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8583发布日期:2021-07-23 21:1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其具有支承区段用于将电动工具放上到底座上、尤其放上到工件和/或引导元件上。



背景技术:

在de102007041097a1中描述了一种具有用于识别在工具机器中的应用情况的识别单元的工具机器监控装置。所述识别单元根据至少一个间距特征参量来识别应用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确定电动工具的运行状态。

所述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动工具来解决。所述电动工具具有支承探测装置并且构造成用于借助于支承探测装置检测第一支承状态和/或第二支承状态并且基于所检测的支承状态确定电动工具的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一支承状态中,电动工具以支承区段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平放在底座上,在所述第二支承状态中,电动工具没有以至少第一区域平放在底座上。

因此,根据电动工具平放或未平放在底座上来确定运行状态。电动工具是平放在底座上还是没有平放在底座上能够以很简单的方式进行探测。尤其,为此间距识别不是强制性地必要的,如其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那样。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的探测通过接触切换件、尤其机械的切换件来进行,其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底座进行操纵。接触切换件能够直接通过接触底座进行操纵或与此备选地间接地通过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元件、尤其通过直接接触底座的支承探测区段进行操纵。接触切换件适宜地构造成用于使两个、尤其仅仅两个状态与彼此进行区分,尤其被操纵和未被操纵的状态。

支承区段适宜地包括支承面和/或支承探测区段。支承探测区段能够布置在支承面中和/或布置在其侧向并且在支承在底座上时由底座进行操纵。支承探测区段适宜地用于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

优选地,支承探测装置构造成用于检测这两个支承状态。支承探测装置尤其构造成用于确定当前的支承状态是第一支承状态还是第二支承状态,并且基于当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和/或基于之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确定运行状态。

“支承”和“平放”这些概念应该尤其独立于重力矢量进行理解。“支承”或“平放”能够是沿重力矢量的方向和/或还沿与重力矢量不同的方向给出的。例如电动工具能够以支承区段、也就是说尤其支承面和/或支承探测区段从下方放上到房顶上和/或在侧向放上到竖直的壁上。

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固定的电动工具,其具有支承区段用于放上工件,其中,电动工具具有支承探测装置并且构造成用于借助于支承探测装置检测第一支承状态和/或第二支承状态并且基于所检测的支承状态确定电动工具的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一支承状态中,工件平放在电动工具的支承区段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上,在所述第二支承状态中,工件没有平放在电动工具的支承区段的至少第一区域上。

有利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优选地,支承探测装置为了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具有探测单元,所述探测单元尤其实施为能够机械地操纵的探测单元,优选地作为接触切换件。

优选地,电动工具具有支承探测区段并且支承探测装置构造成用于基于支承探测区段是否通过底座进行操纵来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

优选地,支承探测区段沿进给方向布置在电动工具的工具之后、之前和/或在其区域中。

优选地,支承区段包括支承面并且所述支承探测区段相对于所述支承面能够运动地进行支撑。

优选地,电动工具具有用于驱动工具的驱动区段,在所述驱动区段处布置有探测单元。

优选地,支承探测装置具有耦联机构,支承探测区段通过所述耦联机构机械地与探测单元耦联,以便取决于电动工具是处于第一支承状态中还是处于第二支承状态中来机械地操纵探测单元。

优选地,耦联机构具有在驱动区段处能够运动地支撑的耦联元件。

优选地,电动工具具有第一铰接件,驱动区段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探测单元一起相对于支承区段置于不同的第一位置中。

优选地,耦联机构构造成用于相对于第一位置无改变地提供在支承探测区段与探测单元之间的机械的耦联,从而支承探测装置在驱动区段的不同的第一位置中准确地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

优选地,第一铰接件是第一摆动铰接件并且耦联机构具有能够通过支承探测区段和/或底座进行操纵的操纵区段,所述操纵区段与第一摆动铰接件的摆动轴线同心地进行实施。

优选地,电动工具具有第二铰接件,驱动区段能够通过第二铰接件与探测单元一起相对于支承区段被置于不同的第二位置中,其中,所述耦联机构构造成用于相对于第二位置无改变地提供在支承探测区段与探测单元之间的机械的耦联,从而支承探测装置在驱动区段的不同的第二位置中准确地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

优选地,第二铰接件是第二摆动铰接件并且操纵区段与第二摆动铰接件的摆动轴线同心地进行实施。

优选地,电动工具构造成用于将故障状态、尤其反冲状态和/或加工状态确定为运行状态。

优选地,电动工具构造成用于在确定运行状态时附加于所检测的支承状态考虑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间距、力、压力、力矩、加速度、转动速率、电流、电压、转速、转矩、温度和/或声响。

优选地,电动工具构造成用于取决于所检测的支承状态来检测另外的输入参量。

优选地,电动工具构造成用于作为对所检测的运行状态的反应将工具的驱动器解除激活、使工具停止和/或将工具置于安全位置中。

优选地,电动工具构造成用于在确定运行状态时考虑当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和之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尤其从之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到当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的支承状态改变。

优选地,电动工具构造成用于将反冲状态确定为运行状态,也即取决于如下条件是否累积地被满足:支承探测装置检测到第二支承状态;在第二支承状态之前,支承探测装置已经检测到第一支承状态;与驱动工具的马达相关的电流处于预先确定的阈值之上。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考附图阐释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和示范性的细节。在此:

图1示出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示出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的示意性的前视图,

图3示出具有根据第一变型方案的支承探测装置的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的子区域的透视的视图,

图4示出子区域的侧视图,其中,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处于第一支承状态中,

图5示出具有根据第二变型方案的支承探测装置的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的子区域的透视的视图,

图6示出子区域的侧视图,其中,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处于第一支承状态中,

图7示出子区域的侧视图,其中,电动工具的浸没区段绕第一摆动轴线摆动,

图8示出子区域的侧视图,其中,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处于第二支承状态中,

图9示出子区域的剖切的前视图,

图10示出子区域的剖切的前视图,其中,倾斜区段绕第二摆动轴线摆动,

图11示出具有根据第三变型方案的支承探测装置的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的子区域的剖切的前视图,

图12示出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的透视的视图,

图13示出固定的电动工具的示意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电动工具10,其示范性地构造为手动引导的电动工具。电动工具10具有支承区段1用于将电动工具10放上到底座2上,尤其放上到工件和/或引导元件上。

电动工具10具有支承探测装置3并且构造成用于借助于支承探测装置3检测第一支承状态和/或第二支承状态并且基于所检测的支承状态确定电动工具10的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一支承状态中电动工具10以支承区段1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5平放在底座2上,在所述第二支承状态中电动工具10没有以至少第一区域5平放在底座2上。

下面阐释另外的示范性的细节。在此,尤其参考在图中绘入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其正交于彼此地进行取向。x方向还能够被称为纵向方向,y方向被称为横向方向以及z方向被称为高度方向。

首先,关于基础结构:

电动工具10示范性地包括能够旋转的工具9,例如锯片。电动工具10示范性地构造为锯,尤其作为手动圆锯,优选地作为浸没式锯。备选地,电动工具10还能够包括铣刀或磨削盘并且例如构造为平销钉铣刀(flachdübelfräse)或角磨机。

支承区段1优选地包括支承面11和/或支承探测区段7。电动工具10的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在电动工具10的根据规定的取向的情况下适宜地向下方指向。支承区段1根据电动工具10的应用还能够向上方或在侧向进行取向,例如在加工顶部或竖直的壁时。示范性地,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法向于z方向进行取向。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优选地撑开xy平面。适宜地,工具9沿z方向比支承面11更远地向下方延伸。工具9沿z方向向下方伸出经过支承区段1。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和工具9如下地相对于彼此进行布置,使得在根据规定的运行中,在所述运行中工具9对工件进行加工并且尤其没入到工件中,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适宜地平放在工件和/或引导机构上,例如平放在引导轨道上。

电动工具10适宜地如下地进行构造,使得其为了加工工件沿进给方向8相对于工件进行运动,尤其手动地通过使用者进行运动。进给方向8示范性地平行于x方向进行取向。在电动工具10相对于工件运动时,电动工具10以其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平放在工件上和/或在尤其平放在工件上的引导轨道上。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如下地进行实施,使得其能够沿进给方向8在平放在工件和/或引导轨道上的状态中相对于工件和/或引导轨道进行移位。适宜地,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沿进给方向8基本上平坦地实施。

工具9适宜地相对于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能够运动地进行支撑,从而其能够在其相对于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的位置方面进行改变。适宜地,工具9能够绕第一摆动轴线和/或尤其正交于第一摆动轴线进行取向的第二摆动轴线相对于支承区段1进行摆动。第二摆动轴线示范性地平行于x轴线进行取向。第一摆动轴线的取向适宜地取决于绕第二摆动轴线的摆动位置。在关于第二摆动轴线的法向位置中,第一摆动轴线适宜地平行于y方向进行取向。

第一和/或第二摆动轴线不必强制性地实体地存在。绕所述摆动轴线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摆动能够适宜地还通过一个或多个滑槽进行。

备选于前面所描述的具有第一和/或第二摆动轴线的设计方案,电动工具还能够如下地构造,使得工具9相对于支承区段1、尤其相对于支承面11是不能够摆动的。

在示范性的情况中,其中,电动工具10构造为锯、尤其浸没式锯,通过构造为锯片的工具9绕第一摆动轴线的摆动适宜地能够对锯片的没入深度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锯片沿z方向向下方伸出经过支承区段1多深。备选地或附加地,通过绕第二摆动轴线的摆动能够对倾斜角度,也就是说在锯片平面与支承区段1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

根据示范性的设计方案,电动工具10具有基础区段19,所述基础区段包括基板21和/或第二铰接区段22。适宜地,基板21的沿z方向向下方取向的、适宜地面积最大的面提供支承区段1或支承区段1的一部分、尤其支承面11。第二铰接区段22优选地从基板21沿z方向向上方突出。第二铰接区段22示范性地沿x方向与彼此间隔开地进行布置。

电动工具10示范性地具有倾斜区段23,其相对于基础区段19绕之前提及的第二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撑。倾斜区段23示范性地包括第一铰接区段25和浸没区段24。适宜地,在倾斜区段23摆动时第一铰接区段25和/或浸没区段24一起相对于基础区段19摆动。

第一铰接区段25适宜地沿x方向处于第二铰接区段22之间并且尤其绕第二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支撑在第二铰接区段22处。第一铰接区段25优选地从基板21沿z方向向上方延伸。

适宜地,浸没区段24相对于第一铰接区段25绕之前提及的第一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撑。浸没区段24示范性地包括工具9、驱动区段26和/或把手27。适宜地,在浸没区段24相对于第一铰接区段25摆动时工具9、驱动区段26和/或把手27一起相对于第一铰接区段25摆动。

驱动区段26适宜地包括用于驱动工具9的驱动单元,例如马达、尤其电马达和/或传动机构。适宜地,驱动区段26此外包括用于操控驱动单元的控制单元、例如电子设备组件。

驱动区段26示范性地沿y方向从第一铰接区段25突出。驱动区段26优选地沿z方向布置在支承面1之上。驱动区段26示范性地相对于支承区段1、尤其相对于支承面11绕第一和/或第二摆动轴线是能够摆动的;也就是说,能够在其相对于支承区段1的位置方面进行改变。

把手27示范性地沿z方向向上方从驱动区段26突出。在把手27处示范性地布置有操作装置28、例如按钮,使用者能够通过所述按钮控制工具9的驱动器。

具有基础区段19、倾斜区段23、浸没区段24和驱动区段26的电动工具10的示范性的设计方案尤其还在图12中示出。

接下来,应该探讨支承探测装置3。

支承探测装置3能够尤其根据随后进行阐释的并且在图3至11中示范性地示出的变型方案中的一个进行构造。

首先应该探讨在全部三个变型方案(或还有其它的变型方案)中能够存在的特征。

支承探测装置3为了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适宜地包括探测单元4。探测单元4优选地能够机械地进行操纵。探测单元4尤其实施为能够按压的切换件,尤其实施为能够机械地按压的接触切换件。适宜地,通过按压接触切换件断开或闭合电连接。电动工具10适宜地构造成用于尤其借助于之前提及的控制单元检测探测单元4的操纵。根据优选的设计方案,探测单元4能够检测仅仅两个不同的状态。

支承探测装置3尤其如下地构造,使得探测单元4在第一支承状态中由底座2尤其直接或间接地机械地进行操纵,和/或探测单元4在第二支承状态中没有由底座2机械地操纵,尤其没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操纵。只要探测单元4构造为接触切换件,接触切换件在第一支承状态中就由底座2按压,尤其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按压,和/或在第二支承状态中没有由底座2按压,尤其没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按压。在支承状态与探测单元4的操纵之间的依赖性还能够与前面所描述的依赖性相反。

备选或附加于之前提及的设计方案,探测单元4还能够包括间距传感器、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相机、磁场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动速率传感器和/或力矩传感器。探测单元4尤其能够构造成用于在应用之前提及的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确定电动工具10的第一支承状态、第二支承状态和/或运行状态。

电动工具10适宜地包括支承探测区段7。支承探测区段7尤其是支承探测装置3的一部分。支承探测装置3构造成用于基于支承探测区段7是否通过底座2进行操纵来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支承探测区段7适宜地是支承区段1的一部分。支承探测区段7能够尤其布置在支承面11之内或在支承面11附近。

优选地,支承探测区段7如下地进行布置,使得其尤其在第二支承状态中沿z方向比支承面11更远地向下方延伸。支承探测区段7尤其如下地进行布置,使得其在支承区段1支承在底座2上时由底座2操纵。

支承探测区段7相对于支承面11能够运动地进行支撑。支承探测区段7尤其如下地被支撑,使得其在将支承区段1放上在底座2上时相对于支承面11运动。支承探测区段7尤其能够摆动地和/或能够线性运动地进行支撑。支承探测区段7尤其能够被置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中。适宜地,支承探测区段7在第一位置中沿z方向不比支承面11更远地向下方延伸并且在第二位置中沿z方向比支承面11更远地向下方延伸。

适宜地,支承探测区段7能够通过由底座2的操纵从第一位置被置于第二位置中。适宜地,支承探测装置3能够包括复位元件、例如弹簧元件,所述复位元件将支承探测区段7挤压或置于第二位置中,尤其当电动工具10处于第二支承状态中和/或支承探测区段7没有通过底座2操纵时将支承探测区段7挤压或置于第二位置中。

支承探测区段7能够是支承面11的一部分或附加于支承面11进行提供。支承探测区段7与支承面11适宜地占据相同的xy区域或不同的xy区域。支承探测区段7能够尤其在侧向、例如沿y方向布置在支承面11附近。此外,支承探测区段7能够布置在支承面11的凹处、例如穿孔或切口中。

优选地,支承探测区段7的下侧相对于支承面11被斜切。支承探测区段7的下侧尤其实施为斜边。在xz剖切面中,支承探测区段的7的下侧从支承面11出发对角线形地向下方走向,也即尤其沿相反于进给方向8的方向进行走向。在xz剖切面中,下侧的走向适宜地是连续的。以这种方式能够保证电动工具10能够沿进给方向8滑动到底座2上,而支承探测区段7在此是没有阻碍的。

支承探测区段7沿进给方向8布置在工具9之后、之前和/或在其区域中。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支承探测区段7沿进给方向8布置在工具9之后。优选地,存在仅仅一个支承探测区段7。与此备选地,还能够存在多个支承探测区段7,所述支承探测区段尤其沿x方向和/或y方向分布地布置。

适宜地,支承探测区段7延伸仅仅经过电动工具10的x延伸部的子区域、尤其支承区段1的x延伸部的子区域。支承区域1的在其中存在有支承探测区段7的x子区域适宜地涉及第一区域5。在其中不存在支承探测区段7的x子区域还应该被称为第二区域6。

与此备选地,支承探测区段7还能够延伸经过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的整个x延伸部。根据可行的设计方案,支承面1、尤其整个支承面1能够呈现支承探测区段7。

支承探测装置3具有耦联机构12,支承探测区段7通过所述耦联机构机械地与探测单元4耦联。通过耦联机构12,取决于电动工具10是处于第一支承状态还是处于第二支承状态中来机械地操纵探测单元4。示范性地,探测单元4在第一支承状态中由耦联机构12机械地操纵并且在第二支承状态中没有由耦联机构12机械地操纵。与此备选地,耦联机构12还能够如下地进行设计,使得探测单元4在第一支承状态中没有被操纵并且在第二支承状态中被操纵。

探测单元4适宜地布置在驱动区段24处。优选地,探测单元4与示范性地布置在驱动区段24处的控制单元通讯地和/或电地连接。驱动区段4示范性地与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和/或支承探测区段7间隔开地进行布置。示范性地,驱动区段4沿z方向布置在支承区段1之上、尤其在基板21之上。耦联机构12尤其用于使通过将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和/或支承探测区段7放上到底座2上而进行的机械的操纵机械地传导到处于驱动区段4处的控制单元。

耦联机构12适宜地具有尤其能够运动地支撑在驱动区段26处的耦联元件14。耦联元件14能够尤其构造为杆元件。支承探测区段7能够是耦联元件14的一部分。与此备选地,支承探测区段7还能够附加于耦联元件14地被提供。

适宜地,驱动区段26相对于支承区段1例如绕前面已经提到的第一和/或第二摆动轴线能够运动地进行支撑。

电动工具10示范性地具有第一铰接件15,驱动区段26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探测单元4一起相对于支承区段1被置于不同的第一位置中。第一铰接件尤其是第一摆动铰接件,优选地用于提供绕第一摆动轴线的摆动。第一铰接件15还能够被称为浸没式铰接件。

耦联机构12优选地构造成用于相对于第一位置无改变地提供在支承探测区段7与探测单元4之间的机械的耦联,从而支承探测装置3在驱动区段26的不同的第一位置中准确地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适宜地,耦联机构12具有能够通过支承探测区段7和/或底座2操纵的操纵区段16,所述操纵区段与第一摆动铰接件15的摆动轴线同心地实施。

电动工具10示范性地具有第二铰接件,驱动区段24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铰接件与探测单元4一起相对于支承区段1被置于不同的第二位置中。第二铰接件尤其是第二摆动铰接件,优选地用于提供绕第二摆动轴线的摆动。第二铰接件还能够被称为倾斜铰接件。

耦联机构12优选地构造成用于相对于第二位置无改变地提供在支承探测区段7与探测单元4之间的机械的耦联,从而支承探测装置7在驱动区段4的不同的第二位置中准确地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示范性地,操纵区段16与第二摆动铰接件的摆动轴线同心地实施。

在下面,应该参考图2至11更详细地探讨支承探测装置3的不同的变型方案。出于更好的可呈现性的原因,在图2至11中仅仅示出电动工具10的子区域或局部。此外,出于更好的可呈现性的原因在一些图中隐去工具9的一部分。

在图2和3中示出第一变型方案。在第一变型方案中,支承探测区段7是耦联元件14的一部分。耦联元件14在此如下地进行布置,使得其在将支承面11支承在底座2上时接触底座2并且直接通过底座2进行操纵。

耦联元件14示范性地实施为长形的、尤其条形的元件,尤其实施为杆元件。耦联元件14的面积最大的侧示范性地法向于y方向进行取向。适宜地,耦联元件14以其纵向轴线沿xz方向取向并且从支承面11的z区域延伸到驱动区段24的z区域。耦联元件14尤其对角线形地向上方延伸。支承探测区段7通过耦联元件14的端部区段,尤其仅仅通过端部区段形成。耦联元件14示范性地处于在支承面11、尤其基板21与工具9之间的y区域中。示范性地,支承探测区段7沿进给方向8处于工具9之后。

耦联元件14示范性地能够摆动地(也即优选地绕平行于工具9的转动轴线取向的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支撑在驱动区段26处。示范性地,限制耦联区段14的摆动角度。示范性地,耦联元件14通过实体存在的摆动轴线29、例如螺纹紧固件能够摆动地支承在驱动区段26处。摆动角度的限制示范性地通过在槽中引导的限制元件31来进行,所述限制元件适宜地构造为螺纹紧固件。所述槽优选地布置在耦联元件14中并且限制元件优选地固定在驱动区段26处。

耦联元件14示范性地包括延伸直至驱动区段26的操纵突出部32。在倾斜区段23的正常位置中,操纵突出部32示范性地沿y方向走向。通过操纵突出部32操纵探测单元4。

在驱动区段26中示范性地设置有凹处33,探测单元4、尤其能够机械地操纵的探测单元、优选地接触切换件布置到所述凹处中。耦联元件14、尤其操纵突出部32突入到凹处33中。

示范性地,浸没区段24,也就是说尤其驱动区段26和/或工具9相对于支承区段1、尤其相对于支承面11绕第一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撑。所述能够摆动的支撑示范性地通过第一铰接件15提供。驱动区段26能够通过第一铰接件15相对于支承区段1置于不同的第一位置中。第一铰接件15示范性地通过衬套34和置于到衬套34中的(实体存在的)摆动轴线17(示范性地为销)形成。衬套34适宜地是浸没区段24的一部分并且摆动轴线17优选地是第一铰接区段25的一部分。

耦联机构12如下地进行构造,使得支承探测装置3还在驱动区段26的不同的第一位置中准确地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为了这个目的,在耦联元件14处存在有能够通过底座2操纵的操纵区段16,所述操纵区段与第一摆动铰接件的摆动轴线17同心地进行实施。

示范性地,操纵区段16通过支承探测区段7提供。适宜地,操纵区段16通过耦联元件14的经倒圆的端部区段形成。示范性地,操纵区段16是圆区段,其圆心处于摆动轴线7上。优选地,在操纵区段16的沿z方向最下方的点与支承面11之间的间距在不同的、优选全部的第一位置中保持相同,从而在将支承面11和支承探测区段7支承在底座2上时支承探测区段7在驱动区段26的不同的、优选全部的第一位置中经历相同的操纵、尤其相同的操纵冲程。

图4示出第一支承状态。在此,电动工具10以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平放在底座2上。支承探测区段7通过底座2进行操纵,示范性地沿z方向向上方进行按压。通过耦联机构12将支承探测区段7的操纵机械地转递到在驱动区段26中的探测单元4处。因为支承探测区段7以其圆区段形的操纵区段16接触底座2,所述操纵区段与摆动轴线17同心地实施,所以操纵区段16的操纵不受绕摆动轴线17的摆动影响,也就是说,相对于这样的摆动是无改变的。

下面应该参考图5至10探讨支承探测装置3的第二变型方案。

第二变型方案与第一变型方案的区别之处在于,支承探测区段7附加于耦联元件14地存在,也就是说,支承探测区段7和耦联元件14是两个不同的元件。除了所述区别之外,第二变型方案适宜地在前面所讨论的方面中的一个、多个或全部方面相应于前面所讨论的第一变型方案。

支承探测区段7示范性地能够运动地、尤其能够摆动地、适宜地绕平行于y方向的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在基板21处和/或相对于基板21进行安置。支承探测区段7适宜地长形地实施并且以其纵向轴线沿x方向取向。支承探测区段7适宜地布置在基板21的凹处中。示范性地,支承探测区段7以第一端部区段铰接在基板21处。在第二端部区段处,支承探测区段7具有突出部35,所述突出部向下方限制支承探测区段7的摆动。适宜地,突出部35在支承探测区段7的最大的摆动位置的情况下与基板21的上侧处于接合中。

支承探测区段7与耦联元件14的操纵区段16机械地耦联。示范性地,操纵区段16接触支承探测区段7。操纵区段16如前面结合第一变型方案进行阐释的那样与第一摆动轴线17同心地进行实施,从而耦联元件14的操纵独立于驱动区段26的第一摆动位置。示范性地,操纵区段16在此圆形地进行实施。

图6示出第一支承状态。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平放在底座2上。支承探测区段7由底座2操纵,尤其直接地进行操纵并且由此向上方被按压。在这种状态下,支承探测区段7适宜地不比支承面11更远地向下方突出。适宜地,支承探测区段7的下侧与支承面11沿z方向对齐。

支承探测区段7的操纵通过耦联机构12、示范性地通过耦联元件14机械地继续传导到探测单元4处。

图7同样示出第一支承状态。浸没区段24在图7中处于与在图6中不同的摆动位置中。因为操纵区段16与第一摆动轴线17同心地进行实施,所以操纵区段16的通过支承探测区段7促使的操纵独立于绕第一摆动轴线17的摆动位置。

图8示出第二支承状态。支承探测区段7没有由底座2操纵并且适宜地比支承面11更远地向下方突出。所述支承探测区段7的第二位置通过耦联机构12机械地继续传导到探测单元4处。示范性地,支承探测区段7的第二位置导致耦联元件14不操纵探测单元4。

在第二变型方案中,耦联机构12适宜地构造成用于相对于绕第二摆动轴线的摆动无改变地提供在支承探测区段7与探测单元4之间的机械的耦联,从而支承探测装置7在驱动区段4绕第二摆动轴线的不同的第二位置中准确地检测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状态。示范性地,操纵区段16与第二摆动铰接件的摆动轴线同心地进行实施。

操纵区段16的相应的设计方案在图9和10中示出。(非实体地存在的)第二摆动轴线示范性地平行于x方向进行走向。接触支承探测区段7的操纵区段16在yz剖切面中圆区段形地进行实施,其中,圆区段形的操纵区段16的圆心处于第二摆动轴线上。适宜地,操纵区段16在yz剖切面中凹入地构造。支承探测区段7的接触操纵区段16的上侧适宜地在yz剖切面中同样圆区段形地并且与第二摆动轴线同心地进行实施。支承探测区段7的上侧尤其凸出地进行实施。

在图9和10中,驱动区段26和工具9相对于支承区段1、尤其相对于支承面11处于不同的第二摆动位置中。通过所描述的操纵区段16的设计方案,绕第二摆动轴线的摆动对于操纵区段16的操纵的影响能够被最小化或被消除。

图11示出支承探测装置3的第三变型方案。根据第三变型方案,探测单元4是基础区段19的一部分并且尤其相对于支承区段1不能够运动地进行支撑。示范性地,探测单元4布置在基板21中。探测单元4能够通过能够运动地、尤其能够摆动地支撑的支承探测区段7进行操纵。支承探测区段7示范性地绕平行于x方向取向的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撑。支承探测区段7沿z方向布置在探测单元4之下,也即适宜地布置在基板21中的凹处中。

在下面,应该探讨待确定的运行状态。电动工具10优选地构造成用于将故障状态、尤其反冲状态和/或加工状态确定为运行状态。

“反冲”这一概念典型地是指如下状态,在所述状态中,在通过电动工具10加工工件期间在电动工具10与工件之间出现突然的并且非期望的力,通过所述力将电动工具10置于运动中。

在反冲的情况下,电动工具10从底座2抬起。因此,反冲能够通过所描述的支承探测装置3、尤其通过对第二支承状态的探测被识别出。

备选地或附加于此地,如下加工状态能够被识别为待确定的状态,例如电动工具10平放在底座2上。

电动工具10优选地构造成用于作为对于所检测的运行状态的反应将工具9的驱动器解除激活、使工具9停止和/或将工具9置于安全位置中。此外,电动工具10优选地构造成用于作为对于所检测的运行状态的反应提供运行状态信号。

电动工具10尤其构造成用于为了解除激活将驱动器切换到空转运行中。优选地,电动工具10构造成用于为此无电压地切换马达和/或解耦驱动单元的传动系。

电动工具10优选地构造成用于主动地制动工具9,尤其主动地使其停止。适宜地,电动工具10构造成用于为了这个目的主动地制动马达。电动工具10例如构造成用于通过短路和/或施加相反场来制动马达。

电动工具10优选地构造成用于在确定运行状态时附加于所检测的支承状态考虑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间距、力、压力、力矩、加速度、转动速率、电流、电压、转速、转矩、温度和/或声响。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电动工具10构造成用于将与工具9的驱动器有关的电流考虑为另外的输入参量。所述电流尤其是马达电流、蓄电池电流和/或电网电流。适宜地,电动工具10构造成用于考虑电流的振幅和/或变化率。

电动工具10适宜地构造成用于将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电流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在确定运行状态时考虑所述比较结果。适宜地,电动工具10构造成用于当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电流处于阈值之上时,尤其当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电流处于阈值之上时确定反冲状态。电动工具尤其构造成用于对阈值进行匹配,尤其基于工具9、尤其锯片的所检测的转速和/或所检测的和/或所输入的类型进行匹配。

电动工具10优选地构造成用于取决于所检测的支承状态来检测另外的输入参量。例如电动工具10能够构造成当检测到确定的支承状态、例如第一支承状态和/或第二支承状态时,优选地仅仅当检测到确定的支承状态、例如第一支承状态和/或第二支承状态时检测和/或考虑另外的输入参量。适宜地,在第二支承状态中,检测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电流并且将其与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电流处于阈值之上,电动工具10适宜地确定反冲状态并且以之前提及的方式中的一种作出反应。

备选地或附加于此地,电动工具还能够构造成用于在支承状态改变的时刻或针对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之前或在此之后检测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电流并且与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另外的输入参量、尤其电流处于阈值之上,那么电动工具10适宜地确定反冲状态并且以之前提及的方式中的一种作出反应。

电动工具10优选地构造成用于在确定运行状态时考虑当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和之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尤其从之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到当前所检测的支承状态的支承状态改变。适宜地,电动工具10构造成用于当在之前所检测的第一支承状态之后检测到第二支承状态时和/或当检测到从第一支承状态到第二支承状态的支承状态改变时确定故障状态、尤其反冲状态。优选地,电动工具10构造成用于在确定运行状态时不考虑在事先断开或接通电动工具之前已经检测的支承状态。

以这种方式能够尤其防止电动工具推断出运行状态、尤其得出反冲状态,尽管所述状态并不存在。

在图1中,电动工具10例如以支承区段1的第二区域6平放在底座2上。电动工具10没有以第一区域5平放在底座2上。与此相应地,支承探测装置3检测到第二支承状态。但是,电动工具10在此没有确定反冲状态,因为在第二支承状态之前没有检测到第一支承状态和/或因为没有检测到从第一支承状态到第二支承状态的支承状态改变。在电动工具10以第一区域5、尤其支承探测区域7已经滑动到底座2上之后,在检测到第二支承状态时才确定反冲状态。

适宜地,电动工具10构造成用于将反冲状态确定为运行状态,也即当如下的条件累积地被满足时:支承探测装置3检测到第二支承状态;在第二支承状态之前,支承探测装置3已经检测到第一支承状态;与驱动工具9的马达相关的电流、尤其所述电流的振幅和/或变化率处于预先确定的阈值之上。

电动工具10能够尤其根据如下的方法来运行:

电动工具10以其支承区段1、尤其第二区域6放上到底座2上。工具9的驱动器通过操作装置28启动。电动工具10沿进给方向滑动到底座2上。第一区域5、尤其支承探测区段7滑动到底座2上。支承探测区段7通过底座2操纵。电动工具基于支承探测区段7的操纵来检测第一支承状态。出现反冲状态。电动工具以第一区域5、尤其以支承区段1从底座2抬起。支承探测区段7不再通过底座2操纵。电动工具基于支承探测区段7的未操纵来检测第二支承状态并且确定反冲状态存在。工具9的驱动器基于所确定的反冲状态被解除激活。

图13示出电动工具20,其示范性地构造为固定的电动工具,尤其作为台式锯,优选地作为台式圆锯。电动工具包括支承区段1用于放上工件36。支承区段1优选地包括支承面11。支承区段1、尤其支承面11适宜地法向于z方向并且沿z方向向上方指向。电动工具20包括工具9,所述工具沿z方向比支承区段1更远地向上方延伸。电动工具20具有支承探测装置3并且构造成用于借助于支承探测装置3检测第一支承状态和/或第二支承状态并且基于所检测的支承状态确定电动工具20的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一支承状态中,工件36平放在电动工具20的支承区段1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5上,在所述第二支承状态中,工件36没有平放在电动工具20的支承区段1的至少第一区域5上。

电动工具20适宜地根据或类似于之前提及的电动工具10的设计方案中的一种进行构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