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棒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0512发布日期:2019-04-12 23:49阅读:8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棒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材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铝棒挤压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对汽车空调设备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热交换器用管材及空心型材中铝挤压制品的比例迅速增加,挤压加工制品中铝及铝块制品约占70%以上。铝块型材挤压技术发展也因此带动了现代挤压技术的发展。

目前使用的铝棒挤压机包括挤压箱和液压缸,挤压箱由上板、下板和侧板密封连接构成,挤压箱上还设有用于将铝块投入到挤压箱内的进料口,当要对铝块进行挤压成型时,将加热后的铝块从进料口投入到挤压箱内,液压缸开始工作使活塞杆推动铝块朝着模具移动,高温状态下的铝块具有很好的塑性,当铝块温度降低后塑性也会降低,在活塞杆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作用下,挤压板推动铝块产生塑性流动从模具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断面形状及尺寸的铝棒;在挤压过程中,铝块在挤压变形区中处于强烈的压力状态,可以充分发挥其塑性,获得大变形量,同时挤压变形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提高其力学性能,特别是对于具有挤压效应的铝块,其挤压制品在淬火时效后,纵向(挤压方向)力学性能远高于其他加工方法生产的同类产品,挤压加工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只需更换模具就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上生产形状、尺寸规格和品种不同的产品,且更换模具的操作简单方便、费时小、效率高。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挤压机,活塞杆对铝块挤压后回复原位的这段行程为空行程,这段行程消耗电力等资源,实际上活塞杆不做功,造成了资源浪费并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长期使用后,铝块从模具中挤出时会在模具上产生铝屑,活塞杆在挤压箱内做回复行程时时,挤压板会将铝屑带到挤压箱内,当对铝块进行挤压时,铝屑会进入到活塞杆和挤压箱内壁之间的缝隙内,增加内壁的粗糙度,铝屑会阻碍铝块的移动且破坏挤压箱内壁的光滑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棒挤压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挤压铝棒生产效率低、电力资源浪费严重和挤压铝棒过程中产生铝屑阻碍挤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棒挤压机,包括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上部、下部和两侧分别与上板、下板和两块侧板固接, 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的活塞杆从其两侧伸出,活塞杆的端部固接有挤压板,挤压板与上板、下板和侧板均为滑动密封连接,上板与下板的端部之间对称设置有模具,模具与上板、下板和侧板均为密封连接,模具与挤压板之间的上板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进料阀,模具与挤压板之间的下板上开有泄渣口,泄渣口上设置泄渣阀。

进一步地,所述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的第一油孔穿过上板设置在上板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的第二油孔穿过下板设置在下板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板的表面设置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阀与泄渣阀均通过螺栓分别与上板和下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并且在液压缸的两侧对称设置模具,所以液压缸的一个工作行程能够挤压出两个铝棒,生产效率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同时也节约了电能;由于在下板上设置泄渣装置,所以操作人员能够定时对挤压板和模具之间存留的铝屑进行清扫,保证挤压的顺畅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铝棒挤压机,包括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1,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1上部、下部和两侧分别与上板2、下板3和两块侧板8固接, 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1的活塞杆13从其两侧伸出,活塞杆13的端部固接有挤压板14,挤压板14与上板2、下板3和侧板8均为滑动密封连接,上板2与下板3的端部之间对称设置有模具4,模具4与上板2、下板3和侧板8均为密封连接,模具4与挤压板14之间的上板2上开有进料口5,进料口5上设置进料阀51,模具4与挤压板14之间的下板3上开有泄渣口6,泄渣口6上设置泄渣阀61。所述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1的第一油孔11穿过上板2设置在上板2外部。所述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1的第二油孔12穿过下板3设置在下板3外部。所述挤压板14的表面设置隔热层141。所述进料阀51与泄渣阀61均通过螺栓7分别与上板2和下板3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操作员工先将高温的铝块从进料口5放入模具4和挤压板14之间,然后关闭进料口5,正向启动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1,活塞杆13向左运动,将左侧的铝块向模具3挤压,制成铝棒,操作员工继续控制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1反向启动,活塞杆13向右运动,将右侧的铝块挤压制成铝棒。活塞杆13在整个挤压行程中一直处于做功状态,因此能够将生产效率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同时也节约了电能。挤压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操作员工打开泄渣口6上的泄渣阀61,对存留在模具4和挤压板14之间的铝屑进行清扫,保证挤压的顺畅进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