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产品侧壁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9824发布日期:2021-12-08 11:3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工产品侧壁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工产品侧壁的模具。


背景技术:

2.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模具也在与时俱进,现行业内在应用一种成型方式,为墩厚模具,该模具在原有的材料基础上使局部区域料厚改变,广泛应用于外观件,多是为了改变全周侧墙的厚度,但此类型模具也有明显的缺陷,因材料在挤压状态密度会改变,压缩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扭曲变形,且侧壁会有明显的变形痕迹,尺寸和外观都难以达成要求,后期经常采用打磨cnc的方式来完成产品生产,增加成本和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用于加工产品侧壁的模具,提高生产效率。
4.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5.用于加工产品侧壁的模具,包括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所述上模机构上设有压料板、上等高套筒、及第一弹性部件,所述压料板经所述上等高套筒与所述上模机构连接,所述压料板上端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压料板的外周设有刮料板;所述下模机构上设有下脱板、下等高套筒、及第二弹性部件,所述下脱板与所述压料板相对应且经所述下等高套筒与所述下模机构连接,所述下脱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连接,所述下脱板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刮料板对应的下模板,且所述下脱板凸出于所述下模板上方,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
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紧固的上模座、上垫板、及上夹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固定在所述上垫板、上夹板内且延伸至所述压料板上端,所述上等高套筒固定在所述上垫板上且延伸至所述压料板内,所述刮料板固定在所述上夹板下端。
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机构还包括自下而上相互固定的下模座、下垫板,所述下模板固定在所述下垫板上端,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且延伸至所述下脱板下端,所述下等高套筒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且延伸至所述下脱板内。
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经多个下垫脚固定在下托板上。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机构与所述下模机构之间设有外导柱,所述外导柱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座上设有所述外导柱匹配的外导套。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机构与所述下模机构之间设有内导柱,所述内导柱固定在所述上垫板上且延伸至所述刮料板下方,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内导柱匹配的导向槽。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机构与所述下模机构之间设有等高限位柱,所述等高限位柱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下端的上限位柱、及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与所述上限位柱对应的下限位柱。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氮气弹簧,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4.上模机构与下模机构闭合后,下模机构先闭合,下脱板对产品产生向上的墩厚力,产品侧壁向外膨胀,然后上模机构闭合,压料板下压,刮料板沿产品侧壁下压将产品侧壁上的多余的壁厚刮除,得到所需厚度的产品,保证产品侧壁表面平整光洁,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加工产品侧壁的模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段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段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21.其中:
22.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刮料板;5、压料板;6、第一弹性部件7、上等高套筒8、上模固定螺丝;9、外导柱10、内导柱; 11、下模板;11

1、导向槽;12、下垫板;13、下模座;14、下脱板;15、第二弹性部件16、下等高套筒17、下模固定螺丝18、外导套19、下垫脚;20、下托板;21、下垫脚固定螺丝;22、上限位柱;23、下限位柱; 24、刮料板固定螺丝;25、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24.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用于加工产品侧壁的模具,包括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上模机构包括自上而下经上模固定螺丝8依次紧固的上模座1、上垫板2、及上夹板3,下模机构包括自下而上经下模固定螺丝17相互固定的下模座13、下垫板12、及下模板11。
25.在上模机构上设有压料板4、上等高套筒7、及第一弹性部件6,压料板5经上等高套筒7与上模机构相连接,压料板5上端与第一弹性部件6连接,具体的,第一弹性部件6固定在上垫板2、上夹板3内且延伸至压料板 5上端,上等高套筒7固定在上垫板2上且延伸至压料板5内,在压料板5 的周向上设有刮料板4,刮料板4经刮料板固定螺丝24固定在上夹板3下端,优选的,第一弹性部件6采用氮气弹簧。
26.在上模机构上设有下脱板14、下等高套筒16、及第二弹性部件15,下脱板14与压料板5相对应且经下等高套筒16与下模机构连接,下脱板14 的下端与第二弹性部件15连接,
具体的,第二弹性部件15固定在下模座 13上且延伸至下脱板14下端,下等高套筒16固定在下模座13上且延伸至下脱板14内。下模板11布置在下脱板14周向上且下脱板14凸出于下模板 11上方,优选的,第二弹性部件15采用弹簧。
27.本例中,下模座13经多个下垫脚19固定在下托板20上,下垫脚19 与下模座13、下托板20之间分别经下垫脚固定螺丝21固定连接。
28.本例中,在上模机构与下模机构之间设有外导柱9,外导柱9固定在上模座1上,下模座13上设有外导柱9匹配的外导套18。
29.本例中,上模机构与下模机构之间设有内导柱10固定在上垫板2上且延伸刮料板4下方,下模板11上设有内导柱10匹配的导向槽11

1。
30.在上模机构与所述下模机构之间设有等高限位柱,等高限位柱包括设置在上模座1下端的上限位柱22、及设置在下模座13上与上限位柱22对应的下限位柱23。
31.使用时,将产品置于压料板5与下脱板14之间后闭合模具,图2

3为第一段工作状态,下模先闭合,下脱板14对产品25侧壁产生向上的墩厚力,产品25侧壁向外膨胀,如图4

5所示,为第二工作状态,模具完全闭合,压料板5下压并与产品25上端抵接,刮料板4沿产品25侧壁下压并刮除侧壁上多余的壁厚,得到所需尺寸,且保证产品侧壁整洁平整。
32.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