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0246发布日期:2022-01-19 18:1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锻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锻造车间常用的锻件冷却方法,锻件的冷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水冷(包括喷水冷)、油冷、空冷(自然空冷和鼓风冷)、间隙冷却(水—空,水—油,油—空)及喷雾冷却。大锻件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油和空气。锻件冷却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锻件材料、尺寸、生产量和车间的具体条件。
3.目前,对于锻件的冷却处理,可采用混合冷却方式来提高冷却效率以及冷却介质的综合利用率。现有专利技术cn201310199320.x公开了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其冷却装置包括油池,还设有水池、风机、油泵和水泵,油池与水池之间设有油管和水管,油管设于油池和水池中,并形成密闭回路,油管与油泵相连;水管设于油池和水池中,并形成密闭回路,水管与水泵相连;风机连接有风管,风管设于油池中,并在油池内设有开口。在锻件冷却时,锻件通常采用夹具夹持或吊具吊装的方式直接放入油池中进行冷却处理,但是在放入油池的过程中会受到液面浮力作用,令夹具或吊具的工作节点出现波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工件冷却结束并被取出之后还需要让工件在夹具或吊具上进行沥干,影响夹具或吊具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冷却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冷却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便于沥干且有利于提高夹具或吊具利用率的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包括水池和油池,所述水池与油池之间设置有油管和水管,所述油管的管路上设置有油泵,所述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油池中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的管路上设置有风机,所述油池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其侧壁上下活动配合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包括位于油池内侧的z型板和位于油池外侧的l型板,所述z型板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过油孔,所述移动架之间设置有与z型板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四个呈十字分布的三角形孔,相邻三角孔之间和三角孔的底边侧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设置有高脚件,所述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横截面为回字形的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断面呈c字形,所述移动底座的四个边角底部均设置有液压机构,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缸和液压站,所述液压缸驱动移动底座上下活动。
6.作为优选,所述高脚件包括与连接孔螺纹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中心设置有内六角孔,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螺母。
7.作为优选,所述z型板的两侧设置有与其侧面垂直的挡边。
8.作为优选,所述z型板与l型板的连接内侧设置有加强方管。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通过采用可升降的移动架与支撑板可直接承接锻件,再缓慢浸入油池进行冷却,有利于提高操作过程的安全性,而且工件被提升后可以在支撑板上以及高脚件的支撑下完成沥干,便于夹具或吊具在其它工位进行作业,从而提高夹具和吊具的综合利用率;移动架的设计可保证其在移动过程中合理避开油池中的水管;支撑板上高脚件的分布有利于本装置对多种锻件进行支撑。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冷却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便于沥干且有利于提高夹具或吊具利用率,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13.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无水池)的轴测图;
14.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无水池)的剖视图;
15.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无水池)的俯视图;
16.以上各图中,1、水池;2、油池;3、油管;4、水管;5、油泵;6、水泵;7、移动架;71、z型板;72、l型板;73、过油孔;74、挡边;8、支撑板;81、三角形孔;82、连接孔;9、高脚件;91、连接柱;92、支撑柱;93、内六角孔;94、螺母;10、移动底座;11、液压缸;12、加强方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9.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锻件热处理冷却装置,包括水池1和油池2,所述水池1与油池2之间设置有油管3和水管4,油管3的管路上设置有油泵5,水管4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6,油池2中设置有风管(图中未画出),风管的管路上设置有风机。其中,水池1、油池2、油管3、水管4、油泵5、水泵6、风管和风机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油池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其侧壁上下活动配合的移动架7,移动架7包括位于油池2内侧的z型板71和位于油池2外侧的l型板72,z型板71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过油孔73,移动架7之间设置有与z型板连接的支撑板8,支撑板8上设置有四个呈十字分布的三角形孔81,相邻三角孔81之间和三角孔的底边侧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82,连接孔中设置有高脚件9,移动架7的底部设置有横截面为回字形的移动底座
10,移动底座10的断面呈c字形,移动底座10的四个边角底部均设置有液压机构,液压机构包括液压缸11和液压站,液压缸11驱动移动底座10上下活动。其中,移动架7的形状设计既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移动行程来保证锻件浸入油池2,又能够在移动过程中合理避开油池2中的水管4,而且其敞口式的设计为放置锻件与转移锻件提供了便利。移动架7上的过油孔73可在锻件与移动架7逐渐浸入或抬出油池2的过程中,冷却介质能够充分接触或离开锻件。支撑板8上的三角形孔81可令油池2中的冷却介质与锻件充分接触,而高脚件9的分布则有利于本装置对多种锻件进行支撑与架空,以便于冷却或沥干。移动底座10采用c字形断面以及回形的设计,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强,而且对移动架7的同步带动性能较高。这样的话,利用液压缸11驱动移动底座10,移动底座10同时对其两侧的移动架7进行带动,而可升降的移动架7与支撑板8可直接承接锻件,再缓慢浸入油池2进行冷却,有利于提高操作过程的安全性,而且工件被提升后可以在支撑板8上以及高脚件9的支撑下完成沥干,便于夹具或吊具在其它工位进行作业,从而提高夹具和吊具的综合利用率。
20.为了提高高脚件9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中的高脚件9包括与连接孔82螺纹配合的连接柱91,连接柱9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92,支撑柱92的中心设置有内六角孔93,连接柱91的底部设置有螺母94。其中,支撑板8上与z型板相对的连接孔中的连接柱91不仅起到垫高锻件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连接z型板71与支撑板8的作用。通过六角扳手插入内六角孔93可对连接柱91与支撑柱92进行转动装配,而螺母94则起到锁紧与确定连接柱装配位置的作用。
21.为了提高锻件在支撑板8和移动架7上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z型板71的两侧设置有与其侧面垂直的挡边74,利用挡边74来对锻件进行限位卡接,防止锻件脱离支撑板8而直接掉入油池2。
22.考虑到锻件的质量较重,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移动架7的支撑强度,在z型板71与l型板72的连接内侧设置有加强方管12,利用加强方管12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尤其避免z型板71与l型板72的相对连接角度出现较大偏差而令移动架7在移动过程中干涉到油池2内的冷却水管4。
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