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0440阅读:1053来源:国知局
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送丝机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送丝机在气保焊机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传统的送丝机大多只有送丝功能,而没有反抽(反转)功能,需要将丝盘退丝的时候,需要手工进行操作。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焊接作业(比如焊铝)时,需要用到送丝机的反抽的功能。
[0003]目前通常所用的具有反抽功能的送丝机驱动电路要么电路复杂,要么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送丝机控制电路电路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
[0005]一种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包括:
[0006]主控模块,用于输出PffM控制信号;
[0007]驱动隔离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提高所述PffM控制信号的驱动能力并起到信号隔离的作用;以及
[0008]驱动模块,和所述驱动隔离模块连接,用于输出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以及H桥驱动电路,所述H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模块包括ARM芯片,所述ARM芯片输出四路PffM驱动信号。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至第四电阻,以及第一至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分别和所述第一至第四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至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至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输入所述PffM驱动信号。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五至第八电阻,以及第一至第四稳压管,所述第五至第八电阻分别和所述第一至第四稳压管并联,所述第一至第四稳压管的正极分别和所述第一至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稳压管的负极分别和所述第一至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均为IR2110S芯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五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VS端口,并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输入电源电压,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VB端口。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指示电路,所述指示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级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后和所述第九电阻串联,所述指示电路并联在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压反馈模块,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反馈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流反馈模块,所述电流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流反馈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四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MOSFET。
[0018]上述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通过ARM芯片和驱动芯片组成的Η桥驱动电路,实现反抽功能,控制送丝机,并且该送丝机驱动电路简单、简洁,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实施例的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的示意框图;
[0020]图2为一实施例的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驱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请参见图1,为一实施例的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的示意框图。如图所示,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100,用于输出PWM控制信号。驱动隔离模块200,和主控模块100连接,用于驱动和隔离输出PWM控制信号。驱动模块300,和驱动隔离模块200连接,用于输出驱动信号。还可以包括电压反馈模块400,该电压反馈模块400的输入端连接驱动模块300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主控模块100,用于反馈驱动模块300的输出电压,实现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还可以包括电流反馈模块500,该电流反馈模块500的输入端连接驱动模块300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主控模块100,用于反馈驱动模块300的输出电流,实现过流保护。
[0024]请参见图2和图3,分别为一实施例的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和驱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如图所示,主控模块100包括ARM芯片,该ARM芯片输出四路PWM驱动信号PWMJ^、PfflLLp PWM_H2以及PWM_L 2,经过驱动隔离模块200的隔离驱动,用于驱动和控制驱动模块300。同时该ARM芯片还包括电压反馈端UFB和电流反馈端IFB。电压反馈端UFB连接电压反馈模块400,电流反馈端IFB连接电流反馈模块500。该ARM芯片通过检测电压反馈端UFB的反馈电压来调整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稳定输出电压。并且通过检测电流反馈端IFB的反馈电流,进行过电流保护,当送丝机回路工作电流过大时,关闭PWM控制信号。这样主控模块100可以同时实现通过电压反馈信号进行PID运算和通过过流反馈信号实现过流保护,因而使得电路的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同时能够确保输出的电压稳定,保持稳定的送丝机转速,提高焊接效果。
[0025]驱动隔离模块200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芯片IC3,主控模块100的ARM芯片输出的四路PWM控制信号PWMJ^、PfflLLp PWM_H2以及PWM_L 2通过下拉电阻分别接到该第三驱动芯片1(:3上,下拉电阻可以确保在系统初始上电阶段驱动模块300处于关断状态。其中第三驱动芯片1(:3可以是三态数据缓冲器,用于提高ARM芯片输出的四路PffM控制信号的驱动能力,并起到信号隔离的作用。进一步地,该第三驱动芯片可以是SN74HC244DW。
[0026]驱动模块300包括第一驱动芯片IC1、第二驱动芯片IC2,以及H桥驱动电路310,该H桥驱动电路310包括第一至第四场效应管Qi?Q 4,第一驱动芯片1(^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jP第二场效应管Q 2o第二驱动芯片IC2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 3和第四场效应管Q 4。四路PffM控制信号PffMJ^PmLLpPffMJl2以及PWM_L 2分别驱动和控制第一驱动芯片IC:和第二驱动芯片IC2,进而驱动和控制第一至第四场效应管Qi?Q 4。这样实现每个驱动芯片分别驱动两个场效应管,使得驱动电路紧凑,简洁。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芯片瓜和第二驱动芯片1(:2可以均为IR2110S芯片。
[0027]驱动模块300还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第一电至第四电阻&?R4分别和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 D 4并联,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比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至第四场效应管Q Q 4的栅极。该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 D 4的负极分别输入PWM驱动信号。该PffM驱动信号由主控模块100产生,经驱动隔离模块200后输出。通过电阻和二极管共同限制场效应管的栅极电流信号,从而可以抑制送丝机驱动控制电路输出端驱动信号的过应力。
[0028]驱动模块300还可以包括第五至第八电阻R5?Rs,以及第一至第四稳压管ZD1'ZD4,该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