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面加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811发布日期:2019-11-15 22:22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面加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外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面加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单片机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电路板的小型化、可移动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使用者的诉求,小型电路板,由于自身的结构、材料以及各类脆弱元器件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时必须使用保护装置即半导体外壳。再半导体外壳生产过程中,为了使多个零件共面,一般将一块平板直接压放在多个零件上,由于平板只具有三个施力点,导致部分零件没有被平板压到,从而无法保证所有零件的平面共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多面加压模具,通过在模具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设有加压圆柱体,加压圆柱体下端穿过下支板施压在零件上端面,每个零件上端对应一个加压圆柱体,加压圆柱体依靠自身的重力对零件施压,保证所有零件共面。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面加压模具,包括零件放置座和零件加压板,所述零件放置座设置在零件加压板的下方,所述零件放置座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放置待加压零件的零件放置孔,所述零件加压板包括上支板和下支板,所述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设有用于限位的支撑柱,所述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安装有加压圆柱体,所述加压圆柱体上端穿过上支板,下端穿过下支板,所述加压圆柱体与零件放置孔一一对应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包括零件放置座和零件加压板,零件放置座设置在零件加压板的下方,零件放置座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放置待加压零件的零件放置孔,零件放置在零件放置孔内,零件加压板搭放在零件放置座上,此时部分零件并没有被零件加压板压到;零件加压板包括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设有用于限位的支撑柱,支撑柱起到限位作用,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留出设置加压圆柱体的空间;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安装有加压圆柱体,加压圆柱体上端穿过上支板,下端穿过下支板,加压圆柱体安装于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加压圆柱体与零件放置孔一一对应设置,加压圆柱体下端穿过下支板施压在零件上端面,可以实现每个零件上端对应一个加压圆柱体,使每个零件均匀受力,保证所有零件能够共面。

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柱呈圆柱形且上下两端直径小于中部直径,所述支撑柱设置在上支板和下支板的中端和斜角位置,所述支撑柱上端穿过上支板与上支板通过螺栓连接,下端穿过下支板与下支板通过螺栓连接,在避开加压圆柱体的位置设置支撑柱,上支板与下支板的位置更加稳固,使得模具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压圆柱体活动安装于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加压圆柱体可上下移动,加压圆柱体压住对应零件后,由于可以上下移动,零件对加压圆柱体有反作用力,此时加压圆柱体不会再施加其他力,保证每个零件受力均匀。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压圆柱体中部直径大于上下两端,加压圆柱体向下压住对应零件时,加压圆柱体直径较大部份限制下端加压部分的长度,可以限制向下施力的大小,避免零件因为加压圆柱体的压力过大而产生压痕。

进一步限定,所述零件放置座上设有定位棒,所述定位棒头部穿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在零件放置座上,定位块通过零件结构设置,定位棒头部穿有定位块水平放置,零件部分放在定位棒,保证零件在加压时位置是水平的,避免零件在加压后变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在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安装有加压圆柱体,加压圆柱体上端穿过上支板,下端穿过下支板,加压圆柱体安装于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加压圆柱体与零件放置孔一一对应设置,加压圆柱体下端穿过下支板施压在零件上端面,可以实现每个零件上端对应一个加压圆柱体,保证所有零件能够共面。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面加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面加压模具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零件放置座;2、零件加压板;3、上支板;4、下支板;5、支撑柱;6、加压圆柱体;7、定位棒;8、定位块;9、零件放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多面加压模具,包括零件放置座1和零件加压板2,所述零件放置座1设置在零件加压板2的下方,所述零件放置座1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放置待加压零件的零件放置孔9,所述零件加压板2包括上支板3和下支板4,所述上支板3与下支板4之间设有用于限位的支撑柱5,所述上支板3和下支板4之间安装有加压圆柱体6,所述加压圆柱体6上端穿过上支板3,下端穿过下支板4,所述加压圆柱体6与零件放置孔9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柱5呈圆柱形且上下两端直径小于中部直径,所述支撑柱5设置在上支板3和下支板4的中端和斜角位置,所述支撑柱5上端穿过上支板3与上支板3通过螺栓连接,下端穿过下支板4与下支板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加压圆柱体6活动安装于上支板3和下支板4之间;所述加压圆柱体6中部直径大于上下两端;所述零件放置座1上设有定位棒7,所述定位棒7头部穿有定位块8,所述定位块8固定连接在零件放置座1上。

本实施例中,包括零件放置座1和零件加压板2,零件放置座1设置在零件加压板2的下方,零件放置座1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放置待加压零件的零件放置孔9,零件放置在零件放置孔9内,零件加压板2搭放在零件放置座1上,此时部分零件并没有被零件加压板2压到;零件加压板2包括上支板3和下支板4,上支板3与下支板4之间设有用于限位的支撑柱5,支撑柱5起到限位作用,上支板3与下支板4之间留出设置加压圆柱体6的空间,支撑柱5呈圆柱形且上下两端直径小于中部直径,所述支撑柱5设置在上支板3和下支板4的中端和斜角位置,所述支撑柱5上端穿过上支板3与上支板3通过螺栓连接,下端穿过下支板4与下支板4通过螺栓连接,在避开加压圆柱体6的位置设置支撑柱5,上支板3与下支板4的位置更加稳固,使得模具结构更加稳定;上支板3和下支板4之间安装有加压圆柱体6,加压圆柱体6上端穿过上支板3,下端穿过下支板4,加压圆柱体6安装于上支板3和下支板4之间,加压圆柱体6活动安装于上支板3和下支板4之间,加压圆柱体6可上下移动,加压圆柱体6压住对应零件后,由于可以上下移动,零件对加压圆柱体6有反作用力,此时加压圆柱体6不会再施加其他力,保证每个零件受力均匀;进一步的,加压圆柱体6中部直径大于上下两端,加压圆柱体6向下压住对应零件时,加压圆柱体6直径较大部份限制下端加压部分的长度,可以限制向下施力的大小,避免零件因为加压圆柱体6的压力过大而产生压痕;零件放置座1上设有定位棒7,定位棒7头部穿有定位块8,定位块8固定连接在零件放置座1上,定位块8通过零件结构设置,定位棒7头部穿有定位块8水平放置,零件部分放在定位棒7,保证零件在加压时位置是水平的,避免零件在加压后变形,加压圆柱体6与零件放置孔9一一对应设置,加压圆柱体6下端穿过下支板4施压在零件上端面,可以实现每个零件上端对应一个加压圆柱体6,使每个零件均匀受力,保证所有零件能够共面。

本实用新型,包括零件放置座1和零件加压板2,零件放置座1设置在零件加压板2的下方,零件放置座1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放置待加压零件的零件放置孔9,零件放置在零件放置孔9内,多个零件放置在零件放置座1上,零件加压板2搭放在零件放置座1上,此时部分零件并没有被零件加压板2压到;零件加压板2包括上支板3和下支板4,上支板3与下支板4之间设有用于限位的支撑柱5,支撑柱5起到限位作用,上支板3与下支板4之间留出设置加压圆柱体6的空间;上支板3和下支板4之间安装有加压圆柱体6,加压圆柱体6上端穿过上支板3,下端穿过下支板4,加压圆柱体6安装于上支板3和下支板4之间,加压圆柱体6与零件放置孔9一一对应设置,加压圆柱体6下端穿过下支板4施压在零件上端面,可以实现每个零件上端对应一个加压圆柱体6,保证所有零件能够共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