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叶铆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8003发布日期:2019-12-17 22:2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风叶铆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叶领域,尤其涉及风叶铆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叶的叶片和轮毂之间的连接方式大多为焊接或者铆接,当连接方式为焊接时,焊接后的风叶平衡度调整难度较大,且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因叶片脱焊而发生意外,当连接方式为铆接时,现有的风叶铆接方法都是人工捧托风叶进行铆接,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铆钉容易铆偏铆弯产生废品,制作出的风叶残次品、废品较多,使制造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风叶铆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风叶铆接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垂直固定在气缸座上,所述导套固定在气缸上,所述导销通过导套的长圆槽孔固定在导柱上,所述导柱上端依次设置有经向导轨、纵横连接板和切向导轨,呈上下十字交叉水平安装,所述经向导轨和切向导轨两端装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芯轴座安装在切向导轨上,所述调角块通过螺钉固定在芯轴座内,所述摆块用销轴定位在芯轴座内,所述摆块下方设置有u形槽,所述芯轴固定在摆块上方,所述调角块另一端加工有长圆槽。

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柱安装在导套内。

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固定。

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u形槽可供芯轴作正负10度内摆动。

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角块向左移动时芯轴顺时针偏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经向导轨、纵横连接板和切向导轨实现风叶自动铆接,达到工件风叶可转到所需角度加正负10度的自由摆动,同时作水平左右前后移动和上下升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见图1和图2,风叶铆接装置,包括气缸1,所述气缸1垂直固定在气缸座2上,所述导套3固定在气缸1上,导柱5安装在导套3内,所述导销4通过导套3的长圆槽孔固定在导柱5上,使二者只能作轴向上下移动而不能转动,所述导柱5上端依次设置有经向导轨6、纵横连接板7和切向导轨8,呈上下十字交叉水平安装,所述经向导轨6和切向导轨8两端装有第一限位板9和第二限位板10,并且都用第一螺栓17和第二螺栓18固定,所述芯轴座11安装在切向导轨6上,所述调角块12通过螺钉13固定在芯轴座11内,所述摆块14用销轴15定位在芯轴座11内,所述摆块14下方有一半圆齿卡在调角块12的u形槽内可供芯轴16作正负10度内摆动,所述芯轴16固定在摆块14上方,所述调角块12另一端加工有长圆槽,调角块12向左移动时芯轴16顺时针偏转,供调节芯轴16到风叶的主旋转角时由螺钉13固定在芯轴座11上,达到工件风叶可转到所需角度加正负10度的自由摆动,同时作水平左右前后移动和上下升降运动的目的。

工作时先松开螺钉13,左右推拉调角块12使芯轴16的主倾斜度与工件风叶轮幅19的扭转角相同时锁紧螺钉13;然后气缸1上升,带动导柱5及其所有装在其上物件和工件风叶一同上升,将风叶轮鼓21套到芯轴16上,将风叶的叶片22放进风叶轮幅19的下面,对正各铆钉孔,同时插好二个铆钉(20a)和(20b),通过经向导轨6和切向导轨8的移动先将铆钉(20a)送进铆模内,气缸1下降,铆机上模下压将这铆钉(20a)压实,铆钉(20a)压实后上模自己动上升,气缸1上升,切向导轨8向右移动和摆块14的顺时针转动将铆钉(20b)送进铆模内,气缸1下降,铆机上模下压将这铆钉(20b)压实,铆钉(20b)压实后上模自己动上升,气缸1上升,经向导轨6向前移动将铆钉(20c)送进铆模内,气缸1下降,铆机上模下压将这铆钉(20c)压实,铆钉(20c)压实后上模自己动上升,气缸1上升,切向导轨8向左移动和摆块14的逆时针转动将铆钉(20d)送进铆模内,气缸1下降,铆机上模下压将这铆钉(20d)压实,铆钉(20d)压实后上模自己动上升,气缸1上升,至此铆完一条轮幅19上的所有铆钉。铆完一条轮幅上的所有铆钉后转动轮鼓21开始铆第二条轮幅19上的铆钉,直至全部铆好后将整个风叶从芯轴16上取下,至处一个风叶铆接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经向导轨6、纵横连接板7和切向导轨8实现风叶自动铆接,达到工件风叶可转到所需角度加正负10度的自由摆动,同时作水平左右前后移动和上下升降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