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8968发布日期:2019-08-07 02:3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类零件在经过CNC加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板材越大,则变形量越大,常见的板材变形形式为中心鼓包。当需要对板材类零件进行下一步加工时,需要去除变形量,以保证加工的精度。因此,在对板材类零件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校正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缺陷和不足,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其中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左支撑单元和右支撑单元,所述左支撑单元上设有压杆,所述压杆的第一端以能够转动的形式连接于所述左支撑单元,所述右支撑单元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以能够转动的形式连接于所述右支撑单元,所述校平装置还包括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与所述连接杆相连并朝向所述底座的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压杆的第一端相连接,当所述压杆的第一端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杆绕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共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压紧单元对所述底座上的板材进行校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左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二左支撑板,所述第一左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左支撑板之间设有能够转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过所述压杆的第一端并能够随所述压杆的第一端的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右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右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所述第一右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右支撑板之间设有能够转动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穿过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并能够随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的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压杆的第一端的外侧面设有第一齿形面,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的外侧面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齿形面上的齿形相配合的第二齿形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压紧单元包括过渡杆和压紧杆,所述过渡杆的顶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连接杆的中间部位相连接,所述过渡杆的底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压紧杆的顶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校平装置还包括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固定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支架的顶部设有用于所述压紧杆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压紧单元还包括压头,所述压紧杆的底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压头上设有能够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压头通过螺纹连接设于所述压紧杆的底端,且所述压头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定位支架的顶部通孔的径向尺寸。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校平装置还包括深度表,所述深度表通过连接单元连接设于所述定位支架的顶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校平装置还包括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间隔设置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板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所述底座为不锈铁,所述第一垫板的底部沉孔和所述第二垫板的底部沉孔内均设有磁铁,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均通过磁性连接设于所述底座上。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能够通过转动压杆带动压紧单元进行上下运动,从而有效的板材进行校平处理,保证板材的平面度,从而为后序的加工精度提供保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4为图1中实施例的爆照视图;

图5为图1中实施例的压杆和连接杆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0:底座、11:定位销、12:连接螺栓;

21:第一左支撑板、22:第二左支撑板、23:第一传动轴、24:方形键、25:第一轴承、26:第一卡簧;

31:第一右支撑板、32:第二右支撑板、33:第二传动轴、34:定位套、35:第二轴承、36:第二卡簧;

40:压杆、41:第一齿形面;

50:连接杆、51:第二齿形面;

61:过渡杆、62:压紧杆、63:连接销、64:压头;

70:定位支架;

80:深度表、81:连接单元;

91:第一垫板、92:第二垫板;

100: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实施例的轴测图。图4为图1中实施例的爆照视图。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包括底座10、设于底座10上的左支撑单元和右支撑单元。左支撑单元上设有压杆40,压杆40的第一端以能够转动的形式连接于左支撑单元。右支撑单元上设有连接杆50,连接杆50的第一端以能够转动的形式连接于右支撑单元。校平装置还包括压紧单元,压紧单元与连接杆50相连并朝向底座10的方向设置,连接杆50的第二端与压杆40的第一端相连接,当压杆40的第一端转动时能够带动连接杆50绕连接杆50的第一端共同转动,从而带动压紧单元对底座10上的板材100进行校平。

如图所示,当向下按压压杆40的第二端时,压杆40能够带动连接杆50的第二端向下转动,从而带动与连接杆50相连接的压紧单元向下运动,对设于底座10上的板材的鼓包处进行挤压,去除板材的变形。当向上抬起压杆40的第二端时,压杆40能够带动连接杆50的第二端向上转动,从而带动与连接杆50相连接的压紧单元向上运动,减少对板材100的挤压。通过多次抬起和按压压杆40的第二端,能够有效的对底座10上的板材100进行校平调整,满足板材100的平面度要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左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左支撑板21和第二左支撑板22,第一左支撑板21和第二左支撑板22之间设有能够转动的第一传动轴23,第一传动轴23穿过压杆40的第一端并能够随压杆40的第一端的转动而转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轴23上设有键槽,键槽内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压杆40的第一端的方形键24。压杆40通过与第一传动轴23间的键连接带动第一传动轴23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轴2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配合第一传动轴23转动的第一轴承25,第一左支撑板21和第二左支撑板22上分别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轴承25的通孔。第一轴承25设于通孔内,并用第一卡簧26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轴承25在通孔内发生窜动,从而满足第一传动轴25的转动需求。

底座10上设有定位销11,第一左支撑板21和第二左支撑板22的底部设有能够与定位销11相配合的销孔,通过定位销11和销孔相配合对第一左支撑板21和第二左支撑板22进行定位。第一左支撑板21和第二左支撑板22上销孔的两侧还分别设有螺栓孔,底座10上与螺栓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有沉头孔,通过连接螺栓12将第一左支撑板21和第二左支撑板22固定连接于底座10上。

右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右支撑板31和第二右支撑板32,第一右支撑板31和第二右支撑板32之间设有能够转动的第二传动轴33,第二传动轴33穿过连接杆40的第一端并能够随连接杆40的第一端的转动而转动。

第二传动轴3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配合第二传动轴转动的第二轴承35,第一右支撑板31和第二右支撑板32上分别设有用于容纳第二轴承35的通孔。第二轴承35设于通孔内,并用第二卡簧36进行限位,防止第二轴承35在通孔内发生窜动,从而满足第二传动轴33的转动需求。第二传动轴33与连接杆40的第一端采用过盈配合。同时为了固定连接杆40与第二传动轴33间的位置关系,在第二传动轴33上设有定位套34。其中,定位套34与第二传动轴33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两个定位套34分别贴合于连接杆40的两侧面设置,从而将连接杆40固定于第二传动轴33的中间位置。

其中,第一右支撑板31和第二右支撑板32与底座10间同样采用定位销11和连接螺栓12的连接方式。

图5为图1中实施例的压杆40和连接杆50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压杆40的第一端的外侧面设有第一齿形面41,连接杆50的第二端的外侧面设有能够与第一齿形面41上的齿形相配合的第二齿形面51。压杆40与连接杆50之间通过齿形连接,且第二齿形面51对应的分度圆的直径大于第一齿形面41对应的分度圆直径。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单元包括过渡杆61和压紧杆62。过渡杆61的顶端通过连接销63与连接杆50的中间部位相连接,过渡杆61的底端通过连接销63与压紧杆50的顶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校平装置还包括定位支架70。定位支架70固定设于底座10上,定位支架70的顶部设有用于压紧杆62穿过的通孔。定位支架70与底座10间同样采用定位销11和连接螺栓12的连接方式。

由于连接杆50在转动过程中,连接杆50与压紧单元的连接处的运动轨迹为弧形,为了保证压紧杆62的运动轨迹为直线运动,通过设置定位支架70对压紧杆62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同时,在压紧杆62与连接杆50之间设置过渡杆61,过渡杆61能够相对连接杆50和压紧杆62分别进行转动,从而将连接杆50的转动转化为压紧杆62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为了对不同鼓包程度的板材进行校平,压紧杆62的底部还连接设有压头64。压紧杆62的底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压头64上设有能够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压头64通过螺纹连接设于压紧杆62的底端。压头64与压紧杆62直接通过螺纹可拆卸的连接,当需要对不同鼓包程度的板材进行校平时,只需更换不同径向尺寸的压头64即可。同时,压头64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定位支架70的顶部通孔的径向尺寸,防止压紧杆62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范围过大,超出定位支架70的顶面,保证了压紧杆62的直线运动轨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校平装置还包括深度表80,深度表80通过连接单元81连接设于定位支架70的顶部。其中连接单元包括垂直设于深度表背面的横杆和与横杆相连接并朝向底座方向设置的竖杆,

深度表80用于检测板材100的平面度,将深度表80的探针与板材100的表面相接触,通过移动板材100能够测量出板材100的平面度,从而对具有鼓包的位置进行压紧校平。

进一步地,校平装置还包括第一垫板91和第二垫板92,第一垫板91和第二垫板92间隔设置用于固定支撑板材100。通过将板材100设于第一垫板91和第二垫板92上,使板材100与底座10顶面产生一定的间距,从而通过压紧单元对板材100进行挤压变形,保证板材100的平面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0为不锈铁材料制成。第一垫板91的底部和第二垫板92的底部均设有沉孔结构,沉孔内均设有磁铁,通过磁铁和底座10吸合将第一垫板91和第二垫板92固定连接于底座10上。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板材的校平装置,能够通过转动压杆带动压紧单元进行上下运动,从而有效的板材进行校平处理,保证板材的平面度,从而为后序的加工精度提供保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