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滚压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9096发布日期:2022-05-17 10:4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滚压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滚压成型模。


背景技术:

2.滚压成型模是通过成队滚筒或滚轮的相对滚动对板材进行进行成型加工的模具,加工好难过过程无废屑产生,加工时通过板材移动配合滚筒或滚筒的相互挤压,从而对板材进行成型处理。
3.现有的滚压成型模在对板材进行成型加工时,由于板材受力后,会有一边出现翘起现象,不便于对板材进行夹持固定,板材成型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会影响板材成型质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滚压成型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滚压成型模。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滚压成型模,包括上挤压滚轮以及安装在上挤压滚轮下端的下挤压滚轮,所述下挤压滚轮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的上端安装有一号夹紧件以及二号夹紧件,所述一号夹紧件和二号位于支撑底架上呈对称排布,所述支撑底架与一号夹紧件、二号夹紧件之间均通过滑块和滑槽连接;通过一号夹紧件配合二号夹紧件能够对板材进行固定,进而能够提高板材的成型质量。
6.优选的,所述一号夹紧件的外表面安装有夹紧柱,所述夹紧柱的下端固定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柱的表面套设有夹紧弹簧,所述夹紧弹簧与一号夹紧件、夹紧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利用夹紧弹簧的特性对板材进行固定,完成固定,固定过程较为方便。
7.优选的,所述二号夹紧件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二号夹紧件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和二号夹紧件的底部均安装有挤压板,所述固定柱与挤压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挤压板的外表面套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挤压板之间通过挤压弹簧连接;通过二号夹紧件对板材进行固定,且能够避免板材因翘起出现松动现象。
8.优选的,所述夹紧板的下端外表面嵌有一号气囊和二号气囊,所述夹紧板与一号气囊、二号气囊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气囊位于一号气囊的两侧呈对称排布,所述一号气囊与二号气囊之间通过导流管连接;通过一号气囊配合二号气囊能够对板材进一步进行固定,进而提高固定效果。
9.优选的,所述夹紧柱的端部固定有调节杆,所述一号夹紧件的上端外表面固定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杆与调节杆之间为铰接,所述调节杆的端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一号夹紧件的表面开设有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杆与连接孔相适配;能够对夹紧柱进行限位,避免出现松动,进一步提高对板材的固定效果。
10.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下端外表面安装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的表面与滑槽的底部
相连接;能够使板材输送的更加顺滑,更有利于对板材进行加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夹紧件配合二号夹紧件能够对板材进行固定,防止滚压成型时出现晃动,板材滚压出现翘起时会对固定柱下端的缓冲板和挤压弹簧造成挤压,且一号夹紧件内部的缓冲板和挤压弹簧会向上回弹,进而能够避免板材因翘起出现松动现象;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板对板材进行固定,会对一号气囊进行挤压,一号气囊受到挤压后会将其内部空气通过导流管通入二号气囊内部,二号气囊受到充气后能够对板材进一步进行固定,进而提高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滚压成型模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一号夹紧件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二号夹紧件的剖视图;
18.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施例二中挤压板与防滑条的剖视图。
20.图中:1、上挤压滚轮;2、下挤压滚轮;3、支撑底架;4、一号夹紧件;5、二号夹紧件;6、滑块;7、滑槽;8、夹紧柱;9、夹紧板;10、夹紧弹簧;11、固定柱;12、挤压板;13、缓冲板;14、挤压弹簧;15、一号气囊;16、二号气囊;17、导流管;18、调节杆;19、调节板;20、支撑杆;21、连接孔;22、滑动轮;23、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
23.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滚压成型模,包括上挤压滚轮1以及安装在上挤压滚轮1下端的下挤压滚轮2,所述下挤压滚轮2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架3,所述支撑底架3的上端安装有一号夹紧件4以及二号夹紧件5,所述一号夹紧件4和二号位于支撑底架3上呈对称排布,所述支撑底架3与一号夹紧件4、二号夹紧件5之间均通过滑块6和滑槽7连接;在对板材进行滚压成型前,需要对板材进行固定处理,通过将板材的两侧分别与一号夹紧件4和二号夹紧件5相连接,然后通过一号夹紧件4和二号夹紧件5在滑动,配合上挤压滚轮1和下挤压滚轮2对板材进行滚压成型,成型过程中,板材一边会出现翘起现象,翘起的板材会在二号夹紧件5内部移动,通过一号夹紧件4配合二号夹紧件5能够对板材进行固定,进而能够提高板材的成型质量。
24.所述一号夹紧件4的外表面安装有夹紧柱8,所述夹紧柱8的下端固定有夹紧板9,所述夹紧柱8的表面套设有夹紧弹簧10,所述夹紧弹簧10与一号夹紧件4、夹紧板9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在利用一号夹紧件4对一号板材进行固定时,通过向上提拉夹紧柱8,从而对夹紧弹簧10进行挤压,然后将板材放入一号夹紧件4的内部,然后松掉提卡柱,利用夹紧弹簧10的特性对板材进行固定,完成固定,固定过程较为方便。
25.所述二号夹紧件5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柱11,所述固定柱11与二号夹紧件5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11的下端和二号夹紧件5的底部均安装有挤压板12,所述固定柱11与挤压板1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挤压板12的外表面套设有缓冲板13,所述缓冲板13与挤压板12之间通过挤压弹簧14连接;在将板材放入二号夹紧件5的内部后,通过转动固定柱11,使挤压板12向下移动,从而对板材进行挤压,挤压板12向下移动过程中会对挤压弹簧14造成挤压,直至板材两端的位置水平,停止转动固定柱11,在板材滚压成型的过程中,板材会出现翘起现象,翘起时会对固定柱11下端的缓冲板13和挤压弹簧14造成挤压,且一号夹紧件4内部的缓冲板13和挤压弹簧14会向上回弹,进而能够避免板材因翘起出现松动现象。
26.所述夹紧板9的下端外表面嵌有一号气囊15和二号气囊16,所述夹紧板9与一号气囊15、二号气囊16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气囊16位于一号气囊15的两侧呈对称排布,所述一号气囊15与二号气囊16之间通过导流管17连接;在利用夹紧板9对板材进行固定时,一号气囊15会与板材表面相接触,从而对一号气囊15进行挤压,一号气囊15受到挤压后会将其内部空气通过导流管17通入二号气囊16内部,二号气囊16受到充气后能够对板材进一步进行固定,进而提高固定效果。
27.所述夹紧柱8的端部固定有调节杆18,所述一号夹紧件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有调节板19,所述调节杆18与调节杆18之间为铰接,所述调节杆18的端部铰接有支撑杆20,所述一号夹紧件4的表面开设有有连接孔21,所述支撑杆20与连接孔21相适配;通过调节杆18能够更加便于对夹紧柱8进行提拉,提高板材拆卸和固定和固定的便捷性,在利用一号夹紧件4对板材进行固定后,通过转动支撑杆20使其端部与连接槽相连接,从而能够对夹紧柱8进行限位,避免出现松动,进一步提高对板材的固定效果。
28.所述滑块6的下端外表面安装有滑动轮22,所述滑动轮22的表面与滑槽7的底部相连接;在一号加持件配合二号夹紧件5对板材进行夹持并在支撑底架3上滑动时,通过滑动轮22与滑槽7之间的滚动摩擦代替滑块6与滑槽7之间的滑动摩擦,能够使板材输送的更加顺滑,更有利于对板材进行加工。
29.实施例二:
30.请参阅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挤压板12的表面固定有防滑条23,所述防滑条23位于挤压板12的表面呈一字阵列排布;在转动固定柱11对板材进行固定时,会对防滑条23造成挤压,能够增加板材与挤压板1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提高对板材的固定效果。
31.工作原理,在对板材进行滚压成型前,需要对板材进行固定处理,通过向上提拉夹紧柱8,从而对夹紧弹簧10进行挤压,然后将板材的两边分别放入一号夹紧件4和二号夹紧件5的内部,然后松掉提卡柱,利用夹紧弹簧10的特性对板材进行固定,再通过转动支撑杆20使其端部与连接槽相连接,从而能够对夹紧柱8进行限位,避免出现松动,然后通过转动固定柱11,使挤压板12向下移动,从而对板材进行挤压,挤压板12向下移动过程中会对挤压
弹簧14造成挤压,直至板材两端的位置水平,停止转动固定柱11,在板材滚压成型的过程中,板材会出现翘起现象,翘起时会对固定柱11下端的缓冲板13和挤压弹簧14造成挤压,且一号夹紧件4内部的缓冲板13和挤压弹簧14会向上回弹,进而能够避免板材因翘起出现松动现象。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