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96206发布日期:2022-03-09 13: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装置和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车架智能定位系统、轴承选取系统、组装装配装置和激光打标系统,所述中央控制装置设置有位移定位程序;所述车架智能定位系统包括车架定位柱(302),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有车架搬运机器人(4)、3d定位相机(62)和2d定位相机(75),所述2d定位相机(75)设置在所述车架定位柱(302)的上方,所述3d定位相机(62)设置在所述车架定位柱(302)的旁边,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内设置有位移定位程序;所述组装装配装置包括一门形组装架(301),所述门形组装架(301)的顶部设置有浮动压头(600),所述车架定位柱(302)设置在所述浮动压头(600)的正下方,所述浮动压头(600)连接有驱使其上下移动的下压动力机构,所述门形组装架(301)上安装有容置所述浮动压头(600)的第一浮头暂存套(303);所述轴承选取系统包括水平横向移动的第一滑板(201),所述第一滑板(201)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滑板(201)上安装有水平纵向移动的轴承下料板(202),所述轴承下料板(202)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第四动力装置,所述轴承下料板(202)还连接有离合控制装置;所述轴承下料板(202)的后端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轴承下料板(202)表面的供料管(203),前端设置有容置轴承的空心暂存槽(204);所述轴承下料板(202)的前端下方设置有可水平横向移动的第二滑板(205),所述第二滑板(205)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且可穿过所述空心暂存槽(204)底部并顶起轴承的轴承顶升块(206),所述第二滑板(205)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第五动力装置,所述轴承顶升块(206)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第六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第四动力装置、离合控制装置、第五动力装置和第六动力装置均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装置;所述轴承选取系统还包括多自由度机械夹手(400)和第一摄像头(74);所述激光打标系统包括多自由度激光打标机器人(5),所述多自由度激光打标机器人(5)的前端端部安装有激光打标机(51)和打标定位摄像机(5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201)安装在一空心支架(207)的顶部,所述第三动力装置为一步进电机(208),所述空心支架(207)的上端安装有一与所述步进电机(208)的转子连接的螺杆(209),所述螺杆(209)螺纹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板(201)固定连接的螺母;所述第四动力装置为一安装在所述空心支架(207)中部的第二气缸(210),所述轴承下料板(202)的底部设置有离合孔,所述离合控制装置包括垂直走向的离合气缸(211),所述离合气缸(211)的活塞杆可嵌入所述离合孔中,所述第二气缸(210)的活塞杆通过一角铁(212)与所述离合气缸(21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五动力装置为第三气缸(213),所述第三气缸(213)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滑板(205)的底部连接,所述第六动力装置为第四气缸(214),所述第四气缸(214)的活塞杆与所述轴承顶升块(206)的底部连接;所述供料管(203)的后端还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连续的开口探测槽(215),所述供料管(203)的后方设置有正对所述开口探测槽(215)的传感器(216),所述传感器(216)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多自由度机械夹手(400)一侧的浮动压头暂存装置,所述浮动压头暂存装置包括第一门型架(101)和
安装在所述第一门型架(101)上且开口朝下的若干个第二浮头暂存套(102),所述第二浮头暂存套(102)上安装有第一浮头锁紧气缸(103),所述第一浮头锁紧气缸(103)的活塞贯穿所述第二浮头暂存套(102)的侧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压头(600)包括浮动头(602)和套接在所述浮动头(602)上端的固定柱(601),所述浮动头(602)的中部设置有轴向向下延伸并径向向内逐渐收缩的轴承暂存套装圆台(603),所述浮动头(602)的外侧壁与所述固定柱(601)之间设置有径向活动腔(604),所述固定柱(601)的轴心与所述浮动头(602)之间设置有轴向活动组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601)中部的连接轴孔(605),所述连接轴孔(605)内设置有与所述浮动头(602)顶部固定连接的螺钉(606),所述螺钉(606)上套接有纵向弹簧(607),所述纵向弹簧(607)的两端被夹持在所述螺钉(606)的螺头和所述连接轴孔(605)的底部之间,正常状态下,所述螺钉(606)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轴孔(605)的内侧壁互不接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动力机构为贯穿安装在所述门形组装架(301)顶部的下压电缸(304),所述第一浮头暂存套(303)安装在所述下压电缸(304)的活动螺杆上,所述第一浮头暂存套(303)的侧壁安装有浮动压头锁紧气缸(305),所述浮动压头锁紧气缸(305)的活塞贯穿所述第一浮头暂存套(303)的侧壁。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2d定位相机(75)安装在所述门形组装架(301)的中部一侧并连接有驱使其横向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2d定位相机(75)可以移动至所述车架定位柱(302)的正上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套接固定在所述门形组装架(301)一侧的连接座(309),所述连接座(309)上固定安装有横向移动气缸(307),所述2d定位相机(75)与所述横向移动气缸(307)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309)还连接有与所述横向移动气缸(307)走向平行的横向移动滑轨(306),所述横向移动滑轨(306)上设置有与所述横向移动气缸(307)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横向移动滑块(308)。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自由度机械夹手(400)包括底座(401),所述底座(401)上安装有首尾依次铰接四轴机器人(402),所述四轴机器人(402)的一端安装有气动夹爪(40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车架浮动抓手(500)包括一水平走向的连接主板(501),所述连接主板(5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轴向为z向的环形连接套(502),所述连接主板(501)的底部安装有沿x向移动的第一抓手滑块(503)和沿y向移动的第二抓手滑块(504),所述第一抓手滑块(503)连接有微调其移动的第一弹力机构,所述第二抓手滑块(504)连接有微调其移动的第二弹力机构,所述第一抓手滑块(503)的底部和第二抓手滑块(504)的底部均分别安装有夹爪(505);所述连接主板(501)的底部安装有沿x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抓手滑块(503)匹配的第一抓手滑轨(506),所述连接主板(501)的底部安装有沿y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抓手滑块(504)匹配的第二抓手滑轨(507);所述第一弹力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连接主板(501)底部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抓手滑块(503)两端的两个第一限位板(508),所述第一抓手滑块(5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508)之间的第一微调块(509),所述第一微调块(50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
所述第一限位板(508)之间连接有第一滑动轴(510),所述第一滑动轴(510)上套接有抵在所述第一限位板(508)和第一抓手滑块(503)端部之间的第一弹簧(511),所述夹爪(505)的顶部通过一连接板(512)与所述第一微调块(50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力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连接主板(501)底部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抓手滑块(504)两端的两个第二限位板(513),所述第二抓手滑块(5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513)之间的第二微调块(514),所述第二微调块(5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513)之间连接有第二滑动轴(515),所述第二滑动轴(515)上套接有抵在所述第二限位板(513)和第二抓手滑块(504)端部之间的第二弹簧(516),所述夹爪(505)的顶部通过一连接板(512)与所述第二微调块(5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抓手滑块(503)和第一弹力机构设置有位于同侧的两组,所述第二抓手滑块(504)和第二弹力机构设置有位于同侧的两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部件组装系统,包括中央控制装置和与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车架智能定位系统、轴承自动选取系统、组装装配装置和激光打标系统,中央控制装置设置有位移定位程序,摩托车车架由中央控制装置通过车架智能定位系统负责移动,车架智能定位系统包括一个3D定位相机和一个2D定位相机,3D定位相机对摩托车车架进行三维立体定位,2D定位相机对摩托车车架进行平面精确定位,方便精准装配轴承,轴承选取系统提供匹配的轴承装在摩托车车架上车架立管的两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组装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经济效益好。经济效益好。


技术研发人员:木军龙 安旭东 胡春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安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5
技术公布日:2022/3/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