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衬套兼差速器衬套压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4825发布日期:2019-05-17 21:2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悬衬套兼差速器衬套压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后悬衬套兼差速器衬套压入机。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来,世界汽车年产量先以几千辆、几万辆计,后以千万辆计,至1978年已达到4249万辆左右。新汽车的发展研究和生产准备汽车的结构复杂,多数汽车是大量生产的产品。如果汽车生产后在复杂的使用条件下发现早期损坏或不适应使用要求,就会造成用户和制造厂的巨大损失。因此,20年代以后,逐渐总结经验,形成产品投入生产前的设计定型程序和生产准备工作程序。发展研究发展产品之前先经过技术预测和市场预测,确定发展方向,然后按照技术经济分析的结果和零部件的系列,选定产品的主要参数和结构方案。设计完成后,试制样车,进行定型性试验。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汽车后悬架进行衬套压入组立。

现有的汽车生产技术中存在一下问题: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汽车后悬架进行衬套压入组立,现有的汽车后悬架衬套压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压入机器采用液压压入,压入力的精确度不便于控制,而且压入位移不便于进行监控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悬衬套兼差速器衬套压入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悬衬套兼差速器衬套压入机,包括机架、衬套压入单元和悬架定位机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衬套压入单元,且衬套压入单元包括前左衬套压入单元、后左衬套压入单元、前右衬套压入单元和后右衬套压入单元,所述机架的中部安装有差速衬套压入单元,所述差速衬套压入单元下侧安装有悬架定位机构,所述悬架定位机构两侧安装有悬架放置承托装置,所述前左衬套压入单元一端下侧机架内配备有检具,所述机架背侧安装有电控柜,所述电控柜旁侧安装有气动元件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前左衬套压入单元、后左衬套压入单元、前右衬套压入单元和后右衬套压入单元均包括设置在一端的第一承压C型臂,所述第一承压C型臂内侧安装有第一承压块,所述第一承压C型臂一端安装有第一伺服压机,第一伺服压机一端传动连接有导向组件,且导向组件一端安装有第一浮动压头,所述第一浮动压头内部安装有衬套在位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承压C型臂下侧安装有中部连接板,中部连接板一端上侧安装有前移气缸,且前移气缸一端与第一承压C型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压C型臂下侧与中部连接板之间安装有前移直线导轨,中部连接板下侧安装有第一平移直线导轨,且第一平移直线导轨下侧的底板上安装有第一平移气缸。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移直线导轨一端安装有限位螺栓,所述第一平移气缸与中部连接板一端连接处安装有缓冲器。

优选的,所述差速衬套压入单元包括设置在中部的第二承压C型臂,所述第二承压C型臂上端安装有第二伺服压机,所述第二伺服压机下侧传动连接有导向组件,且导向组件下侧安装有第二浮动压头,所述第二承压C型臂内底部安装有第二承压块,所述第二承压C型臂下侧的底座上安装有升降气缸,且第二承压C型臂侧壁安装有升降直线导轨,升降气缸上端与升降直线导轨下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压C型臂一侧安装有第二平移气缸和第二平移直线导轨。

优选的,所述差速衬套压入单元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缓冲限位组件和第二缓冲限位组件,且第一缓冲限位组件和第二缓冲限位组件均有限位螺栓和缓冲器组成。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前侧两端安装有压入曲线显示屏箱、操作屏和操作按钮盒且均与电控柜电性连接,且压入曲线显示屏箱安装有与压机对应的压力曲线屏。

优选的,所述机架下部安装有地脚及固定块,且地脚及固定块安装有四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液压压入设备比较,采用伺服电缸作为压力轴,提供更精确的压入力和压入位移监控管理,品质有充分保证。而且各压入单元相对独立,可单独调整限位位置,相互不受影响。采用伺服压机作为压力轴,内置压力及位移传感器,可有效的监控压装过程(压入曲线显示),而且压入状态显示盒可显示各衬套在位和压入结果判定(OK/NG),清晰明了。采用6台伺服压机分别完成4个后悬衬套和2个差速器衬套压入至悬架,6个衬套压入单元相对独立,各压入单元均包含移动机构,取放工件时避开放置位置,留出取放工件空间;压入单元移动采用液压缓存器加限位螺丝的机械限位方式,限位位置可调。各压入单元压头部位设置为浮动结构,圆周方向偏移量±3mm,能适应因悬架尺寸差异及定位精度造成的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悬衬套兼差速器衬套压入机总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衬套压入部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衬套压入部装图。

图中:图中:1-机架、2-前左衬套压入单元、3-后左衬套压入单元、4-前右衬套压入单元、5-后右衬套压入单元、6-差速衬套压入单元、7-电控柜、8-压入状态显示箱、9-气动元件安装板、10-地脚及固定块、11-压入曲线显示屏箱、12-压机压力曲线屏、13-操作屏、14-检具、15-悬架定位机构、16-悬架放置承托装置、17-操作按钮盒、18-安全光栅、201-第一承压C型臂、202-第一平移直线导轨、203-第一承压块、204-第一伺服压机、205-前移气缸、206-缓冲器、207-前移直线导轨、208-限位螺栓、209-第一平移气缸、210-衬套在位检测传感器、211-第一浮动压头、212-导向组件、601-第二伺服压机、602-第二浮动压头、603-第二承压块、604-第二承压C型臂、605-升降气缸、606-第一缓冲限位组件、607-导向组件、608-升降直线导轨、609-第二缓冲限位组件、610-第二平移气缸、611-第二平移直线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后悬衬套兼差速器衬套压入机,包括机架1、悬架定位机构15,机架1上安装有衬套压入单元,且衬套压入单元包括前左衬套压入单元2、后左衬套压入单元3、前右衬套压入单元4和后右衬套压入单元5,能够对悬架及四个衬套工件同时进行压入,机架1的中部安装有差速衬套压入单元6,用于压入差速器衬套,而且能够根据车型不同,可选择性是否需要压入差速器衬套,差速衬套压入单元6下侧安装有悬架定位机构15,便于对工件进行定位,悬架定位机构15两侧安装有悬架放置承托装置16,用于承托悬架,前左衬套压入单元2一端下侧机架内配备有检具14,用于检测各衬套压入结果是否合格,机架1背侧安装有电控柜7,电控柜7旁侧安装有气动元件安装板9及各气动元件,便于进行电动气动连接、控制。

优选的,前左衬套压入单元2、后左衬套压入单元3、前右衬套压入单元4和后右衬套压入单元5均包括设置在一端的第一承压C型臂201,第一承压C型臂201内侧安装有第一承压块203,第一承压C型臂201一端安装有第一伺服压机204,伺服压机压入,C型臂承压,使得衬套压入动作在C型臂内完成,压机压力在该部件内消化,不对外部机构造成压力,第一伺服压机204一端传动连接有导向组件212,且导向组件212一端安装有第一浮动压头211,第一浮动压头211内部安装有衬套在位检测传感器210,第一承压C型臂201下侧安装有中部连接板,中部连接板一端上侧安装有前移气缸205,且前移气缸205一端与第一承压C型臂201固定连接,第一承压C型臂201下侧与中部连接板之间安装有前移直线导轨207,前移气缸与前移直线导轨实现压入单元在左右平移时避开悬架横梁,压入时承压块靠近悬架横梁,中部连接板下侧安装有第一平移直线导轨202,且第一平移直线导轨202下侧的底板上安装有第一平移气缸209,平移气缸与直线导轨实现压入单元在压装位与初始位间的切换,4个悬架衬套压入组件分别向左右平移避让,便于悬架取放料。

优选的,第一平移直线导轨202一端安装有限位螺栓208,便于对第一平移直线导轨202的一端进行限位,第一平移气缸209与中部连接板一端连接处安装有缓冲器206。

优选的,差速衬套压入单元6包括设置在中部的第二承压C型臂604,第二承压C型臂604上端安装有第二伺服压机601,第二伺服压机601下侧传动连接有导向组件607,且导向组件607下侧安装有第二浮动压头602,伺服压机压入,C型臂承压,使得衬套压入动作在C型臂内完成,压机压力在该部件内消化,不对外部机构造成压力,第二承压C型臂604内底部安装有第二承压块603,第二承压C型臂604下侧的底座上安装有升降气缸605,且第二承压C型臂604侧壁安装有升降直线导轨608,升降气缸605上端与升降直线导轨608下端滑动连接,升降气缸与升降直线导轨实现压入单元在前后平移时避开悬架横梁,压入时承压块靠近悬架横梁,第二承压C型臂604一侧安装有第二平移气缸610和第二平移直线导轨611,平移气缸与平移直线导轨实现压入单元在压装位与初始位间的切换,非作业时向后平移避让,便于悬架取放料。

优选的,差速衬套压入单元6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缓冲限位组件606和第二缓冲限位组件609,且第一缓冲限位组件606和第二缓冲限位组件609均有限位螺栓208和缓冲器206组成,能够启到良好的缓冲和定位效果。

优选的,机架1的前侧两端安装有压入曲线显示屏箱11、操作屏13和操作按钮盒17且均与电控柜7电性连接,且压入曲线显示屏箱11安装有6个压机压力曲线屏12,便于显示相关数据曲线。

优选的,机架1下部安装有地脚及固定块10,且地脚及固定块10安装有四对,用于支撑整机重量、固定机身、提高工作稳定性。

工作原理:首先人工放置悬架至悬架放置承托装置16上,衬套放至第一浮动压头211、第二浮动压头602上→设备对悬架及衬套工件防错识别,识别判定为OK时→按车型选择按钮和启动按钮→悬架定位机构15进行插销定位悬架→通过4个悬架衬套压入单元(前左衬套压入单元2、后左衬套压入单元3、前右衬套压入单元4和后右衬套压入单元5)平移至压装位→4个悬架衬套压机同时压入→4个悬架衬套压机退回→4个悬架衬套压入单元平移至左右→2个差速器压入单元前移至压装位→根据车型不同压入其中1个差速器衬套→差速器衬套压机退回→差速器压入单元向后平移→设备回原位→人工取出压装完成悬架,完成操作。

采用伺服压机作为压力轴,内置压力及位移传感器,可有效的监控压装过程(压入曲线显示),而且压入状态显示盒可显示各衬套在位和压入结果判定(OK/NG),清晰明了。采用6台伺服压机分别完成4个后悬衬套和2个差速器衬套压入至悬架,6个衬套压入单元相对独立,各压入单元均包含移动机构,取放工件时避开放置位置,留出取放工件空间;压入单元移动采用液压缓存器加限位螺丝的机械限位方式,限位位置可调。各压入单元压头部位设置为浮动结构,圆周方向偏移量±3mm,能适应因悬架尺寸差异及定位精度造成的偏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