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外板无损伤拉拔修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2268发布日期:2019-11-09 00:0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身外板无损伤拉拔修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外板无损伤拉拔修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私家车的数量邹增,给人们的出行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各种关系,汽车外边被擦碰在所难免,一旦出现磕碰在修复时大多使用介子机进行凹陷处拉拔,对汽车车身外板有一定的损伤,即便一些凹痕,表面油漆没有损伤,也需要将表面油漆打磨掉,重新做漆,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浪费资源,同时也对汽车车身外板造成了一定的损伤。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汽车维修工具正向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因此,汽车维修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汽车行业后市场的进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外板无损伤拉拔修复机,解以现有技术中的介子机拉拔汽车凹陷处容易对汽车车身外板造成损伤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身外板无损伤拉拔修复机,包括撞击拉拔机构和与其连接的粘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粘接机构用于粘在汽车的凹陷处,撞击拉拔机构用于对汽车凹陷处进行拉拔处理。

所述的撞击拉拔机构包括支杆、固定在支杆上的挡块和套设在支杆上并可在支杆上沿支杆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撞击锤;本申请通过撞击锤在支杆上移动撞击挡块实现支杆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撞击力的方向与支杆的长度方向一致,当撞击力朝着远离汽车的方向时,可将汽车凹进去的部位向外拉拔,以实现将汽车凹陷处拉平。

所述的粘接机构包括高温管道、套设在高温管道上的加热半导体、一端与高温管道相通的热熔胶管道和设置在热熔胶管道上并可相对热熔胶管道在热熔胶管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将放置在热熔胶管道内的热熔胶推向高温管道内的挤压推进片,所述的加热半导体用于连接电源以产生热量,所述的高温管道与热熔胶管道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高温管道远离热熔胶管道的一端连接粘接头;本申请中的加热半导体通电产生热量,将高温管道内的热熔胶熔化,并从粘接头流出,以粘接在汽车凹陷处,实现本申请与汽车的固定和隔开,本请不直接与汽车接触,中间隔着胶,因此,不会对汽车车身外板油漆造成损伤,拉拔完成后只需对热熔胶加热,热熔胶即可从汽车车身外板脱落,汽车车身外板凹陷面积小时,不需对其表面重新作漆处理,或者不需作大面积的作漆处理,即提高汽车车身外板凹陷处的拉拔效率,又可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申请由于设置了粘接机构,可以将本申请粘接在汽车上并且保持本申请与汽车车身外板隔着热熔胶,在拉拔过程中,不会对汽车车身外板的油漆造成损伤,避免后续对汽车车身外板重新作漆或者对没有凹陷处作漆,减少后续处理中的资源浪费,也提高了汽车车身外板处理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隔热外壳,所述的加热半导体位于隔热外壳内。本申请设置隔热外壳,避免加热半导体对操作人员产生烫伤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保护外壳,所述的支杆的一端与保护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的隔热外壳、热熔胶管道和挤压推进片均位于保护外壳内,所述的挤压推进片的两端各固定有一根推进杆,所述的推进杆与热熔胶管道垂直,所述的保护外壳上沿着热熔胶管道的长度方向开有推进杆导槽,所述的推进杆穿过推进杆导槽伸到保护外壳以外,并且所述的推进杆可随着挤压推进片的滑动而在推进杆导槽内滑动,所述的粘接头安装在保护外壳上远离支杆的一端上。本申请设置保护外壳,一方面用于将粘接机构设置于其中,另一方面方便与撞击拉拔机构的连接,本中的推进杆推动推进片沿着推进杆导槽的方向滑动,对推进片的移动进行导向,确保热熔胶被从高温管道内挤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风冷管道,所述的保护外壳用于安装粘接头的一端上开有若干风冷孔,所述的风冷管道一端与隔热外壳相通,另一端伸出保护外壳以外,风冷管道内的空气经隔热外壳内的加热半导体后升温并从风冷孔内流通到保护外壳以外。本申请设置内冷管,风冷管内的风通过隔热外壳时,被加热半导体产生的热量加热成热风,并从风冷孔吹出,加快热熔胶凝固,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的使用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的顶端与保护外壳连接用于支撑保护外壳。本申请设置固定杆用于支撑起粘接机构,从而整体上支撑起本申请,方便本申请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杆包括上固定杆单元和下固定杆单元,所述的下固定杆单元沿其长度方向开有长孔,所述的上固定杆单元的底端伸入长孔内并可在长孔内上下滑动,所述的下固定杆单元上设置有用于在上固定杆单元滑动到预定位置时固定上固定杆单元的固定件。本申请的上固定杆单元与下固定杆单元可相对滑动,从而调整固定杆的高度,可根据汽车凹陷处的高度调整固定杆使粘接头处于适宜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固定杆单元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支撑座和两根支撑杆,所述的两根支撑杆位于支撑座的两则并且两根支撑杆的底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保护外壳位于两根支撑杆之间并且保护外壳的下表面由支撑座支撑。本申请设置固定架,便于固定杆与粘接机构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固定杆单元的底端设置有圆形的底盘,所述的底盘的直径大于下固定杆单元的直径。本申请设置底盘,固定单元的放置更稳定,不会在使用中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粘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杆安装在保护外壳上,所述的螺纹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保护外壳上,并且在螺纹连接杆上开有出胶孔,所述的出胶孔的一端开在螺纹连接杆的圆柱面上,另一端开设在螺纹连接杆的端面上用于与粘接头的出胶口相通,所述的出胶孔位于螺纹连接杆上的一端通过出胶管道与高温管道连通。本申请设置螺纹连接杆,用于增大粘接头与保护外壳的距离,也方便粘接头的安装,同时由于粘接对与高温管道的距离增大,减少热熔胶的凝固时间,更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的使用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粘接头包括第一粘接头和第二粘接头,所述的第一粘接头包括环形的接触部和截面为六边形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的接触部与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在第一粘接头上开有贯穿接触部和第一固定部并且与螺纹连接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的第二粘接头包括第二固定部和出胶头,所述的第二固定部的截面为六边形,所述的第二固定部和出胶部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固定部远离出胶头的一端开有用于与螺纹连接杆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的出胶头呈圆锥状,出胶头上开有胶水出口,胶水出口的一端位于出胶头的尖端上,另一端用于连通速粘胶瓶口。本申请中的第一粘接头用于热熔胶粘接,而设置第二粘接头,可用于速粘胶粘接,将速粘胶的瓶口插在胶水出口处并将速粘胶挤入胶水出口内,速粘胶从胶水出口位于出胶头尖端处的一端流出,实现粘接头与汽车车身外板的粘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结构巧妙、体积小巧、使用简单、修复汽车车身外板无损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反应本申请中撞击拉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反应本申请中粘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反应本申请中固定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反应本申请中粘接机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反应本申请中第一粘接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反应本申请中第二粘接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反应本申请中粘接机构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杆;2、挡块;3、撞击锤;4、高温管道;5、加热半导体;6、热熔胶管道;7、挤压推进片;8、粘接头;9、隔热外壳;10、保护外壳;11、推进杆;12、推进杆导向槽;13、风冷管道;14、风冷孔;15、上固定杆单元;16、下固定杆单元;17、固定件;18、支撑座;19、支撑杆;20、底盘;21、螺纹连接杆;22、出胶管道;23、接触部;24、第一固定部;25、第一螺纹孔;26、第二固定部;27、出胶头;28、胶水出口;29、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5、图7和图8所示的汽车车身外板无损伤拉拔修复机,包括撞击拉拔机构和粘接机构。

所述的撞击拉拔机构包括支杆1、固定在支杆1上的挡块2和套设在支杆1上并可在支杆1上沿支杆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撞击锤3,所述的撞击锤3呈圆柱状,在撞击锤3上沿其轴线方向开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的支杆1为圆柱状,并且所述的撞击锤3上的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支杆1的直径,所述的支杆1穿过撞击锤3上的通孔,通过手动对撞击锤3施加沿支杆1长度方向的力实现撞击锤3在支杆1上滑动,本申请优选的挡块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块2均固定在支杆1上,并且两个挡块2分别位于撞击锤3的两侧,两个挡块2之间的距离远大于撞击锤3轴向的长度,以确保撞击锤3可在支杆1上滑动,本申请中靠近粘接机构的一个挡块2用于对撞击锤3产生阻挡,防止撞击锤3撞击到粘接机构,远离粘接机构的一个挡块2在撞击锤3撞击该挡块2时,对整个汽车车身外板无损伤拉拔修复机产生远离汽车方向的力,以对汽车凹陷处产生拉拔,本申请优选的在支杆1上远离粘接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手柄29,在使用时,可一手扶持手柄29,另一手对撞击锤3施以沿支杆1长度方向的力。

所述的粘接机构包括高温管道4、套设在高温管道4上的加热半导体5、一端与高温管道4靠近撞击拉拔机构一端相通的热熔胶管道6和设置在热熔胶管道6上并可相对热熔胶管道6在热熔胶管道6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将放置在热熔胶管道6内的热熔胶推向高温管道4内的挤压推进片7,所述的加热半导体5用与其连接并且在端部设置有插头的电源线连接电源(220V交流电)以产生热量,所述的高温管道4与热熔胶管道6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高温管道4远离热熔胶管道6的一端连接粘接头8。本申请中的高温管道4本身并不产生高温,加热半导体5通电后产生热量对高温管道4加热使高温管道4温度升高。本申请中的加热半导体5系现有技术,具体可采用无锡市国瑞热控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云母加热板。

为防止加热时加热半导体5烫伤操作人员,本申请在加热半导体5处设置有隔热外壳9,所述的加热半导体5位于隔热外壳9内。

本申请优选的设置有保护外壳10,所述的保护外壳10呈正方体状,所述的支杆1的一端与保护外壳10固定连接(如焊接等),所述的隔热外壳9、热熔胶管道6和挤压推进片7均位于保护外壳10内,所述的挤压推进片7的两端各固定有一根推进杆11,所述的推进杆11与热熔胶管道6垂直,所述的保护外壳10上沿着热熔胶管道6的长度方向开有推进杆导槽12,所述的推进杆11穿过推进杆导槽12伸到保护外壳10以外,并且所述的推进杆11可随着挤压推进片7的滑动而在推进杆导槽12内滑动,所述的粘接头8安装在保护外壳10上远离支杆1的一端上,本申请优选的热熔胶管道6为水平放置(即中心线沿水平方向)的筒状,在其上部开有滑槽,所述的挤压推进片7为长度较短的圆柱状,并且所述的挤压推进片7的直径略小于热熔胶管道6的内径,在所述的挤压推进片7的顶部固定(如焊接)有连接块,所述的推进杆11固定(如焊接)在连接块上,由于挤压推进片7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其顶部由推进杆11限位,因此其在热熔胶管道6内不会转动,仅可沿着热熔胶管道6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将热熔胶管道6内的热熔胶朝着粘接头8的方向推动。

为使由粘接头8挤出的胶快速凝固,本申请设置有风冷管道13,所述的保护外壳10用于安装粘接头8的一端上开有若干风冷孔14,所述的风冷管道13与隔热外壳9相通,另一端伸出保护外壳10以外并且在风冷管13位于保护外壳10以外的一端连接有风冷管接头用于接入维修厂或4S店的充气管,以向风冷管13内充入冷风,冷风在通过隔热外壳9时,带走部分加热半导体5的热量,将冷风变成暖风,并从通孔14内流通到保护外壳10以外作用在胶粘连接部分使快速冷却粘合。

为便于本申请的固定,本申请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的顶端与保护外壳10连接用于支撑保护外壳10。本申请中所述的固定杆包括上固定杆单元15和下固定杆单元16,所述的下固定杆单元16沿其长度方向开有长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的上固定杆单元15的底端伸入长孔内并可在长孔内上下滑动,所述的下固定杆单元16上设置有用于在上固定杆单元15滑动到预定位置时固定上固定杆单元15的固定件17,本申请优选的下固定杆单元16为圆柱状,上固定杆单元15呈直径小于下固定杆单元16的圆柱状,所述的长孔的孔径略大于上固定杆单元15的直径,所述的固定件17是螺栓,在所述的下固定杆单元16上部开有与长孔相通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固定件17的螺杆部分与螺纹孔螺纹配合,拧动固定件17,其位于下固定杆单元16的一端的端部抵住上固定杆单元15,以实现上固定杆单元15与下固定杆单元16的固定,如需调整固定杆整体的长度,只需松动螺栓,调整好上固定杆单元15的位置再拧紧螺栓即可,本申请中固定杆的长度调整方便。

本申请实现保护外壳10与固定杆的连接的具体结构是:所述的上固定杆单元15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支撑座18和两根支撑杆19,所述的支撑座18的底部与上固定单元15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的支撑座18的两端与上固定单元15的距离相等,所述的两根支撑杆19位于支撑座18的两则并且两根支撑杆19的底端与支撑座18固定连接,所述的两根支撑杆19均与支撑座18垂直,使所述的固定架形成“凵”形的结构,所述的保护外壳10位于两根支撑杆19之间并且保护外壳10的下表面由支撑座18支撑,所述的保护外壳10安装在固定架上时,保护外壳10两侧面分别与两根支撑杆19相贴合以对保护外壳10在水平面上与支杆1垂直的方向上进行限位,防止保护外壳10移动。

本申请优选的在所述的下固定杆单元16的底端设置有圆形的底盘20,所述的底盘20的直径大于下固定杆单元16的直径,本申请优选的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下固定杆单元16固定在底盘20上,并且所述的下固定杆单元16与底盘2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本申请中所述的粘接头8通过螺纹连接杆21安装在保护外壳10上,所述的螺纹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在保护外壳10上,并且在螺纹连接杆21上开有出胶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出胶孔的一端开在螺纹连接杆21的圆柱面上,另一端开设在螺纹连接杆21的端面上用于与粘接头8的出胶口相通,所述的出胶孔位于螺纹连接杆21圆柱面上的一端通过出胶管道22与高温管道4连通,所述的出胶管道22的一端与螺纹连接杆2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保护外壳10内部与高温管道4的端部相连,所述的高温管道4内的热熔胶被加热半导体5加热熔化后,由挤压推进片7朝着粘接头8的方向推进并由出胶管道22进入螺纹连接杆21上的出胶孔内,由粘接头8上的出胶口挤出。

本申请中所述的粘接头8包括第一粘接头,所述的第一粘接头包括环形的接触部23和截面为六边形的第一固定部24,所述的接触部23与第一固定部24一体成型,在第一粘接头上开有贯穿接触部23和第一固定部24并且与螺纹连接杆21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孔25用于将第一粘接头可拆卸的安装在螺纹连接杆21上,本实施例中的粘接头适用于没有棱角的位置处车身外板的拉拔修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系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粘接头8还包括第二粘接头,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二粘接头包括第二固定部26和出胶头27,所述的第二固定部26的截面为六边形,所述的第二固定部26和出胶部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固定部26远离出胶头27的一端开有用于与螺纹连接杆21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的出胶头27呈圆锥状,出胶头27上开有胶水出口28,胶水出口28的一端位于出胶头27的尖端上,另一端位于出胶头27的圆锥面上用于连通速粘胶瓶口,使用时将速粘胶的瓶口插在胶水出口28位于出胶头27圆锥面上的一端,并将速粘胶从速粘胶瓶内挤入胶水出口28内,速粘胶水从胶水出口28位于出胶头尖端上的一端流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粘接头用于与车身外板粘接处面积小,可适用于车身外板上棱角处的拉拔修复。本实施例其余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具体可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予详述。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既能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