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模压溶水复混肥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6854发布日期:2021-03-19 12:3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模压溶水复混肥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肥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模压溶水复混肥的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散状肥料施肥费工耗时,肥料流失大,浪费严重,肥料吸收有限,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采用块状剂型肥料,块状剂型肥料外形紧凑、施肥简便快捷,施用粉尘少,养分不易流失,肥效高、肥效缓释,使植株有效获得发育所需的营养,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散状肥料的缺点,但是这种肥料的制作通常是使用液压机进行冲压加工,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对化肥粉末进行快速的挤压和释放,其巨大的压力在释放的过程中会使肥料产生裂缝,而且冲压室内相对密闭的空间会让空气不能及时排出,影响到化肥的密度,使生产出的化肥养分不均匀,施肥效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模压溶水复混肥的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备模压溶水复混肥的模具,包括模具安装台,模具安装台的内部竖直开设有模腔,模腔内部靠近其下方位置处同轴设有下模体,下模体的上方同轴设置有上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呈相对布设,且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位于模腔内的位置处设置有模压位,在工作时上模体向靠近下模体的方向移动用于对模压位内的复混肥粉料进行模压,上模体上开设有用于对模压位和复混肥粉料内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一排气系统。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上模具包括基体,基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外侧布设有呈圆环状且一体连接在基体上过渡段。

进一步优化:第一排气系统包括开设在基体上的多个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孔的两端分别贯穿基体的上下两端面,第一排气孔的直径为φ2.0-2.5mm。

进一步优化:基体远离过渡段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排气孔的上端相连通的第一空气流道,第一空气流道分别贯穿基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空气流道的直径为φ0.25-0.3mm。

进一步优化:上模体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上模体沿其轴线竖直移动的上液压杆,上模体与上液压杆之间通过上安装块连接,上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二排气系统。

进一步优化:第二排气系统包括开设在上安装块内部的第二排气流道,第二排气流道的上端通过排气口与外界连通,上安装块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二排气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孔,第二排气流道的直径为φ45-50mm,第二排气孔的直径为φ13-15mm。

进一步优化:上安装块的外表面上一体连接有多个支撑块,支撑块的外表面为圆弧面,且支撑块的外表面与上安装块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多个支撑块围成的外表面形状与模腔内壁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优化:上安装块的上端面与液压杆的安装端之间设置有0.1-0.2mm的出气间隙。

进一步优化:下模体与上模体的形状相匹配,下模体的下方安装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用于驱动下模体在模腔内上下移动并将模压位处成型的肥块顶出模腔。

进一步优化: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下模具下方的下液压杆,下模具与下液压杆之间设置有下模具安装座,下模具通过下模具安装座与下液压杆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上液压杆进行竖直上下运动时,带动上安装块进行上下移动,当上安装块进入到模腔内后,开始对肥料进行模压,由于液压机对肥料的压力非常大(高达325吨),会让上安装块在模腔内晃动,因此支撑块可以起到支撑上安装块在模腔内保持稳定的竖直运动。

当肥料收到挤压会排出多余的气体,这些气体会通过上安装块与模腔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然后通过设置在上安装块侧壁上的第二排气孔进入到第二排气系统内,经过与第二排气系统相连通的排气口排出,气体会通过上安装块与上液压杆之间的间隙排至外部。

该模具能够有效克制模压过程中不能对模腔内进行排气的问题,能够有效增加肥料的硬度,还可以使肥料的密度均匀,使肥料在使用时能够达到匀速溶解的效果,使生产出的化肥养分更均匀,施肥效用更稳定。

上模体由上安装块带动向下对肥料进行模压,肥料中的气体一部分通过模具与模腔之间的间隙排出,另一部分气体通过设置在基体上的第一排气孔流通至第一排气系统的位置处,再由第一排气系统将气体排出。

因为在工作时,填充的毛料厚度在11cm-12cm,而加工完成的肥料厚度需保持在5cm到5.5cm,因此需要排出毛料内大量的气体,来保证肥料在成型后会保持良好的硬度和密度。

气体经过第一空气流道与第二空气流道的配合,可以将毛料中的气体完全压出,使肥料内不会因存在气体而膨胀,有效解决了肥料的断层问题,也避免了肥料的表皮破裂。

过渡段可以让肥料的边存在一定弧度,既可以让肥料的整体结合更稳定,还可以起到优异的防冲撞作用,保证肥料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不会因受力面积太小导致肥料的破裂,而且还可以让肥料的外观更美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上模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上模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上模体的仰视图;

图5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下模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上安装块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中c-c向的剖视图。

图中:1-基体;2-过渡段;3-第一排气孔;4-第一排气系统;5-上液压杆;6-上安装块;7-下安装块;8-上模体;9-下模体;10-第二排气系统;11-第二排气孔;12-支撑块;13-排气口;14-下液压杆;15-模具安装台;16-模腔;17-第二排气流道;18-第一排气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9所示,一种用于制备模压溶水复混肥的模具,包括模具安装台15,模具安装台15的内部竖直开设有模腔16,模腔16内部靠近其下方位置处同轴设有下模体9,下模体9的上方同轴设置有上模体8,上模体8与下模体9呈间隔布设,且上模体8与下模体9之间位于模腔16内设置有压模位,上模体8向靠近下模体9的方向移动用于对压模位内的复混肥粉料进行模压,上模体8上开设有用于对压模位和复混肥粉料内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一排气系统4。

所述上模体8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基体1,基体1的整体结构呈圆盘形。

所述基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外侧布设有呈圆环状且一体连接在基体1上过渡段2。

所述过渡段2设置有一定弧度。

所述第一排气系统4包括开设在基体1上且靠近其中间位置处的多个第一排气孔3,第一排气孔3的两端分别贯穿基体1的上下两端面。

所述第一排气孔3的直径为φ2.0-2.5mm。

所述基体1远离过渡段2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空气流道18,多个第一排气孔3均与第一空气流道18相连通,第一空气流道18分别贯穿基体1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空气流道18的直径为φ0.25-0.3mm,且第一空气流道18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所述上模体8与上安装块6之间设置有用于空气通过的0.05-0.1mm的间隙。

在工作中,上模体8由上安装块6带动向下对复混肥粉料进行模压,复混肥粉料中的气体一部分通过上模具8与模腔16之间的间隙排出,另一部分气体通过设置在基体1上的第一排气孔3流通至第一空气流道18的位置处,再由第一空气流道18将气体由上模体8与上安装块6之间的间隙排出。

这样设计,因为在工作时,填充的复混肥粉料厚度在11-12cm,而加工完成的肥块厚度需保持在5-5.5cm,因此需要排出复混肥粉料内大量的气体,来保证复混肥粉料在成型后会保持良好的硬度和密度。

过渡段2可以让肥料的边存在一定弧度,既可以让肥块的整体结构更稳定,还可以起到优异的防冲撞作用,保证肥块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不会因受力面积太小导致肥块的破裂,而且还可以让肥块的外观更美观。

上模体8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上模体8沿其轴线竖直移动的上液压杆5,上模体8与上液压杆5之间通过上安装块6连接,上安装块6上开设有第二排气系统10。

所述上安装块6的整体结构呈圆柱形,且上安装块6与液压杆5同轴线安装。

所述上安装块6与液压杆5的安装端之间设置有0.1-0.2mm的出气间隙。

在工作中,该间隙作为空气流道用与空气的通过。

所述第二排气系统10包括开设在上安装块6内部环形的第二排气流道17,第二排气流道17所围成的环形直径小于上安装块6的直径。

所述第二排气流道17的直径为φ45-50mm。

所述上安装块6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排气的第二排气孔11,第二排气孔11向安装块6内侧延伸与第二排气系统10相连通。

所述第二排气孔11的直径为φ13-15mm。

所述第二排气流道17上方贯穿上安装块6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口13,排气口13与第二排气系统10相连通,二排气流道17的上端通过排气口13与外界连通。

所述排气口13沿上安装块6的轴线方向向上延伸一段距离,且排气口13在上安装块6的上端面形成开口。

所述上安装块6的外表面上一体连接有多个用于固定上安装块6位置的支撑块12。

所述支撑块12的外表面为圆弧面,且支撑块12的外表面与上安装块6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多个支撑块12围成的外表面形状与模腔16内壁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模腔16的整体形状为圆柱形,且模腔16的上端面为开口结构。

所述上安装块6的与模腔16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0.1mm的间隙,该间隙用于排出模腔16内的空气。

这样设计,上液压杆5进行竖直上下运动时,带动上安装块6进行上下移动,当上安装块6进入到模腔16内后,开始对复混肥粉料进行模压,由于液压机对复混肥粉料的压力非常大(高达325吨),会让上安装块6在模腔16内晃动,因此支撑块12可以起到支撑上安装块6在模腔16内保持稳定的竖直运动。

在工作中,当复混肥粉料受到挤压会排出多余的气体,这些气体会通过上安装块6与模腔16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然后通过设置在上安装块6侧壁上的第二排气孔11进入到第二排气流道17内,经过与第二排气流道17相连通的排气口13排出,气体会通过上安装块6与上液压杆5之间的间隙排至外部。

这样设计,能够有效克制在模压过程中不能对模腔16内进行排气的问题,能够有效增加肥块的硬度,还可以使肥块的密度均匀,使肥块在使用时能够达到匀速溶解的效果,使生产出的化肥养分更均匀,施肥效用更稳定。

气体经过第一排气系统4与第二排气系统10的配合,可以将复混肥粉料中的气体完全排出,使肥块内不会因存在气体而膨胀,有效解决了肥料的断层问题,也避免了肥块的表皮破裂。

所述上模体8的下方同轴线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下模体9,下模体9的整体形状与上模体8的整体形状相同。

所述上模体8与下模体9之间且在模腔16的内部设有模压位。

所述下模体9与上模体8相对的一端面上设置有过渡段2。

下模体9的下方安装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用于驱动下模体9在模腔16内上下移动并将模压位处成型的肥块顶出模腔16。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下模具9下方的下液压杆14,下模具9与下液压杆14之间设置有下模具安装座7,下模具9通过下模具安装座7与下液压杆14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安装块7的内部设置有与上安装块6相同第二空气流道。

所述下安装块7的下端面上同轴安装有下液压杆14。

所述下安装块7与下液压杆14之间设置有0.1-0.2mm的间隙。

通过上述检测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模压溶水复混肥内营养元素的含量丰富,且含量高,并且整体的直径为φ13mm,高度为50-55mm,且单个模压溶水复混肥的重量为1.5kg/个-2kg/个,其整体尺寸小,且使用时无需计量,方便使用,并且该复混肥强度高不易破碎,不易浪费,方便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压溶水复混肥的施肥使用方法,基于上述模压溶水复混肥,该施肥使用方法采用流入法,所述标准使用量为3kg/10a(其中a表示100平方米),换算成使用量为2kg/亩。

所述流入法为将该模压溶水复混肥放置在浇灌水的出水口处,该模压溶水复混肥随浇灌水浇灌至待施肥的土地内,并通过渗透远离作用至农作物根部。

这样设计,采用流入法将该模压溶水复混肥施加至待施肥的土地内,可使该模压溶水复混肥随浇灌水的流动进行施肥,可大大节省肥料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所述模压溶水复混肥遇水发泡并随水的流动进行扩散,其反应方程式为:c6h5o7+3khco3→k3c6h5o7+3h2o+3co2↑。

通过增加或减少施用模压肥料的个数进行对氮的调整,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就会增施或减施0.25kg的氮。

所述该模压溶水复混肥适用于对水稻追肥(穗肥)、林果、蔬菜施肥。

所述模压溶水复混肥内的柠檬酸的含量为10%-30%,其柠檬酸可用于激活水稻根部固有的氮细菌。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