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6868发布日期:2019-03-19 22:4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T型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型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T型铣刀在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时,往往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断裂,进而导致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T型铣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铣刀,包括:刀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和加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台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刀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呈圆台状,其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加工部连接,并且所述过渡区与所述加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角;所述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轴芯上设置有刃带和容屑槽,所述刃带和容屑槽均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工部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端面为加工面,所述刃带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由所述加工面延伸至所述刃带的侧面,并与所述容屑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刃带和容屑槽均呈螺旋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刀柄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刃带和容屑槽的个数均为两个,并且所述刃带和容屑槽相对于所述T型铣刀的旋转轴线呈中心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端面均为圆形,其中一个端端面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端面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端面的直径等于所述刀柄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由位于所述刃带上的第一表面和位于所述容屑槽上的第二表面围合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倾斜向上,并且朝向所述容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刃带和容屑槽的个数均为四个,并且所述刃带和容屑槽相对于所述T型铣刀的旋转轴线呈中心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铣刀,包括:刀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加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台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刀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呈圆台状,其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加工部连接,并且所述过渡区与所述加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角;所述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轴芯上设置有刃带和容屑槽,所述刃带和容屑槽均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基于上述结构,该T型铣刀的强度得到加强,并且使用寿命也更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T型铣刀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图1中T型铣刀的切削刃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3为图2中T型铣刀中加工部的局部放大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T型铣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型铣刀100,包括刀柄10、第一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30和加工部40,刀柄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另一端与所述加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具体的,刀柄10为圆柱体,T型铣刀100具有旋转轴线A,旋转轴线A与刀柄10的轴线重合。在使用T型铣刀100进行加工时,该T型铣刀100绕旋转轴线A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连接部20呈圆台状,其两端端面均为圆形,其中一个端面的直径小于另一端面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部20一端端面的直径等于所述刀柄10的直径。

所述第二连接部30呈圆柱状,所述第一连接部20另一端端面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直径小于所述刀柄10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渡区31,所述过渡区31呈圆台状,其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加工部40连接,并且所述过渡区31与所述加工部40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角。此种结构的好处是:由于,第二连接部30的直径较小,在使用该T型铣刀100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所述加工部40对工件加工完成后,可便于该T型铣刀100退刀。该T型铣刀100在加工工件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区域出现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0和加工部40的连接处。这是由于该连接处受力不均匀造成的,增设过渡区31,由于过渡区31呈圆台状,加工部40受到的力可传递至过渡区31上,并且过渡区31上距离所述加工部40越远的部分,受到的力矩越大,而过渡区31上距离所述加工部40越远的部分,其横截面直径越大,可保证该过渡区31受力均匀,从而避免发生断裂。基于上述结构,该T型铣刀100的强度得到加强,并且使用寿命也更长。

上述加工部40具有一轴芯(图未示),所述轴芯(图未示)上设置有刃带42和容屑槽43,刃带42和容屑槽43均呈螺旋状。刃带42和容屑槽43均绕设于轴芯34的外侧面,并且刃带42和容屑槽43交替设置。所述轴芯(图未示)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刃带42和容屑槽43的个数均为两个,并且所述刃带42和容屑槽43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呈中心对称。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刃带42和容屑槽43的个数均为四个,并且所述刃带42和容屑槽43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呈中心对称。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述加工部40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一端端面为加工面,所述刃带42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一端设置有缺口421,该缺口421由该加工面延伸至所述刃带42的侧面,并与所述容屑槽43连通。该缺口421由位于所述刃带42上的第一表面(图未标示)和位于所述容屑槽43上的第二表面(图未标示)围合而成。所述第一表面倾斜向上,并且朝向所述容屑槽43。在使用该加工部40的加工面对工件进行切削时,必然产生大量的碎屑;在设置有缺口421后,不仅可以容纳碎屑,还可以引导碎屑到容屑槽43内,再由容屑槽43排出,从而使得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工件上残留的碎屑更少,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铣刀,包括:刀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和加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台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刀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呈圆台状,其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加工部连接,并且所述过渡区与所述加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角;所述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轴芯上设置有刃带和容屑槽,所述刃带和容屑槽均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基于上述结构,该T型铣刀的强度得到加强,并且使用寿命也更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