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6464发布日期:2022-09-14 12:0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连续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涉及连续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2.连续模指的是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部分竖向冲压无法加工的工件,需要采用滑块将竖向冲压的力转换成横向的力,然而,滑块横向冲压工件的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工件折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冲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5.一种连续冲压模具,包括:
6.下模,其一侧壁设有前后排布的第二内凹部与第三内凹部,所述第三内凹部向内凹陷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内凹部向内凹陷的距离;
7.滑块,其与所述第三内凹部相对设置,以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下模的位置为相对的右方向,所述滑块左右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模;
8.回复件,其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回复件驱动所述滑块远离所述第三内凹部;
9.上模,其相对于所述下模上下移动,所述上模设有前后排布的第二压块与第三楔形块,所述第二压块上下运动的轨迹与所述第二内凹部在竖直方向互相错位,所述第三楔形块上下运动的轨迹与所述滑块的滑动轨迹相交,所述第三楔形块向下移动抵接所述滑块的右侧壁。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位于上模及下模之间的工件从前往后输送,上模相对于下模向下移动,工件位于第二内凹部的上方,上模的第二压块上下运动的轨迹位于下模的第二内凹部的右方,则工件被第二压块向下折弯,由于第二内凹部向左凹陷的距离小于第三内凹部向左凹陷的距离,则第二压块及第二内凹部对工件进行预折弯;随后抬起上模,被折弯的工件向后输送到第三内凹部,然后上模相对于下模向下移动,上模的第三楔形块向下移动抵接于滑块的右侧壁,第三楔形块推动滑块向左移动对工件的折弯部位进行横向冲压,使工件的折弯部位向第三内凹部横向弯折,最后抬起上模后,回复件驱动滑块向右移动,使工件的折弯部位被释放,工件向后进入下一步骤的加工;因此,第二压块及第二内凹部对工件进行预折弯、第三楔形块及第三内凹部对工件进行二次折弯,减少横向冲压对工件的冲击力,避免工件折断。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的右侧壁设有第四内凹部,所述第四内凹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内凹部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四内凹部设于所述第三内凹部的后方,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保压块,所述第四内凹部与所述保压块左右间隔设置,所述保
压块的左侧壁形状与所述第四内凹部的形状相吻合。
12.下模右侧壁的第四内凹部形状与保压块的左侧壁形状相吻合,则工件向后移动到第四内凹部与保压快之间时,保压块与第四内凹部对工件的形状进行定型,防止工件的内应力造成工件变形。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还设有第四压块,所述第四压块位于所述第四内凹部的正上方。
14.第四压块位于第四内凹部的正上方,第四压块从上往下压紧工件,确保工件的形状固定,且第四压块压紧工件的过程中,保压块与第四内凹部对工件的形状进行定型,进一步保证工件的形状固定。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包括主体与镶块,所述镶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右侧壁,所述第三内凹部位于所述镶块的右侧壁。
16.由于滑块横向冲压工件对第三内凹部的磨损较大,镶块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的右侧壁,便于更换磨损严重的镶块,无需对主体进行拆卸,避免主体移动造成定位基准变化,重新安装新的镶块后能够尽快完成调试,尽快投入生产。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的右侧壁设有凹腔,所述镶块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凹腔中,所述镶块的右侧壁伸出于所述主体的右方。
18.利用主体的凹腔对镶块进行定位,从而确保镶块的位置较为固定,避免镶块位置变化造成工件的冲压制造精度下降。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第二内凹部的右方,所述第二压块位于所述第二内凹部与所述挡块之间,所述第二压块的右侧壁与所述挡块的左侧壁相抵。
20.由于工件的厚度差异或工件的弹力推动第二压块向右轻微变形,利用挡块对第二压块进行限位,当第二压块对工件进行冲压时,挡块阻止第二压块向右变形,有助于提高冲压精度。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块左侧壁顶部设有自润滑滑板。
22.第二压块与挡块之间相对滑动,容易造成第二压块的右侧壁与挡块的左侧壁磨损,在挡块左侧顶部的自润滑滑板能够确保第二压块与挡块之间的润滑,避免挡块与第二压块互相磨损。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的顶面右边缘设有第一内凹部,所述第一内凹部向下凹陷,所述第一内凹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凹部的前方,所述上模设有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位于所述第一内凹部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压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内凹部相吻合。
24.下模顶面右边缘的第一内凹部与上模的第一压块相匹配,且第一内凹部位于第二内凹部的前方,则第一压块与第一内凹部对工件进行预先折弯,使工件在进行横向冲压时经过两道预先折弯工序,减少横向冲压对工件的冲击力,避免工件折断。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压块的左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圆角过渡。
26.第二压块向下折弯工件时,由于第二压块的左侧壁与底壁之间的位置用于折弯工件,圆角过渡增大第二压块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第二压块对工件的压强,避免第二
压块损伤工件。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的左侧壁与所述第三内凹部的形状相吻合,所述滑块的左侧壁向上延伸到所述下模的上方。
28.滑块的左侧壁与第三内凹部的形状相吻合,且滑块的左侧壁向上延伸到下模的上方,滑块向左滑动并冲压工件时,滑块的左侧壁顶部对工件的顶部进行限位,避免工件向上弹跳,从而提高滑块横向冲压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冲压模具,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冲压模具,其一实施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冲压模具,其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33.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示意图;
34.图5是图3中b-b的剖视示意图;
35.图6是图3中c-c的剖视示意图;
36.图7是图3中d-d的剖视示意图。
37.100、下模,101、主体,1011、凹腔,102、镶块,110、第一内凹部,120、第二内凹部,130、第三内凹部,140、第四内凹部,200、滑块,300、回复件,400、上模,410、第一压块,420、第二压块,421、圆角过渡,430、第三楔形块,440、第四压块,500、保压块,600、挡块,610、自润滑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4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冲压模具作出如下实施例:
43.连续冲压模具包括下模100、滑块200、回复件300、上模400、保压块500、挡块600。
44.下模100设置于下模座的顶部,下模100包括主体101与镶块102,主体101的右侧壁
上设有三个从前往后依次间隔分布的凹腔1011,镶块102有三个,三个镶块102一一对应穿设于三个凹腔1011中,每个镶块102的右侧壁伸出于主体101的右方,每个镶块102通过螺钉连接于主体101。主体101的顶面右边缘设有第一内凹部110,第一内凹部110向下凹陷,第二内凹部120、第三内凹部130、第四内凹部140一一对应设于三个镶块102的右侧壁上,第二内凹部120、第三内凹部130、第四内凹部140均向左凹陷,第二内凹部120向左凹陷的距离小于第三内凹部130向左凹陷的距离,第三内凹部130向左凹陷的距离等于第四内凹部140向左凹陷的距离,且第三内凹部130的形状与第四内凹部140的形状相同。
45.滑块200滑动设置于下模座的顶部,滑块200位于第三内凹部130的右方,滑块200沿左右方向滑动,滑块200的左侧壁形状与第三内凹部130的形状相吻合,滑块200的左侧壁向上延伸到下模100的上方。
46.回复件300设于下模座的顶部,回复件300的左端连接于滑块200的右端,回复件300为拉伸弹簧,回复件300拉动滑块200向右远离第三内凹部130。
47.上模400设置于上模座的底部,上模座与下模座相对移动,上模400相对于下模100上下移动,上模400的底部形状与下模100的顶部形状相吻合。上模400包括从前往后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压块410、第二压块420、第三楔形块430、第四压块440。
48.第一压块410位于第一内凹部110的正上方,第一压块410的底面形状与第一内凹部110的形状相吻合。
49.第二压块420位于第二内凹部120的右方,挡块600设置于第二压块420的右方,第二压块420上下移动的轨迹位于第二内凹部120与挡块600之间,第二压块420的底壁与左侧壁之间设有圆角过渡421,第二压块420的右侧壁与挡块600的左侧壁相抵,挡块600的左侧壁顶部设有容纳槽,自润滑滑板610设置于挡块600的容纳槽中,自润滑滑板610的左侧壁与第二压块420的右侧壁相抵。
50.第三楔形块430位于滑块200的右方,第三楔形块430的底部呈下小上大的楔形结构,第三楔形块430的左侧壁底部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右倾斜。滑块200的顶壁右端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从左往右逐渐向下倾斜,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抵,第三楔形块430向下移动,第一斜面沿第二斜面滑动,使第三楔形块430推动滑块200向左靠近第三内凹部130。
51.保压块500设于下模座的顶部,保压块500位于第四内凹部140的右方,保压块500的左侧壁形状与第四内凹部140的形状相吻合,第四内凹部140与保压块500之间留有工件通过的间隙,第四压块440位于第四内凹部140的正上方,第四压块440的底部与下模100的顶面形状相吻合。
52.工件位于上模400与下模100之间,工件从前往后输送,上模400与下模100之间形成四个工位,工件移动到第一内凹部110,第一压块410向下冲压工件使工件的右端边缘形成预折弯,随后工件移动到第二内凹部120的上方,第二压块420向下折弯工件的右端使工件形成二次折弯,然后工件移动到第三内凹部130,第三楔形块430向下移动推动滑块200向左滑动,当滑块200向左滑动并靠近第三内凹部130,滑块200的左侧壁与第三内凹部130之间对工件进行横向冲压,以形成工件的最终形状,且滑块200的左侧壁顶部伸到下模100的上方,对工件的折弯位置进行横向冲压,防止工件的折弯位置内应力造成回弹,最后工件移动到第四内凹部140与保压块500的左侧壁之间,第四压块440向下压紧工件的顶部,从而使
工件进行保压整形,将完成冲压的工件送入下一工序中。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回复件300的形式有多种,例如,回复件300为电磁铁,当第三楔形块430向下移动、电磁铁关闭,当第三楔形块430向上移动、电磁铁开启并吸引滑块200向右移动;或者,回复件300为液压推杆,当第三楔形块430向下移动、液压推杆关闭、滑块200可向左移动,当第三楔形块430向上移动、液压推杆开启并拉动滑块200向右移动。
5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