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1749发布日期:2021-07-23 14:3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漆包线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拉丝机大多数都是只有一个内置的热交换器,而且外部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实时得到对经过冷却后回油的温度,很难掌握它冷却后的回油温度是否达标;当天气炎热一点时,便无法达到设备需要的冷却效果,这样不仅会对拉丝机产生损耗,而且还会影响到拉丝机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冷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冷却装置,包括拉丝机、外冷却组件、控流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丝机与外冷却组件连接;外冷却组件与控流组件连接;所述外冷却组件与支架连接;所述外冷却组件设有第二热交换器与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拉丝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拉丝机设有齿轮油箱,且齿轮油箱内设有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出油管,且第一出油管与第二热交换器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与控流组件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有进油管与拉丝机贯通连接,且进油管与控流组件套接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出油管与拉丝机贯通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有内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双螺旋冷却管固定连接,且双螺旋冷却管设在第二热交换器的内腔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进水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出水管贯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有底座与管筒法兰连接;所述管筒与上盖法兰连接;所述上盖与双螺旋冷却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双螺旋冷却管设有大螺旋管与小螺旋管贯通连接;所述大螺旋管与进油管贯通连接;所述小螺旋管与第二出油管贯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控流组件设有温度表与第一热交换器螺纹连接;所述温度表与蜂鸣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控流组件设有换向阀与第一出油管螺纹连接;所述换向阀设有第一出油口,且第一出油口与拉丝机管道连接;所述换向阀设有第二出油口,且第二出油口与进油管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支架设有底架与支撑架焊接固定;所述底架与第二热交换器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与上架焊接固定;所述上架与第二热交换器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通过温度表实时对第一次冷却后的回油进行检测,检查温度是否达标;通过换向阀对第一冷却后的回油变换流向,方便冷却操作;通过第二热交换器对一次冷却后未达标的回油进行二次冷却,使回油达到拉丝机需要的冷却效果,延长拉丝机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齿轮油箱与控流组件连接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丝机与控流组件连接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冷却组件与支架连接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热交换器剖视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螺旋冷却管结构部分示意图;

其中:1、拉丝机,2、外冷却组件,3、控流组件,4、支架,101、齿轮油箱,101-1、第一出油管,201、第二热交换器,202、进油管,203、第二出油管,204、双螺旋冷却管,204-1、大螺旋管,204-2、小螺旋管,301、温度表,205、进水管,206、出水管,207、底座,208、管筒,209、上盖,302、蜂鸣器,303、换向阀,303-1、第一出油口,303-2、第二出油口;401、底架,402、支撑架,403、上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冷却装置,包括拉丝机1、外冷却组件2、控流组件3、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丝机1与外冷却组件2连接;外冷却组件2与控流组件3连接;所述外冷却组件2与支架4连接;所述外冷却组件2设有第二热交换器201与支架4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1与拉丝机1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拉丝机1设有齿轮油箱101,且齿轮油箱101内设有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出油管101-1,且第一出油管101-1与第二热交换器201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101-1与控流组件3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1设有进油管202与拉丝机1贯通连接,且进油管202与控流组件3套接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1设有第二出油管203与拉丝机1贯通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1设有内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1与双螺旋冷却管204固定连接,且双螺旋冷却管204设在第二热交换器201的内腔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1与进水管205贯通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1与出水管206贯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1设有底座207与管筒208法兰连接;所述管筒208与上盖209法兰连接;所述上盖209与双螺旋冷却管204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双螺旋冷却管204设有大螺旋管204-1与小螺旋管204-2贯通连接;所述大螺旋管204-1与进油管202贯通连接;所述小螺旋管204-2与第二出油管203贯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控流组件3设有温度表301与第一热交换器螺纹连接;所述温度表301与蜂鸣器302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控流组件3设有换向阀303与第一出油管101-1螺纹连接;所述换向阀303设有第一出油口303-1,且第一出油口303-1与拉丝机1管道连接;所述换向阀303设有第二出油口303-2,且第二出油口303-2与进油管202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支架4设有底架401与支撑架402焊接固定;所述底架401与第二热交换器201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402与上架403焊接固定;所述上架403与第二热交换器201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经第一热交换器冷却后的油从第一出油管101-1流出,温度表301对第一次冷却后的油进行测温,但温度高于设定的某个值时,温度表301将电信号传递给蜂鸣器302,蜂鸣器302响起,提醒工作人员对回油进行二次冷却,工作人员先关闭蜂鸣器302,然后拉动换向阀303,使回油流向改变,从第二出油口303流经进油管,然后进入第二热交换器201的双螺旋冷却管内进行二次冷却,流经大螺旋管204-1螺旋向下,再从小螺旋管204-2螺旋向上进行冷却,不仅增加了回油的冷却时长,而且还增加了它的冷却面积,经过冷却后的回油从第二出油管回到拉丝机1中。

第二热交换器201中的进水管连接到抽水机,冷却水源源不断的通过抽水机灌入第二热交换器内,然后再从第二热交换器的出水口流出,冷却水采用的是低温生活用水。

当温度表301检测到经过第一热交换器冷却后便达标的回油,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换向阀303使第一出油管101-1流出的回油直接从第一出油口303-1流回拉丝机中。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