振动大小动态调整减震阻尼,稳定性好,减震效果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底座具有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