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68004发布日期:2021-01-29 20:5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套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轧钢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套器。


背景技术:

[0002]
活套器是连轧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是用于支持相邻轧机间形成一定的套量,保持轧钢机架间无张力轧制和流量恒定的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k1、k2和k3之间均设置有活套器,以保证轧机间的无张力轧制,从而保证成品尺寸的稳定性。目前,市场上的连轧生产线主要有单线、两切分、三切分和四切分生产工艺,但是现有的活套器功能结构单一,通用性较差,在使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对轧件进行生产时需要更换对应的活套器,从而降低了连轧生产线的开动率,且需要针对不同的生产工艺需求储备不同的活套器,进而大大制约了连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并增加了连轧生产线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套器,以改善现有的活套器通用性较差而导致连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4]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套器,包括基座、活套体和调节组件;所述活套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活套体具有供轧件通过的多个第一导槽,所述多个第一导槽沿预设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活套体;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调节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活套体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位置。
[000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活套体上沿预设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导槽,且通过调节组件能够驱动活套体沿预设方向移动,以调节活套体在预设方向上的位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连轧生产线采用单线、两切分、三切分或四切分不同的生产工艺时,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活套体在预设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一导槽的中心线所在的位置,以满足连轧生产线上不同工艺所需。采用这种结构的活套器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生产工艺,无需停线更换对应的活套器,节省了更换活套器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线的开动率,进而大大提高了连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此外,采用这种结构的活套器无需针对不同的生产工艺需求储备不同的活套器,减少了备件的储备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6]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套器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栓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栓分别螺接于所述活套体在预设方向上的两侧;当拧松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并拧紧所述第二调节螺栓时,所述活套体能够相对所述基座沿预设方向往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移动;当拧紧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并拧松所述第二调节螺栓时,所述活套体能够相对所述基座沿预设方向往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移动。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组件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通过将第一
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分别插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且将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分别螺接于活套体的两侧,以使配合拧动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能够驱动活套体在预设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调节活套体在预设方向上的位置,采用这种结构的调节组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且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活套器还包括第一导向槽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导向件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座,另一者设置于所述活套体;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所述导向件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以将所述活套体限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移动。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活套器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和导向件,通过将第一导向槽沿预设方向布置,且导向件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一导向槽内,使得活套体在相对基座移动时,导向件能够相对活套体在第一导向槽内沿预设方向移动,从而限制了活套体的移动方向,进而起到了对活套体导向的作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具有支撑面;所述活套体可移动地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于所述活套体。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向件设置于基座的支撑面上,且将第一导向槽设置于活套体上,从而只需将活套体放置于支撑面上,并使导向件插设于第一导向槽内即可,便于作业人员安装。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活套器还包括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一导槽一一对应;所述活套体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第一导槽贯通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进料端,所述活动件具有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的长度叠加,以供所述轧件通过;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槽单独供所述轧件通过。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活套体的进料端处连接活动件,且活动件的第二导槽能够与第一导槽进行长度叠加,以配合供轧件通过,从而使得活套器能够与不同工艺的导卫长度进行匹配,进一步提高了活套器的通用性,减少了连轧生产线在线备用的活套器数量。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进料端,以实现所述活动件在所述展开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之间切换。
[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可翻转的方式将活动件连接于进料端,以实现活动件在展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切换,这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0017]
进一步地,每相邻的两个导槽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进料端到所述出料端逐渐增大。
[001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活套体上每相邻的两个导槽之间的中心距由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增大,以使轧件在通过活套体的第一导槽后能够逐渐扩大轧件之间的中心距,从而便于后续的轧制工作。
[0019]
进一步地,所述活套器还包括起套机构和两个压套辊;所述起套机构安装于所述活套体,所述起套机构用于使所述轧件向上拱起;两个压套辊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套体,两个压套辊分别布置于所述起套机构的两侧,两个压套辊均被配置为在所述起套机构向上拱起所述轧件时下压所述轧件。
[002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活套器还设置有起套机构和两个压套辊,在轧件通过第一导
槽且轧件咬入下一架轧机时,通过起套机构和压套辊的配合使用能够使第一导槽内的轧件向上挑起,从而实现了轧件的微张力轧制。
[0021]
进一步地,所述起套机构包括起套辊、传动臂和驱动件;所述起套辊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传动臂;所述传动臂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套体,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臂相对所述活套体摆动,以带动所述起套辊向上拱起所述轧件。
[002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动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活套体,起套辊可转动地连接于传动臂的另一端,通过驱动件驱动传动臂相对活套体摆动,从而能够带动起套辊相对活套体进行上下摆动,以实现起套机构的起套和落套功能,这种结构的起套机构结构稳定,便于实现。
[0023]
进一步地,所述活套体还具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起套辊移动的第二导向槽和用于检测所述轧件的检测窗口。
[002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活套体上设置有侧板,通过在侧板上开设第二导向槽,起套辊的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二导向槽内,以使第二导向槽对起套辊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此外,侧板上还开设有供检测设备检测的检测窗口,当轧件通过第一导槽时,检测设备能够通过检测窗口检测到轧件的红钢信号,从而控制起套机构动作,进而提高了活套器的自动化率,节省了人工。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套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图1所示的活套器的俯视图;
[0028]
图3为图1所示的活套器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4为图1所示的活套器的右视图。
[0030]
图标:100-活套器;10-基座;11-第一安装座;12-第二安装座;13-支撑面;20-活套体;21-第一导槽;22-进料端;23-出料端;24-盖板;25-侧板;251-第二导向槽;252-检测窗口;30-调节组件;31-第一调节螺栓;32-第二调节螺栓;40-第一导向槽;50-导向件;60-活动件;61-第二导槽;70-起套机构;71-起套辊;72-传动臂;73-驱动件;80-压套辊;b-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2]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4]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
实施例
[003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套器100,其能够改善现有的活套器通用性较差,从而导致连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对活套器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0037]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活套器100包括基座10、活套体20和调节组件30。活套体20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0,活套体20具有供轧件通过的多个第一导槽21,多个第一导槽21沿预设方向b间隔布置于活套体20。调节组件30设置于基座10,调节组件30被配置为调节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位置。
[0038]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连轧生产线采用单线、两切分、三切分或四切分不同的生产工艺时,通过调节组件30能够调节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一导槽21的中心线所在的位置,以满足连轧生产线上不同工艺所需。采用这种结构的活套器100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生产工艺,无需停线更换对应的活套器100,节省了更换活套器100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线的开动率,进而大大提高了连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此外,采用这种结构的活套器100无需针对不同的生产工艺需求储备不同的活套器100,减少了备件的储备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9]
其中,活套体20具有进料端22和出料端23,第一导槽21贯通进料端22和出料端23。每相邻的两个导槽之间的距离从进料端22到出料端23逐渐增大,以使轧件在通过活套体20的第一导槽21后能够逐渐扩大轧件之间的中心距,从而便于后续的轧制工作。
[0040]
可选地,活套体20上还设置有盖板24,盖板24连接于活套体20的上方,盖板24用于阻止第一导槽21内的轧件脱离第一导槽21,从而避免造成安全事故,进而对作业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盖板24和活套体20为一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24和活套体20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比如,盖板24通过螺栓螺接于活套体20。
[0041]
示例性的,第一导槽21为四个,以供四个并联轧件同时通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槽21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等。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方向b与活套体20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0043]
本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调节组件30包括第一调节螺栓31和第二调节螺栓32。基座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调节螺栓31和第二调节螺栓32分别插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第一调节螺栓31和第二调节螺栓32分别螺接于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两侧。当拧松第一调节螺栓31并拧紧第二调节螺栓32时,活套体20
能够相对基座10沿预设方向b往靠近第二安装孔的位置移动。当拧紧第一调节螺栓31并拧松第二调节螺栓32时,活套体20能够相对基座10沿预设方向b往靠近第一安装孔的位置移动。
[0044]
通过将第一调节螺栓31和第二调节螺栓32分别插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且将第一调节螺栓31和第二调节螺栓32分别螺接于活套体20的两侧,以使配合拧动第一调节螺栓31和第二调节螺栓32能够驱动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移动,从而能够调节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位置。也就是说,同时拧动第一调节螺栓31和第二调节螺栓32时,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往拧紧的一边移动,以达到调整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位置。采用这种结构的调节组件30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且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0045]
其中,基座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分别开设于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上。当第一调节螺栓31插设于第一安装孔内并螺接于活套体20时,第一调节螺栓31的螺栓头抵靠于第一安装座11,当第二调节螺栓32插设于第二安装孔内并螺接于活套体20时,第二调节螺栓32的螺栓头抵靠于第二安装座12,从而通过拧松或拧紧第一调节螺栓31或第二调节螺栓32能够调节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位置。
[0046]
可选地,如图2所示,调节组件30为两个,两个调节组件30间隔布置于基座10上,通过两个调节组件30对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提高调节精度。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调节组件30包括丝杆和丝杆套,丝杆沿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座10上,丝杆沿预设方向b布置。丝杆套固设于活套体20,丝杠套套设于丝杆上,以形成丝杆副结构。当丝杆相对基座10转动时,丝杆能够带动丝杠套沿预设方向b移动,从而能够调节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位置。
[0048]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活套器100还包括第一导向槽40和导向件50。第一导向槽40和导向件50中的一者设置于基座10,另一者设置于活套体20。第一导向槽40沿预设方向b布置,导向件50插设于第一导向槽40内,以将活套体20限制在预设方向b上移动。
[0049]
通过将第一导向槽40沿预设方向b布置,且导向件50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一导向槽40内,使得活套体20在相对基座10移动时,导向件50能够相对活套体20在第一导向槽40内沿预设方向b移动,从而限制了活套体20的移动方向,进而起到了对活套体20导向的作用。
[0050]
进一步地,基座10具有支撑面13,活套体20可移动地放置于支撑面13上,导向件50设置于支撑面13上。第一导向槽40设置于活套体20。通过将导向件50设置于基座10的支撑面13上,且将第一导向槽40设置于活套体20上,从而只需将活套体20放置于支撑面13上,并使导向件50插设于第一导向槽40内即可,便于作业人员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40也可以开设于基座10上,导向件50设置于活套体20。
[0051]
示例性的,第一导向槽40为开设于活套体20上的条形槽,导向件50为设置于基座10的支撑面13上的圆柱体,该圆柱体可移动地插设于该条形槽内,从而对活套体20沿预设方向b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0052]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向槽40为四个,导向件50也为四个,第一导向槽40于导向件50一一对应。四个第一导向槽40中的两个设置于活套体20沿预设方向b上的一侧,四个第一导向槽40中的另外两个设置于活套体20沿预设方向b上的另一侧。
[0053]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4所示,活套器100还包括活动件60。活动件60开设有四个
第二导槽61,第二导槽61与第一导槽21一一对应。活动件60可活动地连接于进料端22,活动件60具有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当活动件60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一导槽21和第二导槽61的长度叠加,以供轧件通过。当活动件60位于收起位置时,第一导槽21单独供轧件通过。
[0054]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时,轧钢机架出口处的导卫长度不一致,从而通过在活套体20的进料端22处连接活动件60,且活动件60的第二导槽61能够与第一导槽21进行长度叠加,以配合供轧件通过。也就是说,当活动件60位于展开位置时,活动件60的第二导槽61与第一导槽21一一对应并连通,从而进行长度叠加,第一导槽21和第二导槽61配合使用,以供轧件通过。当活动件60位于收起位置时,第一导槽21与第二导槽61相互错开,无法进行长度叠加,从而第一导槽21单独供轧件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的活套器100能够适用于不同工艺所需的不同导卫长度,以通过活动件60进行匹配,进一步提高了活套器100的通用性,减少了连轧生产线在线备用的活套器100数量。
[0055]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活动件60可翻转地连接于进料端22,以实现活动件60在展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切换。当活动件60翻转至展开位置时,活动件60的第二导槽61与第一导槽21一一对应并连通,从而进行长度叠加。当活动件60翻转至收起位置时,活动件60盖合于活套体20上方。采用可翻转的方式将活动件60连接于进料端22,以实现活动件60在展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切换,这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件6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活动件6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进料端22,以实现活动件60在展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切换。
[0056]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活套器100还包括起套机构70和两个压套辊80。起套机构70安装于活套体20,起套机构70用于使轧件向上拱起。两个压套辊80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活套体20,两个压套辊80分别布置于起套机构70的两侧,两个压套辊80均被配置为在起套机构70向上拱起轧件时下压轧件。
[0057]
在轧件通过第一导槽21且轧件咬入下一架轧机时,通过起套机构70和压套辊80的配合使用能够使第一导槽21内的轧件向上挑起,从而实现了轧件的微张力轧制。
[0058]
其中,起套机构70包括起套辊71、传动臂72和驱动件73。起套辊71可转动地连接于传动臂72。传动臂72可摆动地连接于活套体20,驱动件73用于驱动传动臂72相对活套体20摆动,以带动起套辊71向上拱起轧件。也就是说,传动臂7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活套体20,起套辊71可转动地连接于传动臂72的另一端,通过驱动件73驱动传动臂72相对活套体20摆动,从而能够带动起套辊71相对活套体20进行上下摆动,以实现起套机构70的起套和落套功能,这种结构的起套机构70结构稳定,便于实现。
[0059]
示例性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传动臂72为两个,两个传动臂72分别可摆动地连接于活套体20在预设方向b上的两侧且两个传动臂72的摆动轴线同轴,起套辊7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传动臂72,以增加起套辊71起套时的稳定性。
[0060]
可选地,驱动件73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活套体20,传动臂7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活套体20,另一端连接于气缸的输出端,以通过驱动件73能够驱动传动臂72相对活套体20摆动,从而带动起套辊71进行起套或落套。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7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驱动件73为电机,电机固定于活套体20,传动臂72可摆动地设置于活套体20,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传动臂72,传动臂72的摆动轴线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从而通过电机能够驱动传动臂72相对活套体20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以实现起套辊71的起套或落套。
[0061]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活套体20还具有侧板25。侧板25上开设有供起套辊71移动的第二导向槽251和用于检测轧件的检测窗口252。活套体20上设置有侧板25,通过在侧板25上开设第二导向槽251,起套辊71的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二导向槽251内,以使第二导向槽251对起套辊71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此外,侧板25上还开设有供检测设备检测的检测窗口252,当轧件通过第一导槽21时,检测设备能够通过检测窗口252检测到轧件的红钢信号,从而控制起套机构70动作,以实现活套器100的自动起套功能和自动落套功能,进而提高了活套器100的自动化率,节省了人工。
[0062]
示例性的,侧板25与活套体20为一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25与活套体20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比如,侧板25通过螺栓螺接于活套体20。
[0063]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