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表带打孔废材的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5295发布日期:2018-08-29 00:0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生产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表带打孔废材的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手表的表带制作过程中,为了实现表带能够方便戴在手上或从手上拆卸下来,需要在表带上开设卡孔,以方便与表带上的卡扣结构连接。而在打孔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个承载台,将表带放置在承载台上,承载台通过立架立于地面上,然后使用冲床在表带上打孔,在承载台下方放置有一收集漏斗,以承接承载台上打孔后留下的杂质,但是收集漏斗相对承载台固定,因此收集漏斗内的杂质转移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表带打孔废材的转移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收集漏斗内的杂质转移麻烦的问题,且同时解决将转移箱移动走后忘记关闭排料管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手表带打孔废材的转移装置,包括:

排料管,其顶端与收集漏斗底部连通;

开闭机构,其包括阀片、旋转筒、中心柱、卷簧、安装座、第一安装块、导向杆、弹簧、斜板、带动件、外齿环以及卡舍,阀片用于开闭排料管的底端,阀片一边缘固定在一旋转筒外壁上,旋转筒能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上,在安装座上固定有位于旋转筒中心的中心柱,中心柱圆弧旋转筒之间连接有卷簧,卷簧内端与中心柱固定,卷簧外端与旋转筒固定,安装座通过第一安装块固定在排料管外壁上,安装座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供导向杆穿过,在导向孔内壁的导向下导向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导向杆穿过有一弹簧,导向杆顶端固定有一带动件,带动件固定至一斜板,斜板与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锐角,斜板与带动件连接的端部所在高度低于斜板远离带动件的端部;旋转筒穿过且固定有外齿环,带动件固定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卡舍,卡舍向外齿环所在反向延伸,以卡紧外齿环;在卷簧的作用下能保持阀片位于竖直反向上,阀片位于水平方向上时关闭排料管;以及

转移组件,其包括转移箱、两安装杆以及转动棍,转移箱能推动至开闭机构下方且转移箱仅能从斜板下方推动至阀片下方,转移箱顶面安装有两安装杆,转动棍能转动地安装于两安装杆之间,且转动棍在转移箱的推动时位于转移箱的尾部,转动棍位于水平面上且与转移箱的推动反向垂直,转动棍用于与斜板相切,当阀片位于竖直反向上时阀片底端所在位置高于转移箱顶部所在位置;

其中,当转动棍不挤压斜板时,卡舍处于卡紧外齿环的状态;当转移箱转移至阀片正下方后,卡舍释放外齿环。

优选的是,开闭机构还包括:导向环,导向环与安装座固定,导向环的中心线与中心柱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导向环与旋转筒内壁紧贴,导向环的高度小于中心柱的高度。

优选的是,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块以及竖直板,竖直板位于排料管背离安装座的一侧,竖直板位于竖直方向上且与转移箱的推动反向垂直,竖直板通过第二安装块固定在排料管外壁上,当转移箱位于阀片正下方时转移箱与竖直板紧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一般没有排料时,将阀片旋转到水平面上,使得卷簧发生形变,阀片关闭排料管,此时在弹簧的所用下,卡舍卡紧外齿环,使得阀片不能再卷簧带动下旋转,保持此状态,直到收集漏斗内杂质存储到一定得程度后在排出。在转移杂质时,首先,推动转移箱,推动转移箱时先从斜板的高端推入,当然旁边支撑架不阻碍转移箱的移动,旁边的支撑架就像桌子的四只脚一样,支撑架和转移箱的移动方向是错位的,因此支撑架不会转移箱的移动,随着转移箱的移动,转动棍由开始没有与斜板接触、到慢慢开始与斜板接触、最后直至转动棍将斜板太高,当转动棍将卡舍太高至与外齿环不接触时,转移箱刚好位于阀片正下方,且转移箱与竖直板接触,此时由于转移箱足够大,能够允许阀片在其内旋转,当卡舍释放外齿环的一瞬间,阀片从水平位置旋转到竖直位置上,这样就不用手动打开阀片,仅需要手动关闭阀片(抬高卡舍,旋转阀片到水平位置,然后释放卡舍将外齿环卡紧),大大方便了操作,且位于竖直方向上的阀片底端低于转移箱顶部,就使得当阀片没有关闭排料管时,就不能讲转移箱从阀片所在处转移走,仅当排料完成以后且将阀片关闭排料管后才能移动转移箱至其他地方,因而预防了没有关闭排料管就将转移箱转移走的现象,避免了因忘记关闭排料管且下方没有转移箱而导致杂质落在工作场所,导致工作场所混乱。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手表带打孔废材的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手表带打孔废材的转移装置,包括:

排料管1,其顶端与收集漏斗10底部连通;

开闭机构2,其包括阀片21、旋转筒22、中心柱23、卷簧24、安装座25、第一安装块26、导向杆27、弹簧28、斜板29、带动件20、外齿环201以及卡舍202,阀片21用于开闭排料管1的底端,阀片21一边缘固定在一旋转筒22外壁上,旋转筒22能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25上,在安装座25上固定有位于旋转筒22中心的中心柱23,中心柱23圆弧旋转筒22之间连接有卷簧24,卷簧24内端与中心柱23固定,卷簧24外端与旋转筒22固定,安装座25通过第一安装块26固定在排料管1外壁上,安装座25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供导向杆27穿过,在导向孔内壁的导向下导向杆27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导向杆27穿过有一弹簧28,导向杆27顶端固定有一带动件20,带动件20固定至一斜板29,斜板29与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锐角,斜板29与带动件20连接的端部所在高度低于斜板29远离带动件20的端部;旋转筒22穿过且固定有外齿环201,带动件20固定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卡舍202,卡舍202向外齿环201所在反向延伸,以卡紧外齿环201;在卷簧24的作用下能保持阀片21位于竖直反向上,阀片21位于水平方向上时关闭排料管1;以及

转移组件3,其包括转移箱31、两安装杆32以及转动棍33,转移箱31能推动至开闭机构2下方且转移箱31仅能从斜板29下方推动至阀片21下方,转移箱31顶面安装有两安装杆32,转动棍33能转动地安装于两安装杆32之间,且转动棍33在转移箱31的推动时位于转移箱31的尾部,转动棍33位于水平面上且与转移箱31的推动反向垂直,转动棍33用于与斜板29相切,当阀片21位于竖直反向上时阀片21底端所在位置高于转移箱31顶部所在位置;

其中,当转动棍33不挤压斜板29时,卡舍202处于卡紧外齿环201的状态;当转移箱31转移至阀片21正下方后,卡舍202释放外齿环20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为了实现对旋转筒22的导向,使得旋转筒22的旋转中心线在中心柱23的中心线上,开闭机构2还包括:导向环12,导向环12与安装座25固定,导向环12的中心线与中心柱23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导向环12与旋转筒22内壁紧贴,导向环12的高度小于中心柱23的高度。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为了方便将转移箱31定位在转移箱31位于阀片21正下方,还包括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包括第二安装块41以及竖直板42,竖直板42位于排料管1背离安装座25的一侧,竖直板42位于竖直方向上且与转移箱31的推动反向垂直,竖直板42通过第二安装块41固定在排料管1外壁上,当转移箱31位于阀片21正下方时转移箱31与竖直板42紧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一般没有排料时,将阀片21旋转到水平面上,使得卷簧24发生形变,阀片21关闭排料管1,此时在弹簧28的所用下,卡舍202卡紧外齿环201,使得阀片21不能再卷簧24带动下旋转,保持此状态,直到收集漏斗10内杂质存储到一定得程度后在排出。在转移杂质时,首先,推动转移箱31,推动转移箱31时先从斜板29的高端推入,当然旁边支撑架不阻碍转移箱31的移动,旁边的支撑架就像桌子的四只脚一样,支撑架和转移箱31的移动方向是错位的,因此支撑架不会转移箱31的移动,随着转移箱31的移动,转动棍33由开始没有与斜板29接触、到慢慢开始与斜板29接触、最后直至转动棍33将斜板29太高,当转动棍33将卡舍202太高至与外齿环201不接触时,转移箱31刚好位于阀片21正下方,且转移箱31与竖直板42接触,此时由于转移箱31足够大,能够允许阀片21在其内旋转,当卡舍202释放外齿环201的一瞬间,阀片21从水平位置旋转到竖直位置上,这样就不用手动打开阀片21,仅需要手动关闭阀片21(抬高卡舍202,旋转阀片21到水平位置,然后释放卡舍202将外齿环201卡紧),大大方便了操作,且位于竖直方向上的阀片21底端低于转移箱31顶部,就使得当阀片21没有关闭排料管1时,就不能讲转移箱31从阀片21所在处转移走,仅当排料完成以后且将阀片21关闭排料管1后才能移动转移箱31至其他地方,因而预防了没有关闭排料管1就将转移箱31转移走的现象,避免了因忘记关闭排料管1且下方没有转移箱31而导致杂质落在工作场所,导致工作场所混乱。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