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7045发布日期:2020-10-17 01:1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网片自动成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一种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今的重工业以及加工制造产业中,焊接技术以及焊接仪器正在行业中有着极为持久的活力,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使得加工制造业的效率以及质量都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自动焊接技术的应用,不仅仅使得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耗材、人工,对工人工作环境也有一定改善。

在线性焊缝的处理上,自动焊接技术应用较为成熟,例如船厂应用较多的自动埋弧焊机。但是在建筑施工领域应用较多的钢筋网片,成型过程中的主筋与箍筋空间三维自动点焊方面,国内尚无成功应用案例。针对这个问题,目前采用最多的就是将三轴六自由度机器人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主动识别空间点位后进行自动焊接。但是这种方式的原理复杂、机构庞大、成本较高,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很好应用于现场实际。

综上所述,需要对现有的钢筋网片空间点焊技术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其能够通过机械式横向和纵向的定位机构,将焊枪头精确定位到主筋与箍筋交叉点处,实现三维空间点焊精确定位。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包括移动行走龙门、第一气缸、第一架体、第二气缸、第二架体和焊枪,所述移动行走龙门与电机驱动连接;第一气缸与移动行走龙门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向向下设置;第一架体向下延伸出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连接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下方,所述第一抵触部的底端面为抵触面;第二气缸与第一架体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抵触部和与之连接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连接于第二气缸上,所述第二抵触部的前端面为抵触面;焊枪固定连接于第二架体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抵触部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抵触部的抵触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抵触部的抵触面为平面。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架体具有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抵触部与平板状结构相连接,所述焊枪连接平板状结构的一侧端面,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于第二连接的底端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抵触部和第二抵触部的抵触面均加设有防滑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数量为两个,两活塞杆的底端面固定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抵触部固定于连接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通过被动式机械寻点方式自动适应焊点位置偏差,自动找寻焊点快速便捷;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相比于三轴六自由度机械人结合视觉识别的方式找寻焊接点,本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实现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推广的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技术方案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移动行走龙门;20、第一气缸;30、第一架体;31、第一连接架;32、第一抵触部;40、第二气缸;41、第二活塞杆;50、第二架体;51、第二连接架;52、第二抵触部;60、焊枪;110、主筋;120、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包括移动行走龙门10、第一气缸20、第一架体30、第二气缸40、第二架体50和焊枪60,所述移动行走龙门10与电机驱动连接;第一气缸20与移动行走龙门10连接,第一气缸20的活塞杆竖向向下设置;第一架体30向下延伸出第一抵触部32,所述第一抵触部32连接于第一气缸20的活塞杆下方,所述第一抵触部32的底端面为抵触面;第二气缸40与第一架体30固定连接,第二气缸40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二架体50包括第二抵触部52和与之连接的第二架体50,所述第二架体50连接于第二气缸40上,所述第二抵触部52的前端面为抵触面;焊枪60固定连接于第二架体50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空间交叉焊点的双向定位寻点装置,第一气缸20驱动其活塞杆下移,带动第一抵触部32和焊枪60下移,第一抵触部32抵触于主筋110的顶面,第二气缸40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焊枪60沿着纵向移动,第二抵触部52抵触于主筋110的弧形外围面,实现自动焊接机械手的双向定位,再通过行走移动龙门的横向移位控制,焊枪60头最终到达主筋110和箍筋120的交点处进行焊接,通过被动式机械寻点方式自动适应焊点位置偏差,自动找寻焊点快速便捷,相比于三轴六自由度机械人结合视觉识别的方式找寻焊接点,本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实现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推广的实现。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20用于驱动第一架体30、第二气缸40、第二架体50和焊枪60整体竖向移动至第一抵触部32顶抵于主筋110顶面,以将主筋110竖向顶紧于箍筋120上;所述第一气缸20的活塞杆数量为两个,两活塞杆的底端面固定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抵触部32固定于连接板的下方,第一抵触部32以平面接触方式顶抵于主筋110的顶面,定位更加稳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架体30包括第一连接架31和与之连接的第一抵触部32,所述第一连接架31实现为平板,所述第二气缸40连接于平板侧面,使得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紧凑。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抵触部32通过气动压紧的方式顶抵于主筋110的顶面,既可将主筋110压紧于箍筋120上便于定位交叉点焊接,同时不会压紧力过大导致钢筋网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气缸40用于驱动第二架体50和焊枪60水平方向移动至第二抵触部52抵触于主筋110的外围面实现水平方向定位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架体50包括第二连接架51和与之连接的第二抵触部52;所述第二连接架51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焊枪60连接平板状结构的一侧端面,所述第二气缸40连接于第二连接的底端面上,产品结构设计更加紧凑。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抵触部52数量为两个,以双轴顶紧方式抵触于主筋110的弧形外围面上,固定效果更佳。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抵触部32的抵触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抵触部52的抵触面为平面,结构设计简单方便,并可同时兼容不同形状的主筋110,例如圆柱面、椭圆柱面、具有钢筋螺旋纹的圆柱圆等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抵触部32的抵触面还可实现为具有圆弧凹槽的结构形式,以适应稳定化大批量生产固定结构主筋110与箍筋120的交叉点焊接,所述圆弧凹槽与主筋110的顶面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二抵触部52的抵触面还可实现为具有圆弧凹槽的结构形式,以适应稳定化大批量生产固定结构主筋110与箍筋120的交叉点焊接,第二抵触部52圆弧凹槽与主筋110的外围弧面结构相匹配。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抵触部32和第二抵触部52的抵触面均加设有防滑层,以更加稳固地主筋110进行定位。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行走龙门10的电机、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40通过控制系统驱动行走,所述控制系统基于控制器的系统。其基本功能包括焊接头及工件运动的焊接速度的调整和显示、焊接启停控制、阻焊机头和工件位置移动控制、焊接/模拟功能、程序存储、修改和调用功能等。该控制系统所有状态及开关量的输入直接进入plc可编辑控制器入口,输出直接驱动dc24v电磁阀及中间继电器,可控制第一气缸20、第二气缸40的动作、焊接电源的启动和电机驱动移动行走龙门10的移动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