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981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烙铁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烙铁头。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增强电焊台的功能性,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带传感器的电焊台,其原理为通过传感线一端与电焊台的焊头相连,另一端与信号接收装置相连,在进行焊接的同时,通过传感线接收焊点相关信息。一般其传感线采用的是外接式或内接式,具体为外接式采用传感线一端与焊头相连,通过焊头外表,再与接收装置连接,这种方式导线直接暴露于外表,给焊接操作带来一定的不便,同时也容易出现传感线脱落现象,另一种通过将传感线设置于焊头内部达到保护传感线的目的,一般将传感线设置于焊头内部,对传感线仅起到有限保护,在焊头更换时,往往需要不停地旋转焊头以调整传感线连接器与手柄内的连接器对接,并且也容易造成传感线受力脱落或严重变形;并且传感线的采集端距离焊头表面较远,采集得到的焊头温度会有偏差。
[0003]另外,随着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小型或微型的烙铁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小型或微型烙铁对结构设计要求更高,不但要兼顾温度采集精度,还要考虑保护传感线,同时还不能增大整体的直径大小。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电烙铁无法同时满足正确采集焊头温度、保护传感线以及烙铁微型化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烙铁头,直径可以做到5mm以内,并且采集的温度精确稳定。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烙铁头,包括焊头、外管和传感丝,焊头安装在外管的一端,所述传感丝设置在外管内部,所述焊头侧面开设有凹槽或通孔,所述传感丝一端从所述凹槽或通孔中引出并与焊头外表面接触,并与外管焊接形成热电偶的一测温端,所述传感丝与外管分别构成热电偶的两极。
[0006]所述外管内设置有第一金属丝,外管远离焊头的一端安装有金属件,外管与金属件绝缘,所述第一金属丝的一端与金属件相连,第一金属丝的另一端与传感丝相连。
[0007]所述外管内具有电热丝,外管远离焊头的一端还设有电极引出组件,外管与电极引出组件绝缘,所述电热丝的一端通过电极引出组件向外引出电极,电热丝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丝相连。
[0008]所述电极引出组件包括第一金属管和第二金属管,外管与第一金属管并排绝缘设置,所述第二金属管穿设在外管和第一金属管内部,所述电热丝的一端与第二金属管相连,第二金属管与第一金属管内壁相连,第一金属管与金属件绝缘。各个管件环环相扣,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增强。第二金属管可以一直延伸到第二绝缘件的部位,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使得烙铁微型化后不易折断。
[0009]所述外管内还具有绝缘管,所述第一金属丝穿设在绝缘管内,所述电热丝绕设于绝缘管外;第二金属管套设于绝缘管外,外管与第一金属管通过第一绝缘件相连,第一金属管与金属件通过第二绝缘件相连。
[0010]所述第一金属管和金属件为铜管,第二金属管为不锈钢钢管,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为塑料管。
[0011]所述绝缘管为瓷管。
[0012]所述第一金属丝与传感丝的材质相同,传感丝与外管的材质不同。
[0013]所述传感丝比第一金属丝的线径大。
[0014]第一金属丝与传感丝为镍铬丝,外管为不锈钢管。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烙铁头,传感丝直接与焊头表面接触,采集的温度与焊头实际温度接近,并且对温度的反应速度快;将温度传感部分与电热丝发热部分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烙铁头实现微型化,并且整个烙铁头的强度仍然很高,不易折断。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烙铁头最优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是本发明的烙铁头最优实施例的外形结构图。
[0020]图中1、金属件,2、第二绝缘件,3、第一金属管,4、第一绝缘件,5、外管,6、第一金属丝,7、第二金属管,8、瓷管,9、电热丝,10、焊头,11、传感丝,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烙铁头,包括焊头10、外管5和传感丝11,焊头10安装在外管5的一端,传感丝11设置在外管5内部,焊头10侧面开设有通孔12,传感丝11一端从通孔12中引出并与焊头10外表面接触,传感丝11与焊头10外表面接触的一端与外管5的一端内壁焊接形成热电偶的一测温端,传感丝11与外管5分别构成热电偶的两极。
[0023]当然,也可以是在焊头10的尾端开设凹槽,凹槽一直延伸到焊头10的侧面,传感丝11的一端通过凹槽从外管5内向外引出并与焊头10外表面接触。
[0024]外管5内设置有第一金属丝6,外管5远离焊头10的一端安装有金属件1,外管5与金属件I绝缘,第一金属丝6的一端与金属件I相连,第一金属丝6的另一端与传感丝11相连,第一金属丝6与传感丝11的材质相同,传感丝11与外管5的材质不同。这样,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形成热电偶。即金属件1、第一金属丝6、传感丝11和外管5共同组成热电偶回路,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丝6与传感丝11为镍铬丝,外管5为不锈钢管;外管5为热电偶的负极,传感丝11为热电偶的正极,传感丝11比第一金属丝6的线径大。
[0025]外管5内具有电热丝9,外管5远离焊头10的一端还设有电极引出组件,外管5与电极引出组件绝缘,电极引出组件包括第一金属管3和第二金属管7,外管5与第一金属管3并排绝缘设置,第二金属管7穿设在外管5和第一金属管3内部,电热丝9的一端与第二金属管7相连,第二金属管7与第一金属管3内壁相连,第一金属管3与金属件I绝缘。电热丝9的一端通过第一金属管3向外引出电极,电热丝9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丝6相连。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金属管7 —直延伸到第二绝缘件2的内部,进一步增强结构强度。
[0026]外管5内还具有绝缘管8,所述绝缘管8为瓷管。第一金属丝6穿设在绝缘管8内,电热丝9绕设于绝缘管8外;第二金属管7套设于绝缘管8外,外管5与第一金属管3通过第一绝缘件4相连,第一金属管3与金属件I通过第二绝缘件2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管3和金属件I为铜管,第二金属管7为不锈钢钢管,第一绝缘件4和第二绝缘件2为塑料管。
[0027]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烙铁头,包括焊头(10)、外管(5)和传感丝(11),焊头(10)安装在外管(5)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丝(11)设置在外管(5)内部,所述焊头(10)侧面开设有凹槽或通孔(12),所述传感丝(11) 一端从所述凹槽或通孔(12)中引出并与焊头(10)外表面接触,并与外管(5)焊接形成热电偶的一测温端,所述传感丝(11)与外管(5)分别构成热电偶的两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内设置有第一金属丝(6),外管(5)远离焊头(10)的一端安装有金属件(1),外管(5)与金属件⑴绝缘,所述第一金属丝(6)的一端与金属件(I)相连,第一金属丝(6)的另一端与传感丝(11)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内具有电热丝(9),外管(5)远离焊头(10)的一端还设有电极引出组件,外管(5)与电极引出组件绝缘,所述电热丝(9)的一端通过电极引出组件向外引出电极,电热丝(9)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丝(6)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组件包括第一金属管(3)和第二金属管(7),外管(5)与第一金属管(3)并排绝缘设置,所述第二金属管(7)穿设在外管(5)和第一金属管(3)内部,所述电热丝(9)的一端与第二金属管(7)相连,第二金属管(7)与第一金属管(3)内壁相连,第一金属管(3)与金属件⑴绝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内还具有绝缘管(8),所述第一金属丝(6)穿设在绝缘管(8)内,所述电热丝(9)绕设于绝缘管(8)外;第二金属管(7)套设于绝缘管(8)外,外管(5)与第一金属管(3)通过第一绝缘件(4)相连,第一金属管(3)与金属件(I)通过第二绝缘件(2)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管(3)和金属件(I)为铜管,第二金属管(7)为不锈钢钢管,第一绝缘件(4)和第二绝缘件(2)为塑料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8)为瓷管。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丝(6)与传感丝(11)的材质相同,传感丝(11)与外管(5)的材质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丝(11)比第一金属丝(6)的线径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烙铁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金属丝(6)与传感丝(11)为镍铬丝,外管(5)为不锈钢管。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烙铁头,包括焊头、外管和传感丝,焊头安装在外管的一端,所述传感丝设置在外管内部,所述焊头侧面开设有凹槽或通孔,所述传感丝一端从所述凹槽或通孔中引出并与焊头外表面接触,并与外管焊接形成热电偶的一测温端,所述传感丝与外管分别构成热电偶的两极。本发明的烙铁头中,传感丝直接与焊头表面接触,采集的温度与焊头实际温度接近,并且对温度的反应速度快;将温度传感部分与电热丝发热部分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烙铁头实现微型化,并且整个烙铁头的强度仍然很高,不易折断。
【IPC分类】B23K3-03
【公开号】CN104646787
【申请号】CN201510066415
【发明人】戚国强, 姜加伟, 孙红兵
【申请人】常州快克锡焊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